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对比

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对比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677000

【摘要】探讨脑梗塞偏瘫的康复时机,观察康复开始时间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关系,证实脑梗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将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0例50~75岁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康复组(A组,15例)、恢复期康复组(B组,15例)、对照组(C组,10例)。康复效果的评价: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MBI(modifiedbarthelindex)评定法,入院时评定1次,康复训练1个月后再进行评定。结果:3组的FMA、M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1个月康复治疗后,A组的FMA积分为48.61±20.39,与康复前的差值为16.15±7.83,A组的MBI积分为69.47±15.10,与康复前的差值为22.29±12.21,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FMA积分为50.03±23.60,与康复前的差值为9.59±7.26,B组的MBI积分为64.97±12.11,与康复前的差值为12.67±5.59,各项指标的增值亦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应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治疗;时机中

脑血管病(CVD)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老年人。脑梗塞约占脑血管病的75%,它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现将临床观察脑梗塞偏瘫康复开始时间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关系的结果报告如下,进一步证实脑梗塞早期正规系统康复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选择的条件:(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塞;(2)系第1次发病;(3)发病后未进行溶栓治疗;(4)入院时ADL评分在40~60分之间;(5)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无严重智力障碍,病情无恶化,未出现新的梗塞和出血;(6)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腔隙性脑梗塞;(7)不包括双侧病变的患者;(8)除外小脑有病变者。

患者分组:(1)早期康复组(A组,发病后24h内即入康复科住院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69岁,平均(57.3±10.51)岁。(2)恢复期康复组(B组,发病3周后入康复科住院患者,之前未接受康复治疗)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56.5±11.11)岁。(3)对照组(C组,发病后24h内即入神经科住院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1~69岁,平均(57.1±10.14)岁。A组在入院3d内开始康复训练;B组在入院后开始康复训练;C组只进行评分,不进行康复训练。其余治疗方法相同。4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脑梗塞临床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康复方法

训练方案采用Brunnstrom、Bobath、Rood法、PNF技术和运动再学习(moterrelearningprogramme,MRP)相结合进行:(1)保持良好肢体位置摆放,尽可能使患肢处于功能位,上肢以伸展为主,下肢以屈曲为主,以预防关节痉挛状态的出现。(2)床上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1次,体位转换可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或栓塞性静脉炎形成。(3)床上患肢被动、主动活动和物理治疗:①患肢按摩,2次/d,30min/次;②气压治疗:于患者患侧上下肢体接受2次/d气压治疗,15min/次;③电脑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肢1次/d,30min/次,5次/周。④主动活动:先让患者做患肢“意识”运动,然后用健肢帮助患肢做助力运动。(4)针刺治疗:体针治疗以下述穴位为主,随症加减;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养老;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面瘫加地仓、颊车、下关等。针灸1次/d,留针30min。(5)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6)步行训练:待患者肌力恢复达3级时下床步行训练,协助患者起立,扶平衡杆步行,注意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上下台阶训练,适当应用支具和辅助步行器协助训练。(7)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餐、独立大小便、梳头、洗刷等训练。按照以上方案由治疗师指导并帮助病人,但训练的程序和强度根据病情的不同因人因时而异,并教会家属帮助病人练习。

1.3疗效判断标准

1.3.1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A)积分标准[2],评分为0~100分,如总分少于50分为重度损伤,50~84分为明显损伤,85~95分为中度损伤,96~99分为轻度损伤。

1.3.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判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3],最高分为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下者为完全依赖,生活完全依赖。两组患者首次评定均在入选治疗前24h内进行,再次评定于治疗后1个月由同一医师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FMA的增加在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BI增加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两两比较FMA增加在B组高于C组(P<0.05),MBI增加在B组高于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塞发生后,缺血病灶在短时间内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从而发挥残余功能的作用,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有研究者认为脑梗塞急性期有一个自然恢复过程,早期康复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确认[4]。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YangYR等[5]将鼠大脑中动脉结扎后进行踏车训练,发现早期训练在减少脑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上有显著的效果,而较晚的训练却没有此效果。本文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后,与其他两组比较,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再次证实了脑梗塞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国内大多数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不熟悉康复医疗技术,认为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通常是在脑梗塞患者经神经内科治疗结束后,进入恢复期再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使脑梗塞患者失去了早期康复治疗的机会。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脑梗塞的早期康复,争取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Fugl-MeyerAR,JaaskoL,LeymanI.Thepost-strokehemiplegicpatient.1.amethodforevaluationofphysicalperformance[J].ScandJRehabilMed,1975,7(1):13-31.

[3]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3-184.

[4]刘鹏,黄东锋,毛玉瑢,等.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2):99-100.

[5]YangYR,WangRY,WangPS.Earlyandlatetreadmilltrainingafterfocalbrainischemiainrats[J].NeurosciLett,2003,339(2):91-94.

[6]崔晓倩.脑梗塞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病例观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9):4759-4761.

[7]代伟,张捷.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12):1606-1609.

标签:;  ;  ;  

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