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论文-牡琦丽,杨陆一,赵雪娇,闫婧,于淼

颈椎骨论文-牡琦丽,杨陆一,赵雪娇,闫婧,于淼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椎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性Ⅱ类错,遗传算法,下颌骨,生长发育

颈椎骨论文文献综述

牡琦丽,杨陆一,赵雪娇,闫婧,于淼[1](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安氏Ⅱ类、骨性Ⅱ类错患者下颌骨与颅面骨及颈椎骨的关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东北地区安氏Ⅱ类、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各项参数与颈椎骨及颅面骨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关方程,直观定量表达下颌骨与颈椎骨及颅面骨之间的关系,为正畸、正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方法通过数码头颅侧位片对201例8~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下颌骨、颅面部骨及颈椎骨进行测量。分为男性组75例与女性组126例,运用基于多因素耦合作用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与下颌骨参数敏感性较强的颅面骨及颈椎骨参数,并采用遗传算法建立相关方程。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出与下颌骨各测量值相关性最强的参数为第四颈椎高度H4、颅底长度SN,相关性较强的参数为颅底角SN-Ar、面高比SGo/NGn、Y轴角、下颌角Ar-Go-Gn。建立的方程为男性:Ar-Pg=28.415+1.818×H4+0.746×SN(r~2=0.568,P<0.001);女性:Ar-Pg=15.168+1.706×H4+0.675×SN+0.31×SN-Ar-0.29×Y轴角(r~2=0.611,P<0.001)。建立的方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敏感性分析及遗传算法建立的下颌骨长度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发育预测。(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9年11期)

蓝智聪,陈洁[2](2019)在《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 maturation,QCVM),探讨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在颈椎骨龄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从门诊选择340例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正常骨面型(1°<ANB角<5°)初诊患者,根据不同的颈椎成熟阶段(QCVMⅠ~Ⅳ)分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QCVM-Ⅰ组,高峰期QCVM-Ⅱ组和高峰后期QCVMⅢ~Ⅳ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CBCT,在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并对舌骨在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置进行定点和角度及距离测量分析。结果:男女舌骨垂直向(S-H)和水平向(H-C3)位置在高峰前期、高峰期、高峰后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颈椎骨龄时期,男女垂直向位置(S-H)和水平向位置(H-C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颌骨面型的舌骨位置在颈椎发育高峰期(QCVM-Ⅱ)向前下方改变最为明显,在正畸临床上此阶段适合舌骨位置的改建;在高峰后期(QCVMⅢ~Ⅳ)男性舌骨位置比女性更为前下。(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夏亮,张波,王频[3](2019)在《手法、牵引联合中成药治疗“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手法、牵引联合中成药治疗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的中青年患者中选取仅有寰枢关节骨错缝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手法+牵引组和手法+牵引+中成药组各28例,治疗3、7 d后观察眩晕障碍量表(DH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DHI评分、VAS评分和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值(VBLADS)。结果手法+牵引组总有效率为78.57%,手法+牵引+中成药组为89.29%,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0%(P <0.05)。DHI、VAS评分和VBLADS的比较,手法+牵引+中成药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手法、牵引配合中成药治疗寰枢关节骨错缝性头晕头痛临床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8期)

游武林,马嘉[4](2019)在《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中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使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效果,并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中的变量与矫治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进行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35例,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并将矫治效果与QCVM中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相较于矫治前,矫治后测量结果中SNA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FMA角(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和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交角),以及Co-A(髁顶点到上齿槽座点的距离)、A-Y(上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U1-Y(上切牙切点到Y轴的距离)、PNS-X(后鼻棘点到X轴的距离)、B-X(下齿槽座点到X轴的距离)、Co-Gn(髁顶点到颏顶点的距离)、ANS-Me(通过前鼻棘点和颏下点做水平参考平面的平行线间距离)、Wits值增大,SNB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IMPA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和L1-Y(上切牙切点到Y轴的距离)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矫治前后A-X(上齿槽座点到X轴的距离)、ANS-X(前鼻棘点到X轴的距离)和B-Y(下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4/W4(第四颈椎颈椎体上缘中点到最前下点和最后下点连线距离与第四颈椎颈椎体前缘中点到最后上点和最后下点连线距离的比值)与矫治前后A-Y、U1-Y的变化量呈负相关(P <0.05)。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能有效促进上颌骨生长;患者第四颈椎越细长,矫治难度越大,前方牵引上颌骨的效果可能越不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英胜,杨倩倩,张振涛,王谦军[5](2019)在《颈椎骨软骨瘤的临床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骨软骨瘤的分类、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选择。[方法]2006年6月~2019年2月,本科共收治5例颈椎骨软骨瘤患者,均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时间不等的随访,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均取得理想效果。[结论]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态度,无论向椎管外生长的单发骨软骨瘤还是向椎管内生长的所有骨软骨瘤,发现后均应积极手术切除,以避免肿瘤过大导致切除困难或神经损害加重,甚至复发、恶变,对于复发者应再次行完整切除。(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牡琦丽[6](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与颅面骨及颈椎骨关系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东北地区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各项长度与颈椎骨及颅面骨各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并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GAS)建立相关方程,直观定量表达下颌骨与颈椎骨及颅面骨之间的关系,为正畸、正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方法:选取8岁-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例201例,男性组75例,平均年龄(13.54±2.84)岁;女性组126例,平均年龄(13.44±2.65)岁。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下颌骨各项测量值有无统计学差异。从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取5例为检验样本,其余为实验样本。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软件(Partterson,美国)对数码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描记,测量下颌骨、颅面部骨及颈椎骨相关数据。将男性组分为:男性Ⅱ类1分类组(M1组);男性Ⅱ类2分类组(M2组),将女性组分为:女性Ⅱ类1分类组(W1组);女性Ⅱ类2分类组(W2组),将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同一性别Ⅱ类1分类与Ⅱ类2分类的下颌骨各项测量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将无统计学差异的组合并为一组。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敏感性分析方法,从测量结果中选择出与下颌骨参数敏感性较强的颅面骨及颈椎骨参数,即预测因子识别;并采用遗传算法建立相关方程。将相关方程所得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SPSS 17.0分析结果显示出不同性别下颌骨多项测量值大部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M1、M2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下颌骨各项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W1、W2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下颌骨各项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敏感性分析,选择出与下颌骨各测量值相关性最强的参数为H4、SN,相关性较强的参数为SN-Ar、前后面高比SGo/NGn、Y轴角、下颌角Ar-Go-Gn。使用遗传算法建立了不同性别下颌骨与颅面骨及颈椎骨关系方程。建立的方程为男性:Ar-Pg=28.41 5+1.818×H4+0.746× SN(r2=0.0568 p=0.000);Co-Gn=35.523+2.18×H4+0.787× SN(r2=0.556 p=0.000);Co-Go=-71.694+1.456×H4+0.564× SN+0.355× SN-Ar+0.529×面高比(r2=0.518 p=0.000)。女性:Ar-Pg=15.168+1.706×H4+0.675×SN+0.31×SN-Ar-0.29×Y 轴角(r2=0.611 p=0.000);Go-Pg =203.292+0.852×H4+0.446×SN-0.842×面高比-0.647×Y 轴角-0.609×下颌角(r2=0.734 p=0.000);Go-Me =244.294+1.106×H4-1.029×面高比-0.725 ×Y 轴角-0.638×下颌角(r2=0.700 p=0.000);Go-Gn =246.371+1.241 ×H4-1.05×面高比-0.776×Y轴角-0.570×下颌角(r2=0.664 p=0.000);Ar-Go =-91.453+1.207×H4+0.953×面高比+0.539×Y 轴角+0.170×下颌角(r2=0.647 p=0.000);Co-Go =-90.261+1.216×H4+0.412×SN +0.935×面高比+0.65×Y轴角(r2=0.708 p=0.000)。GAS建立的方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骨性Ⅱ类患者不同性别下颌骨各项长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进行下颌骨生长发育及预测分析时应考虑性别因素。2.骨性Ⅱ类患者同一性别安氏Ⅱ类1分类与2分类的下颌骨长度无统计学差异。3.使用敏感性分析及遗传算法建立的下颌骨长度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能直观定量的表达下颌骨与颅面骨及颈椎骨之间的关系,为正畸、正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游武林[7](2019)在《面具式前牵引疗效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中颈椎椎骨参数相关性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面具式前方牵引器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QCVM)法中颈椎椎骨参数与矫治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面具式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的患者35例(男孩16名,女孩19名,平均年龄9.98±1.84岁),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并分析矫治疗效中各因素占比,同时对矫治效果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中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依据颈椎椎骨参数进行分组讨论。结果:除A-X(mm)、ANS-X(mm)、B-Y(mm)外,SNA(°)、SNB(°)、ANB(°)、Co-A(mm)、U1-Y(mm)、A-Y(mm)等其它15项头影测量项目在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CVM法中的颈椎椎骨参数H4/W4与矫治效果呈负相关(P<0.05),当H4/W4越大时,前方牵引疗效越差,矫治难度相应增加。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患者,面具式前方牵引器治疗能有效促进上颌骨生长;H4/W4的值越大,前方牵引疗效越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张扬帆,毕金玲,黄勇[8](2018)在《平均床值法摆位技术在颈椎骨转移瘤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千伏级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引导扫描技术,研究平均床值法摆位技术在颈椎骨转移瘤调强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每位患者总共扫描30次CBCT,记录每次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上下方向z叁个方向的数值,取前5次CBCT扫描平均值_5=(x_1+x_2+…x_5)/5,_5=(y_1+y_2+…y_5)/5,_5=(z_1+z_2+…z_5)/5,作为日后摆位床值,与物理师的计划床值x_0、y_0、z_0进行分析,前5次左右方向摆位平均误差Lat_5=_5-x_0,前后方向摆位平均误差Lng_5=_5-y_0,上下方向摆位平均误差Vrt_5=_5-z_0,用前5次摆位误差的平均值表示系统误差,用所有分次的摆位误差的标准差表示随机误差,进行独立t检验。结果平均床值法摆位技术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左右、前后、上下叁个维度的误差都<0.3 cm,在允许范围内。结论平均床值法摆位技术运用在颈椎骨转移瘤的调强放疗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8年04期)

陈俊,张世茂,许惠凤,叶锦霞,陈振沅[9](2018)在《颈椎病治疗仪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颈椎骨组织中Ca、P及血清中IL-l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颈椎病治疗仪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颈椎骨组织中Ca、P及血清中IL-l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颈椎病治疗仪防治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2月龄SD大鼠48只,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予以切除C2~C7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分离椎旁两侧肌肉,建立颈椎退变动物模型;造模3个月后,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颈椎病治疗仪和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获取各组大鼠的C5、C6骨组织和血清,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C5、C6骨组织中Ca、P含量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lβ、IL-6、TNF-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Ca、P的含量下降,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P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a、P含量均升高,IL-1β、IL-6、TNF-α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治疗仪可通过提高颈椎骨组织中Ca、P含量,下调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抑制颈椎退变。(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刘华,李松凯,蓝旭,杨成伟,沈伟伟[10](2018)在《颈椎骨软骨瘤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10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左颈部无痛性包块7个月"入院。患者于2016年4月无意间发现左颈部一质硬包块,约2cm×3cm大小,无颈部疼痛,随后颈部包块逐渐增大。2016年10月行颈椎CT检查提示"C6椎体左侧附件占位性病变",遂收住入院。查体:左颈部可触及一质硬包块,约3(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颈椎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 maturation,QCVM),探讨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在颈椎骨龄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从门诊选择340例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正常骨面型(1°<ANB角<5°)初诊患者,根据不同的颈椎成熟阶段(QCVMⅠ~Ⅳ)分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QCVM-Ⅰ组,高峰期QCVM-Ⅱ组和高峰后期QCVMⅢ~Ⅳ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CBCT,在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并对舌骨在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置进行定点和角度及距离测量分析。结果:男女舌骨垂直向(S-H)和水平向(H-C3)位置在高峰前期、高峰期、高峰后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颈椎骨龄时期,男女垂直向位置(S-H)和水平向位置(H-C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颌骨面型的舌骨位置在颈椎发育高峰期(QCVM-Ⅱ)向前下方改变最为明显,在正畸临床上此阶段适合舌骨位置的改建;在高峰后期(QCVMⅢ~Ⅳ)男性舌骨位置比女性更为前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椎骨论文参考文献

[1].牡琦丽,杨陆一,赵雪娇,闫婧,于淼.基于遗传算法安氏Ⅱ类、骨性Ⅱ类错患者下颌骨与颅面骨及颈椎骨的关系预测[J].口腔疾病防治.2019

[2].蓝智聪,陈洁.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3].夏亮,张波,王频.手法、牵引联合中成药治疗“颈椎”骨错缝性头晕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

[4].游武林,马嘉.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中变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

[5].王英胜,杨倩倩,张振涛,王谦军.颈椎骨软骨瘤的临床诊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6].牡琦丽.基于遗传算法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与颅面骨及颈椎骨关系预测[D].吉林大学.2019

[7].游武林.面具式前牵引疗效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中颈椎椎骨参数相关性的评估[D].中国医科大学.2019

[8].张扬帆,毕金玲,黄勇.平均床值法摆位技术在颈椎骨转移瘤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

[9].陈俊,张世茂,许惠凤,叶锦霞,陈振沅.颈椎病治疗仪对颈椎病模型大鼠颈椎骨组织中Ca、P及血清中IL-lβ、IL-6、TNF-α含量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8

[10].刘华,李松凯,蓝旭,杨成伟,沈伟伟.颈椎骨软骨瘤1例报道[J].实用骨科杂志.2018

标签:;  ;  ;  ;  

颈椎骨论文-牡琦丽,杨陆一,赵雪娇,闫婧,于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