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病学检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病学,检查法,教学方法,影象,神经系统,反射。
神经病学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石笑春[1](2000)在《新药临床前毒性试验狗的神经病学检查及结果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毒性研究中,对长期毒性试验狗的神经功能检查,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规范性的测试方法。为了促进我国的新药研究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特将前汽巴制药公司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欧洲部GLP实验室对狗的神经病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作一介绍,供国内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张晓奇,邹春江,冯殿福[2](1999)在《神经病学检查法带教方式的比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法的4种不同带教方式,摸索出更适合教学改革的带教方式。方法:选择4组学生,分别给予理论讲授→示范操作→实践练习;示范操作→理论讲授→实践练习;理论+操作→实践练习;理论+操作→学生自我练习→实验练习等4种带教模式。然后,对每组每名同学进行实际操作扣分式考核。结果:4组在带教时间上分别为G1组7.50小时;G2组7.50小时;G37.40小时;G4组6.20小时,在平均总成绩上分别为G组77.84±1.92;G2组77.20±1.77;G3组83.77±1.52;G4组95.73±1.42。经统计学处理,G 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平均成绩上与其它3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理论与操作同时进行,结合学生的自我练习的带教方式,是神经系统检查法较佳的带教模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殷建瑞,高聪,朱德仪,王剑威,潘英[3](1999)在《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教研室将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到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立体思维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S2期)
史玉泉[4](1997)在《神经影象学时代临床神经病学检查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神经病学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最早步骤,省略此步可导致影象学检查失去方向或引入治疗误区。临床复杂的综合征更需要有多方面的信息来作判断,单靠影象学检查是不够的。临床神经病学检查与现代影象学检查相结合是发展神经病学的最佳良机。(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科学》期刊1997年01期)
神经病学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法的4种不同带教方式,摸索出更适合教学改革的带教方式。方法:选择4组学生,分别给予理论讲授→示范操作→实践练习;示范操作→理论讲授→实践练习;理论+操作→实践练习;理论+操作→学生自我练习→实验练习等4种带教模式。然后,对每组每名同学进行实际操作扣分式考核。结果:4组在带教时间上分别为G1组7.50小时;G2组7.50小时;G37.40小时;G4组6.20小时,在平均总成绩上分别为G组77.84±1.92;G2组77.20±1.77;G3组83.77±1.52;G4组95.73±1.42。经统计学处理,G 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平均成绩上与其它3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理论与操作同时进行,结合学生的自我练习的带教方式,是神经系统检查法较佳的带教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病学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1].石笑春.新药临床前毒性试验狗的神经病学检查及结果判别[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0
[2].张晓奇,邹春江,冯殿福.神经病学检查法带教方式的比较探讨[J].吉林医学院学报.1999
[3].殷建瑞,高聪,朱德仪,王剑威,潘英.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
[4].史玉泉.神经影象学时代临床神经病学检查的作用[J].临床神经科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