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限制性内切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限制性,内切,基因,序列,基因组,电泳,核酸。
限制性内切酶论文文献综述
楼叶青,胡艺凡,郑方媛,袁望,陈丽鑫[1](2019)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鉴别鳕鱼》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西洋鳕鱼(Gadus morhua)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海洋经济鱼类,常常会被掺入劣质、价格低廉的阿拉斯加狭鳕鱼(Theragra chalcogramma)或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等。通过对大西洋鳕鱼、阿拉斯加狭鳕鱼和白姑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得到大西洋鳕鱼和阿拉斯加狭鳕鱼COⅠ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579 bp,白姑鱼为399 bp;进一步使用Bst EⅡ限制性内切酶对大西洋鳕鱼和阿拉斯加狭鳕鱼COⅠ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大西洋鳕鱼不能被酶切,而阿拉斯加狭鳕鱼被酶切为长度分别为361、218 bp的2个片段,从而有效区分大西洋鳕鱼、阿拉斯加狭鳕鱼和白姑鱼。(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曲适,聂文营,丁旭,郭佳琦,狄文慧[2](2019)在《超纯水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超纯水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的影响。方法酶切体系中分别使用久置的超纯水和现用现配制的超纯水,以含酶切位点BamHⅠ和EcorⅤ的YFP-pcDNA3.1质粒为实验对象,双酶切后凝胶成像系统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酶切结果。结果应用久置的超纯水酶切结果有明显弥散现象,而更换现配制的超纯水,未见酶切弥散现象。结论超纯水在分子生物学酶切实验中扮演重要角色,酶切实验应选用新制备的超纯水。(本文来源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莹,孙冬妍[3](2019)在《莫纳生物科技创新为港城添彩》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笔者从高新区莫纳生物获悉,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限制性内切酶,改写了中国限制性内切酶四十年依赖进口的历史。莫纳(连云港)公司总经理张坤晓博士介绍,他们瞄准市场上销量最高的100多种内切酶开展自主创新,在一年多时间里成功获得(本文来源于《连云港日报》期刊2019-02-03)
李红民,李冬民,步怀宇,徐敏,余源[4](2018)在《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实验中的探究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自主思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并总结规律。将探究学习引入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实验,通过设置探究情境、启发探究、调动讨论、鼓励文献查阅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结果显示,围绕实验内容设置多角度探究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学习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相关知识,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养成自然科学学科修习的良好习惯。(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施少鹏[5](2018)在《OsbZIP81水稻转基因植株的构建和限制性内切酶I-SceI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1.水稻OsbZIP81转基因材料的构建及其与OsIMPa4相互作用的初步探究;2.限制性内切酶I-SceI的制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能将包含外源基因的T-DNA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研究表明拟南芥基因AtIMPa4在T-DNA复合物入核,AtVIP1在T-DNA整合到基因组的过程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AtVIP1作为拟南芥bZIP转录因子能调控下游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本研究对AtVIP1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bZIP81展开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OsbZIP81属于水稻bZIP转录因子第IX亚家族的基因,有叁个转录本。通过同源比对AtVIP1与水稻bZIP第IX亚家族的基因,发现它们的bZIP结构域都很保守,同时OsbZIP81与AtVIP1具有很高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2.构建了OsbZIP81的超表达与CRISPR敲除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发现在超表达转基因植株中OsbZIP81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在CRISPR敲除转基因植株中OsbZIP81的表达量则显着降低。3.OsIMPa4是AtIMPa4在水稻内的同源基因,酵母双杂交以及BiFC结果显示OsIMPa4与OsbZIP81的叁个转录本蛋白都能相互作用。限制性内切酶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酶。I-SceI是酿酒酵母线粒体内含子编码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它的识别位点为18个碱基的非回文序列,酶切后产生不对称的粘性末端,并且在动植物基因组中不含或只含有极少的酶切位点。因此I-Sce I适用于BAC文库中大片段外源DNA的酶切检测和不同载体之间大片段外源DNA的交换。本研究通过基因合成、克隆、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GST-I-SceI,测得蛋白浓度是590 mg/L,通过酶切质粒验证得到GST-I-SceI蛋白酶活是0.2 U/μL,GST-I-SceI比活约为340 U/mg。(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发誉,杨云彭,霍毅欣[6](2018)在《合成生物学中不依赖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克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基因克隆和DNA大片段组装成为了常规操作。利用人工智能和液体操作机器人进行高通量的DNA组装和功能筛选已被广泛应用。传统的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克隆技术对序列有选择性、步骤繁琐、实验人员的培训周期长,不利于以流水线形式进行工程化使用,已经逐步在生物工程领域内被淘汰。文中论述了一系列适于机械化操作的新一代分子克隆技术,即不依赖基因序列和连接反应克隆方法、Gibson组装、聚合酶环形延伸克隆、细胞裂解物体外无痕连接和细胞体内组装克隆。对这些方法的建立、基本原理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青青[7](2018)在《由单条sgRNA介导的可编程酶CRISPR-Cpf1作为人工限制性内切酶在DNA装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RISPR-Cas是原核生物中一种可编程的具有免疫记忆的适应性(获得性)免疫系统,外源基因以间隔序列的形式存储并插入到CRISPR阵列中,然后通过RNA引导的核酸酶效应物来介导破坏任何入侵的移动遗传元件DNA。CRISPR-Cas系统根据蛋白效应物的不同分成两个类别,第1类为多亚基效应复合物,而2类为单一蛋白效应物。基于不同的效应蛋白家族,第2类系统又分为Ⅱ、Ⅴ、Ⅵ叁类和九个亚型。其中Ⅱ型CRISPR效应核酸酶Cas9和V型Cpf1是“通用”DNA核酸内切酶,其通过适当的crRNA或sgRNA链以在预选位置切割几乎任何DNA双链体(仅由短的PAM限制)来进行编程。因此,CRISPR-Cas系统不仅可以被用作病毒防御机制,也可以用于减少流动性遗传因子的传播。该免疫系统在过去几年已经变成了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和极大地成为了广泛生物体的分子工具箱。Cpf1是CRISPR-Cas RNA可编程内切核酸酶的新型2类家族,也称为Cas12a,具有缺乏tracrRNA的单一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独特的特征,利用富含T的PAM识别并切割与crRNA指导互补且远离PAM的双链DNA靶标,产生交错的DNA双链,即突出5nt的粘性末端。本研究是以可编程内切核酸酶Cpf1可对基因进行编辑为背景,利用的Cpf1是来源于Francisellatularensisnovicida的U112菌株(FnCpf1),其基因序列号:MF193599,基因编码序列长为3903 bp,编码1301个氨基酸。我们成功构建了融合MBP标签的FnCpf1酶的异源表达质粒,实现了其在E.coliBL21(DE3)表达系统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和较高酶切活性。另外我们不仅体外成功转录出单链引导RNA,建立了一套FnCpf1高效酶切体系,还通过一系列地大胆设想和实验探索成功完成了仅由单条sgRNA介导的可编程酶CRISPR-FnCpf1可作为人工限制性内切酶使目标片段在质粒间的转移和多基因装配的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二型限制性内切酶该方法有更多的优势,如突出的粘性末端更长,无需受目标片段内部酶切位点和序列本身的限制,可充当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使其成为用于基因组工程的非常有吸引力的替代或补充。近些年来从小片段DNA组装成大型构建体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成为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虽然现有的基因装配方法种类繁多,但是各自都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通常是实行几项技术联合使用的策略。本研究建立的一种由可编程核酸内切酶CRISPR/Cpf1介导的体外DNA组装的新方法,可作为对传统的基因克隆装配方法的有力补充。利用FnCpf1酶切成功完成了目标片段在质粒间的转移等实验;接着,本实验还开创性地提出“简并sgRNA”的构想并完成可行性验证,发现简并sgRNA引导FnCpf1也可以对靶DNA进行限制性酶切;最后,我们又大胆地提出利用末端6nt与靶DNA对应区域不匹配sgRNA来引导FnCpf1酶切,幸运地发现末端6nt不匹配sgRNA引导的FnCpf1同样有明显的酶切效果。该方法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其可以容易地用于代替常规用于分子克隆的限制酶,还让体外无缝装配变得更简洁。更重要的是仅由单条sgRNA引导的异源表达可编程酶FnCpf1与T5核酸核酸外切酶连用可大大地提高多片段装配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10)
张博,葛武鹏,郭春锋,张静,王智[8](2018)在《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提高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分型效果,找到更多的以PFGE为基础的阪崎克罗诺杆菌分子分型信息。方法本研究选用XbaⅠ、SpeⅠ、NheⅠ和BlnⅠ分别酶切34株克罗诺杆菌分离株的DNA,并经PFGE得到相应的基因图谱,通过束平均数、束菌株百分比、结与菌株比值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各限制内切酶以及结合酶的相对分辨率进行评价。结果 NheⅠ是PFGE单酶切分型中效果最好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4种限制性内切酶相结合的分型方法可提高PFGE阪崎克罗诺杆菌基因分型效果。结论运用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亚分型时,选用的酶种类越多,则结果越可靠,使用XbaⅠ、SpeⅠ、NheⅠ、BlnⅠ4种内切酶结合分析,可以得到理想的菌株亚分型结果。(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彩云,朱丽慧,姚俊峰,杨长锁[9](2018)在《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简化基因组测序在家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的出现与不断革新,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简化基因组测序(Reduced-represen-tation genome sequencing,RRGS)是利用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目标基因组以降低基因组复杂度,减少测序位点,可高性比地开发高密度SNPs,操作简单。目前,已报道的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包括RRLs、RAD和GBS以及基于这些方法的改进版本,如dd RAD、dd GBS和2b-RAD等。该技术在鸡、鸭和火鸡等家禽基因组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且获得一定成果。文章比较了RRGS几种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家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今后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04期)
徐一帆,刘明秋[10](2017)在《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的表达纯化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量表达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并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对其酶活进行鉴定。方法:PCR获得Sma基因片段,构建pET28a-omp A-Sma表达载体,转入E.coli BL21(DE3)中,筛选出不同培养基下,目的蛋白可溶表达量最高的条件。通过渗透休克方法提取目的蛋白,并经离子交换纯化。检测不同的温度条件下Sma的酶活,并与商品化产品进行比较。结果:经PCR和测序证明重组蛋白表达质粒构建正确。可溶蛋白产量为7mg/L,每升培养基获得7 300k U的Sma,纯化后纯度>95%,活性达273U/μl(商品化产品为250U/μl)。结论:成功地表达了可溶性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纯度高、活性好,各项条件下活性皆不低于商品化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限制性内切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超纯水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的影响。方法酶切体系中分别使用久置的超纯水和现用现配制的超纯水,以含酶切位点BamHⅠ和EcorⅤ的YFP-pcDNA3.1质粒为实验对象,双酶切后凝胶成像系统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酶切结果。结果应用久置的超纯水酶切结果有明显弥散现象,而更换现配制的超纯水,未见酶切弥散现象。结论超纯水在分子生物学酶切实验中扮演重要角色,酶切实验应选用新制备的超纯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论文参考文献
[1].楼叶青,胡艺凡,郑方媛,袁望,陈丽鑫.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鉴别鳕鱼[J].肉类研究.2019
[2].曲适,聂文营,丁旭,郭佳琦,狄文慧.超纯水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
[3].周莹,孙冬妍.莫纳生物科技创新为港城添彩[N].连云港日报.2019
[4].李红民,李冬民,步怀宇,徐敏,余源.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实验中的探究学习[J].生物化工.2018
[5].施少鹏.OsbZIP81水稻转基因植株的构建和限制性内切酶I-SceI的制备[D].华中农业大学.2018
[6].杨发誉,杨云彭,霍毅欣.合成生物学中不依赖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克隆策略[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8
[7].李青青.由单条sgRNA介导的可编程酶CRISPR-Cpf1作为人工限制性内切酶在DNA装配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8
[8].张博,葛武鹏,郭春锋,张静,王智.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效果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9].张彩云,朱丽慧,姚俊峰,杨长锁.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简化基因组测序在家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家禽.2018
[10].徐一帆,刘明秋.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Sma的表达纯化工艺及性能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