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评价论文-刘志芳

德育评价论文-刘志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育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科德育,德育评价,生长,知识化

德育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芳[1](2019)在《“生长”视域下学科德育评价的反思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的学科德育评价因其简化道德的发展阶段与品德的完整结构,无视学生的发展潜能与生长经历,祛除启迪生命智慧与促进生成超越的高尚追求而逐步异化,难以彰显学科德育的育人价值。"生长"视域下的学科德育评价,通过尊重个体道德发展规律,构筑整全的学科德育评价观;树立发展的眼光,观照学生生命体验;营造宽松的生长环境,实现学生生命增值,进而体现学科德育及其评价滋养生命、完善德性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11期)

陈希,杜海文[2](2019)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体育课程不仅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也肩负着育人之大计。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2017年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叁个方面,成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环境下,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高中学段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进行有效的归纳,如何提高育德的质量,指导和评价高中学校体育工作,这就需要建立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体育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科学评价。因此,从核心素养出发建立一套科学的高中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首先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网页搜索,图书馆书籍查询,对已有体育课程、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的前沿研究基础。2.专家访谈在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走访上海体育局、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教研员(正高级职称)、高中学校校长(高级职称)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获取有关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指标体系构建的信息。3.德尔菲法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了15位国内知名专家,其中体育教育学领域8人,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4人,体育管理领域3人,根据搜集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走访专家反馈的信息,构建了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指标咨询问卷,专家从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个角度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同时给出各项指标的总体权重和分项权重。经过2轮咨询,确定指标体系。4.数理统计法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专家评定的两轮的问卷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指标建立依据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有规律和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知识的传授与参与,促进青少年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体育课程德育指标应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追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2.指标建立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原则;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统一原则。3.数据分析结果根据专家进行的一级指标评分可以看出,四项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5,健全人格、良好道德的变异系数较小,这两项指标在体育课程德育中最为重要,所有的以及指标得到专家一致认可,意见统一程度高。在根据专家对于指标的评分来看,所设定的四项一级指标得到专家认可,意见统一程度高。由于二数量较多且较复杂,本文数据内容不再赘述。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15,有2项指标得分为1分,3个指标得分为2分,变异系数均超过0.15,专家不赞成这五项指标,所以进行了剔除。根据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本研究最终确定了4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研究结论:1.一级指标(1)国家认同。即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2)核心价值观。即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3)健全人格。即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4)良好道德。即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经过历史的传承被公认为正确的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2.二级指标(1)国家认同二级指标中,提取了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叁个二级指标。(2)价值观二级指标中,提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劳勇敢、文明和谐、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公平、求真务实等二级指标。(3)健全人格二级指标中提取了乐观直率、刻苦坚韧、自信自律、自立自强、耐心沉稳、理智有恒、热情随和、聪明敏捷、谦虚审慎、尽职尽责、果敢担当等二级指标。(4)良好道德二级指标中,提取了礼貌正义、团结互助、表里如一、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爱护环境和与人为善等二级指标。3.指标应用本研究以体育核心素养出发,从高中体育课程实践出发,构建上海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的内容。尽管本指标体系是描述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的内容,但随着课程标准的统一,本指标体系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城市体育课程德育的评价中。(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滕传姮,王立颖[3](2019)在《论中职特色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德育智慧。笔者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职特色德育机制,创造性地制定特色德育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9年30期)

陈潇[4](2019)在《小学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评价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鸡肋",学生、老师和家长忽视德育评价结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德育评价过程中主体单一、内容过于笼统、过程缺乏科学性等。为改变这一状况,要建立有多元性、真实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的德育评价内容,保障评价过程的精细化并兼顾评价的全面性、差异性,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和专业化,评价结果应数据化、全面化和多元化。(本文来源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汉卫,刘金松[5](2019)在《高考中的德育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德育评价作为高考的一部分,在评什么、怎么评以及评价结果怎么用等方面经历了四次阶段性的变革与调整。回顾历次变革不难发现:应该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来把握德育评价改革,在具体操作中应摒弃极端的思维方式,德育评价改革应与高考改革、教育改革同步进行。展望未来,新时代的高考德育评价改革应该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导向,继续强化包含德育评价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招生中的分量,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优化相关制度设计作为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汪洋[6](2019)在《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存在重理论知识教授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全方位发展。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了更好地丰富课程内涵,提示教育质量,除了需要积极融入新鲜元素,体现广播影视专业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要制定并优化德育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基于广播影视类专业特点分析了德育评价体系可行性及现状,其次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罗湉[7](2019)在《我国高校德育评价模式的质性评价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进行德育评价时通常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固然有其科学性,但其因滞后性造成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因此,为我国高校德育评价模式探索一条合理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在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我国高校的德育评价模式必将走向从量化评价转变为质性评价的道路。(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卜晓薇[8](2019)在《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伴随式”德育评价——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的探索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德育为先"列为战略之首,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道德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32年,认知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在他的着作《儿童的道德判断》中将(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2019年08期)

吕俊辰[9](2019)在《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立德树人视域下进行研究,使得高校德育评价体系趋于人性化、动态化、多元化,更符合学生主体发展的规律和现实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4期)

王菁菁[10](2019)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对学校德育评价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评知"取向的评价观、封闭式的评价方式、功利化的评价目的是当前学校德育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作为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当今学校德育评价诸多问题具有启发作用,启示学校德育评价融合多种取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回归本真目的,促进学生道德真正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德育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体育课程不仅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也肩负着育人之大计。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2017年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叁个方面,成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环境下,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高中学段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进行有效的归纳,如何提高育德的质量,指导和评价高中学校体育工作,这就需要建立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体育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科学评价。因此,从核心素养出发建立一套科学的高中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首先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网页搜索,图书馆书籍查询,对已有体育课程、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的前沿研究基础。2.专家访谈在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走访上海体育局、上海市教委、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教研员(正高级职称)、高中学校校长(高级职称)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获取有关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指标体系构建的信息。3.德尔菲法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确定了15位国内知名专家,其中体育教育学领域8人,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4人,体育管理领域3人,根据搜集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走访专家反馈的信息,构建了高中体育课程德育指标咨询问卷,专家从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两个角度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同时给出各项指标的总体权重和分项权重。经过2轮咨询,确定指标体系。4.数理统计法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专家评定的两轮的问卷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指标建立依据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有规律和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知识的传授与参与,促进青少年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体育课程德育指标应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追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2.指标建立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原则;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统一原则。3.数据分析结果根据专家进行的一级指标评分可以看出,四项一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5,健全人格、良好道德的变异系数较小,这两项指标在体育课程德育中最为重要,所有的以及指标得到专家一致认可,意见统一程度高。在根据专家对于指标的评分来看,所设定的四项一级指标得到专家认可,意见统一程度高。由于二数量较多且较复杂,本文数据内容不再赘述。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15,有2项指标得分为1分,3个指标得分为2分,变异系数均超过0.15,专家不赞成这五项指标,所以进行了剔除。根据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本研究最终确定了4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研究结论:1.一级指标(1)国家认同。即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2)核心价值观。即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3)健全人格。即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4)良好道德。即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经过历史的传承被公认为正确的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2.二级指标(1)国家认同二级指标中,提取了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叁个二级指标。(2)价值观二级指标中,提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劳勇敢、文明和谐、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公平、求真务实等二级指标。(3)健全人格二级指标中提取了乐观直率、刻苦坚韧、自信自律、自立自强、耐心沉稳、理智有恒、热情随和、聪明敏捷、谦虚审慎、尽职尽责、果敢担当等二级指标。(4)良好道德二级指标中,提取了礼貌正义、团结互助、表里如一、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爱护环境和与人为善等二级指标。3.指标应用本研究以体育核心素养出发,从高中体育课程实践出发,构建上海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的内容。尽管本指标体系是描述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的内容,但随着课程标准的统一,本指标体系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城市体育课程德育的评价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育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芳.“生长”视域下学科德育评价的反思与重构[J].中小学德育.2019

[2].陈希,杜海文.核心素养视角下上海市高中体育课程德育评价指标建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滕传姮,王立颖.论中职特色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究[J].职业.2019

[4].陈潇.小学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5].唐汉卫,刘金松.高考中的德育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2019

[6].汪洋.广播影视类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7].罗湉.我国高校德育评价模式的质性评价之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8].卜晓薇.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伴随式”德育评价——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的探索实践[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

[9].吕俊辰.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10].王菁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对学校德育评价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标签:;  ;  ;  ;  

德育评价论文-刘志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