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要素论文_栗翰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要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要素,考古学,景观,风貌,文化遗产,绩效。

物质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栗翰江[1](2019)在《既有住区景观设计改造中物质要素改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新旧共生理念为基础,从改造策略方面对既有住区景观更新改造进行研究与探讨,总结出城市既有住区景观环境更新改造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希望能够为国内既有住区中小规模、渐进式、多元化的景观环境更新改造模式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大观》期刊2019年08期)

李虎,李红伟[2](2019)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口要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对"人"的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的问题可以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流动等人口要素进行深入探讨。从人口数量来看,非遗保护人口包括参与非遗保护的各级政府管理人员、民间组织人员、学术研究者、工商企业人士、遗产所属的社区民众及其传承人等,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就人口质量而言,非遗保护的参与者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关键要素。从人口流动角度来说,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对非遗保护主体的认知观念、参与者的思想态度、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环境和保护模式等都带来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韩晓琬[3](2019)在《基于街廓单元的崇武古城物质形态量化及其要素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的崇武半岛。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为抵御海上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受命筑城,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崇武古城作为明代卫所制度下孕育的防御性古村落,主要以自然生长为主。聚落复杂的形态造成古城保护工作的难以展开。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街廓单元的崇武古城物质形态量化研究方法,对古城系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此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的物质形态要素指标之间难以进行组合与比较的问题,实现了物质要素间的横向对比研究。本研究可以分以下四部分:一、要素的提取—结合城市形态理论与崇武古城聚落特征,以街廓、街道、建筑作为基础物质要素展开形态量化的研究。二、要素的测度—将街廓、街道、建筑抽象面、线、块,依据基本几何的集群特征,提出街廓的平面形态、街道的拓扑形态、建筑的分布形态的测度方法。叁、要素的整合—以街廓作为研究单元,实现不同物质要素之间的整合。四、要素的关联—运用多变量分析手段,对古城要素之间及要素与城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并提出崇武古城的规划保护建议。目前,国内对乡村聚落形态量化研究以静态研究为主,对聚落的内在规律及生长机制关注较少。本研究以崇武古城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出一种聚落形态量化研究的新思路。本研究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形态本身,而是形态背后要素间存在的动态联系。通过借助量化的手段对要素间的形态特征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而挖掘的聚落形态更深层次的规律与秩序。(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7)

鲁斐栋,谭少华[4](2019)在《城市住区适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基于重庆市南岸区16个住区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重庆市南岸区的16个城市住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GIS及现场勘测获取步行行为、人群社会属性、物质空间形态等基础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的数理统计方法,从临近性、连接性和场所性3个方面进行宜步行城市住区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分析,结果发现:临近性要素中的设施密度、设施种类、文化娱乐设施密度、教育设施密度、绿色开敞空间密度、公交换乘密度、文化娱乐设施距离和教育设施距离;连接性要素中的街道路网密度;场所性要素中的可步行面积、8 m以上步行道长度密度、地块出入口密度、大于15家/100米沿街商业长度密度是构成城市住区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其中设施数量、街道网络密度、地块出入口密度、大于15家/100米沿街商业长度密度是最重要的要素。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文章提出功能诱发(临近性)、路径诱发(连接性)和场所诱发(场所性)叁大宜步行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07期)

段清波[5](2019)在《文明的构成要素不只是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古学是关于过去的学问。这是长久以来考古人深以为是的一种认识,《考古学大百科全书》也将考古学定义为:考古学是通过古代物质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考古学不仅仅是关于过去某个时代、某个时代侧面的学问,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遗存,考古学(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02-25)

黄思寒,郑曦[6](2018)在《物质要素层面的景观生态绩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绩效被定义为:景观解决方案为实现其预设目标的同时满足可持续性方面效率的度量,其首要目标是指导未来景观规划设计的决策。景观物质要素作为景观功能效益的载体,内容与载体的潜在联系使得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可能。本文基于对现有景观绩效体系的梳理研究,确定以景观绩效系列现有绩效评价因子为基础,以环境生态效益的评估为例,研究并探讨景观物质要素与效益评价之间的联系,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未来可持续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0)

冯旦[7](2018)在《影响城市街道步行舒适性的物质环境要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行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先天自然权利,是一种最为有机与传统的出行方式,其在灵活性、可达性、及出行成本上有着先天优势。在当下低碳交通发展趋势下,步行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步行建设的重视,城市中有关步行的基础建设不断健全,在“有路可走”、“走的安全”等基础的本能需求被逐渐满足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走的体面”,相较于原始步行需求激发、基本步行空间提供,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精神及心理层次上的步行舒适性享受营造。在当下建设用地等重要城市资源紧缺的状态下,相较于宏观要素,如气候、经济、文化等),微观层面的步行物质环境要素,如景观小品、地面铺装、街道界面等,能将步行环境设计控制得更为精明与细致,且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积累,基于存量规划的城市建设更新日益盛行。在这种背景下,从微观层面对影响步行舒适性的城市街道步行物质环境要素进行探究,对当下城市步行发展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参考价值。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研究背景,结合步行活动动机、步行活动代表、步行目的等内容将步行活动划分为通勤类、生活类、休闲类叁种不同类型。同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梳理了步行舒适性产生机制,将其归纳为感知、认知、反馈叁个阶段,从设施、界面、形态叁个层次探究在视觉感受以及空间体验上影响步行舒适性的微观街道步行物质环境要素构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步行舒适性量化方法以及影响步行舒适性的物质环境要素指标体系,为论文接下来的相关调研工作及深入分析打下研究基础。其次,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内的沙坪坝街、涂鸦街、中叁四路这叁条街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多次现场勘测获取其步行物质环境要素的具体指标数据,同时对现场步行者进行问卷调研,获取其步行活动及相关步行舒适性主观评价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汇总后步行舒适性及街道物质环境要素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控制步行舒适性类型变量,探究步行物质环境要素对不同类型步行舒适性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效果,提取关键性影响要素。对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其影响作用存在各要素对步行舒适性影响差异化、影响不同型步行舒适性的步行物质环境层次重点不同,步行物质环境品质化的要素是街道步行舒适性的感知重点,同向影响作用的步行物质环境要素对步行舒适性具有迭加强化影响效果这四个特性。最后,本文通过重庆主城区叁条街道的实证研究以及对前人已有相关学术积累的借鉴,针对步行物质环境各要素与步行舒适性间的影响效果及环境层次侧重差异、环境品质关注、组合影响效应这些研究总结,从区别化营造、精细型优化、组合式提升这叁个方面,提出当下城市街道步行舒适性营造的物质环境优化策略,为建设舒适城市步行提供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红霞[8](2018)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模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工作是一项文化工程,而且其工程的主导是政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只有在政府、企业、学术团体以及家庭个人等一起努力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科学化的参与方法以及措施,才可以将我国大量优秀,且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保护起来,使其得以传承下去,进而发扬光大,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文化沉淀。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模式创新展开详细论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5期)

金本能[9](2018)在《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要素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以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技术创新,特别是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作为一家新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发展要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参考。基于此,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注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注重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注重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本文来源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贵庆,王祯[10](2018)在《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及构成方式解析——以浙江省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在风貌上呈现出的地方特征和审美价值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组成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入手,分析、归纳其类型特征,结合其构成方式加以解析。研究指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由点、线、面叁种状态组成,其中点状要素包括村庙/教堂、牌坊/牌楼、祠堂、戏台/钟鼓楼、古树、照壁,以及桥梁、水岸埠头等关键要素;线状要素包括由上述点状要素所组成的主街通道、主巷通道、主要街巷两侧的建筑界面;面状要素包括村口、村内多种类型的广场、街巷交叉口空地、水塘等。上述物质要素的基本状态根据村落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乃至宗教信仰,形成了"点源结构、线型结构、网状结构"叁种主要构成方式,成为担负起传统村落日常生活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物质支撑。文章结合浙江省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对深入认识我国传统村落的风貌特色、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起到借鉴作用,并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传统村落优秀文化基因和价值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城乡规划》期刊2018年01期)

物质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对"人"的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的问题可以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流动等人口要素进行深入探讨。从人口数量来看,非遗保护人口包括参与非遗保护的各级政府管理人员、民间组织人员、学术研究者、工商企业人士、遗产所属的社区民众及其传承人等,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就人口质量而言,非遗保护的参与者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关键要素。从人口流动角度来说,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对非遗保护主体的认知观念、参与者的思想态度、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环境和保护模式等都带来重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1].栗翰江.既有住区景观设计改造中物质要素改造策略[J].大观.2019

[2].李虎,李红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口要素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9

[3].韩晓琬.基于街廓单元的崇武古城物质形态量化及其要素关联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9

[4].鲁斐栋,谭少华.城市住区适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基于重庆市南岸区16个住区的实证[J].规划师.2019

[5].段清波.文明的构成要素不只是物质[N].学习时报.2019

[6].黄思寒,郑曦.物质要素层面的景观生态绩效探讨[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2018

[7].冯旦.影响城市街道步行舒适性的物质环境要素探究[D].重庆大学.2018

[8].张红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模式创新[J].大众文艺.2018

[9].金本能.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要素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以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0].杨贵庆,王祯.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及构成方式解析——以浙江省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为例[J].城乡规划.2018

论文知识图

廊道一般形态的横向剖面图干旱区地理环境要素的关联学生草图地图样本举例贵阳商业街的发展(民国)城镇摊大饼发展——未受控模型文化资源的空间层级Fig.5-4SpatialGr...

标签:;  ;  ;  ;  ;  ;  ;  

物质要素论文_栗翰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