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基团论文_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基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团,金属,框架,分子,化合物,晶体,荧光。

有机基团论文文献综述

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1](2019)在《基于基团贡献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ORCs)工质的评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团贡献(GC)法一般用于预测有机物的热力学属性参数,但对过程指标的预测能力有限,如热力循环过程的效率。本文发展了一种结合GC法和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效率解析模型的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估算有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GC方法的局限性。利用GC法与ORC热效率解析模型,筛选了60多种用于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的有机工质。首先,运用GC方法预测了60多种有机工质的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潜热r,液体的定压比热容c等热力学属性。其次,基于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得的ORC解析模型,可直接由GC法预测的热力学参数直接确定ORC的输出功wout和热效率η等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与NIST数据相比,本文采用的GC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来估算热力学参数(T_c,P_c,r,c,w_(out),η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45%,9.29%,5.85%,11.5%,10.8%,2.9%)。其中热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约为2.9%),且所有预测值的误差在0~24%的范围内。本研究表明GC方法与ORC解析模型结合,不仅提供了一种估算热效率的直接方法(无需状态方程),并且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来评估有机工质的热力学性能。本文研究成果也为指导基于GC法的ORC有机工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8期)

罗千福,王朝霞[2](2019)在《新原则下大学有机化学中“特性基团化合物”的命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特性基团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中的特性基团的高位(优先)次序、最低位次(组)、CIP顺序等规则,并结合具体实例与1980版对应规则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广大师生尽快适应并运用新原则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李秀媛[3](2019)在《功能基团修饰的苯羧酸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是一种由单个金属离子或金属簇通过多齿有机配体连接形成的具有高度有序结构的晶态材料。其结构具有高度的可调性,即通过改变或修饰金属离子和/或有机配体,就可以合成出含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MOFs,并且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MOFs材料的功能化是改变客体和MOFs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亲和力的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为此,利用预功能化的有机配体来组装MOFs材料,是一种被较少采用然而很有效的办法。本论文选用草酰胺和叁氮唑修饰的苯羧酸配体与稀土、碱土及Zn~(2+)离子构筑了6例MOFs,并对其结构及性质,如荧光、气体吸附分离、CO_2催化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作者对MOFs进行了概述,并对MOFs的修饰及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且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作者设计了一个草酰胺修饰的配体,N,N'-双(间苯二甲酸)-草酰胺(H_4BDPO),并用其构建了叁例稀土MOFs,{[Ln_2(BDPO)_(1.5)(DMA)_3(H_2O)]·5H_2O}_n(1-3,Ln=Eu,Gd与Tb)。由于配体的草酰胺基团与苯环及羧基基本共平面,所以形成大的离域π电子共轭体系。作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TD-DFT方法计算了H_4BDPO配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前线分子轨道、单重态和叁重态能级。这叁例Ln-MOFs以双核簇单元和平面BDPO连接子为模块形成了叁节点(4,4,6)-连接网络。通过配体和金属离子的叁重态激发能级的比较可以证明发生了由BDPO向金属中心的高效能量转移,所以化合物1和3分别表现Eu~(3+)和Tb~(3+)离子的典型红光和绿光发射。另外,通过掺杂不同浓度的Eu~(3+)和Tb~(3+)离子,作者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掺杂的MOFs,Eu_xTb_(1-x),它们呈现出有趣的从绿色、黄色、橙色到红色之间连续的发光颜色变化。同时,叁金属掺杂的Eu_(0.0855)Gd_(0.6285)Tb_(0.2860)具有纯白色发光,色温为5129 K,绝对量子产率为22.4%。第叁章,使用H_4BDPO配体,采用在MOFs中引入路易斯酸性位点和极性官能团的策略,实现了C_2H_6吸附和CO_2的捕获及催化转化。H_4BDPO与碱土Sr~(2+)离子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一例新颖的Sr-MOF,{[Sr(BDPO)_(0.5)(H_2O)]·2H_2O}_n(4),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活化后的框架呈现出嵌有高密度的开放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和碱性草酰胺基团的极性管状通道,这不仅导致了高的CO_2和C_2H_6吸附能力及对CH_4的选择性、CO_2对CO的选择性,而且使该MOF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尺寸选择性催化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生成环状碳酸酯。另外,作者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研究了该框架与CO_2或环氧丙烷的相互作用机理。第四章,使用H_4BDPO配体,运用在MOFs中引入棒状次级构筑单元和极性官能团的策略,实现CO_2和C_2烃与CH_4的分离以及CO_2化学固定。H_4BDPO与碱土Ba~(2+)离子溶剂热反应生成具有蜂窝状结构的Ba-MOF,{[Ba_2(BDPO)(H_2O)]·DMA}_n(5)。由于路易斯碱性草酰胺基团和不饱和路易斯酸性金属中心的存在,活化的MOF不仅具有较高的C_2H_6、C_2H_4和CO_2的吸附容量以及对CH_4的优良的选择性捕获能力,而且作为一种可循环的非均相催化剂能高效地催化CO_2化学固定。此外,作者结合GCMC模拟研究了C_2H_6-CH_4和C_2H_4-CH_4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以及框架与环氧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机理。第五章,为了比较分析微孔环境对MOFs的气体吸附影响,作者基于咪唑修饰的MOF,{[Zn(imtp)]·DMA·1.5H_2O}_n(6-im,H_2imtp=2-(咪唑-1-基)对苯二甲酸),使用叁氮唑基团取代咪唑,合成了一例同构的MOF,{[Zn(tztp)]·DMA}_n(6-tz,H_2tztp=2-(1氢-1,2,4-叁氮唑-1-基)对苯二甲酸)。这两种MOFs为含有一维孔道的同构框架,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微孔环境。在298 K和1 atm温度下,6-tz中开放N供体位点修饰的孔道使C_2H_6(76.5 cm~3 g~(-1))和C_2H_4(73.1 cm~3 g~(-1))的吸附量显着增强,是孔道中没有裸露的N原子的6-im的吸附量的5倍。同时,6-tz对C_2H_6和C_2H_4在CH_4上的吸附选择性也较高。最后,作者使用GCMC模拟进一步揭示了裸露的N原子对于提高C_2H_6和C_2H_4吸附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3-01)

王雪松,陈银珠,夏立全,李运,陈丽萍[4](2018)在《不同功能基团的有机盐作为低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因子对原油的成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相对分子质量凝胶作为治理原油泄漏的材料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能,但其在水油相中的成胶规律仍不明确,本文以有机酸及有机胺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有机盐。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倒挂实验等技术手段表征了有机盐的结构和成胶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盐A3C3(A3:肉桂酸; C3:月桂胺)在室温下能使原油形成稳定凝胶,成胶溶度为质量分数6%,该分子在溶剂中自组装形成树枝状叁维网状结构。凝胶的形成需要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氢键、静电作用和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有利于凝胶的形成,含有多个苯环的凝胶因子更易在芳香族溶剂中形成凝胶。这些成胶规律对处理原油泄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因子的设计合成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李石雄[5](2018)在《给电子基团调控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机理研究和材料功能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存在浓度低且难以被微生物降解是目前常规水处理工艺和水质安全领域的一个挑战。开发新型、安全、高效和节能的水处理技术能有效地保障水质的安全。光催化氧化技术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来驱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解决水体中残余有机物污染的有效途径。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寻找和设计高效的光催化剂。目前的光催化材料主要由无机半导体组成,由于其对太阳光的吸收利用效率低和结构修饰难度大,限制了它们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本论文研发出以给电子基团调控和构筑的具有高效、廉价和稳定特性好的光催化剂。以多环芳烃中的菲、染料污染物中的亚甲基蓝和工业废水中具有高毒性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给电子基团修饰和构筑的光催化剂对研究对象废水中典型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动力学和降解机理。MIL-101(Fe)-X和UIO-66-X(X=-OH,-NH_2,-COOH,-NO_2,-H)这两个系列的MOFs对光的吸收利用效率和光催化降解菲的性能均能够证明不同给电子基团修饰的MOFs对光吸收的响应不同。它们会影响菲的催化降解,并且这个过程遵循-OH>-NH_2>-COOH>-NO_2>-H的规律。这种规律的存在可以被解释为,将没有参与配位的给电子基团引入MOFs中,调节了光催化剂的电负性,导致跃迁电子从配体向金属的转移(LMCT)。根据给电子基团调控规律,指导和原位合成了由-CN直接参与配位的[Cu(L)_2·(CN)]_n(L=4-(3H)喹唑酮)和{[Cu~(Ⅱ)(H_2O)_4][Cu_4~Ⅰ(CN)_6]}_n新型光催化剂。[Cu(L)_2·(CN)]_n光催化剂的原位合成机理表明,配合物中空的金属离子位点对催化裂解乙腈中的C-C键断裂起着主要作用。具有可见光响应的[Cu(L)_2·(CN)]_n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分子的过程中,亚甲基蓝分子结构中的酰胺键最先断裂,随后被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酸、CO_2和H_2O。利用低毒性的乙腈作为原料,通过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催化乙腈分子结构中的C-C裂解引入-CN的方法,成为原位合成-CN构筑的光催化剂的方法学指导。所研制的{[Cu~(Ⅱ)(H_2O)_4][Cu_4~Ⅰ(CN)_6]}_n光催化剂是直接由无机离子构筑的配位聚合物,被称之为无机配位聚合物。该聚合物在200-720 nm的紫外可见光范围有超过50%的光吸收,能利用可见光来高效催化降解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当聚合物被成功地被剥离成非晶态的量子片后,由于更多的金属离子位点得到利用,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达到2.50 mg·L~(-1)·min~(-1)的水平。并且,即使有大量的无机离子存在,该量子片仍然可以有效地光降解亚甲基蓝分子。除此之外,{[Cu ~(Ⅱ)(H_2O)_4][Cu_4~Ⅰ(CN)_6]}_n量子片还能高效地光催化降解焦化废水中苯酚类污染物和经生化处理后废水中残留的苯胺类和喹诺酮类有机污染物。这种基于混合价态的量子片光催化剂能用于捕获更多的太阳光以进行环境净化,为开发下一代单层二维材料光催化剂铺平了道路。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给电子基团对光催化剂的影响。得出的给电子基团调控规律不仅仅为今后设计和合成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还为拓宽光催化剂在实际废水应用提供了技术的方法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16)

骆然[6](2018)在《基于苯并咪唑基团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荧光传感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也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是一类新兴的晶态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气体捕获和储存、气体分离、催化、传感材料、药物输送和荧光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过去二十年中发光MOFs材料引起了人们非常大的研究兴趣。由于MOFs内在的功能位点(开放金属位点,路易斯酸性/碱性位点)可以提供特定的识别位点来检测不同的分析物,因此在光学传感方面具有重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选择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的刚性苯并咪唑衍生物为配体来构筑新型结构的MOFs,它们在荧光检测4-硝基苯胺和铜离子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以2,6-双(苯并咪唑基)吡啶(H_2BBP)、2,2-双-1H-苯并咪唑(BiBzImH_2)和1,3,5-叁(1H-苯并[d]咪唑-2-基)(TBB)配体,BDC(对苯二甲酸)、D-H_2cam(D-樟脑酸),H_2dhtp(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作为辅助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四种新型结构MOFs 1-4:Zn(H_2BBP)(BDC)、Cd_2(H_2BBP)_2(BDC)_2?3H_2O、Cd_2(BiBz ImH_2)_2(D-cam)_2与Cd(TBB)(dhtp)。所有化合物都显示出强烈的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在室温条件下展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其中Cd_2(BiBz ImH_2)_2(D-cam)_2(化合物3)对液体悬浮液中4-硝基苯胺和Cu~(2+)显示出高选择性的荧光猝灭响应,在紫外光下肉眼可观察到荧光猝灭。这表明Cd_2(BiBz ImH_2)_2(D-cam)_2具有可作为检测4-硝基苯胺和Cu~(2+)的多功能发光传感材料的潜力。对于Cd(TBB)(dhtp)(化合物4),在其他结构类似的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存在下,通过添加少量的4-硝基苯胺也能有效地猝灭Cd(TBB)(dhtp)的荧光,其显示出Cd(TBB)(dhtp)对4-硝基苯胺的优异选择性,成功地用于在混合的硝基芳香族炸药样品中检测4-硝基苯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3)

吴福乐[7](2018)在《含功能化有机硅氧基团膦配体的有机钌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合成了系列含膦和含氮配体的有机钌化合物,特别是含有-Si(OR)_3键基团膦配体的有机钌化合物,并对其在固载异相催化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合成了叁个含有机硅烷基团的膦配体[Ph_2PN(CH_2)_3Si(OCH_3)_3](L1)、[N,N’-(PPh_2)_2N(CH_2)_3Si(OCH_3)_3](L2)和[Ph_2PS(CH_2)_3Si(OEt)_3](L3),两个叁齿含氮/磷席夫碱配体[2-(C_5H_4N)CH=N(CH_2)_2N(CH_3)_2](L4)和[Ph_2P(o-C_6H_4)C-H=N(CH_2)_2N(CH_3)_2](L5),即以γ-氨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和二苯基氯化膦为原料按1:1和1:2的摩尔比在甲苯中反应分别得到配体L1和L2,用γ-巯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和二苯基氯化膦等摩尔比在甲苯反应得到配体L3,2-吡啶甲醛或2-二苯基膦苯甲醛与等摩尔比N,N’-二甲基乙二胺在甲苯中反应得到配体L4和L5,配体L1-L5均用核磁和红外谱学表征。含有机硅烷基团膦配体L1、L2、L3分别与钌化合物[(η~6-p-cymene)RuCl_2]_2、[(η~6-C_6H_6)RuCl_2]_2、[Ru(bpy)_2Cl_2·2H_2O]的反应,得到相应的含膦配体有机钌化合物[(η~6-p-cymene)RuCl_2(κ~1-P-L1)](1)、[(η~6-C_6H_6)RuCl_2(κ~1-P-L1)](2)、[(η~6-p-cymene)Ru(μ_2-Cl)_3RuCl(κ~2-P,P-L2)](4)和[(η~6-C_6H_6)RuCl(κ~2-P,P-L2)](5),同时由于P-N键的裂解或膦配体水解而得到有机钌化合物[Ru(bpy)_2Cl(κ~1-P-PPh_2OCH_3)](3)和[(η~6-p-cymene)RuCl_2(κ~1-P-Ph_2OH)](6)。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L6)或配体L4、L5分别与钌化合物[RuCl_2(PPh_3)_3]、cis-[Ru(DMSO)_4Cl_2]、[Ru(cod)Cl_2]_2、[Ru(NO)Cl_3×xH_2O]、[RuHCl(CO)(PPh_3)_3]和[Ru(CO)_2Cl_2]_n的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单核钌化合物[Ru(PPh_3)_2Cl_2(κ~2-N,N-L6)](7)、[Ru(DMSO)_2Cl_2-(κ~2-N,N-L6)](8)、[Ru(cod)Cl(κ~2-N,N-L6)](9)、[Ru(CO)_2Cl_2(κ~2-N,N-L6)](10)、[Ru(PPh_3)Cl_2(κ~3-N,N,N-L4)](11)、[Ru(CO)Cl_2(κ~3-N,N,N-L4)](12)、[Ru(PPh_3)(CO)Cl(κ~3-N,N,N-L4)](13)、[Ru(NO)Cl_2(κ~3-N,N,N-L4)](14)、[Ru(CO)Cl_2(κ~3-P,N,N-L5)](15)及[Ru(NO)-Cl_2(κ~3-P,N,N-L5)](16)。所有钌化合物均经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并对其中的化合物2和4进行电化学析氢测试,对化合物7、11和15进行循环伏安电化学分析,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钌化合物2、3、4、6、7·Et_2O、11和15的分子结构。此外,对含有机硅烷基团的膦配体有机钌化合物2和4进行纳米氧化物负载,即将其负载在SBA-15上以制备固载体2/SBA-15和4/SBA-15,通过红外光谱、氮气吸附以及透射电镜等对固载体进行分析表征,并研究了负载后的异相催化剂催化苯乙酮的氢化反应。(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宏亮[8](2018)在《基于芴、芘和噻吩基团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可溶液加工的电存储器件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商务信息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数据存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单位面积内安装更多的存储单元,来满足对存储设备高密度数据存储和快速信息访问的要求,从而需要数据存储单元尺寸更小和存储单元单位存储密度更高,基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存储器件由于存储单元尺寸无法进一步降低,遭遇了技术上的瓶颈,研究开发新的存储材料和器件成为势在必然和迫在眉睫的课题。近年来,由于有机材料具有无机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其体积小、重量轻、易加工、组成结构多变、成本低、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信息的写入读取等优良特性,是实现超高密度存储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近年来得到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发展迅速。有机材料作为存储材料的新成员极有可能取代传统无机材料实现高密度、超快速、高稳定性的存储行为。目前关于有机小分子多进制的报道不多,电存储机制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从有机小分子化学结构和其在薄膜的堆积形态去探究多进制存储性能很有必要。本论文设计了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并将其作为存储器件的电活性层来系统地研究分子结构和存储性能的关系,为有机存储器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参考依据。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基于D-A结构对分子末端电子受体进行调控,进而实现电存储类型的调控。设计并合成了以芘为电子供体,芴和噻吩为桥联,氰基乙酸乙酯或氰基乙酸分别为电子受体的两个有机小分子PFTCE和PFTCH,通过末端电子受体(酯基、羧基)的调节来达到调节电存储类型的目的。通过溶液旋涂的方法制备了质量稳定的有机纳米薄膜,并制备了氧化铟锡(ITO)/有机活性层/铝(Al)叁明治器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FTCE的器件表现出稳定的二进制WORM型存储行为,而基于PFTCH的器件则表现出稳定的二进制DRAM型存储行为,通过变换薄膜厚度、使用不同电极和理论计算系统的研究了电存储性能的主要机理。发现质子酸形成的电荷转移(charge transfer,CT)复合物不稳定,在关掉外加电场后,容易解离。而分子末端含有酯基的PFTCE可以形成稳定的CT复合物。这为易失性存储材料的分子设计提供新思路。(2)设计D-A结构光刺激响应材料并成功应用于“电写-光擦”电存储器件中。选取高摩尔吸光系数的芘、芴和噻吩等基团为光的捕获剂,强极性基团3-(二氰基亚甲基)靛酮作为电子受体,制备了具有大共轭骨架紫外光(λ=365 nm)刺激响应有机小分子PFTCM。PFTCM在DMF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PFTCM紫外吸收最高峰在366 nm,表明PFTCM分子极容易吸收365 nm紫外光能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虽然PFTCM在可见光照射和加热条件下均是稳定的,但是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噻吩烯烃的氧化断键。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氢谱(1H NMR),高分辨率质谱(HRMS)等表征手段均证实了键的断裂。有趣的是PFTCM作为电存储器件的电活性层时,365 nm紫外光照下1分钟就成功地将已写入的信息擦除(即处于高导态的器件进行紫外光照,高导态可以回复到低导态),实现了新的存储擦除方式,详细探讨了这种光响应现象的机理,为这类材料的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不仅要实现数据存储,可以成为潜在保密信息存储器。(3)基于D-A-D-A结构对分子末端电子受体进行的调节,实现多进制电存储性能的调控。设计合成了两个基于苯并噻吩(D)喹吖啶酮(A)噻吩(D)丙二腈衍生物(D)结构的有机小分子BQTCE和BQTCH,考察了末端不同的功能基团(氰基乙酸乙酯和氰基乙酸)对薄膜形貌的影响,以及对电存储性能的影响。AFM和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末端取代基对薄膜平整性产生较大影响,羧酸基团的引入导致薄膜形貌更规整,堆积更紧密有序。这是由于引入的羧基通过分子间氢键增加分子间作用力,从而降低了电荷转移的能垒,其中ITO/BQTCE/Al结构器件表现出叁进制WORM性存储性能,而ITO/BQTCH/Al结构器件表现出叁进制Flash型存储性能。多进制的存储性能主要归因于它们有两个不同能级的电荷陷阱,AFM和XRD结果表明了BQTCE以及BQTCH在薄膜状态都形成了有序堆积,因此有利于两个不同电荷陷阱梯度的呈现,表现出多进制存储性能。此外,末端含有羧酸的BQTCH因为电荷转移而形成电荷分离态不稳定,施加反向电压会恢复产生Flash存储行为,而分子末端含有酯基的BQTCE产生的电荷分离则相对稳定,导致WORM型存储行为产生。通过对共轭骨架小分子末端的调控实现不同的多进制存储性能,同时该工作丰富了先前提出的“电荷陷阱”理论。(4)通过质子酸掺杂实现了电存储器件性能从二进制到叁进制的转变,为高密度电存储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含有萘酰亚胺基团的偶氮共轭小分子(AZONA),通过叔胺基团与芳香酸络合作用得到质子酸掺杂的化合物(TCB-AZONA),考察酸掺杂对电存储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质子酸的掺杂可以有效改善分子的薄膜形貌和提高分子内/间的电荷转移过程。溶液旋涂方法制备的叁明治器件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电存储性能,ITO/AZONA/Al(Au)器件表现出稳定的二进制WORM性能,而ITO/TCB-AZONA/Al(Au)器件表现出稳定的叁进制WORM性能。通过质子酸的掺杂实现器件存储性能从二进制到多进制存储性能的实现,这为以后高密度存储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帆,谢亚勃,李建荣[9](2018)在《基于磺酸基团改性配体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金属有机-骨架(MOFs)电导率低的问题,研究利用溶剂热的方法使用磺酸基团改性配体(4,8-二磺酸基-2,6-二羧基萘,H4L)分别和Fe(NO3)3·9H2O、Ni(CH3COO)2·4H_2O、CoCl_2·6H_2O构筑了3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Fe L0.5(NMP)2]n(BUT-203)、[Ni L0.5(DMA)2]n(BUT-204)和[Co L0.5(DMA)(dpe)]·H2O(BUT-205).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SXRD)、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元素(EA)以及交流阻抗分析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BUT-203和BUT-204具有相同的一维链状结构,BUT-205是具有gwg拓扑的叁维骨架材料.交流阻抗研究发现,叁维结构的BUT-205电导率可达5.66×10-4S/cm,明显高于一维结构的BUT-203和BUT-204的质子电导率,说明在配体相同的情况下,叁维结构可提高MOFs的质子电导率.(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钱彬彬,赵萌,常泽,卜显和[10](2017)在《通过有机配体中四嗪基团的原位水解提高金属有机框架的CO_2吸附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保持原有"层-柱"MOF,[Zn_4(bpta)_2(dipytz)2(H_2O)_2]·4DMF·H_2O(1)(H4bpta=2,2′,6,6′-联苯四羧酸,dipytz=3,6-二(4-吡啶基)-1,2,4,5-四嗪)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dipytz配体中四嗪环的原位水解反应将极性的二芳酰基联氨基团引入框架,成功构筑出配合物[Zn_4(bpta)_2(dipytzhydr)_2(H_2O)_2]·solvent(2)(dipytzhydr=1,2-二异烟酰基肼)。对配合物2的系统表征和气体吸附性质研究结果证实了功能化目标的实现:配合物2相比于配合物1展现出更高的二氧化碳吸附热(由28.8 k J·mol-1升高至30.3 k J·mol-1)和CO_2/CH_4吸附选择性。以上结果表明基于配体中四嗪基团的原位水解后修饰能够有效提高相关MOFs材料的CO_2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有机基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特性基团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中的特性基团的高位(优先)次序、最低位次(组)、CIP顺序等规则,并结合具体实例与1980版对应规则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广大师生尽快适应并运用新原则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基团论文参考文献

[1].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基于基团贡献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模型对有机朗肯循环(ORCs)工质的评估(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2].罗千福,王朝霞.新原则下大学有机化学中“特性基团化合物”的命名[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3].李秀媛.功能基团修饰的苯羧酸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及其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王雪松,陈银珠,夏立全,李运,陈丽萍.不同功能基团的有机盐作为低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因子对原油的成胶性能[J].应用化学.2018

[5].李石雄.给电子基团调控光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机理研究和材料功能增强[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骆然.基于苯并咪唑基团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荧光传感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18

[7].吴福乐.含功能化有机硅氧基团膦配体的有机钌化合物[D].安徽工业大学.2018

[8].王宏亮.基于芴、芘和噻吩基团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可溶液加工的电存储器件制备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

[9].杨帆,谢亚勃,李建荣.基于磺酸基团改性配体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

[10].钱彬彬,赵萌,常泽,卜显和.通过有机配体中四嗪基团的原位水解提高金属有机框架的CO_2吸附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晶化温度制备的PSZN的SEM照片:(...配体上的官能团作为催化活性位的示意...具有红色发光的阳离子铱配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具有氨基官能团的...图示说明分子筛结构的次级结构基团:...有机基团修饰的介孔微球的小角...

标签:;  ;  ;  ;  ;  ;  ;  

有机基团论文_马卫武,王琳,刘韬,李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