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馈能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量,变换器,算法,变流器,功率因数,试验台,力矩。
回馈能量论文文献综述
顾诚,沈石秀,郭帅邯[1](2019)在《叁电平地铁能量回馈装置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车辆的制动能量巨大,可以通过能量回馈装置将制动产生的能量回馈至电网,以节约资源。但是能量回馈装置本身存在中点电位不容易控制,以及多模块并联的零序电流等问题。为此文章研究了一种控制中点电位的调制方式和解决多模块并联零序电流问题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高了能量回馈装置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张新闻,同向前,焦海波,唐良凡[2](2019)在《并网滤波电抗器温度场测试能量回馈电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场测试是并网滤波电抗器设计的重要环节,该过程要求流过电抗器的基波电流大小可控、开关纹波频率可调,同时尽可能减小功耗,这对温度场测试电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能量回馈型温度场测试电源。基于背靠背PWM变流器主电路拓扑,深入分析了测试电源控制方案,给出的变流器控制器参数与被测电抗器电感量和开关频率之间的关系式,为控制器参数在线修正提供参考,以实现不同电感量或不同开关频率条件下的并网滤波电抗器温度场测试。同时,建立了测试电源输入输出电流与网侧电流之间的数学模型,为能量回馈测试方法的节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搭建测试电源实验系统,其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5期)
柳成,马玉玺[3](2019)在《电动汽车能量回馈与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通过能量回馈制动与机械刹车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电动汽车刹车系统的安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电机的控制系统和蓄电池的能量管理系统的性能,以增加行驶里程,提高动力性能。通过能量回馈控制系统的使用,可使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增加10%-25%,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适用于电动汽车能量回馈与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9期)
唐林[4](2019)在《变流器负载试验中的能量回馈装置电路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变流器负载实验中的能量回馈装置的设计及参数测试,该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源、多路SPWM调制、H桥驱动、AC/DC变流器、MSP430单片机系统、LCD12864显示等功能电路组成。在电路系统设计中,能量回馈装置的电源由直流方式供电,变流器进行加负载试验时,逆变器将进行DC-AC转换,且输出50Hz、25V±0.25V、2A的单相正弦交流电;其输出通过连接单元与整流电路相连,整流器实现AC-DC转换,并将信号反馈至能量回馈装置的电源输入端口,与供电电源一起给装置电路供电,从而达到电路系统的节能目的。(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刚,李虹[5](2019)在《基于能量回馈的旋挖钻机卷筒试验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旋挖钻机实用工况对卷筒和钢丝绳进行测试,设计基于能量回馈原理的卷筒试验台,对试验台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技术参数和主要系统进行介绍,使用SR280型旋挖钻机卷筒开展测试的结果表明,试验台能够满足旋挖钻机卷筒不同工况的测试要求,能量回馈效率达到80%以上。(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薛鹏,刘国斌,崔弘,王海彪,王春雷[6](2019)在《基于改进遗传PID算法的能量回馈制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能量回馈系统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遗传PID(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对能量回馈系统进行控制.首先建立回馈制动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其模型采用仿真软件(MATLAB),并结合改进的遗传PID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PID算法比传统PID算法控制效果更好,稳定性、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更强,且回收效率提高了25.8%.(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忠祥,欧阳建,刘承虎[7](2019)在《一种能量回馈型电池核容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电源系统是发电厂、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发电厂、变电站的"心脏",保障了发电厂、变电站信号、控制、继电保护和事故照明等操作电源的供应。作为直流系统后备电源的蓄电池又是直流电源的最核心部件之一,是保障直流系统可靠性的最后一道防线。阀控式铅酸电池占据电厂和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的绝对份额,检验蓄电池好坏的最可靠的办法仍然是核容。目前普遍采用电子或电阻发热型核容装置,需要人在现场看守,费时费力。文章提出的能量回馈型核容装置发热少,可以支持远程无人值守的核容方式,大大节省人力。(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7期)
金渊,李香龙,刘秀兰,王晓晨[8](2019)在《基于能量回馈的LLC改进叁脉冲轻载间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寄生电容的影响,建立LL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其轻载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状态平面法,对LLC谐振电路间歇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得到系统状态轨迹方程。在降压应用下,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回馈的改进叁脉冲间歇控制策略,在叁脉冲最优轨迹间歇控制的基础上,增加次级的一个窄脉冲,实现初级开关管第一个触发脉冲的零电压开关(ZVS)导通,进一步提高变换器轻载运行效率。进行叁脉冲策略和改进方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叁脉冲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LLC谐振变换器的轻载运行控制,对比叁脉冲最优轨迹控制,可减小约95%的硬开关损耗。(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胡家喜,何亚屏,曹佳,成正林[9](2019)在《考虑牵引网参数对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输出谐波与谐振峰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波器的选型对变流器输出谐波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以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LCL滤波器与LC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同时,考虑牵引网络参数对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输出谐波和谐振峰值的影响,采用一种基于比例环节的虚拟电阻串电容法用来消除谐振峰值,增强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虚拟阻尼方法在工程应用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5期)
赵振伟,李梦涵[10](2019)在《基于PFC技术的变流器负载能量回馈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设计了一款能量回馈装置,将交流侧负载端的能量经PFC技术回馈到直流端,从而达到减小系统功率因数和节能的目的。文章详细分析了能量回馈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硬件电路各个部分的具体设计,对各个电路的控制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搭建一台20 W的实验室样机,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以及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回馈能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场测试是并网滤波电抗器设计的重要环节,该过程要求流过电抗器的基波电流大小可控、开关纹波频率可调,同时尽可能减小功耗,这对温度场测试电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能量回馈型温度场测试电源。基于背靠背PWM变流器主电路拓扑,深入分析了测试电源控制方案,给出的变流器控制器参数与被测电抗器电感量和开关频率之间的关系式,为控制器参数在线修正提供参考,以实现不同电感量或不同开关频率条件下的并网滤波电抗器温度场测试。同时,建立了测试电源输入输出电流与网侧电流之间的数学模型,为能量回馈测试方法的节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搭建测试电源实验系统,其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馈能量论文参考文献
[1].顾诚,沈石秀,郭帅邯.叁电平地铁能量回馈装置控制方法研究[J].电工技术.2019
[2].张新闻,同向前,焦海波,唐良凡.并网滤波电抗器温度场测试能量回馈电源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3].柳成,马玉玺.电动汽车能量回馈与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4].唐林.变流器负载试验中的能量回馈装置电路的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孙刚,李虹.基于能量回馈的旋挖钻机卷筒试验台[J].工程机械.2019
[6].薛鹏,刘国斌,崔弘,王海彪,王春雷.基于改进遗传PID算法的能量回馈制动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7].刘忠祥,欧阳建,刘承虎.一种能量回馈型电池核容装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8].金渊,李香龙,刘秀兰,王晓晨.基于能量回馈的LLC改进叁脉冲轻载间歇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9].胡家喜,何亚屏,曹佳,成正林.考虑牵引网参数对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输出谐波与谐振峰值的影响[J].机车电传动.2019
[10].赵振伟,李梦涵.基于PFC技术的变流器负载能量回馈装置的设计[J].电工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