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翻论文_李先志,徐军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膝内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胫骨,内翻,高位,弓弦,软组织,固定器,关节炎。

膝内翻论文文献综述

李先志,徐军鹏[1](2019)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Lysholm、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内翻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疗效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内翻角度的改善,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2期)

刁乃成,郭艾,喻飞,杨波,马立峰[2](2019)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对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前后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35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均为膝内翻、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双下肢全长负重正位及后足力线X线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膝内翻角度和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根据术前后足力线内外翻状态将患者分为后足外翻组(105例)和后足内翻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内翻角度和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35例患者中,总体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9. 34°±5. 69°减少为术后内翻-2. 34°±2. 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由术前外翻2. 89°±3. 91°减少为术后外翻0. 78°±3. 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分组分析显示,后足内翻组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5. 69°±3. 39°减少为术后内翻-1. 34°±2. 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角度由术前内翻-1. 95°±1. 43°增大为术后内翻-3. 71°±2. 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外翻组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10. 38°±5. 80°减少为内翻-2. 62°±2. 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角度由术前的4. 27°±3. 24°减少为术后2. 06°±2. 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随着膝内翻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内翻的纠正,总体后足力线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对于术前存在后足外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其后足力线角度的度数会减少;对于术前存在后足内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其后足内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谢勇,魏举,冯兆波,何静[3](2019)在《胫骨高位截骨在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治疗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膝骨性关节炎应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通过该术式能够将患者的生物力学轴线改变,调整胫骨平台异常的负重面,使正常的外侧胫骨关节承担一定的重量,以此来缓解患者出现的疼痛等症状。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率先经胫骨高位截骨应用于临床,经过过年实践验证,其临床效果显着,值得全面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赵远航,万春友,张涛,姚辉,梅晓龙[4](2019)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内翻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37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19~61岁,中位数44岁;胫腓骨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10例、A3型15例、B1型12例。均采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术后通过调整外固定支架纠正下肢力线。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下肢力线调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且患侧下肢力线均通过胫骨嵴。拆除外固支架后,患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健侧[(92.70±6.52)分,(53.38±11.43)分,t=-19.080,P=0.000]。结论:采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内翻畸形,术后通过调整外固定支架调整下肢力线,不仅骨折愈合率高,还可以纠正膝关节内翻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10期)

戴晓勤,俞仲翔,徐盛明,匡勇,陈羽[5](2019)在《膝内翻患者股骨侧弓角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膝内翻患者股骨侧弓角的测量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就诊的膝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回顾患者既往下肢全长X线、对比膝关节内翻后股骨X线片,确定最相似的2张股骨X线片,记录对应的X线投照旋转角度。结果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内翻患者,投照股骨X线的适宜旋转角度:10°≤内翻角度<20°组:中位数10°(9°,12°); 20°≤内翻角度<30°组:中位数16°(14°,20°);内翻角度≥30°组:中位数24°(21°,25°)。结论对于膝内翻的骨关节炎患者,摄股骨X线时,投照角度适当外旋,可更准确测得股骨侧弓角。(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斌,王磊,王文波,杨振国[6](2019)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新鲜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均一期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胫骨后倾角(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12个月HSS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着高于术前,VAS评分显着低于术前(F=140.02、223.26、94.45,P均<0.01);PTS及MPTA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38.82,P均<0.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伟业,万春友[7](2019)在《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矫正膝内翻下肢力线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矫正膝内翻下肢力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HTO术后安装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矫正膝内翻下肢力线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2~55岁,中位数27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力线的评价以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李兴华[8](2019)在《闭合楔形与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闭合楔形截骨法与开放楔形截骨法的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106例(98膝)内翻膝,患者年龄均小于70岁,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小于85°,无髌股关节炎,外侧软骨和半月板功能正常。其中65例(57膝)采用闭合楔形(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王金,刘建民,张天民,郑楠,杨菊[9](2019)在《从膝内翻病理构架探讨针刀治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实现的生物力学传导过程,指出膝内翻致病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生物力平衡失调紧密相关,并通过软组织应力传递,与髋关节、脊柱形成了脊-髋-膝一体的整体病理构架状态。发挥针刀松解软组织、改善生物力失衡优势,探讨了针刀治疗膝内翻的机制原理与实施方法。针刀治疗膝内翻的要点是脊髋膝共治、整体松解,具体松解部位及操作方法均涉及到力平衡失调的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根据临床常见治疗病例,总结了相应的针刀松解术式,供针刀临床参考应用。(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王金,刘建民,张天民,郑楠,杨菊[10](2019)在《从膝内翻病理构架探讨针刀治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实现的生物力学传导过程,指出膝内翻致病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生物力平衡失调紧密相关,并通过软组织应力传递,与髋关节、脊柱形成了脊-髋-膝一体的整体病理构架状态。发挥针刀松解软组织、改善生物力失衡优势,探讨了针刀治疗膝内翻的机制原理与实施方法。针刀治疗膝内翻的要点是脊髋膝共治、整体松解,具体松解部位及操作方法均涉及到力平衡失调的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根据临床常见治疗病例,总结了相应的针刀松解术式,供针刀临床参考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微创针刀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6)

膝内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前后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35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均为膝内翻、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双下肢全长负重正位及后足力线X线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膝内翻角度和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根据术前后足力线内外翻状态将患者分为后足外翻组(105例)和后足内翻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内翻角度和后足力线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35例患者中,总体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9. 34°±5. 69°减少为术后内翻-2. 34°±2. 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由术前外翻2. 89°±3. 91°减少为术后外翻0. 78°±3. 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分组分析显示,后足内翻组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5. 69°±3. 39°减少为术后内翻-1. 34°±2. 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角度由术前内翻-1. 95°±1. 43°增大为术后内翻-3. 71°±2. 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外翻组膝内翻角度由术前内翻-10. 38°±5. 80°减少为内翻-2. 62°±2. 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后足力线角度由术前的4. 27°±3. 24°减少为术后2. 06°±2. 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随着膝内翻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内翻的纠正,总体后足力线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对于术前存在后足外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其后足力线角度的度数会减少;对于术前存在后足内翻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其后足内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膝内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先志,徐军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合并内侧单间隙退变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刁乃成,郭艾,喻飞,杨波,马立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对患者后足力线角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3].谢勇,魏举,冯兆波,何静.胫骨高位截骨在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治疗的应用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

[4].赵远航,万春友,张涛,姚辉,梅晓龙.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内翻畸形[J].中医正骨.2019

[5].戴晓勤,俞仲翔,徐盛明,匡勇,陈羽.膝内翻患者股骨侧弓角的测量[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6].刘文斌,王磊,王文波,杨振国.胫骨高位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J].疑难病杂志.2019

[7].张伟业,万春友.Taylor外固定空间支架矫正膝内翻下肢力线的临床应用[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李兴华.闭合楔形与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对比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王金,刘建民,张天民,郑楠,杨菊.从膝内翻病理构架探讨针刀治疗策略[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10].王金,刘建民,张天民,郑楠,杨菊.从膝内翻病理构架探讨针刀治疗策略[C].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八届全国微创针刀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膝内翻-图 膝内翻膝内翻相关角度测量方法左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1膝内翻影像学4种分型Figur...1 双侧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 A. 术...

标签:;  ;  ;  ;  ;  ;  ;  

膝内翻论文_李先志,徐军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