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论文和设计-周丹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涉及机车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燃油软管、锥管和管套;燃油软管装设于锥管和管套之间;燃油软管与锥管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卡位件设置于管套的内侧;锥管包括连接头和转接管;卡位件包括第一半卡件和第二半卡件;第一半卡件包括第一半卡箍;第二半卡件包括第二半卡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燃油软管与锥管之间装设卡位件,利用卡位件保证了燃油软管、锥管和管套三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包括燃油软管(1)、锥管(2)和管套(3);所述燃油软管(1)装设于锥管(2)和管套(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软管(1)与锥管(2)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4);所述卡位件(4)设置于管套(3)的内侧;所述锥管(2)包括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所述转接管(202)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2021);所述转接管(202)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2022);一所述卡位槽(2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另一所述卡位槽(2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2024)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023)交错排布于转接管(202)周侧面上;所述卡位件(4)包括第一半卡件(401)和第二半卡件(402);所述第一半卡件(401)包括第一半卡箍(4011);所述第一半卡箍(4011)的一表面固定有一第一卡位板条(4012);所述第一卡位板条(401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装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所述第二半卡件(402)包括第二半卡箍(4021);所述第二半卡箍(4021)的一表面固定有一第二卡位板条(4022);所述第二卡位板条(4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装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其中,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均装设于锥管(2)的环槽(2021)内;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卡位板条(4012)装设于锥管(2)的一卡位槽(2022)内,且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卡位板条(4012)凸出该卡位槽(2022)的部分内嵌于燃油软管(1)内;所述锥管(2)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与卡位件(4)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卡位板条(4012)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分别对应装设于一卡位槽(2022)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内;所述卡位件(4)的第二卡位板条(4022)装设于锥管(2)的另一卡位槽(2022)内,且所述卡位件(4)的第二卡位板条(4022)凸出该卡位槽(2022)的部分内嵌于燃油软管(1)内;所述锥管(2)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与卡位件(4)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位板条(4022)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分别对应装设于另一卡位槽(2022)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内。

设计方案

1.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包括燃油软管(1)、锥管(2)和管套(3);所述燃油软管(1)装设于锥管(2)和管套(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软管(1)与锥管(2)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4);所述卡位件(4)设置于管套(3)的内侧;

所述锥管(2)包括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所述转接管(202)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2021);所述转接管(202)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2022);一所述卡位槽(2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另一所述卡位槽(2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2024)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2023)交错排布于转接管(202)周侧面上;

所述卡位件(4)包括第一半卡件(401)和第二半卡件(402);所述第一半卡件(401)包括第一半卡箍(4011);所述第一半卡箍(4011)的一表面固定有一第一卡位板条(4012);所述第一卡位板条(401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装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所述第二半卡件(402)包括第二半卡箍(4021);所述第二半卡箍(4021)的一表面固定有一第二卡位板条(4022);所述第二卡位板条(4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装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

其中,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均装设于锥管(2)的环槽(2021)内;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卡位板条(4012)装设于锥管(2)的一卡位槽(2022)内,且所述卡位件(4)的第一卡位板条(4012)凸出该卡位槽(2022)的部分内嵌于燃油软管(1)内;所述锥管(2)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与卡位件(4)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卡位板条(4012)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分别对应装设于一卡位槽(2022)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内;所述卡位件(4)的第二卡位板条(4022)装设于锥管(2)的另一卡位槽(2022)内,且所述卡位件(4)的第二卡位板条(4022)凸出该卡位槽(2022)的部分内嵌于燃油软管(1)内;所述锥管(2)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与卡位件(4)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位板条(4022)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分别对应装设于另一卡位槽(2022)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管(2)的转接管(202)一端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定位孔(2025);所述定位孔(2025)均与第一弧形槽(2023)和第二弧形槽(2024)相连通;所述定位孔(2025)内插接有一相适配的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穿插于卡位件(4)的第一弧形板条(4013)和第二弧形板条(40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3)一端面设置有一内翻边(301);所述内翻边(301)的一表面沿环形方向均布装设有多个锁位柱(3011);多个所述锁位柱(3011)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内并与燃油软管(1)的端口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3)的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呈环形结构的限位凸(302);所述管套(3)的限位凸(302)与燃油软管(1)过盈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

背景技术

在机车用胶管生产中,橡胶材料以其度好的耐热、耐油、耐臭氧性能市被广泛应用。燃油软管总成用于连接机车的油箱与发动机等设备,起着输送油液以保证机车的正常运行的作用。目前,现有的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接头在使用过程中密封效果不理想,常发生油液泄漏现象,给机车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并且,当管内油压过大时还会出现软管与软管上的连接头脱离的情况。因此,函需研究出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通过在燃油软管与锥管之间装设卡位件,利用卡位件保证了燃油软管、锥管和管套三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包括燃油软管、锥管和管套;所述燃油软管装设于锥管和管套之间;所述燃油软管与锥管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所述卡位件设置于管套的内侧;所述锥管包括连接头和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所述转接管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一所述卡位槽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另一所述卡位槽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交错排布于转接管周侧面上;所述卡位件包括第一半卡件和第二半卡件;所述第一半卡件包括第一半卡箍;所述第一半卡箍的一表面固定有一第一卡位板条;所述第一卡位板条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装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板条;所述第二半卡件包括第二半卡箍;所述第二半卡箍的一表面固定有一第二卡位板条;所述第二卡位板条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装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板条;所述卡位件的第一半卡箍和第二半卡箍均装设于锥管的环槽内;所述卡位件的第一卡位板条装设于锥管的一卡位槽内,且所述卡位件的第一卡位板条凸出该卡位槽的部分内嵌于燃油软管内;所述锥管的多个第一弧形槽与卡位件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卡位板条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分别对应装设于一卡位槽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槽内;所述卡位件的第二卡位板条装设于锥管的另一卡位槽内,且所述卡位件的第二卡位板条凸出该卡位槽的部分内嵌于燃油软管内;所述锥管的多个第二弧形槽与卡位件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位板条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分别对应装设于另一卡位槽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锥管的转接管一端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均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相连通;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一相适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插于卡位件的第一弧形板条和第二弧形板条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一端面设置有一内翻边;所述内翻边的一表面沿环形方向均布装设有多个锁位柱;多个所述锁位柱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半卡箍和第二半卡箍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内并与燃油软管的端口表面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的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呈环形结构的限位凸;所述管套的限位凸与燃油软管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燃油软管与锥管之间装设卡位件,并将卡位件装设于管套的内侧,利用卡位件保证了燃油软管、锥管和管套三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保证了机车的安全运行,且避免了软管与软管上的连接头脱离的情况,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燃油软管,2-锥管,3-管套,4-卡位件,5-定位柱,201-连接头,202-转接管,301-内翻边,302-限位凸,401-第一半卡件,402-第二半卡件,2021-环槽,2022-卡位槽,2023-第一弧形槽,2024-第二弧形槽,2025-定位孔,3011-锁位柱,4011-第一半卡箍,4012-第一卡位板条,4013-第一弧形板条,4021-第二半卡箍,4022-第二卡位板条,4023-第二弧形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包括燃油软管1、锥管2和管套3;燃油软管1装设于锥管2和管套3之间;燃油软管1与锥管2之间装设有一卡位件4;卡位件4设置于管套3的内侧;锥管2包括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连接头201固定连接于转接管202一端;连接头201和转接管202相熔结成一体;转接管202上与连接头201相连接的一端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一环槽2021;转接管202周侧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卡位槽2022;一卡位槽2022的一相对侧面并位于转接管202周侧面上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另一卡位槽2022的一相对侧面并位于转接管202周侧面上均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与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交错排布于转接管202周侧面上;卡位件4包括第一半卡件401和第二半卡件402;第一半卡件401包括呈半环形结构的第一半卡箍4011;第一半卡箍4011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卡位板条4012;第一卡位板条4012一表面并排设置有多个齿牙;第一卡位板条401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固定装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第二半卡件402包括呈半环形结构的第二半卡箍4021;第二半卡箍4021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卡位板条4022;第二卡位板条4022一表面并排设置有多个齿牙;第二卡位板条4022的一相对侧面均并排固定装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

卡位件4的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均装设于锥管2的环槽2021内;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均与连接头201一端面相贴合;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另一端面均与燃油软管1的端口表面相贴合;卡位件4的第一卡位板条4012装设于锥管2的一卡位槽2022内,且卡位件4的第一卡位板条4012凸出该卡位槽2022的部分(即第一卡位板条4012上的多个齿牙)内嵌于燃油软管1内;锥管2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与卡位件4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一一对应;第一卡位板条4012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分别对应装设于一卡位槽2022两侧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023内;多个第一弧形板条4013均与燃油软管1过盈配合;卡位件4的第二卡位板条4022装设于锥管2的另一卡位槽2022内,且卡位件4的第二卡位板条4022凸出该卡位槽2022的部分(即第二卡位板条4022上的多个齿牙)内嵌于燃油软管1内;锥管2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与卡位件4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一一对应;第二卡位板条4022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分别对应装设于另一卡位槽2022两侧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024内;多个第二弧形板条4023均与燃油软管1过盈配合。

其中,锥管2的转接管202一端面沿轴向对称开设有一对定位孔2025;定位孔2025均与第一弧形槽2023和第二弧形槽2024相连通;定位孔2025内插接有一相适配的定位柱5;定位柱5与定位孔2025过盈配合;定位柱5穿插于卡位件4的第一弧形板条4013和第二弧形板条4023上;定位柱5分别与第一弧形板条4013和第二弧形板条4023过盈配合。通过利用定位柱5将卡位件4的第一弧形板条4013和第二弧形板条4023分别连接于锥管2的转接管202上,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性。

其中,管套3一端面设置有一内翻边301;内翻边301一表面分别与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端面相贴合;内翻边301的一表面沿环形方向均布固定装设有多个锁位柱3011;多个锁位柱3011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朝向相同的一端面内并与燃油软管1的端口表面相抵;锁位柱3011均与第一半卡箍4011和第二半卡箍4021过盈配合。通过利用锁位柱3011将管套3与卡位件4相连接,进一步地提升了整个燃油软管总成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管套3的内壁并排设置有一对呈环形结构的限位凸302;管套3的限位凸302与燃油软管1过盈配合。通过在管套3的内壁上设置限位凸302,进一步保证了管套3与燃油软管1的稳定连接,同时也保证了锥管2与燃油软管1的稳定连接。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262.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1(大连)

授权编号:CN209557858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16L 33/22

专利分类号:F16L33/22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大连宏伟液压重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大连宏伟液压重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工华街38号

发明人:周丹

第一发明人:周丹

当前权利人:大连宏伟液压重工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机车用燃油软管总成论文和设计-周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