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密度论文_朱寒,何湘,王春旺,陈秉岩,陈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离子,等离子体,电离层,经度,法拉第,数值。

离子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朱寒,何湘,王春旺,陈秉岩,陈建平[1](2019)在《基于均匀离子密度的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实验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容性耦合射频(CCRF)放电可用于制备大体积、均匀、低温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已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CCRF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参量的诊断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均匀离子密度的描述CCRF放电的等效回路模型(ECM),并根据等效阻抗原理引入能量平衡方程,对等离子体特征参量电子密度n_e和电子温度T_e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在一般的CCRF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与放电电压波形呈正弦曲线,高次谐波成分较少且总的谐波强度小于基波信号的11%,可以采用ECM描述等离子体放电状态。随着射频输入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线性增加,但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鞘层厚度逐渐减小,主等离子体区厚度增加;随着工作气体压强的升高,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均减小。对于较高的气压,放电在不同的输入功率下分为低功率下的α模式和高功率下的γ模式,这主要是极板表面的俄歇发射过程引起的。(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龙建飞,张天平,吴辰宸,李娟,贾艳辉[2](2018)在《LIPS-200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国内200 mm口径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出口(即栅极上游附近)离子密度径向分布,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LIPS-200推力器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进行研究。应用法拉第筒分别测试推力器栅极下游50mm和100mm位置处束流特性,结合经验模型计算出栅极出口(z=0mm)束流离子径向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栅极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出栅极系统透过率随栅孔电流变化关系,进而反推计算出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径向分布。结果显示: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平均值约为9.0×10~(17)m~(-3),最大值约为1.54×10~(18)m~(-3),最小值约为4.6×10~(17)m~(-3);离子密度径向分布具有较好的中心轴对称性,离子密度从中心处沿着径向先缓慢减小,在径向位置约为50mm时出现快速下降;对比放电室出口与栅极出口离子密度径向分布发现,中心位置两者相差最大,边缘处相差最小。(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阎凤婵,任志鹏,万卫星,刘立波,龙智勇[3](2016)在《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的经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MSP F13卫星1996—2005年共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地磁中低纬地区黄昏时段(18:00LT)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经度变化的季节、地磁纬度和太阳活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的经度变化在低纬地区与中纬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特征.不同经度结构的季节变化均以年变化为主,但纬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一波结构主要集中在中纬地区,且南半球明显强于北半球;二波结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非常明显;叁波结构和四波结构均为低纬地区明显强于中纬地区.通过分析不同波结构对总经度变化的贡献发现,一波结构在南半球中纬地区贡献最大,二波结构在12月前后的15°N附近贡献较大,叁波结构和四波结构仅在低纬地区有较强贡献.在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不同波结构的贡献率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亚楠,徐继生[4](2015)在《顶部电离层离子密度经度结构的特征及其随季节、太阳活动和倾角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DMSP卫星测量数据和傅里叶分解和重构方法,研究了地磁平静期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Ni)经度结构的多重波数特征及波数4的年变化、逐年变化、地方时差异和随倾角的变化.傅里叶分解和重构的结果表明,顶部电离层平均Ni的经度结构中同时含有以波数1至波数4为主的多重分量,不同波数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对波数4分量的分析表明,波数4的幅度在春秋季最强,北半球夏季高于冬季;随太阳活动水平增强,波数4分量的幅度增高,至太阳活动高年幅度达到最高,此后随太阳活动水平降低而减小,与F10.7呈正相关;春秋季和北半球夏季波数4分量在傍晚最强,晚上和上午次之,黎明最弱,从09LT到21LT,波数4的相位依次滞后,暗示向东移动.分析还发现,日落期间波数4幅度依赖倾角,春秋季随倾角的变化呈双峰结构,两个极大出现在倾角±18°附近,暗示赤道等离子体喷泉效应对顶部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黄河[5](2013)在《基于DMSP卫星观测的离子密度经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Session:空间天气科学前沿-电离层Type of presentation:张贴报告Key word:由于DMSP系列卫星有较长时间的观测数据,且多颗星在不同地方时进行观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较全面的覆盖,对了解离子总密度等信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本文利用DMSP F12(0930-2130LT,1996-2002)卫星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对离子总密度进行多参数经验建模,描述了离子数密度在高度为850KM左右纬度范围在60°N到60°S随季节,经度,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11-10)

何飞,张效信,陈波,FOK,Mei-Ching[6](2012)在《遗传算法反演地球等离子体层离子密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采用一维遗传算法从地球等离子体层极紫外图像反演地球等离子体层He+密度的原理.首先采用通量管近似和磁偶极近似将叁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通过引入权矩阵,将极紫外光强积分离散为求和函数,再采用一维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反演得到磁赤道面等离子体层He+密度,最后通过磁力线追迹得到叁维密度分布.算法采用动态全球核心等离子体模式模拟的密度和光强分布作为初始输入参数,并通过遗传算法得到相应密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层密度相对误差在8%以内,光强相对误差趋于0,算法有效可行.本文研究为中国探月二期工程中月基极紫外图像反演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琨,孙丽欣,李超,宋国华,白秀梅[7](2009)在《不同环境下空气离子密度的比较与变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哈尔滨市以及伊春市五营地区12个测点的空气离子进行监测,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空气离子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地面附近的大气中正离子密度一般高于负离子密度;由于机动车辆的影响,公路的负离子密度在05:00—19:00时要低于室内和森林;降雨会增加负离子密度,降低正离子密度,中雨后五营丰林保护区正离子密度下降1 270~2 240个.cm-3,而负离子密度则增加了1 015~4 090个.cm-3;雾与飘尘都可以使空气负离子密度降低;电视的使用则会使空气负离子的密度降低到0附近。(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庞学霞,赵树民,邓泽超,李霞,李红莲[8](2007)在《60km高空大气等离子体中离子密度随时间演化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建立的大气化学零维模型,模拟了60 km高空的大气化学反应,研究了带电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规律,计算得出电子在60 km高空的寿命为1.107 8×10-5s,给出了电子密度及其他带电粒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图,并与地面附近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探讨大气物理化学反应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等离子体隐身及再入技术的研究和环境污染的监测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弥谦,蔡长龙,马卫红,严一心[9](2006)在《脉冲真空放电离子密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采用脉冲放电沉积技术能够克服连续电弧离子镀沉积时产生的液滴及负偏压放电的缺点,特别是它在镀制类金刚石薄膜中显示出来的独特性能:不含氢和硬度高,使其在薄膜沉积技术中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薄膜的沉积工艺和薄膜性能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对脉冲真空放电等离子体的微观参数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如离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等。本文介绍了测量脉冲真空电弧离子源离子密度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量了脉冲真空电弧离子源离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分析和研究了影响离子空间分布的各种参数。(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06年01期)

张登玉,陈桥,唐志祥[10](2005)在《运用Kraus算子分析红宝石激光器中离子密度矩阵元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宝石激光器是一个叁能级系统。本文基于Kraus算子理论,针对能级间同时存在吸收和辐射的情况,研讨密度矩阵元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粒子分别以大概率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和从第二激发态辐射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形成粒子数反转,为产生激光作准备;在粒子以大概率从第一激发态辐射到基态时,产生激光。(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离子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国内200 mm口径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出口(即栅极上游附近)离子密度径向分布,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LIPS-200推力器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进行研究。应用法拉第筒分别测试推力器栅极下游50mm和100mm位置处束流特性,结合经验模型计算出栅极出口(z=0mm)束流离子径向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栅极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出栅极系统透过率随栅孔电流变化关系,进而反推计算出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径向分布。结果显示: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平均值约为9.0×10~(17)m~(-3),最大值约为1.54×10~(18)m~(-3),最小值约为4.6×10~(17)m~(-3);离子密度径向分布具有较好的中心轴对称性,离子密度从中心处沿着径向先缓慢减小,在径向位置约为50mm时出现快速下降;对比放电室出口与栅极出口离子密度径向分布发现,中心位置两者相差最大,边缘处相差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朱寒,何湘,王春旺,陈秉岩,陈建平.基于均匀离子密度的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等离子体的实验诊断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2].龙建飞,张天平,吴辰宸,李娟,贾艳辉.LIPS-200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出口离子密度分布研究[J].推进技术.2018

[3].阎凤婵,任志鹏,万卫星,刘立波,龙智勇.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的经度变化[J].空间科学学报.2016

[4].陈亚楠,徐继生.顶部电离层离子密度经度结构的特征及其随季节、太阳活动和倾角的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5

[5].黄河.基于DMSP卫星观测的离子密度经验模型[C].第叁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论文集.2013

[6].何飞,张效信,陈波,FOK,Mei-Ching.遗传算法反演地球等离子体层离子密度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2

[7].王琨,孙丽欣,李超,宋国华,白秀梅.不同环境下空气离子密度的比较与变化机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8].庞学霞,赵树民,邓泽超,李霞,李红莲.60km高空大气等离子体中离子密度随时间演化的数值模拟[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弥谦,蔡长龙,马卫红,严一心.脉冲真空放电离子密度的测量[J].真空.2006

[10].张登玉,陈桥,唐志祥.运用Kraus算子分析红宝石激光器中离子密度矩阵元的演化[J].激光杂志.2005

论文知识图

=200mm时的带电粒子的相空间和数密...=500dt时的带电粒子的数密度分布沉积系统安装尺寸激光作用下不同加工方法处理后...辅助流路系统主流路系统测试实验

标签:;  ;  ;  ;  ;  ;  ;  

离子密度论文_朱寒,何湘,王春旺,陈秉岩,陈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