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在换热器的壳程表面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与第二排气阀并联设计。如此设置,能快速有效排除壳程内不凝气体,提高换热器真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换热器的壳程表面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与第二排气阀并联设计。
设计方案
1.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换热器的壳程表面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与第二排气阀并联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阀为大口径的主排气阀,所述主排气阀应用于换热器壳程内排气量小的情况,所述第二排气阀为小口径的副排气阀,所述副排气阀应用于换热器壳程内排气量大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阀和所述副排气阀均为手动截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阀的阀门公称直径为≥80mm,所述副排气阀的阀门公称直径为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三排气阀,所述第三排气阀与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串联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气阀为电动截止阀或手动截止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设置在换热器的壳程的上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热管设备中的相变换热器普遍存在相变换热器壳程内不凝气体无法完全排空的现象,由于热管换热设备对于不凝气体的含量要求极为苛刻,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来看,水蒸气中质量含量占1%的不凝气体可使表面传热系数降低60%。
因此在相变换热器的工作中,排除不凝气体成为保证设计能力的重要关键。通常的做法是加液口与排气口共用,但是由于加液口口径较大,充当排气口时导致排气量较大,而相变换热器的产气量是波动起伏的,极容易导致无法充分排空不凝气体;在产气量较大时,大口径排气阀极容易喷流出大量的工质,导致工质流失影响换热效果;大口径排气阀开启推力极大,人机交互方面极不友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有效排除壳程内不凝气体的排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换热器的壳程表面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并联连接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与第二排气阀并联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气阀为大口径的主排气阀,所述主排气阀应用于换热器壳程内排气量小的情况,所述第二排气阀为小口径的副排气阀,所述副排气阀应用于换热器壳程内排气量大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排气阀和所述副排气阀均为手动截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排气阀的阀门公称直径为≥80mm,所述副排气阀的阀门公称直径为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三排气阀,所述第三排气阀与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串联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排气阀为电动截止阀或手动截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气管设置在换热器的壳程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在壳程上方设置两组并联的排气阀,其中一排气阀为大口径的主排气阀,另一排气阀为小口径的副排气阀,在排气量较小的情况下,开启大口径的主排气阀,快速排空大量的不凝气体,工质的外溢量较小;在排气量较大的情况下,开启小口径的副排气阀,不凝气体在排除设备后,不会由于设备的产气量波动形成的局部负压回流至设备内,从而可以完全排空相变换热器内的不凝气体,继而提高相变换热器的真空度,充分保证了设备在设计参数下正常运行。且小口径的副排气阀门不会导致工质大量溢出,保证了热管内的工质符合设计要求。
(2)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换热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中所述的“连接”、“安装”、“固设”等词,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连接、安装、固定,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安装、固定,即允许有第三方物质介入。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换热器用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通过第一排气管3安装在换热器1上的壳程2外表面,在所述第一排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排气阀4,所述第一排气管3上并联连接有第二排气管5,所述第二排气管5上设置第二排气阀6,所述第一排气阀4与第二排气阀6并联设计,壳程2内的不凝气体可以经第一排气阀4或第二排气阀6或第一排气阀4和第二排气阀6排出,保证了换热器使用性能。
为了更好的提升换热器的真空度,所述第一排气阀4采用大口径的主排气阀,该主排气阀阀门公称直径为≥80mm,该主排气阀应用于换热器1壳程2内排气量小的情况,所述第二排气阀6采用为小口径的副排气阀,该副排气阀的阀门公称直径为20mm,所述副排气阀应用于换热器1壳程内2排气量大的情况。当所述主排气阀和所述副排气阀为手动截止阀时,换热器1壳程2内排气量多少可由人工目测,在排气量较小的情况下,开启大口径的主排气阀,快速排空大量的不凝气体,工质的外溢量较小;在排气量较大的情况下,开启小口径的副排气阀,不凝气体在排除设备后,不会由于设备的产气量波动形成的局部负压回流至设备内,从而可以完全排空相变换热器内的不凝气体,继而提高相变换热器的真空度,充分保证了设备在设计参数下正常运行,且小口径的副排气阀门不会导致工质大量溢出,保证了热管内的工质符合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排气阀7,所述第三排气阀6与第一排气阀4和第二排气阀6串联设计,壳程2内不凝气体首先经过第三排气阀6进入第一排气阀4或者第二排气阀6,该第三排气阀7可以为电动截止阀或手动截止阀。
为了能更好的快速有效排除壳程内不凝气体,所述第一排气管3设置在换热器1的壳程2的上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1439.5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85121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F28D 20/02
专利分类号:F28D20/02
范畴分类:35F;
申请人:江苏中天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中天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七里新康路1号
发明人:陈龙;张玉峰;徐兰美;殷磊
第一发明人:陈龙
当前权利人:江苏中天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佳妹
代理机构:1121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