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大咬合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义齿,效率,低位,效能,老年,平面,有限元。
最大咬合力论文文献综述
吕万勇,朱水兵,陈小平,郑马庆,巩丹丹[1](2018)在《老年人最大咬合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人最大咬合力与年龄、口腔健康状况、疾病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T-scanⅡ牙齿咬合分析仪检测老年人口腔最大咬合力并结合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其他疾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人口腔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牙龈炎的老人其最大咬合力小于无牙龈炎的老人(P<0.01),口腔溃疡和口干、龋齿等口腔疾病因素对于最大咬合力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槽牙缺失0~4颗的老年人最大咬合力均值高于缺失5~8颗的老年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人前切牙数量缺失0~5颗的最大咬合力高于缺失16~20颗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岁以上组最大咬合力明显低于75岁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最大咬合力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患有帕金森病、糖尿病与最大咬合力之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骨质疏松疾病的老年人最大咬合力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症的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脑梗死/出血病史的老年人最大咬合力低于无脑梗死/出血病史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口腔最大咬合力影响因素和年龄、牙龈炎、缺牙数量、脑部中枢神经损伤、骨质疏松症有关。(本文来源于《国际老年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潘云洁,杨德圣[2](2015)在《单侧最大紧咬软硬物对咬合力和咀嚼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侧最大紧咬不同硬度物质对咬合力和咬肌、颞肌前束的肌电值的影响。方法在受试者一侧下颌第2前磨牙与第1磨牙上放置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软片,对侧同名牙放置面团期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AR),最大紧咬时制取丙烯酸树脂片为硬物;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和Bio-Pak肌电图仪测量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和单侧咬合软硬物下双侧最大紧咬时的咬合力和咬肌(masseter muscle,MA)、颞肌前束(temporalis-anterior muscle,TA)的肌电值。结果 (1)ICP最大紧咬时,双侧MA肌电值、双侧TA肌电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2)单侧最大紧咬时,咬合侧与咬合对侧MA肌电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咬合侧TA肌电值分别为(147.75±31.37)μν、(145.70±35.08)μν,均明显大于咬合对侧(115.87±24.08)μν、(121.24±22.78)μ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最大紧咬时,MA肌电值与ICP最大紧咬时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咬合对侧TA肌电值(147.75±31.37)μν和(145.70±35.08)μν均明显小于ICP最大紧咬时的TA肌电值(136.88±29.54)μ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侧咬合时,所有受试者(20/20例)均出现了咬合对侧接触现象。单侧最大紧咬时软物的咬合力为(9174.60±955.29)raw,明显大于硬物的咬合力(6156.70±979.27)ra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软物最大紧咬时的MA和TA肌电值分别与硬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硬物相比,软物对咬合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同硬度咬合物对咀嚼肌肌电值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5年09期)
史亮,牛忠英,王林杰,张丽芬,汤楚华[3](2011)在《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HDBR)对女性志愿者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T-ScanII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20名女性志愿者在4个时间点:卧床前、卧床第4天、第10天及恢复期第7天的最大咬合力以及达到最大咬合力所需时间,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女性志愿者最大咬合力在卧床后第4天([2219.14±895.19)N]与基线水平([2519.41±1041.72)N]相比有显着性降低(P<0.05),之后两个时间点与基线无显着性差异;达到最大咬合力需要的时间在卧床后第4天、第10天与基线水平有显着性增加(P<0.05),恢复后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6°头低位卧床初期对女性志愿者的最大咬合力有一定影响,对志愿者咬合速度有显着影响,确切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董智伟[4](2008)在《最大咬合力与口腔温度对全瓷冠可靠度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瓷冠修复是口腔临床上一种新的修复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瓷冠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美观性和通透性,越来越多的受到牙医和患者的青睐。但强度低、脆性大是其主要缺点之一。因此全瓷冠的强度是全瓷修复领域的研究重点。可靠性是使用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是使用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是对可靠性定量的描述。在口腔环境内,全瓷冠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咀嚼功能。由于每个人的口腔内温度不断变化,最大咬合力大小各有不同,牙体组织与义齿材料的物理参数(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等)和几何参数(如瓷层厚度等),以及在义齿制作的各环节均存在随机因素,用以往实验方法较难模拟,但可以应用包含概率统计分析的可靠度方法来计算。本实验选用最大咬合力和全瓷冠许用应力两个随机因素进行可靠度分析。可靠度是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设计、生产部门已将产品的可靠度看得与产品的性能指标同等的重要。它已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把它引入口腔医学领域还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本研究采用叁维照相测量扫描技术、Geomagic、UG及Ansy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概率统计分析的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随机有限元模型,引入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对全瓷冠可靠度进行初步研究,即模拟口腔内不同的状态,定量研究最大咬合力和口腔温度作用下全瓷冠的可靠度。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基于概率统计分析的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随机有限元模型,包括全瓷冠、粘结剂层、牙齿、牙周膜以及牙槽骨五个部件,共划分32360节点数,186296单元数。利用叁维照相测量扫描技术建模得到点云数据连续性好,精度较高,去躁点方法简单,速度快,为口腔修复体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可靠的建模手段。2)在实验二条件下,最大咬合力加载于49.322×10-6m2面积颊尖时,全瓷冠近中牙颈部发生压、拉应力集中,全瓷冠可靠度为99.99%,全瓷冠几乎不会被破坏;最大咬合力加载于5×10-6m2面积颊尖时,全瓷冠压强加载区发生压、拉应力集中,全瓷冠可靠度为86.86%,全瓷冠被破坏的概率增大。最大咬合力情况下,加载面积的减小可降低全瓷冠的可靠度。3)在实验叁条件下,无论是温度升高还是降低,温度变化对全瓷冠均产生一定的热应力。最大压、拉应力均出现在舌侧颈缘区。当温度从37℃升到60℃与温度从37℃降到0℃伴随最大咬合力加载于49.322×10-6m2面积颊尖时,全瓷冠近中牙颈部均发生压、拉应力集中,全瓷冠可靠度均为99.99%,全瓷冠几乎不会被破坏。与实验二中条件(1)情况相比,可靠度无明显变化。温度变化未明显改变全瓷冠的可靠度。当温度从37℃升到60℃,伴随最大咬合力加载于5×10-6m2面积颊尖时,压强加载区发生压、拉应力集中,全瓷冠可靠度为87.7%,与实验二中条件(2)情况相比,可靠度略有升高;温度从37℃降到0℃,伴随最大咬合力加载于5×10-6m2面积颊尖时,压强加载区发生压、拉应力集中,全瓷冠可靠度为81.59%,与实验二中条件(2)情况相比,可靠度明显降低。在最大咬合力作用下,口腔温度降低情况与口腔温度升高情况相比,前者使全瓷冠的破坏几率更高。(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8-04-01)
苏剑生,乔广艳,韩杰,潘可风[5](2003)在《即刻全口义齿修复者咀嚼效能、最大咬合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即刻全口义齿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吸光度法及MCF - 870 1型牙合力测定仪对健康中老年完整自然牙列者、常规全口义齿修复者、即刻全口义齿以及再次全口义齿修复者各 30名进行咀嚼效能和第一磨牙区最大咬合力的测定。结果 患者戴用即刻全口义齿 3个月时 ,可发挥最大的咀嚼功能。再次全口义齿修复 3个月时的咀嚼效能、第一磨牙区最大咬合力均明显高于即刻全口义齿戴用 3个月时的咀嚼效能和第一磨牙区最大咬合力。结论 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性义齿 ,患者戴用 3个月后必须行再次全口义齿修复(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施生根,欧阳官,郭天文[6](1996)在《总义齿咬合平面定位对最大咬合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观察总义齿咬合平面定位设计与患者咀嚼功能的关系,选择10名无牙颌患者,分别为每个患者各作4副总义齿,其中有一副义齿(标准义齿)的咬合平面以上中切牙近中切角为基准或向后上、或向后下、或向左右方向倾斜5°。测定患者戴各义齿用单侧尽最大力咬合时的力值,发现患者戴标准义齿时平均最大咬合力值显着高于其它义齿。该结果提示:总义齿的咬合平面平分颌间距离且与耳屏鼻翼线平行最有利于无牙颌患者咀嚼功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1996年03期)
程永喜,张雪华[7](1994)在《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率和最大咬合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叁磷酸腺昔(ATP)片剂为试料,根据ATP紫外吸光原理对30例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自行研制的电感位移式力传感器测定其最大咬合力,获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全口义齿患者咀嚼效串为65.7%,女性约为男性的77%,64岁以下年龄组高于65岁以上年龄组(P<0.05);全口义齿患者是大咬合力前牙区、左、右侧磨牙区约为4.7、9.3、9.6kg.双侧磨牙区平均咬合力女性约为男住的63;9%(P<0.05);64岁以下年龄组高于65岁以上年龄组(P<0.05);咀嚼效率和最大咬合力之间呈正直线相关(P<0.001)(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1994年01期)
最大咬合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单侧最大紧咬不同硬度物质对咬合力和咬肌、颞肌前束的肌电值的影响。方法在受试者一侧下颌第2前磨牙与第1磨牙上放置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软片,对侧同名牙放置面团期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AR),最大紧咬时制取丙烯酸树脂片为硬物;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和Bio-Pak肌电图仪测量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和单侧咬合软硬物下双侧最大紧咬时的咬合力和咬肌(masseter muscle,MA)、颞肌前束(temporalis-anterior muscle,TA)的肌电值。结果 (1)ICP最大紧咬时,双侧MA肌电值、双侧TA肌电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2)单侧最大紧咬时,咬合侧与咬合对侧MA肌电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咬合侧TA肌电值分别为(147.75±31.37)μν、(145.70±35.08)μν,均明显大于咬合对侧(115.87±24.08)μν、(121.24±22.78)μ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最大紧咬时,MA肌电值与ICP最大紧咬时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咬合对侧TA肌电值(147.75±31.37)μν和(145.70±35.08)μν均明显小于ICP最大紧咬时的TA肌电值(136.88±29.54)μ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侧咬合时,所有受试者(20/20例)均出现了咬合对侧接触现象。单侧最大紧咬时软物的咬合力为(9174.60±955.29)raw,明显大于硬物的咬合力(6156.70±979.27)ra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软物最大紧咬时的MA和TA肌电值分别与硬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硬物相比,软物对咬合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同硬度咬合物对咀嚼肌肌电值无明显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大咬合力论文参考文献
[1].吕万勇,朱水兵,陈小平,郑马庆,巩丹丹.老年人最大咬合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8
[2].潘云洁,杨德圣.单侧最大紧咬软硬物对咬合力和咀嚼肌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5
[3].史亮,牛忠英,王林杰,张丽芬,汤楚华.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
[4].董智伟.最大咬合力与口腔温度对全瓷冠可靠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
[5].苏剑生,乔广艳,韩杰,潘可风.即刻全口义齿修复者咀嚼效能、最大咬合力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
[6].施生根,欧阳官,郭天文.总义齿咬合平面定位对最大咬合力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6
[7].程永喜,张雪华.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率和最大咬合力[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