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农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关键词:逆反心理;影响;疏导

作者简介:苏玉泉,任教于浙江衢州市柯城区石梁中学。

一、逆反心理的涵义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有些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而对不让听的报告却千方百计地挤进去,听得津津有味;许多学生对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籍不感兴趣,甚至不屑一顾,而对那些禁止阅读的书刊却想方设法地偷读,诸如此类,都是青少年学生中逆反心理的表现。

二、逆反心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对逆反心理的实质探究的基础上可知,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抗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对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念,对教育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往往以其特有的负效应,给学校教育带来意料不到的困难。这是一种妨碍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消极的心理现象和思维情绪,它所带来的负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变态的心理模糊了学校教育交流点

所谓交流点,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内容和特点,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活动规律,根据受教育者正常接受心理状态筛选出来的、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的沟通点。它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构成一个主体性网络,从而促使所进行的教育工作变得入情、在理,并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

2.发散的效应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凝聚力

当一个人产生逆反心理后,往往会在非常态的自我表现意识驱使下,自然发散一种寻求“社会支持”的愿望,并采取实用主义方法,或者提取记忆中对其有利的客观事实,或从社会中去搜取证明其逆反心理具有合理性的各种消极因素来进行诡辩,力图扩大其影响,以避免自身陷入孤立状态。由于这类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比较容易引起同伴思想的共鸣,这样,逆反心理的个体便向四周扩散,从而形成一个不可低估的“逆反群体”。

这种逆反效应构成的离心力必然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时还产生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对立现象,从而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的。

3.逆向的思维定势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正效应

青少年一旦产生逆反心理,他们的思路走向就与正确的教育形成的方向相反,这就使受教育者正常的情感沟通点变为逆向思路的起点,他们沿着这条思路对学校教育进行观察与分析,最后得出与原来教育目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如对“禁止随地吐痰”这样一条行为规范要求,如果随地吐痰者不能理解这一规定的意义和重要性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虽然他在强行命令下执行了规定,但这一事件却成为他的逆向思维的起点,使他不但不能理解学校制定此规定的良好用意,反而认为学校小题大做,管得太宽,并逐步发展到对其他方面的规章制度的不满并难以接受,从而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某些青少年的思路由于具有严重的偏向性,往往导致对学校教育产生种种误解或曲解。如有的学生常把学习是为了建设祖国这个理想理解为空谈,而把学习的最终目的理解成为了谋个好职业、升官发财,等等。

因此,不论是逆向性思路,还是偏向性思路,如果没有很认真地注意并加以纠正,结果是教育者说得越多,受教育者产生的反感情绪就越大,造成“教育——逆反——再教育——再逆反”的恶性循环,并在其所及的范围内产生一定的负效应与学校教育相对抗,从而降低教育工作的正效应。

4.封闭的心态助长师生对立情绪,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人才。而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后,便对教育者存有疑惧和不信任感,认为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过不去,因而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深埋心底,决不向教育者透露只言片语,甚至编织谎言,以应付教育者的正面教育。这样发展下去将导致青少年离群索居,成为一个我行我素、性格孤僻的心理畸形人。封闭的心态又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其正常发育。

四、逆反心理的疏导

为了使学校各种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效应,必须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疏导逆反心理的主动权。具体力求做到如下几点。

1.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

关于逆反心理的负效应,上面已经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是为什么它会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呢?其实,青少年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社会风气不良,特别是“校园小社会”风气,学校要加强校风建设,抵制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消除各种精神污染,尤其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逐渐缩小逆反心理赖以存在的心理空间,直至彻底消除。

2.优化青少年受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引导逆反心理不仅要有适宜高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要有有利于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的情境,像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就是他们受教育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这良好的环境里,再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就会大大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就会增强教育的效果。

3.注重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努力体现教育的艺术

要防止和克服学生中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作为教育者,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做到:

(1)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的时机。一般说来,青少年处于心理不平衡以至剧烈冲突而又渴望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以达到心理平衡时,这就是教育的良机。如自尊心受伤害而又想自强时,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失败时,对过失感到内疚时等,如能及时引导,就能消除消极的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进而在较高的层次上求得心理平衡。

(2)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学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教育者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优点克服缺点,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分的办法使其克服缺点、错误有效得多。因为前者能强化优点,增强学生可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形成对教育者的逆反心理。

(4)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教育者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他们,遇到偶发事件或学生的失礼言行要制怒,要理智地进行冷处理。对他们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耐心等待,相信他们是会醒悟的。

4.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比如,学生对教师有疑惧、怨恨心理,则教师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起他奋发自信的心理。

尤其是在转化学生逆反心理时要注意运用自信的心理。同时,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这种“同体观”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思维方式,它有有助于处理师生关系,改变人际心理气氛,开阔我们的教育思路。

5.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在各种成败面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归因现象:许多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功作内在归因,对自己的失败作外在归因。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分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

此外,教育学生对别人也应有正确的认识,能给予公正的评价。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翔.少年偏差行为及其矫治[J],青年探索.2002(5).

[2]李爱芹,尹艳红.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郝敬团,李爱芹.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预防对策.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3(2).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柯城区石梁中学

邮政编码:324015

NegativeMentalityandCounselingforStudentsinRuralSchools

SuYuquan

Abstract:Studentsalwayshavesomespecialpsychologicalactivities,negativementalityisoneofsuchactivities.Itisimportanttoimprovetheeffectofschooleducationbycognizingnegativementalityfromtheperspectivesofschooleducationandprobingintoobjectivenegativementalityintheyouths.

Keywords:negativementality;influences;counseling

标签:;  ;  ;  

农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其疏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