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胞外水解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水,曲霉,真菌,水解酶,细菌,脂肪,蛋白。
胞外水解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若曦,方洪枫,王国红,杨民和[1](2019)在《黑茶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真菌产胞外水解酶能力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真菌是黑茶渥堆中的优势微生物,对形成黑茶风味、品质和生理功能起关键作用。但在茶叶发酵过程中这些真菌水解酶的差异尚不清楚。【方法】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和酶活性检测相结合,分析曲霉属和散囊菌属不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上和茶叶发酵条件下胞外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果】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结果显示:供试的9个菌株均不同程度呈现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单宁酶活性,7个菌株显示淀粉酶活性,2个菌株显示果胶酶活性,1个菌株显示蛋白酶活性。同一菌株可以同时分泌多种胞外水解酶,多个菌株也可以表现同一水解酶的活性,不同菌株产生胞外水解酶能力存在显着差异。在茶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菌株PE-3水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酶活性显着高于冠突散囊菌菌株PE-1。其中,淀粉酶活力达到33.81 U/mL。而菌株PE-1的单宁酶和蛋白酶活性则显着高于菌株PE-3。其中,单宁酶活力达到132.09 U/mL。【结论】在茶叶发酵过程中,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的菌株可能具有对不同茶叶成分的选择性,水解酶的协同作用影响菌株对茶叶成分的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夏茂宁,邱文,牛雪可,王梅竹,赵亮[2](2018)在《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白念珠菌进入小鼠宿主前后其分泌胞外水解酶能力是否改变。方法挑选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活力无差异的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病患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分离发病死亡小鼠肾脏菌株,比较感染小鼠前后菌株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结果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d内死亡速率差异显着(χ2=82.5,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组;各来源菌株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水平皆高于感染小鼠前(F=7.89,P<0.05),不同来源区别显着(F=4.96,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感染小鼠前均未曾测得磷脂酶活力的各来源菌株中,在感染小鼠后仅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组小鼠肾脏分离株可测得磷脂酶活力,但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两组间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磷脂酶活力无显着差异(F=2.54,P>0.05);各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均未测得脂肪酶活力。结论在宿主体内白念珠菌表达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能力相较于体外有增强;在不同宿主环境状态下,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磷脂酶的潜在表达能力有差异,即宿主免疫状态越弱时,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潜在表达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静超[3](2018)在《胞外多糖水解酶对铜绿假单胞菌运动特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在医院引起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在免疫缺陷及囊胞性纤维症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定殖人体肺部会引起慢性炎症,致使肺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与浮游生物相比,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抗生素抗性明显增加,抗免疫能力增强。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标志是菌体被胞外基质包围,胞外基质(EPS)由胞外多糖,脂肪酸,胞外DNA和蛋白质等混合物组成,其中胞外多糖是EPS的主要成分。铜绿假单胞菌至少产生叁种不同的胞外多糖:藻酸盐,Pel和Psl,这叁种多糖决定着生物被膜结构的稳定性,在生物膜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细菌显微追踪技术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了胞外多糖水解酶PslG与PelA对细菌运动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PslG是Psl合成过程中的周质蛋白。添加PslG后细菌运动明显加快,运动速度提高到原来4-5倍,运动范围扩大,细菌处于无限制状态;细菌运动无明确方向,轨迹曲折,轨迹面积覆盖效率提高;此外,细菌需要两倍多的时间来形成生物被膜。关于Psl结构及作用也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我们对Pel的结构仍知之甚少,其具体功能还尚未明确。我们发现了PelA对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表面运动特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具体作用,我们观察到PelA在单细胞水平上对铜绿假单胞菌初期粘附的表面运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对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形成生物被膜后期添加PelA,出现较明显的生物被膜降解现象。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生物被膜降解效果,我们同时添加PslG、PelA,明显看到已经形成生物被膜的解离现象,这个现象可看做生物被膜形成的逆过程。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抑制生物被膜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良[4](2018)在《北极海洋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其胞外水解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极地区的低温、寡营养、强辐射等特殊环境因素,造就了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北极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功能的调整和适冷酶的合成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14个站位的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探讨了其与沉积物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改良的海水ZoBell 2216E培养基和稀释涂布培养法对37个站位的海洋沉积物和24个站位的上覆水样品进行了可培养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部分菌株进行了胞外水解酶的活性测定。通过对14个站位北极海洋沉积物的基于16S rRNA V3+V4的高通量测序,总共得到了1,416,738个有效序列,在97%相似性水平上共计获得了1283个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杆菌门具有较高的序列丰度(29.79%–62.86%),蓝细菌门的序列丰度也比较高,但各站位之间差异较大(0.03%–38.64%)。在纲水平上,γ-变形杆菌纲和δ-变形杆菌纲的丰度较大,其相对含量分别为6.82%–39.47%和6.98%–35.22%;α-变形菌纲在不同站位的相对丰度差异也较为明显(0.48%–34.29%)。在属水平上,各站位的优势菌属差异更为明显,总体上以脱硫球菌属、邻单胞菌属和Lutimonas等占优势。PCoA和PCA分析显示,不同站位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取样站位的深度有着密切关系,蓝细菌门的相对含量与采样站位的深度显着负相关。CCA分析显示,取样深度、NO_2~--N和NO_3~--N是影响细菌门类的主要沉积物理化因子。从37个站位的北极海洋沉积物以及24个站位的上覆水样品中共分离获得了428株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分属于4个门、6个纲、12个目、24个科、51个属和101个种;其中,从沉积物样品中分离获得的298株菌株分属于4个门、6个纲、12个目、22个科、44个属和80个种,从上覆水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30株菌株分属于4个门、5个纲、11个目、18个科、30个属和49个种。γ–变形杆菌的数量与种类最为丰富,占总菌株数的50.00%和总种数的53.47%;从沉积物和上覆水中分别获得了33株和3株与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小于97%的菌株,分别代表4个和2个潜在的新种。北极海洋沉积物和上覆水中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与新颖性,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基于筛选培养基平板,对分离到的352株细菌进行了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9种胞外水解酶的活性初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81.53%)可产生至少1种以上的胞外水解酶,其中10.51%的菌株可产生7种以上的胞外水解酶;产明胶酶的菌株数量最多,可达64.49%,产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次之,达54.55%;产卵磷脂酶的菌株数量最少,仅占10.51%。对初筛活性较强的部分产酪蛋白酶、卡拉胶酶、琼胶酶和脂肪酶菌株进行了培养液上清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各菌株之间的酶活差异性很大。对产蛋白酶活性较强的菌株的酶促抑制试验和酶谱分析表明,其产生的蛋白酶至少受到两种酶促抑制剂的显着抑制,并能产生至少叁种分子量不同的蛋白酶。总之,本研究丰富了极地产胞外水解酶菌株的菌种资源库,为北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4-01)
方洪枫[5](2017)在《冠突曲霉和黑曲霉产胞外水解酶及酯型儿茶素水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和酶促作用对黑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从茯砖茶、普洱茶、六堡茶和藏茶等黑茶中分离出9株真菌,采用鉴别底物培养基平板初筛的方法,筛选出菌株FZ-2、JX、LP-5、PE、PE-1、YA等6株菌能产生和分泌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单宁酶;菌株LP-9能产生和分泌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单宁酶和蛋白酶;菌株PE-3和XP-5能产生和分泌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单宁酶和果胶酶。对菌株PE-1和PE-3经绿茶固体发酵后产酶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菌株PE-1能产生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6种水解酶。而菌株PE-3能检测到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单宁酶、蛋白酶和果胶酶等7种水解酶。菌株PE-1的脂肪酶活力为67.15U/mL,单宁酶活力为660.46U/mL,蛋白酶活力2.50U/mL,极显着高于菌株PE-3。而菌株PE-3的纤维素酶活力为6.84 U/mL,淀粉酶活力为33.81U/mL,果胶酶活力为12.51U/mL,极显着高于菌株PE-1;菌株PE-3的木聚糖酶活力为10.07U/mL,显着高于菌株PE-1。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和绿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测定脂肪酶活力大小。菌株PE-1的绿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绿茶含水率为110%,接种1mL的孢子量为3-4X 107个/mL的悬液,28℃发酵14d。采用0.05M磷酸盐缓冲液浸提,液体发酵培养基水活度aw=0.95。菌株PE-3的绿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绿茶含水率为30%,接种1mL孢子量为3-4X 104-107个/mL的悬液,28℃发酵21d。采用0.1M柠檬酸缓冲液浸提。采用2株菌混合发酵培养浸提得到的粗酶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葡聚糖G-10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条清晰的蛋白条带,其分子量大小约为37kDa。将纯化后的酶用于转化酯型儿茶素,经UPLC检测分析发现,ECG和EGCG这两种物质分别转化为EC和EGC,EGCG的转化效果比ECG更好。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叶混合发酵后的风味物质的变化,接菌发酵过后的茶叶样品检测出5类14种物质,其中以醇类和酮酯类物质为主。(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杨金梅,严蒸蒸,陈佳佳,杨民和[6](2017)在《散囊菌属真菌胞外水解酶和菌株LP-7分泌蛋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散囊菌属真菌是我国砖茶加工中的重要微生物,对茯砖茶的品质、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应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茶叶固体发酵和胞外分泌蛋白组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18株散囊菌在DG18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水解酶活性;以及发酵条件对菌株LP-7胞外分泌蛋白产量的影响和胞外蛋白的组成。平板检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18个菌株中有8个菌株表现单宁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淀粉酶活性,6个菌株表现脂肪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纤维素酶活性,9个菌株表现蛋白酶活性;菌株LP-7同时检测到5种胞外水解酶活性;LP-8、FZ-3和QL-2等3个菌株同时检测到4种水解酶活性;而LP-5、LP-6、FZ-1、FZ-2、FZ-4和QL-1 6个菌株同时检测到3种水解酶活性。采用绿茶固体发酵,茶叶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1d,对发酵茶叶中蛋白质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菌株LP-7发酵茶叶后的胞外分泌蛋白组进行初步分析,成功鉴定出10个胞外蛋白,其中7个是酶蛋白,分别是α-L-阿拉伯糖甘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宁酶、脂肪酶、阿魏酸酯酶、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糖苷水解酶等。在干燥条件下,散囊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蛋白(酶),这为解释散囊菌在茶叶发酵过程中的酶学机制和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陈相永,陈捷胤,李蕾,包郁明,孔志强[7](2014)在《植物致病真菌寄生类型与胞外糖基水解酶家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致病真菌侵染寄主植株的过程中,会分泌特异的糖基水解酶至胞外,与寄主植物互作以完成其生活史。本研究利用已公布的基因组数据,注释并比较分析12种植物致病真菌胞外糖基水解酶(GH家族)与寄生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活体与非活体寄生真菌胞外GHs数量与亚家族分布有显着区别。其中参与细胞壁多糖降解的GHs在非活体寄生菌中显着扩增。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GH3家族尤其在半活体寄生菌中扩增明显,这意味着植物致病真菌胞外GHs酶谱与病原菌寄生类型密切相关。据分析结果推测,GH 53、GH 61和GH 3亚家族的扩增有助于病原菌非活体寄生;GHs的丰度与多样化可能更有助于致病菌半活体寄生。(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国利[8](2014)在《Aspergillus niger 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酶的动态酶谱及特定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清洁可再生的资源,其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经过多年的研究,生物质产品的化学转化和酶转化过程都非常低效,且费用较高,而转化效率低的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生物质本身的结构缺少深入的认识,而植物细胞壁分子结构复杂且成分多样,构成了生物质抗降解屏障。多数纤维素的降解是由微生物来完成的,其中丝状真菌能够分泌大量的木质纤维素酶,我们的研究表明,来自于聚糖降解产生的纤维寡糖及其衍生物是木质纤维素酶类的真正诱导物。然而,人们对微生物是如何精细表达胞外糖苷水解酶的仍然还不清晰,仍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丝状真菌A.niger ATCC1015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建立的动态酶谱技术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探究糖苷水解酶和诱导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部分混杂性的酶进行异源表达和功能研究取得了如下实验结果:1、Aniger ATCC1015感知环境中碳源种类精细调节糖苷水解酶的表达研究发现,A.niger ATCC1015对碳源种类和碳源浓度具有不同的响应。A.niger 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酶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木聚糖酶在48h分泌、内切纤维素酶在72h分泌,而p-葡萄糖苷酶则在96h以后分泌。糖苷水解酶的表达规律与底物种类具有相关性,无论在摇瓶培养或者发酵罐培养条件下,甘油、葡萄糖和纤维二糖不能高效诱导表达A.niger的多种糖苷水解酶,而木糖、木聚糖、CMC和微晶纤维素PH105都能诱导表达Xyn2(即XynB)和Eg15(即EglA)。而且木糖和纤维二糖的混合糖能够高效诱导表达Xyn1和XynB两种木聚糖酶、Egl1、EgI3和Eg1A叁种内切纤维素酶。随着诱导性碳源木糖、木聚糖、CMC和微晶纤维素PH105浓度的增加,半纤维素酶中Xyn1和XynB的表达量增加,酶活上升;同时,纤维素酶Eg15表达也增加,酶活随之升高,出现的时间有所提前。但是当培养基中可溶性的还原糖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则对这些糖苷水解酶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阻遏作用,表现为出现的时间延迟,如低浓度木糖一般48h之内表达木聚糖酶,木糖浓度为2%时延迟到72h,继续增加至3%时,进一步延迟至96h。在以聚糖为碳源时,A.niger ATCC1015感知环境中存在的微量的可溶性的寡糖成分能够诱导表达部分酶类,产生的微量的糖苷水解酶则可降解环境中的聚糖成分产生多种聚合度不一的可溶性的纤维寡糖或者木寡糖在环境中积累,进一步诱导其它糖苷水解酶的表达,所以我们认为是来自于高聚物降解产生的纤维寡糖或者其衍生物是真菌糖苷水解酶的真正的诱导物。2、利用LC/MS技术系统分析A.niger ATCC1015不同诱导条件下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更快速全面地对胞外糖苷水解酶的种类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比四种高效诱导性碳源条件下胞外蛋白质组中糖苷水解酶种类的对比发现,秸秆粉和麸皮的混合物诱导的糖苷水解酶的蛋白含量远远高于木糖、木聚糖、木糖+纤维二糖条件下的胞外蛋白,而且大量表达其它碳源不能诱导表达的复杂多样的果胶酶类。四种情况下的半纤维素酶都比较丰富,而且木糖、木聚糖和木糖+纤维二糖培养条件下主要表达半纤维素降解酶,可知A.niger是半纤维素酶高表达菌株。通过对比动态酶谱结果,四种碳源条件下均检测到EglA、 Bgl、XynA、XynB和XynD,结果一致。木聚糖酶的动态酶谱结果与质谱结果一致,一共叁种木聚糖酶,Xyn2即XynB一直持续高效表达,Xyn1即XynA以及含量较少的XynD均检测到,所以可知LC-MS的分辨率较高。数据结果也侧面证明了复杂底物能够高效诱导多种糖苷水解酶的表达。除此之外,四种碳源条件下都检测到高含量的淀粉酶蛋白,也说明了A.niger是淀粉酶高产菌株。3、重要的糖苷水解酶的异源表达和功能分析通过动态酶谱技术和LC-MS技术发现在相同碳源诱导条件下,A.niger胞外表达多种同工酶,其中EglA和XynB在大部分碳源上优先表达且持续高效表达,为了探究真菌分泌多种同工酶的原因以及EglA和XynB的作用,本实验想通过将这些酶异源表达得到纯酶之后对酶进行功能研究。本实验成功表达得到GH11的内切葡聚糖酶XynB (EC3.2.1.8)。A.niger ATCC1015的Xyn1经鉴定是属于GH10的XynA, Xyn2和XynB是同源蛋白,在多种条件下持续高效表达,在XynB的作用下木聚糖水解产生多种低聚木寡糖,而且XynB能够水解无定型纤维素,产生单糖、二糖和叁糖,为其他糖苷水解酶的表达提供多种寡糖诱导物。另一种成功表达的酶是在大部分条件下优先表达且具有木葡聚糖酶活的GH12的内切纤维素酶EglA(EC3.2.1.4)。EglA能够水解RAC产生二糖、叁糖和四糖,CMC在EglA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纤维寡糖。我们推测真菌优先表达XynB或者EglA的原因在于,首先二者的分子量小,合成耗能少。另外,二者底物专一性不高,降解多糖底物产生的多种可溶性的寡糖作为诱导物进一步诱导其它多种糖苷水解酶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5)
秦玉琪,鲍龙飞,高美荣,陈梅,刘国栋[9](2012)在《Br1A基因参与斜卧青霉孢子发生和胞外糖苷水解酶分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生孢子的形成作为丝状真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受到多种调控基因的精确调控,其中BrlA基因位于孢子发生中心调控途径的最上游。斜卧青霉高产胞外糖苷水解酶突变菌株其分生孢子形成能力较野生株大幅下降,brlA基因的表达大幅下调(130倍)。因此我们对BrlA基因参与斜卧青霉孢子发生和胞外糖苷水解酶的分泌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brlA基因参与了斜卧青霉孢子发生:brlA的缺失阻碍了(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1)
吕飞龙,李江,刘亚洁,王剑锋,蔡向鲲[10](2012)在《一株嗜酸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糖苷水解酶的产酶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鉴定1株嗜酸真菌,研究其所产嗜酸酶。[方法]利用寡营养嗜酸(pH 2.5)选择性培养基,从江西某铀矿浸铀体系中分离到1株异养菌,记为RBS-6,利用其菌落形态和分子指标rDNA-ITS对其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胞外糖苷水解酶。[结果]该菌最适生长pH值为4.0,属嗜酸性真菌。RBS-6的rDNA-ITS序列与瓶霉属真菌 Phialophora sp. CGMCC 3329(GU 082377)同源性最高,达到98%,故RBS-6为瓶霉属真菌(Phialophora),将其暂命名为Phialophora sp. RBS-6。该菌株可产α-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6种糖苷水解酶,这些酶的最适pH值在3.0~4.0,为嗜酸酶,其中的β-葡聚糖酶最适pH值为3.5,最适温度为50℃,在50 ℃保温60min,仍有58%的酶活力,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结论]该研究鉴定了所得菌株为嗜酸瓶霉属真菌,其为极具产嗜酸酶潜力的新型菌株,该结果丰富了瓶霉属真菌的研究。(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06期)
胞外水解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进入小鼠宿主前后其分泌胞外水解酶能力是否改变。方法挑选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活力无差异的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病患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分离发病死亡小鼠肾脏菌株,比较感染小鼠前后菌株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结果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d内死亡速率差异显着(χ2=82.5,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组;各来源菌株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水平皆高于感染小鼠前(F=7.89,P<0.05),不同来源区别显着(F=4.96,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感染小鼠前均未曾测得磷脂酶活力的各来源菌株中,在感染小鼠后仅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组小鼠肾脏分离株可测得磷脂酶活力,但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两组间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磷脂酶活力无显着差异(F=2.54,P>0.05);各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均未测得脂肪酶活力。结论在宿主体内白念珠菌表达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能力相较于体外有增强;在不同宿主环境状态下,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磷脂酶的潜在表达能力有差异,即宿主免疫状态越弱时,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潜在表达能力越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外水解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若曦,方洪枫,王国红,杨民和.黑茶曲霉属和散囊菌属真菌产胞外水解酶能力的比较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夏茂宁,邱文,牛雪可,王梅竹,赵亮.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3].张静超.胞外多糖水解酶对铜绿假单胞菌运动特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8
[4].张良.北极海洋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其胞外水解酶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
[5].方洪枫.冠突曲霉和黑曲霉产胞外水解酶及酯型儿茶素水解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6].杨金梅,严蒸蒸,陈佳佳,杨民和.散囊菌属真菌胞外水解酶和菌株LP-7分泌蛋白分析[J].菌物学报.2017
[7].陈相永,陈捷胤,李蕾,包郁明,孔志强.植物致病真菌寄生类型与胞外糖基水解酶家族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
[8].李国利.AspergillusnigerATCC1015胞外糖苷水解酶的动态酶谱及特定酶功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4
[9].秦玉琪,鲍龙飞,高美荣,陈梅,刘国栋.Br1A基因参与斜卧青霉孢子发生和胞外糖苷水解酶分泌的研究[C].第四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吕飞龙,李江,刘亚洁,王剑锋,蔡向鲲.一株嗜酸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糖苷水解酶的产酶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