人性观念论文_王玥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性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性,观念,动物性,性行为,儒家,性观念,生物。

人性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王玥[1](20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年来国人性观念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追求都随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性观念方面的变化更是惊人。性观念是人们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是社会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判断与认识标准,带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受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诸方面宏观环境的影响。中国是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国家,人们在性观念上深受传统思想的制约。虽然"五四"时期恋爱婚姻自由观曾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但受社会状况的制约,真正接受新思想的基本是(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邬欣言,林启洋[2](2018)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人性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中国人性观念的总体情况和群体差异,在"传统-现代"的框架中,对可能影响中国人性观念的因素进行检验和讨论。研究发现:样本总体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最为宽容,对婚外性行为最不能容忍,对同性性行为态度的拒答率最高;年龄、性别、地域、居住地是性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籍、政治面貌和新媒体接触程度对于性观念的影响没有获得统计数据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卓玛[3](2016)在《人性观念的现代重构——以阿来《格萨尔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民族对人性最早的认识存在于神话之中。在藏族神话中,"猕猴变人"的人类起源神话至今仍有流传。象雄型创世神话记载在刚刚创世之时,出现了一只猴子和岩妖女,在青香树的撮合下,岩妖女与公猴结合,生下六子,六子又继续繁衍,从此大地上就有了人。雅砻神话则有佛教影响,认为人类是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的产物。《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这样记载:如此,由于藏族之人种,是猕猴菩萨和罗刹女传出的缘故,分成两类。父猴菩萨传出的一类,性情宽和,信仰虔诚,心地慈悲,勤奋努力,爱做善业,出语柔和,长于辞令,这是父猴的遗种也。罗刹女(本文来源于《阿来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刘法民[4](2016)在《论莫言文学作品中的人性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是物性、生物性、动物性、人之性的统一体。莫言文学从食与性两方面揭示了人的动物性,饥饿与性欲使人产生动物行为,当人被这两种生理需求完全控制时,均会成为动物;从欺侮与人际关系两方面揭示了人的生物性,人的欺侮都是相互的、本能的,人与人永远都是社会上先己后人,家庭里先人后己;从身体破坏揭示人的物性,人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都有相同的血肉之躯,都会死亡腐烂。(本文来源于《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法民[5](2016)在《评莫言文学中的人性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是物性、生物性、动物性、人之性的统一体。莫言文学从食与性两方面揭示了人的动物性,饥饿与性欲使人产生动物行为,当人被这两种生理需求完全控制时,均会成为动物;从欺侮与人际关系两方面揭示了人的生物性,人的欺侮都是相互的、本能的,人与人永远都是社会上先己后人,家庭里先人后己;从身体破坏揭示人的物性,人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都有相同的血肉之躯,都会死亡腐烂。(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1期)

李科政,余仕麟[6](2015)在《论一种现代儒家道德哲学的可能性——基于人性观念与道德论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道德哲学与现代道德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各自的论证乃是基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性观念:"双重人性观"与"单一人性观"。古代道德哲学乃是通过表明道德规范能够实现两种人性的转变,来证明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儒家传统道德理论正是如此。而现代道德哲学则是通过表明道德规范合乎我们自然人性的某种本质特征,来达到同样一个目标。通过一种社会学的分析,本文证明了这两种类型的人性观念,分别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即一种现代性的儒家道德哲学,必须建立在某种形式的单一人性观或自然人性观的基础之上。(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何信玉[7](2014)在《试论莫言小说中的人性观念——以《酒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悲剧观采用一种历史的、动态的视角来审视悲剧的发展与流变,莫言的作品就是立足于现实经验,在大的历史维度之下,对社会的黑暗面做出行动性的反应,可以说是现代悲剧观念的有力践行者。本文以《酒国》为案例,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理论框架内探讨莫言小说中的人性观念,挖掘作品中所渗透的深沉的历史感与悲剧意识以及普遍的人性内涵,进而探寻莫言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烙印与极具当代意义的普适性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阎同军,王彦彦,毕银花,程琪,陈方斌[8](2014)在《1450名男性青年军人性观念的初步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男性青年军人对性行为及对婚姻恋爱的态度。方法:使用自编军人性观念调查问卷,采用小组团体测试法对驻江苏某部陆军1450名男性军人进行调查,年龄:18~32岁,平均23.05岁,其中18~25岁550人(78.35%),26~30岁117人(16.67%),>30岁35人(4.99%);文化程度:初中183人,高中(中专或职高)398人,大学(大专)121人;已婚109人,未婚593人(其中已恋爱167人,未恋爱426人)。结果:在同性恋观念有关项目中,不喜欢看同性裸体者(77.4%)和比较不喜欢者(10.4%)共87.8%,完全喜欢看仅1.7%。对同性恋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持完全符合者(22.4%)和比较符合者(9.3%)共31.7%。异性恋观念项目中,喜欢看异性裸体者(35.0%)和比较喜欢者(17.40%)共占52.4%。在服役期尝试婚前性行为者持完全符合者(26.0%)和比较符合者(10.5%)计36.5%。对"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多个性伴侣"持完全不符合者和比较不符合者共计59.7%。认为性爱和婚姻是两回事者为30.1%。认为婚姻的成败是前世注定的则高达79.6%。结论:我军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外军,对非婚性行为较前持宽容和理解态度,而对于婚姻的成败感到无奈。(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杨胜荣[9](2011)在《现代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视域中的人性观念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人性的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生物学的解释强调人性的遗传基础,并将人类文化和行为还原为生物特性;人性的社会文化假说则致力于论证人类的独特性:观念论的解释注重心智能力的表达对于人性构成的核心意义,社会史的解释视人性为某种可变异的制度或技术的产物。任何一种决定论的解释模式都存在着经验事实和价值依据之间的缺环。这表明对人性的研究应当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的品格,亦即前提和结论都有着明确的限定,在此意义上的"人性科学",是以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领域所积累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具体地阐明人类生物性状与文化特征相互渗透的范围、方式和程度,也就是说,将人性置于生命史的背景之中来认知和理解。(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周霞[10](2010)在《匡正人性观念 提升人本精神——浅论科学发展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和价值归宿,正确的人性观念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点,同时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前提和内在根据。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缺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首先必须匡正人性观念,实现以正确的人性观为指导,提升人本精神。(本文来源于《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人性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中国人性观念的总体情况和群体差异,在"传统-现代"的框架中,对可能影响中国人性观念的因素进行检验和讨论。研究发现:样本总体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最为宽容,对婚外性行为最不能容忍,对同性性行为态度的拒答率最高;年龄、性别、地域、居住地是性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籍、政治面貌和新媒体接触程度对于性观念的影响没有获得统计数据的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性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年来国人性观念的演变[J].中国性科学.2019

[2].邬欣言,林启洋.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人性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8

[3].卓玛.人性观念的现代重构——以阿来《格萨尔王》为例[J].阿来研究.2016

[4].刘法民.论莫言文学作品中的人性观念[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

[5].刘法民.评莫言文学中的人性观念[J].美与时代(下).2016

[6].李科政,余仕麟.论一种现代儒家道德哲学的可能性——基于人性观念与道德论证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何信玉.试论莫言小说中的人性观念——以《酒国》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8].阎同军,王彦彦,毕银花,程琪,陈方斌.1450名男性青年军人性观念的初步调查与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

[9].杨胜荣.现代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视域中的人性观念论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0].周霞.匡正人性观念提升人本精神——浅论科学发展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乡土植物色块布置和雕塑的合理搭配现代青年人性观念的调查结果与分景点分析图功能分区图一15人性化住宅室内设计原则一1飞利浦闹钟曲线设计使其充满亲和性和...

标签:;  ;  ;  ;  ;  ;  ;  

人性观念论文_王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