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光:中国美学中的《资本论》论文

陆晓光:中国美学中的《资本论》论文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论; 巴黎手稿; 美学; 实践

一、文艺美学论著中的《资本论》

《资本论》与美学之关系并非一个陌生话题。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论著中多有涉及或引鉴《资本论》。老一辈学者中,朱光潜曾预言《资本论》“对未来美学的发展具有我们多数人还没有想象到的重大意义。”[1]40蔡仪认为《资本论》对“劳动二重性”①的分析,其美学意义超越了《巴黎手稿》。[2]375李泽厚最早的《论美感、美和艺术》论文采用“类似《资本论》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②[3]蒋孔阳曾以《资本论》逻辑思维“光辉典范”比照说明艺术思维特征。[4]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就笔者有限视域所见:陆梅林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艺术》系统地摘编了马恩著述中与文艺美学相关的资料,出自《资本论》的条目不下35条;其中之一是李卜克内西的评论:“《资本论》的风格是很难了解的,但这本书所阐明的论题难道是容易懂得么?风格不仅表现其人,也表现其物,它必须使它本身适应于探讨的对象。……谁抱怨《资本论》的风格之难,难于了解甚至沉重,只不过表明他承认自己是个懒汉或没有思维能力而已。”[5]331王若水《谈谈异化问题》中说:“金钱本来是死的东西,倒过来把人统治住了。物把人统治住了。马克思把这个叫作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就按照这一条思路,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了《资本论》,并且得出结论,要消灭异化,就要消灭剥削。经济的异化是其他一切异化的根源。”[6]李思孝认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而提出的“人体解剖对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著名方法论,对于研究文艺在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也是有帮助的”。[7]256纪怀民、陆贵山等编文艺理论教材在阐释“劳动创造了美”命题时,以《资本论》相关论述为依据:“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8]203

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题》中引用《资本论》之一是“金和银,一旦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以说明劳动产品潜在的审美属性。③[9]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中,强调了《资本论》一段论述的方法论意义:“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形式来考察。”[10]28叶朗推荐“十部美学读物”的首部即《资本论》④[11]。童庆炳等编著的《马克思与现代美学》多处引鉴《资本论》观点,其中之一是:“为生产而生产……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⑤[12]33郑涌《马克思美学思想论集》认为,《资本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建立具有“理论意义和逻辑意义”。[13]冯宪光认为马克思美学的“理论原点”包含《资本论》⑥。周忠厚等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教程》中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文艺美学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资本论》中,蕴含了丰富的文艺学思想。”[14]49

刘纲纪《<周易>美学》中强调,《资本论》率先阐述了生态美学的基本思想,即“把古代农业文明的优点与近代工业文明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⑦[15]56朱立元认为美学根本问题在于《资本论》提出的“历史的变化的人的本性”;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有精湛的美学表述⑧[16]。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中认为《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与土地的“双重破坏”;“资本主义生产同时破坏了一起财富的源泉。”⑨[17]马驰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入到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领域,其中对“环境恶化”的深刻批判“预示着许多当今的生态学思想。”⑩[18]

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一代学者所论而言,栾栋撰有《美学的钥匙——论马克思劳动学说的美学意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杨汉池《美学的逻辑问题》是以《资本论》为逻辑思维范例。邓志远《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史简说》中研讨了《资本论》提出的问题:作为同一种劳动的文艺创作,为什么“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19]196赵兵《论<资本论>中形象思维方法的运用》认为,《资本论》中的形象思维方法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谭好哲《艺术与人的解放——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题学研究》书中,在论述卢卡奇“物化”范畴时注意到《资本论》作为思想资源的特殊价值:“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20]103

刘晨晔《休闲: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项尝试》提出“休闲”具有劳动解放和艺术创造的双重意义;其思想资源包括《资本论》“工作日”章。[21]汪正龙认为,马克思提出过许多与审美和艺术有关的“准问题”,“《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论述等,都属于与美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准问题’。”[22]8-9

正是在上述文艺美学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北京“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会议纪要强调:“马克思在包括《资本论》的许多重要论著和书信中,都谈到了美学和文学艺术问题。”[23]这一判断与上述诸多美学论著所涉《资本论》互文足义,表明中国美学界在《资本论》具有重大美学意义的问题上已然形成共识。

二、《巴黎手稿》美学与《资本论》

⑦该书还认为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变得畸形”的思想意味着对劳动者身体解放的关切,堪称“一种身体美学”,它不同于资本逻辑下的“身体规训”。参见曾繁仁《刘纲纪教授有关<周易>生命论美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1期)、肖朗《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通——从《<周易>美学》看刘纲纪的美学贡献》(《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卷第1期,2018年1月)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程代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问题》,《马列文论研究》编辑部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由表3可以看出,二级最小绝对差为0,二级最大绝对差为0.666667,代入关联系数公式可得如下公式:εi(k)=(0+0.5×0.666667)/(Δi(k)+0.5×0.666667)=0.3333335/(Δi(k)+0.3333335)。把各点的绝对差值代入公式,便可得到X0对Xi各指标的关联系数,见表4。

《异化和哲学美学问题——<巴黎手稿>新探》,汤龙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蒋孔阳,江西人民 出 版 社 ,1988 年

在那些替宝刚爹抱不平的人中,又数二狗伢最凶。二狗伢自宝刚爹当年与香娭毑结婚那晚在窗下听壁脚没听出什么名堂就对香娭毑产生了成见,说香娭毑是绣花枕头一个,中看不中用,人家说你又没用过,怎么知道不中用呢?二狗伢说,她中用,宝刚爹在她身上辛辛苦苦刨了几十年,蛤蟆老鼠也没见她生过一只,害得宝刚爹要绝后。他还一口咬定,香娭毑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宝玉有过一腿。人家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你又冇亲眼看到,可不要乱说。二狗伢说,要说抓现场,确实没抓到,可你们想想,假如他们没得打皮绊那丑事,宝玉能那么贴心帮她写诗吗?宝刚又会无缘无故发那么大的火吗?人家想想,还真像有那么回事。

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等,精准医疗的概念逐渐被提出以及重视[5]。实现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进行亚组识别,通过将个体分为不同亚群可以使预防或治疗性的干预集中在那些获益更多、节约费用、不产生副作用的人群中[6]。

“在这一年里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围绕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论文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在质量上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25]

《美的感悟》,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张伟,人民出版社,2004年

《<巴黎手稿>的美学解读》,王向峰,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杨庙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马克思<巴黎手稿>再研究》,刘秀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巴黎手稿>再研究》,聂锦芳,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

【注释】

《当代中国美学新学派——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论文集),朱立元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仅此可以想见,所谓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相当程度上也就是“《手稿》热”。其后又有章辉《<巴黎手稿>与实践美学》、张剑《国内<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研究综述》、周维山《论中国当代美学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接受》等。周维山一文中写道: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之间有着不解之缘。从其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较早被引用,到五六十年代广为知晓,再到80年代的研究热,乃至90年代以来的重读热等,可以说每次《手稿》研究都促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虽然关于《手稿》的地位充满争议,但它却为中国当代美学所接受。其中,既有《手稿》本身的原因,也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手稿》审美讨论成果译介的影响,又有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当代美学虽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但是《手稿》却几乎为各家各派所共同接受,甚至直接参与到各自的理论建构中。

由此可见,中国美学界与《巴黎手稿》的关系可谓历时长久,而20世纪80年代的“《手稿》热”延续至今则已近40年。2018年出版的一部论著中写道:“多数研究者已经不再倾向将前期与后期的马克思简单对立,而是试图在理论上将《资本论》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书稿》中的马克思统一起来;但同时又不将马克思后期的经济学著作化约为某种‘异化’理论。”[26]78基于《巴黎手稿》为《资本论》前期成果这一学界公认事实,我们可以说,以前者为主要思想资源的“美学热”,折射或表征《资本论》的美学内涵,虽然迄今未见一部专题研讨《资本论》美学意义的论著。

事实上,《巴黎手稿》“美学热”中也频频涉及对该书与《资本论》关系的研讨。《巴黎手稿》核心术语是“异化”。“美学热”中最初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以《巴黎手稿》为标志的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思想”,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抛弃了这一用语;另一种观点认为,《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乃是马克思的思想精华,“青年马克思”胜于后来作为《资本论》作者的马克思。这两种早期认识都割断了《巴黎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连续性。而随着研讨的深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对早期“异化”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6]。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指出,《巴黎手稿》中的“异化”术语也多处见于《资本论》,只不过中译本是用“疏远”“离开”等普通词汇来翻译。

三、“实践美学”与《资本论》

其实即便撇开“异化”译词的歧义,《巴黎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连续性也是显而易见。大凡切实读过这两部著述的人都不会否认,两者研究的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特有的“劳动”问题。如果说前者是提出了触目惊心的“劳动”异化问题,那么后者的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深入揭示了“劳动”何以异化的原因。事实上美学界对《巴黎手稿》的最初讨论就注意到其中关于“劳动”的论述。例如陆梅林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把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归结为事物的始因”,“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无疑是指物质生产来说的。”[27]138、146朱狄《马克思<1844年手稿>对美学的指导意义究竟在哪里》一文指出:“马克思是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出发来讲美的规律的,而并非是从审美活动出发来讲美的规律的。这里所指的‘生产’,并非指艺术生产,而是指物质生产。”[27]133郑涌《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一文中更认为:“艺术的研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应当是以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为前提的。”[27]160而最初提出“实践美学”的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也强调,他所理解的《巴黎手稿》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生产,即实实在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这才是美的真正根源”[28]73。以上诸家所谈对象都是《巴黎手稿》而未及《资本论》,然而所阐释的“劳动”(或“生产”)之义却客观上触及《资本论》主题,因而客观上印证了《巴黎书稿》与《资本论》之间的连续性。借用《资本论》首章分析“商品”与“劳动产品”之关系的一个评断,我们可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29]90。

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马克思学说研究者更有自觉意识。有学者考证指出,马克思著述文献中包括1857年写的《美学笔记》(手稿),而在此前一年其著述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在此之后又有《1857-1858年草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30]美学界则有论者指出:“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31]这一新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后形成的“实践美学”理论地再思或反思。反思触及的问题之一是“实践美学”所据文献和思想资源方面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偏重《巴黎手稿》而轻忽《资本论》。一位论者在题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文中写道:

试运行期间也发现了不足之处,参数设置错误导致的误报警时有发生,后续初步打算简化参数设置的内容。再根据台站的需求增加一些常用的功能,使该软件不断优化,进一步满足业务需求。

在后来的经济学著作包括《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物质生产”或“物质实践”容易造成人的异化。所以,他们倡扬废除私有制,主张人的物质生活与人的精神生活和谐完美统一。他们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在劳动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伟大价值或崇高意义,从而劳动对人而言从根本上成为“审美生产”或“审美实践”,具有了一种解放与快乐的性 质 及 特点。

该文将“物质生产”与“审美生产”两个范畴加以区别,认为前者具有“异化”属性,后者才是“按照美的规律的建造”的劳动;前者是《巴黎手稿》的主题,后者是《资本论》的要旨。因而在“青年马克思”之后的《资本论》中有着更深入而丰富的“经典”资源。该文还指出:“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的根本弊端,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有关美学思想的阐释与解读上,这种情况迄今没有改变。”如果说没有改变的原因在于偏重《巴黎手稿》而轻忽《资本论》的话,那么该文支持了笔者上述的考察所见:中国美学界迄今已出版不下十部的关于《巴黎手稿》主题的论著,美学界在理论上也已经意识到《资本论》美学意义并不逊色于《巴黎手稿》,然而迄今并无一部以《资本论》为对象的美学论著。

笔者以为,重视《资本论》研究应该可望推进新时代美学发展。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以氮肥为起点的云天化集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国家宏观政策、安全环保形势、市场竞争环境、农业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与挑战。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新挑战,云天化主动进行战略布局的调整,围绕“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理念,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道路。

这一事实当然并不意味着文艺批评界和学术界对与本课题相关问题的无视。就马克思美学关注的“劳动”而言,笔者所知之一是黄纪苏、祝东力主编的《艺术手册——未来生长点》,其中载有标题为“‘劳动崇拜’与‘劳动乌托邦’的叙述——社会主义时代的劳动与文学”等文。该书类似年刊,在2015年出版的同名书中又有标题为“工人诗歌与劳动美学”“‘钢城’调查报告”等文。此外在非文学领域的相关专著如:涂途《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章斌《劳动美学——企业发展的新科学》、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赵自元《新劳动价值理论》、刘永佶《劳动主义》(上下册)等。朱光潜在撰于1979年的《谈美书简》中曾预言:

《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对未来美学的发展具有我们多数人还没有想象到的重大意义。它们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32]40

通痹方中药热奄包对颈型颈椎病家兔颈椎曲度及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罗先意,等(2):125

此外,围绕《巴黎手稿》美学问题的论文更是难计其数,以致产生了综述各家论点的专题论文。毛崇杰关于1983年美学争鸣的专文中写道:

①蔡仪写道:“马克思对于产生价值的劳动做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的学说。”“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发现,商品两种价值的根源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因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李泽厚早年写道:美是以“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为基础和根据的”;“凭借着形象思维典型化而创造的葛朗台老头这一巨大的艺术形象,就跟《资本论》凭着逻辑思维的抽象所分析的资本家一样,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同样达到了人类认识的理性高级阶段。”

由图5可知,当能见度为1 km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三种辐射波的透过率均逐渐减小.在相同的传输距离下,三种辐射波的衰减程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在平流雾中依次是10.6 μm、1.064 μm和3.8 μm,在辐射雾中依次是10.6 μm、3.8 μm和1.064 μm,且10.6 μm在辐射雾中表现出良好的传输性.这与表1和表2中的结果相吻合.相同传输距离下,3.8 μm和10.6 μm在平流雾中的衰减均大于在辐射雾中的衰减,而1.064 μm则相反.由表1和表2可知,三波段对平流雾的消光系数均大于对辐射雾的.

③所引为《资本论》第1卷第111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又《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中发挥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多个论点,其中之一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第128页)董学文另著有《美,就在你身边——谈劳动者的审美修养》(工人出版社1988年)、《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

④《资本论》外,另九部美学读物为康德《判断力批判》、席勒《审美教育书简》、黑格尔:《美学》、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王国维《人间词话》、朱光潜《诗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等。

尖尾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高 微等(16):2215

⑤其所引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4页。又童庆炳《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的理论依据之一是《资本论》对“劳动过程”的概括。其《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三章亦引用了《资本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互动的过程……”;第十四章论文学产品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二重性”时,也强调这种二重性“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深刻的揭露和分析”。

⑥冯宪光认为,20世纪各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共有的几个理论原点是:“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关于人类审美特性的人类学观点;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论著中关于文学艺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观点;3)《资本论》《1858年手稿》等著作中关于艺术生产的观点。”(《文学理论:视点、形态、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冯宪光著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马克思美学的现代阐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等。

“上不了大学,今后没多大出息,和瘸子没区别! 父子俩都是瘸子!”丁香花右手轻拍一下方向盘,在她看来丈夫是足跛腿瘸,儿子未考上大学是脑跛智瘸,今后的人生注定坎坷不平。她原指望儿子考个名校给这个普通家庭挣点体面,没想到父子俩人前后都“瘸”了,连三本都未被录取的儿子,给她的打击不轻。

《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通常认为马克思为这部著作倾注了长达40年之久的心力。众所周知,这部巨著的最初成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巴黎书稿》)。《巴黎手稿》在我国美学界历来被认为是一部典范的“美学”手稿。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首次“美学大讨论”时期,该手稿就已经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资源,其后80年代的“美学热”也是以该书为美学问题的研讨所据。“《巴黎手稿》主导着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美学思想资源和理论价值取向。”[24]就笔者有限视域,20世纪80年代迄今,美学界关于《巴黎手稿》的专题著述达十余种:

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渗透美感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积累、感悟中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并常受美的意象浸润,学生的习作自然内容具体、文路清晰、语言优美、情感真切了。

⑧“马克思明确承认存在着普遍的、一般的人,……这一思想马克思不但在早期,而且在其成熟著作《资本论》中也有清晰的阐述。”(朱立元《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再阐释——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9期)

⑨关于人与自然之关系,“几乎所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都会强调《资本论》第1卷中一段话的重要性。这段话是:‘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的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万毓泽《<资本论>完全使用手册》,新北市联经出版社2018年,第137页)

⑩马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对我国生态美学研究的启迪》(《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该文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深入到了较为深层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土地私有制。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并有助于驳倒生态主义把生态危机看作是工业生产和人口过剩的直接后果的观点。”

作者引列宁语:“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提取2014年干预前已出院清洁手术病历528例为对照组,男性237 例,女性 291 例,年龄 18~68 岁,平均(47.5±5.9)岁,病因包括甲状腺42例、乳腺85例、腹股沟疝76例、骨折内固定取出术266例及白内障59例;随机抽取综合干预后2017年已出院清洁手术病历614例为干预组,男性279例,女性335例,年龄20~72岁,平均(46.9±6.1)岁,病因包括甲状腺 54 例、乳腺97例、腹股沟疝92例、骨折内固定取出术298例及白内障73例。两组病例均排除术前已存在感染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该书第二章第2节标题为“劳动—休闲解放与人类解放”,第五章第1节为“休闲的创造”。

1) 依靠数据员人工进行轴型和车型比对,根据车辆标准轴型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对数据员的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工作效率较低。

2018年一位学者写道:“台湾也有类似的现象。近几年来,从左翼视角针砭资本主义体制的著作,如托马斯·皮凯特的《21世纪<资本论>》等著作引起不少读者注意;2014年皮凯特来台的访问甚至座无虚席……”“台湾解严后,对马克思的研究已不再是禁忌,民间及学界也开始引进‘西马’、‘新马’、‘后马’等各种思潮。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由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在1990年引进台湾。”2004年还成立了“台湾《资本论》研究会”。

该年互联网上一位署名“半佛半仙”的博客读《资本论》笔记系列,其标题中有“《资本论》是形象思维的文学宝藏”(Capital:A Literary Repertory of Imagery Thinking)、“《资本论》是一本美学经典”(Capital is a classic of aesthetics)等。其中还提道:“2003年在中国有过一项向著名学者发出的问卷调查,50多份经济学家的答卷表明,《资本论》是被推荐得最多的书目。他们一致认为这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历史乃至文学经典”。(在线网页)该年还出版过一本《艺术资本论》(王泓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目录中有“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科学艺术思维的继承创新”“《资本论》是一个科学艺术整体”“《资本论》钟声的音乐艺术”“《资本论》人格化的戏剧艺术”“《资本论》劳动的绘画艺术”“《资本论》文体结构的建筑艺术”“《资本论》的传播艺术”等。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马克思去世的1883年,前后历时40年。

“蔡仪1978年给我们硕士研究生上的第一课,既不是美学原理,也不是艺术概论,更不是美的本质之类的经典论题,而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蔡老讲的是《手稿》,要我们读的是《手稿》,要我们研究的也是《手稿》。”(许明《蔡仪的精神遗产》,《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1期)

蒋孔阳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实践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派规模”超出了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泽厚。“他们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教学设计一: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的不朽精神和艺术魅力;把握文章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该书目录有“马克思的《巴黎书稿》与美学问题”“《巴黎手稿》的历史地位与美学意义”“《巴黎手稿》与美的本质、规律问题”等标题。

我国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资本论》研究看来是另一种面貌。据《中国<资本论>年刊(第5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介绍,“马克思《资本论》中揭示的商品社会或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规律,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印证。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汇集了一大批研究《资本论》的专家、学者。他们自研究会成立至今的24年中,坚持宣传和传播《资本论》的思想,坚持学术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坚持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来自全国28所高等院校的近50名代表交流了过去一年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紧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劳动价值理论、所有制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等,还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收入差距、“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的建立、《资本论》的研究与教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这些成果与过去的成果相比,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

据原《人民日报》副总编王若水的文章所记:“异化这个概念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好几十年了,讨论得非常热闹。……我们国家在1964年周扬同志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做报告时,讲过一回异化的问题。但是,后来有一个很长时期没有进行研究了。经过‘文化大革命’,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突出起来了。”(王若水《谈谈异化问题》,《新闻战线》1980年第8期,《新华文摘》1980年第10期转载)

党史学者龚育之在回忆文章中曾述及1983年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起草过程中涉及的“异化”问题:“周扬要我就这个问题专门向王学文同志请教。王是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我特地上他家去请教这个问题,他跟我说了一大篇话,解释什么是异化,马克思怎么讲异化问题,他认为马克思后来还用过异化概念。我以为这就算谈清楚了。可是,第二天或是第三天,王学文同志又把我叫去,翻开了一大堆书在书桌上。他指出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和其他著作中多处使用了异化概念的地方。他有一大发现:这些地方,在马克思的原文中,用的是异化这个概念,但是,中译者不了解,把这个专门的哲学术语当作普通词汇,用了“疏远”“离开”一类的普通词汇来翻译,所以在中译本上就看不到“异化”的字样了。对于王老这一番考证,我很佩服。告诉周扬后,周扬也说,到底是专家。后来文章中就没有采用马克思只在早期用过异化概念的说法。”(龚育之《几番风雨忆周扬》,《百年潮》1997年第3期)王学文(1895-1985),中共地下情报人员。1910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受教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的起草过程,参见王元化《为周扬起草文章始末》,《王元化文稿》(文化卷),陆晓光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第122-128页。

张梦中《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美与时代月刊》2009年第1期。该论文的基本论点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构成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从人的自我实现角度确认‘审美实践’,从‘审美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我们有责任在21世纪恢复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来面貌,找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该文所据文献主要为1844年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诚然,劳动是劳动者的直接的生活来源,但同时也是他的个人存在的积极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8页)作者评断:“这里所谓‘个人存在的积极实现’,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即‘审美生产’或‘审美实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自己的这种审美实践伟大思想”。这一新美学思想“将引起美学的一场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本质上不是一种“吃饭哲学”,而应是一种以“审美生产”或“审美实践”为核心范畴的“精神哲学”;“不是一种物本文化,而应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实践上,它将指导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终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品质、生命质量和精神文明程度和水平。”

李泽厚晚年对《资本论》美学意义的评断则有相当大的改变。“李泽厚不仅以后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而且认为自己是当代中国后马克思主义者。”(冯宪光《马克思美学的现代阐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6页)李泽厚本人说:“《资本论》里有很多毛病,这是我当时挨批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本论》有问题,……我是用康德来批判马克思的。”“从劳动的二重性推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康德那里就是先验的幻想。”(《李泽厚先生访谈录》,2016年5月24日,周濂、陈岸瑛、于华音等,在线网页)同年另一次访谈中,他强调马克思学说主要是“吃饭哲学”,“人活着”是马克思哲学的“第一命题”。“我记得,读《资本论》是在1952年,与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时。当时认为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了不起,远胜达尔文。”现在看来,这种方法乃是“黑格尔主义的恶果。”(李泽厚2018年1月11日的访谈文《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及其他——再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线网页)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C]//谈美书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2]蔡仪.蔡仪文集(第4卷)[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3]李泽厚.论美感、美和艺术[J].哲学研究,1956(5).

[4]蒋孔阳.形象思维与艺术构思[J].文学评论,1978(2).

[5]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艺术(下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王若水.谈谈异化问题[J].新闻战线,1980(8).

[7]李思孝.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浅说[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8]纪怀民,陆贵山,周忠厚,蒋培坤.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9]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0]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M].蒋孔阳,序.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11]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12]童庆炳,程正民,李青春,王一川.马克思与现代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郑涌.马克思美学思想论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4]周忠厚,邹贤敏,印锡华,冯宪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刘纲纪.《周易》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6]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7]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10.

[18]马驰.艰难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9]邓志远.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史简说[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0]谭好哲.艺术与人的解放——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题学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1]刘晨晔.休闲: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项尝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2]万毓泽.《资本论》完全手册[M].新北市联经出版社,2018.

[23]程朝霞.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召开[EB/OL].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10446

[24]章辉.《巴黎手稿》与实践美学[J].学术研究,2006(12).

[25]毛崇杰.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争论[M].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4.

[26]万毓泽.《资本论》完全手册[M].新北市联经出版社,2018.

[27]程代熙.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28]李泽厚.美学四讲[M].三联书店,1989.

[2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0]聂锦芳.马克思的文本世界——对马克思53部重要著述的写作与出版情况的梳理、考证[C]//清理与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1]王东,林锋.《资本论》异化观新探——与《1844年手稿》的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7(3).

[32]朱光潜.谈美书简[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Das Kapital and Aesthetics in China

Lu Xiaogua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06)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s Kapital and aesthetics in China is not a strange topic.There are many references to Das Kapital in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 research works.The Paris Manuscript,the earlier work of Das Kapital,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basic ideological resource of Marxist aesthetics.There are more than ten kinds of related works so far,but none of them has ever been written with Das Kapital as its object.Paris Manuscriptand Das Kapital have the continuity of aesthetic problems.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Das Kapital is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Marx;Das Kapital;Paris Manuscripts;aesthetics;practice

[中图分类号]《资本论》与美学之关系并非一个陌生话题,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论著中多有引鉴《资本论》。《资本论》的前期著述《巴黎书稿》历来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资源,相关论著迄今有十余种之多,而以《资本论》为对象的美学论著未见一部。《巴黎手稿》与《资本论》之间具有美学问题的连续性,重视《资本论》研究可望推进新时代美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9)03-0023-08

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9.03.0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11BZW018)成果《<资本论>美学研究》的绪论之一。

[作者简介]陆晓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学与比较文学。

标签:;  ;  ;  ;  ;  ;  ;  ;  

陆晓光:中国美学中的《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