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塑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混凝土,支座,防渗墙,延性,防渗,组合。
塑性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邵长江,韦旺,漆启明,王猛,胡晨旭[1](2019)在《混凝土墩柱塑性铰区箍筋设计用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塑性铰区箍筋用量与墩柱抗震性能目标的定量关系,通过延性指标计算箍筋设计用量,是当前延性抗震构造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大批学者给出众多箍筋用量的计算公式,但其中大部分无法给出任意延性系数对应的设计配箍率,少量可定量公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为此,基于课题组21个桥墩试验结果、PEER数据库中135个墩柱试件及相关学者的18个墩柱试件,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实心及空心墩延性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轴压比、剪跨比、纵筋及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及位移延性系数等为参数,回归得到不同类墩柱塑性铰区约束箍筋用量的简化算式。关于试验墩柱的计算结果表明,回归公式比既有公式更适用于估算各类墩柱约束箍筋的设计用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吴小峰,李戈操[2](2019)在《某型拖车副车架的塑性变形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拖车副车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副车架的结构应力分布,明确了副车架纵梁强度不足是结构失效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加强优化了副车架的纵梁结构,弥补了拖车结构的缺陷,提高了拖车的承载能力,为类似拖车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2期)
程泽[3](2019)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配比设计和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成熟,被广泛应用在水库老旧坝体防渗加固工程中。以新疆塔桥湾水库大坝为实例,通过试验对比及综合分析,确定塑性混凝土水灰比为0.95时,其抗压性、弹性模量、防渗性等指标均处于合理范围;并通过与水泥土对比得到塑性混凝土的抗溶蚀耐久性,各项参数均满足要求,防渗加固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10期)
吴星煌,朱南海,陈志强,冯冲冲[4](2019)在《基于性能的钢框架-钢板剪力墙塑性优化设计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抗侧移能力和承载能力,实现高层建筑要求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和多道抗震设防的要求,需要设计出一个拥有合理破坏模式和耗能良好的结构.传统设计思路多要进行多次人工假定和修正,即使优化也多是针对单一的性能目标或是单一的方向进行,加上人工假定和修正的效率低下,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符合结构多性能目标的全局最优解.文中从结构的优化设计角度出发,以结构的性能为目标,在钢板剪力墙简化计算模型基础上,将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的塑性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即利用高效的优化算法优选出一个合理的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之后将这个优选模式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生成一个可进行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的BP神经网络.上述优化思路能减少基于分析软件和人工调整的繁复工作,加快和简化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的设计过程.(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小雨[5](2019)在《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混凝土是一种新兴的防渗材料,具有弹塑性,性质介于土与混凝土之间,具有与土相似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同时还具有极低的初始切线模量和很大的极限应变,能随堰体一起变形,因而墙体内部应力小。另外,它还具有抗渗性好的优点,故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防渗墙工程中。(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7期)
龙少林[6](2019)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土坝防渗加固中的设计与施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加固技术在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东莞市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实例总结,较全面介绍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对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水电》期刊2019年02期)
石含关[7](2019)在《塑性材料加工断屑数控工艺程序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紫铜、工程塑料等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在诸多精密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良好的塑性,车削过程易形成带状切屑,带状切屑容易缠刀和划伤已加工表面。为解决该类材料的车削断屑问题,通过对数控程序进行优化设计,证明断屑效果明显,已在多种零件加工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柴锐[8](2019)在《双塔水库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混凝土是一种塑性量大,扩展度高,可应用于大坝、防渗墙的混凝土。目前,广泛用于混凝土芯墙的防渗。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低和抗渗性好、弹性模量较低及变形量稳定的特点,加入粘土粉可节约水泥,避免墙体开裂,降低工程造价。(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刘聪[9](2019)在《铁路桥梁弹塑性钢榫限位及减隔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桥梁结构因其良好的结构特性在铁路线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的抗震性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减隔震技术已经在铁路桥梁中得到了诸多应用,而众多工程实例也表明减隔震技术对于桥梁结构的保护能力。现阶段的减隔震技术更关注于铁路桥梁地震荷载响应的减轻,对于地震位移响应对于桥梁的危害研究并不充分,同时各国规范对于地震位移响应以及限位设计的说明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际地震中,由过大地震位移响应所导致的桥梁破坏却屡见不鲜。本文针对于传统限位装置存在的局限性,建议采用一种新型的弹塑性限位钢榫装置,并进行了相关内容的研究。首先,针对于限位钢榫的滞回性能和限位性能进行了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叁方面的分析,而后对限位钢榫设计方法和限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限位钢榫良好的限位性能和耗能性能,将其与滑动支座组合成为新型组合支座应用于桥梁减隔震设计,利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组合支座的减隔震性能,并根据能量概念提出了减隔震桥梁能量设计方法,对现有设计方法进行了补充。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弹塑性限位钢榫力学性能分析及拟静力试验介绍了弹塑性限位钢榫的工作机理和安装方式,并根据其工作机理和等效刚度法推导了限位钢榫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基于弹塑性力学分析了限位钢榫塑性状态时的截面弯矩。对限位钢榫进行了两组共4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限位钢榫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耗能性能、等效刚度以及滞回稳定性等相关参数。同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限位钢榫安装方式,对限位钢榫安装构件进行优化选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限位钢榫在滞回试验的力学性能,并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和理论公式的准确性。(2)限位钢榫弹塑性设计方法及限位效果分析依据铁路简支梁桥结构特点,建立了两跨桥梁结构的双自由度模型;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在考虑行波效应下墩梁相对位移的计算公式,并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给出了考虑限位钢榫弹塑性行为、地震空间效应和桥墩弹塑性状态的桥梁限位设计方法。为验证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对一座五跨简支梁桥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同时利用数值模型对比了限位钢榫和拉索限位装置的限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多跨铁路简支梁桥而言,限位钢榫的弹塑性设计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桥梁限位设计,并且限位钢榫的限位效果要略优于拉索限位装置。(3)弹塑性钢榫限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型分别考察了桥梁墩高、力学参数和梁上轨道对于拉索限位装置和限位钢榫限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跨简支梁桥而言,随着墩高的增加,桥梁结构的相对位移地震响应逐渐增大,限位钢榫的限位效果优于拉索限位装置,且两者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初始刚度和屈服位移的增加均会提高限位钢榫限位效果,表明在进行限位钢榫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初始刚度与屈服位移的影响,以满足不同桥梁结构的限位要求。在考虑了梁上钢轨之后发现,轨道的约束作用会增大桥梁结构的相对位移响应和碰撞破坏,因此,在设计中需进一步提高设计标准,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4)基于滑动支座与限位钢榫的组合支座减隔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限位钢榫良好的限位性能和耗能性能以及滑动支座的滑移隔震效应,将限位钢榫与滑动支座组合成为新型组合支座,应用于铁路桥梁结构的减隔震设计。首先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了串联式组合支座和并联式组合支座的耗能性能和滞回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串联式组合支座具有更好的耗能性能和滞回稳定性。通过对一座1:7缩尺的桥梁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串联式组合支座的减震性能;结果表明,串联式组合支座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既能够有效地减小桥墩的墩顶剪力和位移,还能使墩梁相对位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数值模型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数值结果和试验结果发现,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5)简支梁桥中滑动支座与限位钢榫组合支座弹塑性设计方法分析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减隔震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低矮桥墩情况下,位移反应谱设计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墩梁相对位移和桥墩位移;但是加速度反应谱设计方法由于其单自由度假定,仅能够准确计算墩梁相对位移。而当桥墩较高时,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设计方法均不能准确地计算桥墩位移。针对于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利用能量概念推导了减隔震桥梁能量反应谱设计方法,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能量设计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各类墩高情况下的桥梁地震响应。同时,结合实际设计情况,给出了以墩梁相对位移为限定值的组合支座能量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3-18)
石凤健,陈洪美,邵勇,叶思珍,杨宏宇[10](2019)在《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项目化双语教学建设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从专业角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是实现学生国际化培养的基础。在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双语教学,在超星泛雅平台建设了双语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采用英语课件、英语板书,采用中英双语讲授,学生在双语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完成项目,并用双语或全英文进行项目汇报,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塑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型拖车副车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副车架的结构应力分布,明确了副车架纵梁强度不足是结构失效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加强优化了副车架的纵梁结构,弥补了拖车结构的缺陷,提高了拖车的承载能力,为类似拖车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借鉴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塑性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邵长江,韦旺,漆启明,王猛,胡晨旭.混凝土墩柱塑性铰区箍筋设计用量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吴小峰,李戈操.某型拖车副车架的塑性变形分析及优化设计[J].河北农机.2019
[3].程泽.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材料配比设计和性能测试[J].陕西水利.2019
[4].吴星煌,朱南海,陈志强,冯冲冲.基于性能的钢框架-钢板剪力墙塑性优化设计思路[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
[5].谢小雨.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
[6].龙少林.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土坝防渗加固中的设计与施工应用[J].西北水电.2019
[7].石含关.塑性材料加工断屑数控工艺程序优化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8].柴锐.双塔水库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9].刘聪.铁路桥梁弹塑性钢榫限位及减隔震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石凤健,陈洪美,邵勇,叶思珍,杨宏宇.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项目化双语教学建设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