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呼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呼吸,根系,绿地,速率,灌丛,冬小麦。
土壤呼吸论文文献综述
丁俊霞,陈克龙,崔航,巴丁求英,周贵尧[1](2019)在《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穴居和啃食活动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团聚体结构和孔隙度,干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对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高原鼠兔干扰下的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动态,实验设计了高原鼠兔实验组和自然对照组,采用LI-8100A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在2018年的生长季监测了高原鼠兔干扰下的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分析了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影响。实验发现:(1)在高原鼠兔活动干扰下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9.58%(高原鼠兔实验组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为5.27μmol·m~(-2)·s~(-1),自然对照组为5.22μmol·m~(-2)·s~(-1), P<0.05),(2)在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程度(Q10)降低了21.02%;(3)土壤呼吸变化深受5cm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活动深刻干扰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影响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加强高原鼠兔活动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碳排放的干扰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郭天斗,赵亚楠,周玉蓉,王红梅[2](2019)在《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选取封育草地、放牧地及不同灌丛年限(22、12、3年)和间距(40、6、2 m)的柠条灌丛地(Caragana korshinskii),开展草原–放牧–灌丛引入中土壤呼吸、水分、碳氮、微生物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加剧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土壤呼吸响应表层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后土壤呼吸减弱,不同年限灌丛地与封育、放牧草地无显着差异(P>0.05),但随间距的缩小差异显着(P <0.05)。土壤有机碳在封育、放牧草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全氮在封育草地都较高,而放牧地含量较低,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 0.05)。灌丛引入使各菌群数量显着增加(P <0.05),但在间距最小(2 m)时显着降低。随着灌丛引入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且随年限增长而增加,而在生长到一定年限又随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土壤呼吸熵(qCO2)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小,随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量碳正相关,且与土壤水分极显着正相关(P <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数量负相关,其与放线菌数量显着负相关(P <0.05)。(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丁俊杰,王世伟,李春萍,马彬,潘存德[3](2019)在《土壤施氮量对‘温185’核桃根系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南疆盆地核桃主栽品种‘温185’(Juglans regia‘Wen 185’)为供试材料,基于田间土壤氮(N)肥施肥试验,利用Oxytherm液相氧测定系统,测定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核桃花后不同时节(果实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基础呼吸速率,分析氮肥施用量和花后时间对核桃根系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185’核桃根系基础呼吸速率的自然对数(lnY)与花后时间(T)及花后时间的自乘(T×T或T~2)、氮肥施用量(纯N量,N)及氮肥施用量的自乘(N×N或N~2)存在极显着线性相关关系;花后时间对核桃根系基础呼吸速率存在负效应,氮肥施用量对核桃根系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与根系直径相关。当单株施氮量小于0.497 6 kg时,不同直径大小根系的基础呼吸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魏佳宇,吴忠亮,陈鑫童,王淼,赵亮玉[4](2019)在《天津两种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津两种城市绿地国槐梨树林和国槐银杏林在6月、7月、8月土壤碳排放速率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旨在深入了解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城市绿地土壤呼吸昼夜变化明显,土壤碳排放量白天大于夜间,且白天变异幅度比夜间大,观测期国槐梨树林和国槐银杏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异幅度分别为4.01和4.76,月均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国槐梨树林和国槐银杏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是2.01、1.94μmol/(m2·s),表明国槐梨树林比国槐银杏林土壤碳排放量大;两种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国槐梨树林>国槐银杏林,土壤细菌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土壤放线菌和真菌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言[5](2019)在《森林土壤呼吸主要调控因素及其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土壤呼吸是大自然中一个重要的呼吸循环过程,为生态循环提供基础保障。但是改革开放后过度开垦森林以及民众的森林保护意识淡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破坏,工业化发展使大气层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很多地区出现酸雨等情况,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绿色环保问题,使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得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19年11期)
周鹏翀,沈莹,许姣姣,韩惠芳,宁堂原[6](2019)在《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长期定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以及根系呼吸的影响,研究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基于设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的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始于2002年),包括常规秸秆还田(PC)、免耕秸秆还田(PZ)、深松秸秆还田(PS)和旋耕秸秆还田(PR)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法测定和分析麦田土壤呼吸及水热因子,并利用根去除法研究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根系呼吸与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呼吸与根系呼吸速率均呈"低-高-低"的趋势。各处理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着,与PC相比,PZ、PS、PR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降低37.2%、17.0%、15.4%,PC、PZ、PR的根系呼吸速率较PS相比分别下降了9.4%、24.3%、22.4%。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呈双峰型,比例波动为21.7%~82.0%,均值为49.1%,总体表现为PZ>PS>PR>PC。土壤呼吸与10 cm土层地温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湿度未达到显着相关。研究表明,与PC相比,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中PZ和PS可以降低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减少麦田土壤的碳排放,并且可以提高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其中PS的根系呼吸速率最高,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龙飞,李德生,张成芳,陈鑫童,赵亮玉[7](2019)在《2种城市绿地土壤呼吸与温湿度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津市2种城市绿地国槐梨树林(GL)和国槐银杏林(GY)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绿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分析了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多呈现单峰型,峰值于14:00—18:00出现,而在8月和10月日动态呈现非单峰型;(2)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呈现出单峰趋势,GY和GL分别在7月和8月达到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分别为2.26±0.19、2.46±0.27μmol/(m~2·s),2种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均值均为2.51μmol/(m~2·s),但变幅不同;(3)城市绿地土壤呼吸速率与深度10 cm处土壤温度(T_(10))间的关系以二次模型拟合最好,而与深度5 cm处土壤湿度(M_5)间的关系以指数模型拟合最好;(4)对土壤呼吸速率和T_(10)、M_5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拟合,相关系数达0.70以上,表明多元线性模型能更好地解释T_(10)和M_5对土壤呼吸的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高丽莉,李凤丹[8](2019)在《模拟增温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全球增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及根区土壤特性的影响。运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的连续3年控制实验,监测和模拟了全球增温系统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了基础支撑。结果表明:整个生长期内,小麦土壤湿度和温度均呈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在CK和OTC处理下,小麦土壤温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同时期土壤温度基本表现为OTC>CK;CK和OTC处理下小麦土壤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同时期土壤湿度基本表现为OTC<CK,在返青期差距达到最大,差距达到最小。模拟增温显着增加了小麦根区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随生长期的变化,CK和OTC处理下土壤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和土壤呼吸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相同时期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OTC>CK,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CK和OTC处理下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分别与土壤温度呈显着的指数关系(p<0.05)。模拟增温显着增加了小麦生长特性,小麦生长特性各指标均表现为OTC>CK,其中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穗粒数均表现为OTC>CK(p<0.05),比叶重、R/S没有显着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模拟增温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根区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孙潇,郑一丹,王鑫程,杨士红,丁洁[9](2019)在《生物炭施用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生物炭施用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基于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节水灌溉(无水层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同时还分析了相同生物炭施用量下不同灌溉模式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趋势均呈现多峰型特征;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生物炭施用可以促进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高量生物炭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相比,施用中量生物炭的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增大了2.85%~17.80%,施用高量生物炭的节水灌溉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增大了9.36%~30.58%。除了生物炭施用,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与淹灌模式相比,控灌模式促进了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较淹灌稻田增大了2.03%~62.61%。另外,各生育期控灌稻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均大于淹灌稻田。研究结果旨在丰富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同时为进一步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0期)
刘自强,危晖,章家恩,郭靖,李登峰[10](2019)在《酸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途径,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碳平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酸雨成为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但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机理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酸雨的响应特征,多数文献表明,高强度的酸雨抑制土壤呼吸,而在低强度的酸雨作用下土壤呼吸的响应存在差异。从影响土壤呼吸的4个关键生物因子,即光合作用、微生物、凋落物和根系生物量,重点讨论了酸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研究展望:①开展土壤呼吸对不同组成类型酸雨的响应研究;②开展与土壤碳排放相关的功能微生物对酸雨的响应研究;③开展不同物候期土壤呼吸对酸雨的响应研究;④开展土壤呼吸各过程对酸雨的响应研究;⑤建立全球酸雨地区土壤碳排放监测研究网络。(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5期)
土壤呼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选取封育草地、放牧地及不同灌丛年限(22、12、3年)和间距(40、6、2 m)的柠条灌丛地(Caragana korshinskii),开展草原–放牧–灌丛引入中土壤呼吸、水分、碳氮、微生物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加剧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土壤呼吸响应表层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后土壤呼吸减弱,不同年限灌丛地与封育、放牧草地无显着差异(P>0.05),但随间距的缩小差异显着(P <0.05)。土壤有机碳在封育、放牧草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全氮在封育草地都较高,而放牧地含量较低,随着灌丛年限的增大和间距的缩小而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 0.05)。灌丛引入使各菌群数量显着增加(P <0.05),但在间距最小(2 m)时显着降低。随着灌丛引入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且随年限增长而增加,而在生长到一定年限又随间距的缩小而降低;土壤呼吸熵(qCO2)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小,随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量碳正相关,且与土壤水分极显着正相关(P <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数量负相关,其与放线菌数量显着负相关(P <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呼吸论文参考文献
[1].丁俊霞,陈克龙,崔航,巴丁求英,周贵尧.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J].生态科学.2019
[2].郭天斗,赵亚楠,周玉蓉,王红梅.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J].草业科学.2019
[3].丁俊杰,王世伟,李春萍,马彬,潘存德.土壤施氮量对‘温185’核桃根系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魏佳宇,吴忠亮,陈鑫童,王淼,赵亮玉.天津两种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9
[5].张言.森林土壤呼吸主要调控因素及其研究方法[J].内蒙古林业.2019
[6].周鹏翀,沈莹,许姣姣,韩惠芳,宁堂原.长期定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7].赵龙飞,李德生,张成芳,陈鑫童,赵亮玉.2种城市绿地土壤呼吸与温湿度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高丽莉,李凤丹.模拟增温对小麦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呼吸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9].孙潇,郑一丹,王鑫程,杨士红,丁洁.生物炭施用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10].刘自强,危晖,章家恩,郭靖,李登峰.酸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