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市场农业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业,体制,中介组织,市场,土地,国际市场,农产品。
市场农业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于勇[1](2013)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创新经营农业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出了部署,为传统农区探索经营农业、破解“叁农”难题打开了思路。阜阳是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必须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经营农业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释(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3-12-06)
由朋双[2](2009)在《完善农业体制改革 增强国际市场竟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是竞争的起点,也是竞争的终点。市场全面开放后,我国农产品如何在国际市场一较长短。只有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的利用贸易政策来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09年07期)
杨华,姜义春[3](2007)在《完善农业体制改革 增强国际市场竟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是竞争的起点,也是竞争的终点。市场全面开放后,我国农产品如何在国际市场一较长短。只有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的利用贸易政策来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7年20期)
池泽新,张小有,张雅燕[4](2005)在《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探索——立论依据、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有效接轨。要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必须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是指农业社会分工的协调以及交易的进行由中介组织来主导的一种市场农业运行模式。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分析表明,这一体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具有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池泽新,张小有[5](2004)在《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初探——我国“小规模、分散化”农户经营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有效接轨。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是指农业社会分工的协调以及交易的进行由中介组织来主导的一种市场农业运行模式。实践证明 ,中介组织在国内外市场农业的微观运行中实际上起主导作用。我国农业要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 1 )进一步明确和巩固农户的基础地位。 ( 2 )根据不同阶段农业中介组织的主导形式 ,明确政策支持重点 ,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发展。 ( 3)加快中介组织的立法进程。 ( 4 )建立以中介组织为枢纽的宏观调控运行体系。(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04年11期)
池泽新,张雅燕,张小有,刘滨,蔡阳[6](2004)在《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探索——实践考察、构架设计与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有效接轨。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是指农业社会分工的协调以及交易的进行由中介组织来主导的一种市场农业运行模式 ,其基本构架由农户、中介组织、市场体系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实践表明 ,中介组织在国内外市场农业的微观运行中实际上起主导作用。我国农业要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 ,必须采取的措施是 :①进一步明确和巩固农户的基础地位 ;②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发展 ,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 ;③建立以中介组织为枢纽的宏观调控运行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池泽新[7](2003)在《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国农业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农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又使我国农业在市场化道路上必须应对国际大农业的竞争。由于我国农业的市场化以及我国农业应对国际竞争是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为基础的,所以,广大农户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否克服单个农户的弱势地位,形成群体合力,具备整体竞争能力,是我国农业市场化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和我国农业能否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之举。因此,深入研究,寻求解决将广大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并形成竞争合力以促进我国市场农业有序运行和更好地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思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研究解决我国“小规模、分散化”农户经营条件下农业市场化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体制为目标,首先阐述研究的基本前提和我国农业市场化及应对农业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以此构筑本项研究的基本依据;紧接着对学术界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评论,以从中受到启发和发现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矛盾的新思路——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并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对这一体制进行理论界定,然后分别从规范与实证的角度展开论证;在此基础上,设计与阐述这一体制的基本架构;最后提出建立这一体制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农业市场化及应对农业国际化过程中已经显现出农户家庭经营在直接生产领域具有效率与在流通领域缺乏效率的矛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与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农业宏观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农业产业运行体系建设滞后的矛盾、推进农业国际化与小规模农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等“四大矛盾”。这些矛盾说明农户家庭经营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问题和农业的竞争力问题是我国农业市场化及应对农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学术界对解决农户家庭经营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问题和农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中介组织论”、“社会化服务体系论”、“土地规模经营论”、“农村组织创新论”、“农业产业化论”和“农业保护论”等主张。这些主张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但深入地看,仍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农业市场化在体制上有没有特殊性?我们研究农业市场化是否应该首先把市场经济体制在农业中有无特殊规定性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显然,现有的研究尚未触及。这说明现有的研究仍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因此,通过研究,进一步寻求化解“四大矛盾”或解决前述主要问题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3)必须从体制层面上来寻找化解矛盾或问题的新思路。这个思路就是解决市场农业的“具体制度安排”问题。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首先解决相应的经济组织形式问题。经济组织可以从“制度安排”和“行动集团”两种含义上进行理解。总的来看,经济组织有市场组织、等级组织和中介组织等叁种基本形式。其中,中介组织是指兼有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或企业组织与政府组织性质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经济性和中间性。经济活动采取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意味着采取不同的<WP=8>“制度安排”或“行动集团”,其实质是采取不同的分工协调与完成交易的方式。分工的程度不同以及影响交易成本大小的不确定性、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资产专用性等因素的程度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协调分工与完成交易的方式。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制度安排,所以可以从经济组织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划分。根据经济组织的多样性,理论上可以将市场经济体制划分为市场组织主导型、企业(组织)主导型、政府(组织)主导型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等四种类型。其中,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分工不完全的情况下,与特定的交易要求相适应,由“市场+企业”、“企业+政府”等混合性质的组织对分工、交易进行协调与安排的一种经济运行体制或模式。根据这种划分,结合市场农业而言,理论上可以提出与界定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这种农业市场化的“具体制度安排”。其含义是:(1)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讲,这一体制是指主要由中介组织来组织、协调市场农业运行的体制。(2)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这一体制强调中介组织是市场农业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3)从政府管理角度看,这一体制意味着政府对农业微观经济活动的调控要经过中介组织的传导或中转。(4)从各类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看,这一体制意味着中介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对市场、企业与政府进行替代。(4)从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角度所作的分析表明,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是市场农业,特别是我国“小规模、分散化”农户经营条件下农业市场化的有效制度安排。这一体制能有效地节省农户个别交易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与农业产业特点相适应的产业组织结构;能使家庭经营在直接生产领域所具有的效率优势充分发挥,且切合农业生产力的特点对农业组织经营形式的要求,从而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5)国内外农业市场化的实践表明,代表不同阶段中介组织主导形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刘红旗,赵祥云[8](1995)在《跨世纪的选择——家庭农场市场导向下农业体制的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1991年前的十几年,平均每年增长5.9%,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4个百分点。这一点,应归根于我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创举:一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二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但是,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历程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显露出了许多弊端:(本文来源于《燧石》期刊1995年02期)
王振友,卢金力,许树东[9](1994)在《转换土地经营机制 加快市场农业体制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建立了两权分离的机制,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土地公有与家庭经营方式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逐渐显现出来:①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②土地的权属关系不清与利益合理分配的矛盾;③从事农业生产与二、叁产业的矛盾;④土地经营的相对稳定与劳动力转移及农业结构调整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着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面对方方面面的矛盾,中共河北省叁河市委经过深入地调查、分析后,认为经济发展本身对生产资料诸要素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均田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通过市场调节,并依(本文来源于《农村工作通讯》期刊1994年10期)
王国发[10](1994)在《转换土地经营机制 加快市场农业体制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强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提出了在1984年延长土地承包期基础上再延长土地承包期、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等政策措施,是党的十四届叁中全会《决定》有关政策的具体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实际步骤。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不仅能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而且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前提下,通过经营机制的转换,使土地进入生产要素市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本文来源于《农村工作通讯》期刊1994年04期)
市场农业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品是竞争的起点,也是竞争的终点。市场全面开放后,我国农产品如何在国际市场一较长短。只有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的利用贸易政策来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场农业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于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创新经营农业体制[N].安徽日报.2013
[2].由朋双.完善农业体制改革增强国际市场竟争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杨华,姜义春.完善农业体制改革增强国际市场竟争力[J].今日科苑.2007
[4].池泽新,张小有,张雅燕.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探索——立论依据、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池泽新,张小有.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初探——我国“小规模、分散化”农户经营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2004
[6].池泽新,张雅燕,张小有,刘滨,蔡阳.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探索——实践考察、构架设计与政策建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7].池泽新.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
[8].刘红旗,赵祥云.跨世纪的选择——家庭农场市场导向下农业体制的发展趋势[J].燧石.1995
[9].王振友,卢金力,许树东.转换土地经营机制加快市场农业体制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1994
[10].王国发.转换土地经营机制加快市场农业体制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