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华人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人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亚,印度人,海外华人,公会。

华人政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潘一宁[1](2019)在《海外华人参政研究的历史视角:“政治冷漠”?》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历史学长时段的视角,探讨华侨华人的政治参与行为,认为"政治冷漠"不是海外华人固有的特性。自15世纪有华侨社会以来,就有华侨政治活动,他们并不回避政治,而是积极参与政治以维护自身利益。华侨社会备有自身特点的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相当活跃,利益斗争也颇为复杂、激烈,但华侨社会是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来向官府表达其诉求或影响官府政策的。近代华侨社会本身的发展变化及其所在国政治体系的发展变化,造就了近代华侨社会"政治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华侨社会在侨居国形成独特而鲜明的大团体政治。20世纪上半叶,华侨政治发展到高潮,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作用下,近代华侨政治活跃的表现是普遍性和整体性的,它超越社会阶层、经济能力和教育程度的一般规律,而且政治诉求、议题和目标也趋于多元化。华侨政治活动的多层次并不局限于华侨社会之中,而是跨越了民族和国界。(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石沧金,吕峰[2](2019)在《二战前马来亚华人政治与印度人政治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前的马来亚,无论是华人还是印度人,他们对自己的祖籍国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认同,在政治意识上更加倾向祖国并受祖国政治运动影响。总的来说,二战前,马来亚的华人和印度人总体的政治意识并不高,但祖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和革命宣传的影响,对马来亚华人和印度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与政治意识萌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在二战前的马来亚,华人政治比印度人政治更为复杂多元、积极活跃乃至激进成熟,华人普通阶层整体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也高于印度人。(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19年03期)

钟琴宇[3](2019)在《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民族国家大多具有多个民族或族群,这些族群的国家认同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多个原住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族群矛盾由来已久。其中,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历史上曾面临种种“歧视性”政策,导致其国家认同产生巨大危机.近些年来,马来西亚华人却呈现出了愈发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马来西亚的华文媒体发挥了“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本文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文化,把握主流华文媒体在其国家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基于对导致华人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深入的分析,探讨和评估了华文媒体在华人国家认同塑造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历史上马来西亚华人“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演变,发现马来西亚华人在高压环境和恶劣的政治生态下,产生了极强的抗争意识,并通过政治参与中的族际“互动”与“交往”,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了对本族群认同的建构.本文阐述了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其中重点叙述了《星洲日报》的发展历程和它在华人社会拥有的重要影响力,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星洲日报》在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期间的新闻报道进行研究,发现近些年来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的增强,主要得益于马来政府的政策转向、华人积极的政治参与以及媒体的塑造功能.其中媒体发挥的功能一方面体现在媒体的“民主化”功能上,包括形成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解释”的功能上,包括“求同存异”、塑造“集体记忆”、营造“参与感”和区分“他者”等.本文主要以《星洲日报》在大选期间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第十四届马来西亚大选”这一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指出这次“改朝换代”为马来西亚的威权政治打开了一个缺口,促进了马来西亚的民主政治转型。此次“民主化”所带来的民主体制的发展发挥着“制度合法性”的建构作用,同时,马哈蒂尔为首的“希盟”对前任政府腐败行为的激烈抨击,在“利益合法性”和“道德合法性”方面也塑造着认同,叁者共同作用于马来西亚华人对新任政府和执政者认同的增强.然而,在多元族群的政治社会中,各族群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短时间内依旧不会消逝,历史上马来西亚华人所遭受的一系列“歧视性”政策,他们曾经在抗争和反抗的过程受到的屈辱和艰难险阻,已经成为不可消磨的“集体记忆”印刻在他们的头脑中。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绝不可能简单地用国家认同覆盖或消灭原生性认同。本文认为,“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切换,并广泛形成一种“多元文化主义”的共识,是马来西亚华人、执政者和华文媒体在未来的族际整合和国家认同建构中最为重要的行动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3)

吴多情[4](2019)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马来西亚华人与印度人政治参与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经济政策时期是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马来西亚政治较为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华人和印度人各自有了新的政治诉求,华人社会的侧重点是在政治权利和华文教育,印度人群体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改善,尤其是种植园劳工的贫困问题。而实现这些诉求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参与选举投票、依靠政党的力量和社团的援助。华人和印度人积极参与投票为代表本族群政党提供有力的支持,反过来族群政党为各自族群存在的问题付诸努力。另外,除了官方之外,民间的社团也为族群的发展贡献着不小的力量。华人和印度人在政治参与方面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就相似点而言,双方都不能脱离历史背景空谈政治参与;双方政治参与的路径基本相似;政党内部都存在矛盾。不同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华人政党不再是马华公会一家独大,而印度人国大党长期占据主导权;相比印度人,华人的政治参与力度更大,并且华人的影响力更大。(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19年01期)

原晶晶[5](2019)在《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的派系政治——以梁维泮与陈群川党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梁维泮与陈群川的派系之争是马华公会历史上最惨痛的党争之一。梁陈党争共经历叁个阶段,从最初的由治党理念分歧引发仅限于党内高层参与精英封闭式的派系竞争,发展到两派公然决裂,动员各自基层力量将竞争蔓延至整个组织内部形成开放式派系政治局面,再到外部力量介入扶持陈派取得压倒性胜利。梁陈党争是马华公会领导人为追求政治机会的上升和流动而展开的权力竞争,对马华公会的团结与稳定带来极大伤害。政党内部毫无意义的内耗,也是马华公会在议会政治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树理,陈欣[6](2018)在《美媒怂恿新西兰警惕“中国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克兰华人社区领袖张乙坤卷入新西兰国家党政治捐款风波,没有在新西兰掀起大波澜,却引起美媒“格外关注”。《纽约时报》26日刊发长篇报道重提此事,称新西兰政治体系的游说规则很薄弱,应该像美国和澳大利亚那样采取应对措施。有在新西兰的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8-10-27)

李滟蔚,张清芳[7](2018)在《美学化的政治解读——华人学者王斑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革命影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华人学者王斑在考查美学与政治纠结关系的着作《历史的崇高形象》中着重对《青春之歌》《聂耳》两部革命影片进行了专章解读,从想象的认同与政治的情欲两个维度探讨了美学化的政治在革命传统及现代化建设等崇高目的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对二者关系的新型概括,也为新一轮资本威胁下如何发挥国家民族主体性提供了思路。其研究虽然有过度阐释的嫌疑,但对革命影片中美学维度的把握有其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9期)

杭行[8](2018)在《“龙飞”纪年与海外华人社会政治认同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龙飞纪年习俗在中国的起源及其在17、18世纪海内外华人社会中的发展。通过对中国东南沿岸以及马六甲、越南铺宪与河仙等地带有龙飞纪年的文本和碑文的实地考察,并且和文献资料进行对照,笔者认为"龙飞"最初并没有政治色彩,而仅仅用于赞美当政皇帝以及在私人文件和宗教信仰中作为非正式与吉祥的日期记载。可是在17世纪明清转折时期变成了政治反抗的标志。当清朝统一全国,在公开地赞同忠明的政治理念有可能构成危险的情况下,龙飞提供了一个含糊却安全的表达政治异议的方式。(本文来源于《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期刊2018-08-16)

彭伟步[9](2018)在《场域的政治动员:微信与海外华人政治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作为在海外华人当中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在华人社会当中形成了政治参与和动员机制,创建了具有独特形态的场域。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开展各种政治助选活动,以体现华人的意志,已经在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大选,以及在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得到充分实践。本文以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实践政治参与作为切入口,探讨微信在作为少数族群媒体时所形成的独特场域,并在华人参与当地政治活动中展现特殊的政治动员功能,指出其在介入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竞选所面临的争议甚至政府打压的后果,提醒华人要合法合理地利用微信在当地参与政治活动。(本文来源于《贵州省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范若兰,廖朝骥[10](2018)在《追求公正: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大选马来西亚能够"变天",是"全民海啸"的结果,华人选民一面倒支持希望联盟,在"变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变天"也导致华人政党地位翻转,一直在野的民主行动党成为执政党,而在朝的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则沦为在野党,趋向堪忧。那么,华人在马来西亚政治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些问题与华人选民、华人政党有关,更与马来西亚特有的(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8年12期)

华人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战前的马来亚,无论是华人还是印度人,他们对自己的祖籍国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认同,在政治意识上更加倾向祖国并受祖国政治运动影响。总的来说,二战前,马来亚的华人和印度人总体的政治意识并不高,但祖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和革命宣传的影响,对马来亚华人和印度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与政治意识萌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在二战前的马来亚,华人政治比印度人政治更为复杂多元、积极活跃乃至激进成熟,华人普通阶层整体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也高于印度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人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一宁.海外华人参政研究的历史视角:“政治冷漠”?[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2].石沧金,吕峰.二战前马来亚华人政治与印度人政治之比较[J].八桂侨刊.2019

[3].钟琴宇.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9

[4].吴多情.新经济政策时期马来西亚华人与印度人政治参与比较分析[J].八桂侨刊.2019

[5].原晶晶.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的派系政治——以梁维泮与陈群川党争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赵树理,陈欣.美媒怂恿新西兰警惕“中国渗透”[N].环球时报.2018

[7].李滟蔚,张清芳.美学化的政治解读——华人学者王斑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革命影片的分析[J].名作欣赏.2018

[8].杭行.“龙飞”纪年与海外华人社会政治认同的变迁[C].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2018

[9].彭伟步.场域的政治动员:微信与海外华人政治参与[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

[10].范若兰,廖朝骥.追求公正: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走向[J].世界知识.2018

标签:;  ;  ;  ;  ;  ;  ;  

华人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