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文主义分析

马克思人文主义分析

一、浅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彬[1](2021)在《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思想史价值——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再批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实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阿尔都塞提出了一个极端的观点,即"现实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新的总问题诞生时出现的过渡和断裂所特有的现象"。这便是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基点,这种观点把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连同其思想母体德国古典哲学均视为"意识形态"。事实上,它过度强调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及其与德国哲学关系中的革命性而对其连续性重视不够,过度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思想而对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不够。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展开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深度批判,来分析和澄明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的真实内涵及其思想史价值。"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连续性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认识论断裂点,也没有走到德国哲学之对立面而另起炉灶。对"现实人道主义"概念之思想内涵的揭示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并没有把"人"从自己的理论中排除出去,他反对的是以"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的理论倾向。

李玲[2](2021)在《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人道主义》文中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富含鲜明的人民至上的主体价值取向,其所体现的是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人道主义诉求。从历史学和生物学的角度看,人道主义是和技术这个最具普遍意义的历史范畴相融相息的,二者同一性的逻辑在于人对自由自觉活动、对身心全面发展等的不断追求,这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价值性规定。人道主义诉求在当下的反映是人类发明和运用高新技术时所凸显的以人为核心的具体实践,其实现有赖于合理地把握现代化技术的本质特征及推动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科学运用。因此,在厘清学界长期以来关于人道主义和技术的多种误解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人道主义内涵的阐释原则及其现实实践特征。

陈祥勤[3](2021)在《人的本质即是劳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劳动问题的两种认识》文中认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流派中,人性或人的本质问题占据核心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与对劳动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又是关联在一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大致可以分为人道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前者试图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类,强调类存在对于人的本质性意义,通过对类的哲学诠释把握劳动的本体论或人类学意义;后者试图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强调社会存在对于人的本质性意义,通过对社会的科学把握来揭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人的本质问题的不同立场或基本争论,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张东锋[4](2021)在《从黑格尔的绝对主体到革命群众:辩证法主体的革命性发展——论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辩证法主体思想》文中认为杜娜叶夫斯卡娅是美国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她的根本理论目标在于实现一种普遍的解放和自由。在她看来,实现这一理论目标的唯一的道路就是作为主体的群众通过自身的辩证的自主活动和自我运动来解放自己。她通过回到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人的思想,把辩证法重新确立为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关键,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石。只有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认识的群众成长为"新激情"与"新力量"的绝对的革命主体,才能实现自由的人与自由的社会,也才能通达绝对的人道主义。

柯晓玲[5](2021)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文中认为人道主义由来已久,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蕴含着关于人性、人的价值、人的解放和自由等观点。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共产主义的美好设想、消灭私有制和革命斗争的阐述展现了人道主义设想,展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与现实性、革命性与实践性。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把目光放在现实的人身上,是以现实的人的解放和发展为内核。现今,重读《共产党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匡存玖,王誉[6](2021)在《论希穆涅克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艺术符号学美学》文中认为二十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希穆涅克在捷克斯洛伐克特殊的政治语境下推进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符号美学之思,抵制艺术领域庸俗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从音乐、小说等具体艺术形式入手切入艺术的语义化、艺术客观化、艺术形式等问题研究,融入了人道主义、社会历史、实践、意义等理论批判维度与方法,体现了一名东欧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勇气和求真精神。希穆涅克对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影响,可为当代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提供一些良好的理论参照。

冯旗[7](2021)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道主义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探寻人的本质、人存在的前提、以及实现人道主义的科学途径,初步形成了"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在我国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即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在我国新时代新阶段的新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理论探索的结果;它既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蕴含着广大人民的真实需求,又是加强我国民主建设、保障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与现实需要。

王英慧[8](2021)在《“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评析》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者试图以“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为立论点,国内以扬弃异化和维护人的自由发展为主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主要研究基调。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断裂,思想的断裂将马克思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讨论点,阿尔都塞称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第二部分是以真正的科学主义为中心的讨论点,称为科学的马克思。阿尔都塞的观点独树一帜掀起了哲学界关于两个马克思思想的探讨。阿尔都塞坚持在意识形态与科学领域上做区分,主张以辩证的理性角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阿尔都塞认为断裂之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的马克思思想的理论总问题是意识形态,断裂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才是成熟的,断裂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真正的科学的。阿尔都塞认为断裂后的马克思思想是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结构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阿尔都塞以“认识论断裂”角度出发使马克思思想进行分期具有合理性,以独特的结构主义方法划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保卫了马克思;但是阿尔都塞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认识的局限,如果承认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就要排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离不开意识形态,因此阿尔都塞的后期思想中谈到意识形态与科学可以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相互依存,两个范畴间形成了对立的矛盾。阿尔都塞思想由于存在以上的局限性,刻意分裂马克思思想为两个阶段,进而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完整性,不能从根本上扞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阿尔都塞提出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科学而保护科学,缺少人文关怀的基础,不能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整体。论文在进一步讨论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思想的基础上,认为阿尔都划分的两个马克思思想割裂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始终以“人”的解放问题为主要探讨内容,只不过每个阶段或者在文本中理论角度不同。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始终为人类解放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在与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稳步向前的,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需要在科学与人文中保持张力。

梁雪玉[9](2020)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解读》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初期,在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的争论中,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引发的争议下,以及主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除了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读外,他们也阐释了被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反复曲解的《资本论》,以期完整地呈现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内部各流派代表人物解读《资本论》的主要观点的分析,发掘出他们虽然存在视角的差异,但是都坚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同时在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对比中,揭示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探讨《资本论》问题时所包含的独特性,即挖掘《资本论》中不断给予表达的“人”的主体性思想,这也充分展示了其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

王喆[10](2018)在《亚当·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上有诸多人道主义者用不同方式对待人性问题,但殊途同归于同一个逻辑,即“人性本来是完美的,后来异化了,人性丧失了,所以人性要获得解放和恢复。”因此,新马克思主义在整个东欧社会主义正营中获得高度重视,并赋予其有别于苏联“斯大林主义”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相独立和深刻的新内涵——共同的理论特征和价值追求——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与对现存社会主义异化现象的扬弃和反思。那么,作为波兰乃至东欧享有盛名的新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亚当·沙夫,根据当时存在着人的生存、地位、异化、自由、解放和发展等诸多问题和现实困境,对苏联“斯大林主义”中的种种弊端和消极方面进行严厉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进而促使沙夫回溯和坚定的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立场上,果断的从以“斯大林主义”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朝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性转变。对萨特的存在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给出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构想。因此,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沙夫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便是以人类个体为核心、批判和反思异化现象为主题、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斗争为主线,勾勒出未来新的社会主义的设想蓝图,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续写新的历史沿革和篇章。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详实的论述,即以宏观系统的视角对沙夫思想形成的渊源、发展历程、具体的内容和特征进行阐述,及对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给予评析。首先,作为东欧乃至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和传播者的沙夫,其人道主义思想理论缘起何处,就要追溯至沙夫身处波兰所在东欧的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历史文化传统、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其思想的影响。又因沙夫对马克思的思想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认识同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在此通过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行阐述,从理论渊源得到其人道主义思想发展的出处,为客观详实的认识和理解沙夫为什么是坚定的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言说“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其次,对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给予历史性的交代,是为了客观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在沙夫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变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向“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转变,及通过沙夫的视角展现出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在沙夫看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在继承和批判前人“人的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而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之前有关人的思想理论的主要形式,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亦来源于此。因此,东欧思想界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义本身,对“斯大林主义”进行反思,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东欧兴起,从而给出了沙夫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且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历史性和现实性构想。第三,对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特征的阐述是本文的重要内容和相关问题的集中体现,即通过前两个问题,对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渊源和历史发展的梳理,切实的对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及特征进行客观的阐述。在人道主义思想中,沙夫对将人孤立于社会关系来看待的萨特存在主义思潮进行批判,认为持此观点的存在主义不断取向主观主义,否定唯物主义,更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理清关系,看似萨特意在通过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不断向马克思主义靠拢,事实却渐行渐远。因此,沙夫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的现代表现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其根本目标是让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消除产生普通痛苦的根源,尽可能地创造实现人类幸福的社会条件;与人类个体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中的核心内容;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使人全面异化的批判,阐释沙夫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时,沙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四种特征,即现实的人道主义、自治的人道主义、战斗的人道主义和乐观的人道主义的界定,更加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实践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最后,是对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给予评析,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现实的看待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对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反思。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以人类个体的概念为核心,对资本主义存在的普遍异化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从而坚定的站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立场上。但还要看到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断定“异化”现象亦在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内会长期存在、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战斗的人道主义”等,是需要商榷、批判和反思的。

二、浅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思想史价值——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再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一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断裂论定位
二 “现实人道主义”表明了马克思思想历程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三 “现实人道主义”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
结 语

(2)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人道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人道主义诉求
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人道主义特征
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人道主义实践

(3)人的本质即是劳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劳动问题的两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两种认识
    (一)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解
    (二)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解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问题的两种解答
    (一)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问题的解答
    (二)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问题的解答
三、人的本质即劳动:马克思对劳动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解答
    (一)劳动对于人的存在和历史的本质性意义
    (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解答
    (三)马克思对劳动问题的解答

(4)从黑格尔的绝对主体到革命群众:辩证法主体的革命性发展——论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辩证法主体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绝对主体的生成:黑格尔思维辩证法的理论视域
二、劳动与阶级斗争的辩证运动:马克思的新人道主义视域
三、群众的自发性革命:列宁激进主体的辩证逻辑
四、杜娜叶夫斯卡娅辩证法主体思想的启示意义

(5)《共产党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共产主义的美好设想蕴含人道主义思想
    (二)消灭私有制展现了人道主义思想
    (三)革命斗争为人指明了实现人道主义的途径
二、《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革命性和实践性
    (二)科学性和现实性
三、当代意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6)论希穆涅克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艺术符号学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道主义批判:历史的继承与现实的奋争
二、“人化”艺术语义学:现实意义与审美语义的辩证考察
三、艺术客观化:审美目标与人自由发展目的的同一
四、希穆涅克艺术符号美学的贡献价值

(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道主义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手稿》中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现实的人的存在前提
        1. 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
        2. 人是人的自然存在物
    (二)科学解答人的本质
        1. 人的类本质
        2. 人的本质存在于个人的内在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统一之中
    (三)人道主义实现的正确途径
        1. 现实的异化的人
        2. 人的自我本质的复归与共产主义
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人道主义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提出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三)践行中国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意义

(8)“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资源
    第一节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资源
        一、苏共二十大之误
        二、人道主义泛滥
        三、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资源
        一、结构主义思潮发展
        二、精神分析学影响及转向
        三、加斯东·巴歇拉尔认识论断裂提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结构主义方法的“认识论断裂”思想基本概念澄清
    第一节 症候阅读、总问题的转换与认识论断裂
        一、症候式阅读法的确立
        二、总问题透过表层结构发现深层结构
        三、理论总问题及其确立
        四、作为总问题转换的“认识论断裂”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
        一、意识形态
        二、科学理论
        三、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对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确立
    第一节 意识形态: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总问题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人道主义总问题
        二、《1844 政治经济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总问题
    第二节 “认识论断裂”与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产生
        一、《形态》与《提纲》:“认识论断裂”的文本分析
        二、《资本论》与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何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评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
        一、通过多元决定辩证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扞卫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第二节 人文向度的缺席: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一、割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承接性
        二、过度阐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而缺少人文向度
    第三节 在与人文的统一中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何以可能
        二、在发展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张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解读《资本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争论
        二、马克思早期和晚期思想的争议
    第二节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之争
        一、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之争
    第三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良之道
        一、东欧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状况
        二、东欧社会的现实改良运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对《资本论》的解读
    第一节 南斯拉夫实践派对《资本论》的解读
        一、《资本论》延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经济学分析坚持的批判立场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节 波兰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解读
        一、宗教异化是《资本论》商品世界异化的参照
        二、《资本论》确证了马克思思想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三、《资本论》从“个体”范畴走向人的最高本质
        四、《资本论》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
        五、《资本论》对早期异化劳动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布达佩斯学派对《资本论》的解读
        一、《资本论》体现了历史哲学的理论矛盾
        二、《资本论》阐明了人是历史性的社会存在物
        三、“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联系
    第四节 捷克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解读
        一、现有《资本论》文本解读的经济学倾向
        二、《资本论》内在的辩证结构是一种理论批判
        三、《资本论》凸显了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开放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解读的独特性
    第一节 以《资本论》彰显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以《资本论》突出作为“实践个体”的人
        二、以《资本论》体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第二节 发掘《资本论》持有的辩证思想和批判立场
        一、《资本论》的辩证结构与批判立场
        二、《资本论》的辩证方法与历史性特征
    第三节 将《资本论》看作是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思想的延伸
        一、关注早期异化思想对《资本论》的启示
        二、将商品拜物教看作是异化劳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解读的理论评价
    第一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解读的理论贡献
        一、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二、与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资本论》的批判理论
        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资本论》的历史观
    第二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资本论》解读的理论局限性
        一、人道主义理想及其实现趋向乌托邦
        二、“人”的思想缺少经济学层面的表达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亚当·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第一章 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溯源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第二章 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探究
        一、西方人道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
        二、马克思对西方人道主义的继承
        三、马克思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向“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斯大林主义”对波兰的解放与新的束缚
        二、波兰“非斯大林化”的思想新解放
        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第三节 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三、社会主义的历史承担者
第三章 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及特征
    第一节 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一、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潮的批判
        二、作为哲学主题的人
        三、人类个体
        四、异化现象
    第二节 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特征
        一、现实的人道主义
        二、自治的人道主义
        三、战斗的人道主义
        四、乐观的人道主义
第四章 对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
    第一节 对沙夫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反思
    第二节 对沙夫人道主义思想中“异化”的反思
    第三节 对沙夫的“战斗的人道主义”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浅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思想史价值——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再批判[J]. 李彬彬. 哲学动态, 2021(11)
  • [2]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人道主义[J]. 李玲. 湖南社会科学, 2021(06)
  • [3]人的本质即是劳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劳动问题的两种认识[J]. 陈祥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从黑格尔的绝对主体到革命群众:辩证法主体的革命性发展——论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辩证法主体思想[J]. 张东锋. 山东社会科学, 2021(11)
  • [5]《共产党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J]. 柯晓玲. 品位·经典, 2021(19)
  • [6]论希穆涅克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艺术符号学美学[J]. 匡存玖,王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道主义及其意义[J]. 冯旗.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1(03)
  • [8]“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评析[D]. 王英慧.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解读[D]. 梁雪玉.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10]亚当·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 王喆.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马克思人文主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