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受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假肢,有限元,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腿,弹性,模型,界面。
接受腔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辉,王坤,胡志勇,田红亮[1](2020)在《假肢接受腔设计及界面应力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残肢-接受腔界面生物力学特性不仅对假肢的适配性有着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对接受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将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康复工程结合在一起,将有效地提髙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效率和质量。目的:采用逆正向结合的建模方法,对小腿截肢患者进行定制式的接受腔模型设计,评估残肢与接受腔的界面应力,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优化后的模型采用3D打印制作,以改善传统手工制作接受腔方法。方法:选择2例内蒙古自治区荣誉军人肢残康复中心的小腿截肢志愿者,根据患者残肢的CT扫描图像,采用Mimics进行图像处理,然后经过Geomagic和UG逆向得到残肢的几何模型。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Fusion360,根据残肢各个部位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承受能力作为修型原理对接受腔进行正向建模设计。选用Mooney-Revlin超弹性模型定义软组织的材料特性,对残肢-接受腔界面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根据结果反馈指导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对再次修型后的接受腔模型进行评估。3D打印制作出接受腔,并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与结论:①对迭代设计后的接受腔与残肢界面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到残肢各区域的应力值均低于疼痛阈值,符合设计标准,能较好实现功能传递性和安全舒适性;②此2例患者穿戴3D打印制作的接受腔适配性、稳定性良好,步行对称性相比手工制作接受腔均有显着改善,满足残肢生物力学要求;③试验建立了完整的假肢接受腔的设计、评估及制造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6期)
葛红晶,周大伟[2](2019)在《假肢接受腔稳定释放区域的设计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肢技师通过将石膏绷带缠绕在患者残肢上获取残肢石膏模型形状。他们采用一定的生物力学原理对石膏模型进行修改制作患者可以穿戴的假肢接受腔。这样的接受腔近似于圆柱体包容残肢,因为人体的解剖结构骨骼位于软组织的中间部位,接受腔传递力和运动过程中损耗很大导致部分患者穿戴不合适。本文将尝试探索一些新型的假肢接受腔设计模式,采用压缩、稳定的概念将接受腔牢固的固定在残肢上,为截肢患者带来福音。(本文来源于《保健文汇》期刊2019年11期)
周雪兆,石光林,吕少文[3](2019)在《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构建假肢-接受腔有限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下肢截肢者使用的假肢接受腔适应患者残肢的几何形状和生物力学需求,建立一个高精度特定对象的有限元模型,更好的研究接受腔和残肢之间的载荷转移状况,将一名女性小腿截肢患者的残肢CT图像导入到Mimics软件中进行图像处理实现对骨骼模型的叁维重建;然后利用手持式激光扫描仪扫描残肢表面,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对图像进行曲面化处理,再将骨骼与残肢软组织数据进行空间复合,建立残肢-接受腔模型;最后将残肢-接受腔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手持式扫描仪建立的残肢表面模型能够更高效的完成残肢-接受腔模型的建立,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孟昭建,张明,梁锦伦[4](2019)在《基于磁共振成像残肢叁维重建模型设计的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叁维重建的残肢上设计和制作坐骨下缘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方法采用1例大腿截肢患者的磁共振成像作为叁维重建素材,接受腔的基础模板在SolidWorks软件中以零等距叁维重建后的残肢外表面创建。利用软件的扫描曲面等功能对模板接受腔进行设计,此接受腔的穿戴结果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并用实验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压紧/释放型接受腔被成功创建,并利用有限元模拟得到残肢表面的压力分布。有限元分析得出残肢表面最大接触压力为218.5 kPa,F-scan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最大压力为239 kPa。患者在穿戴接受腔后,残肢表面应力值在疼痛阈值和疼痛可耐受范围内,患者在问卷反馈中对此接受腔感到满意。结论基于重建的残肢叁维影像资料构造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为假肢接受腔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尝试。特别是当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时,计算机可以模拟接受腔的试样过程而对接受腔设计在初期进行优化,从而减少在患者身上的反复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0期)
杨海艳,吴晓,冯晓华[5](2019)在《小腿残肢与接受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残肢与接受腔生机界面力学特性及残端应力情况,为设计和优化小腿接受腔结构、提高其佩戴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释压稳定(compression-release stabilization,CRS)接受腔,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残肢与CRS接受腔界面应力分布情况,软组织采用非线性超弹性材料Mooney-Rivlin本构模型,得到静止站立中期残肢与CRS接受腔接触界面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情况,并相应建立髌韧带承重(patellar tendon bearing,PTB)小腿接受腔叁维有限元模型,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残肢与CRS接受腔界面应力主要分布在胫骨内侧、胫骨外侧和后肌群等承重区,与PTB接受腔模型主要受力区域相似,CRS接受腔残肢末端平均界面应力较PTB接受腔高19 kPa。结论 CRS接受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且应力分布较合理,接受腔形状的不同可改变残肢与接受腔生机界面应力分布,优化其设计有助于提高假肢穿戴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辉[6](2019)在《基于叁维重建技术的个性化假肢接受腔设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截肢患者对接受腔的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为了使截肢患者穿戴接受腔更舒适,减小对残肢的损伤,加速接受腔的制作周期,非常需要改进假肢接受腔设计制作方法。残肢-接受腔界面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不仅会直接影响假肢的适配性,而且也是对接受腔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本文根据小腿截肢患者的CT图像经叁维重建得到骨骼、软组织的几何模型。根据修型原理进行接受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站立状态下的残肢-接受腔界面正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然后根据有限元结果反馈指导,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并再次进行评估,最终得到了能较好实现功能传递性和安全舒适性的接受腔模型。论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将患者残肢的CT扫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进行处理,并经过Geomagic、UG叁维重建得到残肢的股骨、胫骨和软组织的几何模型。(2)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根据残肢各个部位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承受能力作为修型原理对接受腔进行正向建模设计。(3)选用Mooney-Revlin超弹性模型定义软组织的材料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站立状态下的残肢-接受腔界面正应力及剪切应力的分布情况。使用超弹性材料定义软组织的材料特性,可以更好地模拟系统的非线性特点以及残肢接受腔接触界面的大变形情况,提高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4)根据有限元结果反馈指导,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并对再次修型后的接受腔与残肢界面应力进行分析,得出残肢表面的应力分布情况与参考文献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残肢软组织各区域的应力值均低于疼痛阈值,符合设计标准。最终得到了能较好实现功能传递性和安全舒适性的接受腔模型。(5)根据人体步态分析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残肢-接受腔系统在步态周期内的界面正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各时相下的变化规律。本文采用逆正向结合的建模方法对接受腔进行迭代设计,并根据有限元结果进行反馈指导,最终设计好的接受腔模型可以利用3D打印快速制造得到接受腔实体,相对于现有的研究只是通过在有限元软件中对节点强制施加位移来实现接受腔的修型,更具有直接的临床使用价值。建立了小腿假肢接受腔设计及评估系统,将数字化技术与康复医学工程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髙了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效率和质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冯晓华,吴晓,杨海艳[7](2019)在《全接触小腿假肢接受腔的智能制造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假肢接受腔大多依赖于人工手法取型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受力仿真软件生成接受腔模型并通过增材制造技术直接制造接受腔的智能制造方案。为避免残肢界面应力集中导致皮肤破损,设计了一种仿真取型法,通过对残肢压力耐受部位加压修型,得到残肢接受腔之间均匀受力的全接触小腿假肢接受腔,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王振泽,徐智,晏菲,储照伟,蒋文涛[8](2018)在《下肢假肢接受腔对残肢肌肉萎缩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截肢后残肢的肌肉萎缩对患者康复十分不利。为探明残肢肌肉萎缩的生物力学机制,本研究利用大腿截肢患者残肢的磁共振断层影像(MRI),建立了包含肌肉、骨骼以及主要血管的残肢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了下肢假肢接受腔对残肢软组织及血管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发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因挤压而发生的狭窄最为严重,股深动脉的狭窄则相对较小;旋股外侧静脉的降支、股静脉、股深静脉狭窄的程度依次降低,大隐静脉的狭窄程度较为严重。前侧肌群中应力应变最高;下侧肌群在股骨的末端处出现应力集中,并且其他生物力学指标在下侧区域中也相对较高。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接受腔对血管的挤压是导致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这为进一步研究残肢肌肉的萎缩机制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陈斌[9](2018)在《假肢接受腔叁维重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腔是能舒适地收纳残肢的假肢部件,并且可以将有效的力传递到假体的远端部分,是人体与机械系统连接的接口部位。因此,接受腔的适配指的是接受腔与残肢在结合过程中的配合状态。而“好的适配状态”则是要在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上符合相互包容的配合状态。接受腔的适配性完全取决于接受腔设计效果的好坏。假肢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当属假肢接受腔的设计,假肢是否适配以及其舒适程度都取决于接受腔的设计合理性。假肢接受腔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造价昂贵的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简称CAD/CAM)技术的诞生将过去落后的生产模式完全抛弃,淘汰了假肢接受腔手工设计、取型以及修型的过程,配合着适才兴起的叁维打印技术,使得模型制造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减少,同时也使得模型的制造更加精确。本论文在通过分析假肢接受腔叁维重建系统的基础上,结合OpenGL、PCL点云库,通过Qt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假肢接受腔叁维重建系统,该软件通过逆向工程从将残肢扫描得出的点云数据处理为表面模型,通过对接受腔模型的叁维建模算法求出接受腔模型。并实现了对叁维模型的拾取、变换、修型等操作用于修改模型。最终输出合理的STL模型文件用于叁维打印。(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0)
徐斌,行鸿彦,解建华,赵博[10](2018)在《基于叁维重建的大腿假肢接受腔定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肢接受腔是连接残肢和假肢的关键部件,假肢接受腔的定制质量和残疾人的体验直接相关。针对假肢接受腔定制中取模精度不高,修型依赖假肢技师经验等问题,在分析残肢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残肢表面叁维重建算法和接受腔修型方法。通过深度相机扫描残肢,计算残肢点云数据的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特征,应用采样一致性初始配准(SAC-IA)算法和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分别实现了点云初始配准和精确配准,基于仿射变换的特性提升了点云配准精度,实现残肢表面高精度重建。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大腿残肢-接受腔系统的受力情况,得出残肢几何形状规则时普遍的正应力和剪切力分布情况,与假肢技师经验平台相结合提出了修型建议,应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接受腔快速成型。实验与仿真表明,叁维重建均方误差仅有2. 1 mm,接受腔修型方法可以与医师经验平台互补,应力最大可减少34 k Pa。(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接受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假肢技师通过将石膏绷带缠绕在患者残肢上获取残肢石膏模型形状。他们采用一定的生物力学原理对石膏模型进行修改制作患者可以穿戴的假肢接受腔。这样的接受腔近似于圆柱体包容残肢,因为人体的解剖结构骨骼位于软组织的中间部位,接受腔传递力和运动过程中损耗很大导致部分患者穿戴不合适。本文将尝试探索一些新型的假肢接受腔设计模式,采用压缩、稳定的概念将接受腔牢固的固定在残肢上,为截肢患者带来福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受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辉,王坤,胡志勇,田红亮.假肢接受腔设计及界面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葛红晶,周大伟.假肢接受腔稳定释放区域的设计新思路[J].保健文汇.2019
[3].周雪兆,石光林,吕少文.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构建假肢-接受腔有限元模型[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4].孟昭建,张明,梁锦伦.基于磁共振成像残肢叁维重建模型设计的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5].杨海艳,吴晓,冯晓华.小腿残肢与接受腔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
[6].王晓辉.基于叁维重建技术的个性化假肢接受腔设计及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7].冯晓华,吴晓,杨海艳.全接触小腿假肢接受腔的智能制造方案研究[J].机械设计.2019
[8].王振泽,徐智,晏菲,储照伟,蒋文涛.下肢假肢接受腔对残肢肌肉萎缩影响的数值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8
[9].陈斌.假肢接受腔叁维重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8
[10].徐斌,行鸿彦,解建华,赵博.基于叁维重建的大腿假肢接受腔定制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