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论文和设计-陈雪方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属于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包括外层、内层、软管以及空气阀门,外层同轴套设在内层外,外层和内层上相互对应的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通过软管连接,同时,内层的一端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空气压缩结构的空气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内层实现了对软管的拉长并将软管卡设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从而实现对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之间的封闭和打开,从而使得在净水时纯水能顺利进入后排出,而净水完后,打开空气阀门吹入空气后能将内层中残液吹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能防止细菌的滋生,同时也能避免空气被倒吹入膜片中而造成膜片的感染,结构更合理,净水性能更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外层、软管以及空气阀门,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均呈管状结构设置且所述外层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层外,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外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管孔,所述内层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管孔对应的第二管孔,同时,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管孔和所述第二管孔之间连接有所述软管,并且,所述内层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外层设置,所述内层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空气阀门,所述内层的另一端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

设计方案

1.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外层、软管以及空气阀门,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均呈管状结构设置且所述外层同轴套设在所述内层外,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外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管孔,所述内层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管孔对应的第二管孔,同时,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管孔和所述第二管孔之间连接有所述软管,并且,所述内层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外层设置,所述内层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空气阀门,所述内层的另一端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且位于所述外层的两端的空心内均设置有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阀门上管道连接有空气压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轴连接至所述内层上且位于所述内层设置有所述空气阀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轴和所述内层之间设置有减速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外壁上套设有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齿牙与所述齿轮啮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

背景技术

净水设备中,滤芯均设置有中心管,将滤芯过滤产生的纯水通过中心管排出。

中心管上卷设有膜片,中心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中心管的壁体上开设有管孔与其空心连通,且中心管的空心呈圆柱形设置,使得膜片过滤后得到的纯水能通过管孔流入到空心中,从而从中心管开口的一端流出,实现水的净化。但是,由于中心管的结构限制,导致了水在流经空心后排出时会出现残留的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易滋生细菌等,影响净水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中心管设置有双层,内层与外层同轴设置且内层可绕其轴线回转,同时,内层和外层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管孔,且内层和外层的管孔之间设置有软管,使得内层在转动时,内层和外层的管孔发生相对位移,将软管拉长后卡在外层的内壁上,从而实现了对中心管上管孔的封闭,另外,将中心管封闭的一端做开口设置后增设带有空气压缩结构的空气阀门,保证在净水完成后,通过转动中心管的内层,实现了对内管的吹气,快速吹干中心管内残余的水,既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也能防止细菌的滋生,净水效果更好,同时也能防止吹气时空气倒吹入膜片中而造成膜片的感染,结构更合理。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内层、外层、软管以及空气阀门,内层和外层均呈管状结构设置且外层同轴套设在内层外,外层和内层之间设置有间隙,外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管孔,内层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管孔对应的第二管孔,同时,在相对应的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之间连接有软管,并且,内层的两端均伸出外层设置,内层的一端设置有空气阀门,内层的另一端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

上述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中,内层和外层之间且位于外层的两端的空心内均设置有轴承。

上述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中,空气阀门管道连接有空气压缩结构。

上述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中,还包括驱动器,驱动器的驱动轴连接至内层上且位于内层设置有空气阀门的一端。

上述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中,驱动器的驱动轴和内层之间设置有减速机。

上述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中,内层的外壁上套设有齿轮。

上述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其中,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齿牙与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中心管设置呈内层和外层,且内层和外层上相互对应的管孔通过软管连接,从而使得在旋转内层时,软管会被拉长并卡在内层和外层的壁体之间,实现了将内层和外层上的管孔封闭的效果,同时,在内管背离出水的一端设置有空气阀门并连接空气压缩结构,实现了在净化完成后,通过打开空气阀门对内层吹气,快速吹干内层中残留的水,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还能有效防止细菌的滋生,提升净水性能,同时也能避免空气从管孔中倒吹入膜片中而感染膜片,结构更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中:1、外层;11、第一管孔;2、内层;21、第二管孔;22、齿轮;3、软管;4、空气阀门;5、轴承;6、空气压缩结构;7、驱动器;8、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包括:外层1、内层2、软管3以及空气阀门4,外层1和内层2均呈管状结构设置,且外层1同轴套设在内层2外,外层1和内层2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内层2和在外层1内绕其轴线回转,同时,外层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管孔11,内层2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管孔11对应的第二管孔21,并于相对应的第一管孔11和第二管孔21之间连接有软管3,使得内层2在转动时,软管3被拉长且会被内层2和外层1的壁体卡住,从而实现软管3的封闭,保证了第一管孔11和第二管孔21之间被阻断,从而防止对内层2进行吹干时有水渗入影响效果,也能防止空气倒吹入中心管外绕设的膜片中而感染膜片,保障性更高,并且,内层2的两端均伸出外层1设置,内层2的一端设置有空气阀门4,实现了在净水时关闭,吹干时打开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中心管的防残留作用,另外,内层2的另一端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用于净化后得到的纯水能被送出供用户使用。

具体的,在内层2和外层1之间且位于外层1的两端的空心内均设置有轴承5,轴承5的外侧固定在外层1的内壁上,轴承5的内侧固定在内层2的外壁上,从而使得内层2能更好的相对外层1转动,结构更合理,同时也能为内层2和外层1之间提供间隙,从而提供了软管3的形变空间,防止内层2转动时软管3被压破的问题,安全性更高。

具体的,在内层2的一端的空气阀门4上管道连接有空气压缩结构6,使得在不净水的情况下能通过打开空气阀门4,空气压缩结构6工作产生压缩空气并通过空气阀门4吹入内层2中,从而将内层2中可能残留的水吹出,不仅节省了水资源,同时还能避免因水的残留而滋生细菌的问题,净水效果更好。另外,在滤芯净水时,空气阀门4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净化得到的纯水只能从中心管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的一端排出,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在内层2的旁侧还设置有驱动器7,驱动器7的驱动轴连接至内层2上且位于内层2设置有空气阀门4的一端,另外,驱动器7的驱动轴和内层2之间设置有减速机8,内层2的外壁上套设有齿轮22,减速机8的输出轴上的齿牙与齿轮22啮合,使得可通过驱动器7的驱动轴带动减速机8动作,从而传递至内层2上,驱动内层2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管孔11和第二管孔21的关闭和打开,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且能有效防止吹气时空气被倒吹入膜片中而造成膜片感染的风险,保障性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包括外层1、内层2、软管3以及空气阀门4,外层1同轴套设在内层2外,外层1和内层2上相互对应的第一管孔11和第二管孔21通过软管3连接,同时,内层2的一端连接有纯水送水管路,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空气压缩结构6的空气阀门4;通过转动内层2实现了对软管3的拉长并将软管3卡设在外层1和内层2之间,从而实现对第一管孔11和第二管孔21之间的封闭和打开,从而使得在净水时纯水能顺利进入后排出,而净水完后,打开空气阀门4吹入空气后能将内层2中残液吹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能防止细菌的滋生,同时也能避免空气被倒吹入膜片中而造成膜片的感染,结构更合理,净水性能更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601.5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622228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16L 9/19

专利分类号:F16L9/19;F16L55/07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000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兴慈一路358号

发明人:陈雪方;张小平;沈俊

第一发明人:陈雪方

当前权利人: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俞涤炯

代理机构:31272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防残留的中心管结构论文和设计-陈雪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