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烯,敏感性,受体,籼稻,节间,枝梢,粳稻。
乙烯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娜,刘胜辉,孙伟生,李运合,孙光明[1](2018)在《菠萝对乙烯利诱花的敏感性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造成2种不同类型菠萝品种对乙烯敏感性差异的发生环节,进一步揭示乙烯促进菠萝成花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乙烯敏感型‘巴厘’菠萝品种和乙烯钝感型‘台农16’菠萝品种为试材,对乙烯催花过程中成花基因及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乙烯受体、信号转导和核内调控等过程涉及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c ERS1a、Ac ETR2a、Ac ETR2b、Ac CTR1、Ac ENI2和Ac ERFs等基因在2种成花类型中的差异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对乙烯信号感知敏感度不同的重要原因;Ac ERS1a、Ac ERS1b、Ac ETR2a和Ac ETR2b等乙烯受体可能参与乙烯诱导菠萝成花信号的感知,然后通过Ac CTR1下调和Ac ENI2上调将信号转导至核内调控基因(Ac EIN3和Ac ERFs),从而启动菠萝成花关键基因Ac FT和花器官形态建成重要基因Ac AP1的表达,引起菠萝成花的生物学效应,这将为进一步阐明乙烯诱导菠萝成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展菠萝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肖兰,郑金龙,习金根,梁艳琼,吴伟怀[2](2017)在《橡胶树胶胞炭疽菌对乙烯利敏感性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生长速率、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为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橡胶树胶胞炭疽菌RC169为供试菌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等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测定浓度为50.00、25.00、12.50、6.24、3.12和0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浓度为0、0.2、0.4、0.8、1.6和3.2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的影响。【结果】参试梯度浓度(50.00、25.00、12.50、6.24、3.12和0 g/L)乙烯利对RC169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98.6%、88.1%、34.7%、25.0%、8.1%和0,相应回归方程为y=2.9157x+1.9585,R2=0.9518;参试梯度浓度(0、0.2、0.4、0.8、1.6和3.2 g/L)乙烯利下RC169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2.20%、36.70%、20.60%、12.30%、2.63%和0,相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45x+7.0663,R2=0.6803,RC169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90.50%、5.37%、3.13%、1.10%、0和0,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83x+6.7965,R2=0.8493。【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戴雨雯[3](2016)在《不同发育状态荔枝枝梢和花穗对乙烯敏感性差异及相关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荔枝仅在萌芽前后很短的一段时间才能响应低温,诱导成花。调控枝梢生长节奏,使之末次秋梢在冬季低温来临前充分老熟,防止冬梢发生是保证荔枝成花乃至产量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生产上,乙烯利常用作荔枝的控梢剂,也是一种强力疏花剂,但乙烯利的杀梢控梢效果受枝梢发育状态和剂量的影响,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花穗枯萎和树势衰退。因此本研究以不同发育状态(不同叶龄)的荔枝(‘妃子笑’和‘糯米糍’)枝梢为材料,对比其对不同浓度乙烯利的敏感性差异,并通过观察其生物学效应,分析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索荔枝枝梢发育过程中对乙烯敏感性变化规律及机制。与此同时,探索‘妃子笑’花期不同浓度乙烯利及其配合百草枯处理的疏花疏蕾效应,为荔枝生产上科学使用乙烯利控梢和疏花疏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妃子笑’伸展中的嫩叶及位于末次成熟梢以下的内层老叶对乙烯非常敏感,乙烯利处理后落叶严重,而新叶成熟期的叶片对低于2000mg/L浓度的乙烯利几乎不敏感,但高于4000mg/L浓度的乙烯利处理会导致其衰老和脱落。各发育状态的枝梢的叶片脱落速度与乙烯利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展叶中期、展叶末期、新叶成熟期和老叶的半致死乙烯利浓度分别为305.3mg/L、573.7mg/L、7861mg/L、680.1mg/L,显示不同发育状态的枝梢叶片对乙烯的敏感性顺序为:展叶中期>展叶末期>老叶>新叶成熟期,即随着新叶成熟,对乙烯的敏感性降低,而随着叶片老化,对乙烯的敏感性又增加。乙烯利诱导‘糯米糍’老叶脱落的同时,还促进侧芽的萌发。10mg/L以下浓度的硫代硫酸银可抑制乙烯利(1000mg/L)对‘妃子笑’展叶中期叶片脱落的诱导作用。乙烯半致死浓度和叶片SPAD的函数关系近似正态分布,叶绿素指数在12到59范围内,随着SPAD增加,乙烯半致死浓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叶片Pn的升高,其半致死浓度呈指数型趋势上升,显示叶片光合能力越强,对乙烯的敏感性越低。2.正常情况下,‘妃子笑’新叶成熟期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最高,老叶的Pn略高于展叶末期叶片。各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均导致叁个状态枝梢Pn下降,并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加;‘妃子笑’新叶成熟期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高,老叶次之,展叶末期最低。乙烯利处理会导致各状态枝梢叶片Fv/Fm不同程度降低,并随着乙烯利处理浓度的提高,下降幅度提高;随着新叶的老熟,‘妃子笑’荔枝叶片的叶绿素指数(SPAD)增加,展叶末期叶片和老叶在乙烯利处理前期其SPAD下降,新叶成熟期叶片经乙烯利处理后SPAD与对照相比无明显的变化。3.回缩修剪处理使内层老叶曝光,降低了‘妃子笑’和‘糯米糍’老叶对乙烯的敏感性,同时提高了其Pn,并能一定程度缓解乙烯利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而且在乙烯利处理之前曝光时间越长,其净光合速率下降程度越小,且恢复更快。同时,回缩修剪曝光会诱导‘妃子笑’内层老叶光抑制(Fv/Fm降低),但光抑制现象会由于曝光时间的延长而缓解。1000mg/L乙烯利处理提高了‘糯米糍’位于树体内层的老叶和曝光后老叶的光抑制率,显示乙烯利会破坏叶片光系统II。4.‘妃子笑’新熟期叶片的IAA含量最高,末期叶片次之,中期叶片和老叶最低,与各时期枝梢对乙烯的敏感性的顺序相反,说明叶片的IAA含量与其对乙烯的敏感性呈负相关。ABA含量随叶片发育呈增加趋势,各阶段叶片含量差异不显着,显示ABA并非叶片对乙烯的敏感性的关键因子,而叶片的IAA含量可能是其对乙烯敏感性的关键因子。5.‘妃子笑’LcACS6、LcACO1、Lc CTR1-3、Lc EIN2和Lc EIN3-1基因在新叶成熟期叶片和老叶中表达量高于展叶中期和末期叶片,而Lc ETR1基因在展叶中期和展叶末期叶片中表达量高于新成熟叶和老叶,显示LcACS6、LcACO1、Lc CTR1-3、Lc EIN2、Lc EIN3-1和Lc ETR1基因可能与‘妃子笑’不同发育状态叶片对乙烯的敏感性演变密切相关,尤其是Lc CTR1-3基因,其表达活性与‘妃子笑’各发育阶段叶片对乙烯的敏感性最为吻合。Lc EIN3-3基因在对乙烯最不敏感的‘妃子笑’新成熟叶表达量低,但在老叶中表达增高,而Lc CTR1-1基因在新成熟叶表达量高,却在老叶中表达降低,因此‘妃子笑’老叶对乙烯的敏感性增加可能与其Lc EIN3-3基因表达上调及Lc CTR1-1基因表达下调有关。6.乙烯合成关键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对乙烯的响应不同。LcACS3基因的表达在对乙烯敏感的展叶中期和末期叶片中受乙烯利处理促进,表现乙烯自催化效应,在对乙烯不敏感的新叶成熟期叶片和老叶中表现乙烯自抑制效应,显示LcACS3基因对于‘妃子笑’四个发育状态叶片对乙烯的敏感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LcACS6基因在‘妃子笑’展叶末期叶片中可能属于乙烯自催化合成系统的成员,而在展叶中期和新叶成熟期叶片中可能属于乙烯自抑制合成系统的成员;LcACO1基因在‘妃子笑’四个发育状态叶片中可能属于乙烯自抑制合成系统的成员;LcACO3基因在‘妃子笑’展叶中期叶片和老叶中可能属于乙烯自抑制合成系统的成员。7.回缩修剪处理使得‘糯米糍’内层老叶曝光,曝光3天后其LcACS3、LcACO3、Lc CTR1-2和Lc CTR1-3基因表达上调,而Lc ETR1、Lc ETR2、Lc EIN3-3和Lc ERF1-1基因表达下调。8.乙烯利处理增加了‘妃子笑’花穗落花落蕾率,并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大,小花和花蕾的脱落速度加快,脱落率增大。高浓度乙烯利(>100 mg/L)容易导致疏花过度,50mg/L浓度的乙烯利是相对安全的疏花剂量。开放的小花对乙烯利的敏感性高于未开放的花蕾。乙烯利使用效果与温度密切相关,而且配合百草枯疏花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闫志强,徐海,宫彦龙,夏原野,马作斌[4](2015)在《籼粳稻的花时对乙烯利调控的响应及其敏感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时不遇影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喷施乙烯利可延迟籼粳稻的花时。研究在不同时间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延迟籼粳稻花时性状的效果,比较籼稻和粳稻对乙烯利响应的敏感性差异,可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花时不遇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6个籼稻品种(泸香618B、窄叶青8号、明恢70、2998B、明恢100和冈46B)和6个粳稻品种(空育131、越光、里歌、丰锦、秋光和秋田小町)为试验材料,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当日6:00及当日8:00分别喷施0.0,1.5,2.0,2.5g·L-1浓度的乙烯利,调查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及开花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乙烯利可显着延迟籼粳稻开花。前日17:00喷施乙烯利延迟花时的效果最好,与当日6:00和当日8:00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不同浓度处理之间花时性状的差异不显着,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着水平。籼稻对乙烯利更为敏感,花时的延后幅度大于粳稻。对大多数籼粳材料来说,前日17:00喷施乙烯利可显着缩短始-盛时间(始花到盛花的持续时间)、盛-终时间(盛花到终花的持续时间)和始-终时间(始花到终花的持续时间)。籼粳稻都能响应低浓度(1.5g·L-1)、中浓度(2g·L-1)和高浓度(2.5g·L-1)的乙烯利,为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建议在抽穗开花期的前日17:00将1.5g·L-1的乙烯利喷施在籼型亲本上,可以显着延迟其始花时间,缩小与粳型亲本的花时差。(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军伟,李华姝,李树行,雷凤瑶,白伟[5](2015)在《新型高氢调敏感性乙烯淤浆聚合用催化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氢调敏感性乙烯淤浆聚合用催化剂(简称SEL催化剂)。考察了SEL催化剂的组成、粒子形态,催化乙烯均聚合与共聚合的性能,以及用其制备的聚乙烯的性能,并与商业化的同类型进口催化剂(简称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EL催化剂中钛含量高而镁含量低,粒径分布窄,颗粒形态规整;SEL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时氢调敏感性好,氢气分压为0.48 MPa,乙烯分压为0.25 MPa时,聚乙烯熔体流动速率达226.10g/10 min;SEL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的性能和聚乙烯粉料中细粉含量等均优于参比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5年01期)
王忠良[6](2011)在《乙烯环氧化反应器操作参数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烯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单管一维数学模型计算和实验,研究乙烯环氧化反应操作参数如原料入口温度、冷却介质温度、总传热系数、空速以及入口乙烯、氧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对列管式反应器轴向热点温度分布和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介质温度、空速以及总传热系数对反应器热点温度有较大影响。在原料入口温度120—210℃、乙烯体积分数15%—30%、氧体积分数5%—8%以及二氧化碳体积分数2%—8%的条件下,对反应器的热点温度影响相对要小。较低的冷却介质温度和大于2 500 h-1的空速可防止反应器温度失控。研究结果可为反应器的设计及过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1年08期)
卫晓轶,张明才,李召虎,段留生[7](2011)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倒伏是玉米高产栽培中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的关键性限制因素之一,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或复配剂改善玉米茎秆质量、提高抗倒能力,是解决玉米倒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鲁单981及其相应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为材料,在拔节期叶面喷施200mgL?1乙烯利药液,研究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着降低了农大108、鲁单981的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显着抑制了基部第1至6节间伸长;乙烯利处理显着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降低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4)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积累。乙烯利处理显着降低了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的株高和穗位高,显着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乙烯利处理后显着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PAL和IAAO活性,显着降低了节间IAA和GA4含量,提高了脱落酸含量,降低了GA4/ABA比值。结合植株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杂交种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差异是由其双亲对乙烯利反应差异造成的,表现在乙烯利处理父母本间株高、穗位高、PAL和IAAO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上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冯莹,刘青林[8](2007)在《乙烯受体ETR1基因同源性分析及乙烯敏感性与植物采后寿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将37种不同科属植物及5个不同月季品种的ETR1核苷酸、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了分子系统发生树,并对植物的呼吸跃变类型、乙烯敏感性及采后寿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核苷酸水平上,分子性状的同源性与形态性状同源性具有一致性,但月季不同品种种间差异大于异源植物的属间差异。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核苷酸相似,但仍存在差异,可能由于氨基酸密码子简并性、翻译起始位置的不同、ETR1片段大小的差异所造成。在蛋白质水平上,所分析的ETR1片段均具有高度保守结构域。植物的呼吸跃变类型虽与内源乙烯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但与外源乙烯的敏感性无直接关系;植物对外源乙烯的敏感性与植物采后寿命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7年06期)
刘晓光[9](2007)在《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鉴别香蕉果实基因在早期发育阶段乙烯敏感性变化的差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化采收以前,对香蕉果实早期的绿色发育阶段了解有限。本研究中,论证了在给定土壤气候条件下生长的香蕉果实,在花后40天(未成熟的果实对乙烯不敏感)、花后60天、花后90天(早熟或者晚熟的果实都对乙烯敏感)不同时期对乙烯的敏感性变化。进一步结合抑制消减杂交(本文来源于《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期刊2007年08期)
郑杰,林位夫[10](2007)在《橡胶苗木对乙烯利伤害敏感性特性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被乙烯利伤害的不同敏感性橡胶籽苗生长1年后的敏感性变化以及不同敏感性橡胶小苗的质膜透性、SOD活性和CAT活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92%橡胶植株对乙烯利伤害的敏感性没有变化,敏感小苗的电解质外渗率高于不敏感小苗,且SOD活性和CAT活性都低于不敏感小苗,可以认为大部分橡胶苗木对乙烯利伤害敏感性特性是稳定的。(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乙烯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生长速率、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为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橡胶树胶胞炭疽菌RC169为供试菌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等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测定浓度为50.00、25.00、12.50、6.24、3.12和0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浓度为0、0.2、0.4、0.8、1.6和3.2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的影响。【结果】参试梯度浓度(50.00、25.00、12.50、6.24、3.12和0 g/L)乙烯利对RC169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98.6%、88.1%、34.7%、25.0%、8.1%和0,相应回归方程为y=2.9157x+1.9585,R2=0.9518;参试梯度浓度(0、0.2、0.4、0.8、1.6和3.2 g/L)乙烯利下RC169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2.20%、36.70%、20.60%、12.30%、2.63%和0,相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45x+7.0663,R2=0.6803,RC169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90.50%、5.37%、3.13%、1.10%、0和0,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83x+6.7965,R2=0.8493。【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娜,刘胜辉,孙伟生,李运合,孙光明.菠萝对乙烯利诱花的敏感性差异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8
[2].郑肖兰,郑金龙,习金根,梁艳琼,吴伟怀.橡胶树胶胞炭疽菌对乙烯利敏感性初报[J].南方农业学报.2017
[3].戴雨雯.不同发育状态荔枝枝梢和花穗对乙烯敏感性差异及相关生理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4].闫志强,徐海,宫彦龙,夏原野,马作斌.籼粳稻的花时对乙烯利调控的响应及其敏感性差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
[5].张军伟,李华姝,李树行,雷凤瑶,白伟.新型高氢调敏感性乙烯淤浆聚合用催化剂的制备[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5
[6].王忠良.乙烯环氧化反应器操作参数敏感性分析[J].化学工程.2011
[7].卫晓轶,张明才,李召虎,段留生.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1
[8].冯莹,刘青林.乙烯受体ETR1基因同源性分析及乙烯敏感性与植物采后寿命的关系[J].分子植物育种.2007
[9].刘晓光.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鉴别香蕉果实基因在早期发育阶段乙烯敏感性变化的差异性表达[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7
[10].郑杰,林位夫.橡胶苗木对乙烯利伤害敏感性特性的稳定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