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很多年来我一直想要拍摄下偏远部落中人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拥有独特的人类学价值和美感。在拍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古老部落沿袭下来的文化遗产,旅程之中也充满挑战和不同的体验。
——龚峻
逐草而居,这是一个行将消失的古老部落,数千年来怀着代代相传的执着,始终与驯鹿为伴。这一群被称为涅涅茨人的最后的驯鹿人,与世隔绝,与成百上千只长着美丽犄角的驯鹿生活在俄罗斯遥远的北境。那里,被古希腊诗人描述为一片北方乐土,比北风的源头还要远,那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浪漫、梦幻而不真实,仿佛时间停驻在童话的开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
亚马尔半岛位于荒野深处,西伯利亚西北,深入北极圈内,是俄罗斯重要却鲜为人知的地方。这里没有树木,阳光打在原始的、一望无际的雪地上,很容易造成雪盲。涅涅茨驯鹿牧人和他们的雪橇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如今还有1 万名游牧民和大约30 万头驯鹿在这片冻原上迁徙。
置身于荒蛮的冻土之上,住进驯鹿人的帐篷,与他们朝夕相处后,真正感动我的,还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忍受极端天气,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是一群真正与大自然对话的人。他们与驯鹿共生,坚守传统,不向长驱直入的现代文明低头屈服,努力延续着祖先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四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其多是因突发事故所致,患者往往需要承受较为距离的疼痛感,且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极大[2]。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在改善患者病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但术后恢复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何做好对患者术后干预的重视,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3]。
在如此低温环境下,涅涅茨人依靠兽皮保暖。白天,他们穿着鹿皮制成的衣服,晚上也睡在鹿皮床上,帐篷也是由兽皮搭建而成,既挡风又保暖。许多女子一辈子都是在缝制打理鹿皮衣中度过的。
每年,涅涅茨人都会将驯鹿从北极冰原迁往亚马尔半岛。在迁徙途中他们顶着寒风,踏着积雪,赶着驯鹿,行程无比艰辛。
不论批评反思或是关注支持,都促使我们与时偕行,在当今再次“回归原典”,回到先秦原始语境中去对孔孟思想进行再认识,构建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思想。我们在今天回顾孟子的武德思想,既是对孟子思想、早期儒家思想认识的完善,也是对帝制时代儒学之失的有力反拨,更为未来儒学思想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癌症为例,中国人非常恐癌。”周岱翰说,国际抗癌联盟曾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面对癌症,中国人持消极态度的高达43%。其实,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对治疗调养有很大作用。
涅涅茨人大多和中国人长相相似,有历史学者推测他们的祖先是《山海经》中的丁零人,后逐渐形成新的民族涅涅茨人。
涅涅茨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去附近山坡砍杉树取树枝。因为帐篷里取暖就靠这些杉树枝,平均每户人家每天要两棵小杉树才够维持一天的生火取暖。饮用水也需要到附近的冰湖里去凿取厚厚的冰块,取回帐篷后加热化成水来饮用。
涅涅茨人的食物非常单一,除了驯鹿肉甚至连面包都少见。生吃鹿肉、喝鹿血至今仍是涅涅茨人最爱的饮食。在远古迁徙过程中,他们没有煮食的条件,因此逐渐养成了食用生肉的习惯。他们认为驯鹿饮食单一,肉质自然纯净,鲜肉与鲜血配以食盐美妙无比。迁徙途中时隔几日,涅涅茨人就会杀一头鹿作为食物。
涅涅茨人每年进行60 次的游牧之旅,旅途之长几乎为世界之最,具体行程则要看驯鹿的最佳食物补给点的位置——驯鹿为了生存,必须寻找绿色植物的踪迹。
如今,涅涅茨人的家园再次面临着生存考验:俄罗斯要开发的最大天然气资源就埋在他们常年的迁徙路线上。如果实施开发的话,必然会极大地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驯鹿群的栖居地。
2.1 两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比率 HAE组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比率为(2.18±0.82)%,正常对照组为(9.26±3.40)%,二者比较HAE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20+B淋巴细胞比率为(2.88±1.05)%,正常对照组为(4.54±1.26)%,二者比较HAE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2。
标签:驯鹿论文; 患者论文; 他们的论文; 鹿皮论文; 杉树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世界文化》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