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复合结构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的研究

光学复合结构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二维材料的深入研究,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s)凭借其优异特性引起研究人员极大地关注。具有合适带隙的二维TMDCs与在工艺上与平面半导体匹配,可模块化代替部分传统半导体材料。二维TMDCs在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传感器、和光伏器件等新型纳米器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二维TMDCs对光的吸收较低,用其制作的光电器件性能较差,不利于其实际应用。本文以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为计算基础,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腔结构和导模共振等方法来增强二维TMDCs光吸收。具体工作为:三种光学复合结构增强二维TMDCs光吸收。1.提出硅(Si)/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单层二硫化钨(WS2)/银(Ag)光栅结构来增强可见光波段单层WS2的光吸收。DBR和Ag光栅均对复合结构中单层WS2光吸收增强起重要作用。结构中单层WS2对420 nm-700 nm光的平均吸收可达52.9%。研究结果表明Ag金属光栅占空比、高度可被用于调节单层WS2光吸收。光斜入射时,单层WS2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吸收。2.通过多层结构来增强单层二硒化钼(MoSe2)的光吸收。多层结构由Ag金属层、布拉格光栅、间隔介质二氧化硅(SiO2)和嵌于间隔介质内部的单层MoSe2组成。在光入射到多层结构中时,结构内部形成的Tamm等离子体(TP)模式对光场有极强的限制作用,因此单层MoSe2的光吸收得以增强。在661 nm处,单层MoSe2的光吸收率可达81%。多层结构可通过调节布拉格光栅结构参数和单层MoSe2位置实现光吸收峰的可调。随着入射角增加,光吸收峰波长发生蓝移。3.设计导模共振结构实现单层二硫化钼(MoS2)对共振波长光的完美吸收。导模共振完美吸收器由金(Au)背向反射器、刻蚀有周期性十字凹槽的Si光子晶体板和单层MoS2依次堆叠而成。结构中由导模共振引起的临界耦合效应实现了单层MoS2对共振波长(663 nm)光的完美吸收。通过改变完美吸收器中空气谐振腔(十字凹槽)的几何参数可实现光吸收峰的可调。光入射角增加会使吸收峰发生蓝移,但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吸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TMDCs的种类
  •   1.3 TMDCs的晶体结构与能带特性
  •     1.3.1 TMDCs的晶体结构
  •     1.3.2 TMDCs的能带特性
  •   1.4 二维TMDCs的应用
  •   1.5 增强二维材料光吸收的方法
  •     1.5.1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1.5.2 腔结构
  •     1.5.3 导模共振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值模拟和光吸收计算方法
  •   2.1 FDTD
  •     2.1.1 FDTD原理
  •     2.1.2 Maxwell方程组
  •     2.1.3 边界条件
  •     2.1.4 网格限制方法
  •   2.2 光吸收计算方法
  •     2.2.1 材料的光吸收
  •     2.2.2 结构的光吸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g光栅和DBR增强单层二硫化钨光吸收
  • 2/Ag光栅结构构造和材料参数'>  3.1 Si/DBR/单层WS2/Ag光栅结构构造和材料参数
  • 2在Si/DBR/单层WS2/Ag光栅结构中光吸收增强的物理机制'>  3.2 单层WS2在Si/DBR/单层WS2/Ag光栅结构中光吸收增强的物理机制
  •   3.3 Ag光栅结构参数对光吸收性能影响分析
  •   3.4 光斜入射对光吸收性能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层结构增强单层二硒化钼的光吸收
  •   4.1 多层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参数
  • 2在多层结构中光吸收增强的物理机制'>  4.2 单层MoSe2在多层结构中光吸收增强的物理机制
  •   4.3 光吸收峰可调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导模共振实现单层二硫化钼完美光吸收
  •   5.1 导模共振完美吸收器结构
  •   5.2 完美吸收的物理机制
  •   5.3 可调吸收峰的实现
  •     5.3.1 空气谐振腔对吸收峰的影响
  •     5.3.2 入射光角度对吸收峰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曹金涛

    导师: 高淑梅

    关键词: 腔结构,导模共振,光学复合结构

    来源: 江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物理学,化学

    单位: 江南大学

    分类号: O482.3;O644.1

    总页数: 50

    文件大小: 4395K

    下载量: 106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梁复合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及全局解析振型分析[J]. 飞控与探测 2020(01)
    • [2].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复合结构中的磁光效应增强[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4)
    • [3].基于长丝展丝与分劈的复合结构纺纱技术进展[J]. 毛纺科技 2020(06)
    • [4].碳纤维-钢复合结构不同粘结界面对ΔK_(Ⅱ)影响的仿真研究[J].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0(05)
    • [5].混合动力汽车用复合结构电机及其关键技术发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 [6].泡沫铝及其复合结构的制备和应用现状[J]. 材料导报 2015(03)
    • [7].论复合结构材料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 2015(21)
    • [8].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稳定润湿状态及转型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 物理学报 2015(17)
    • [9].语法和词汇考查的设题方式[J]. 高中生学习(学法指导) 2016(12)
    • [10].从一例动名词复合结构的变化看英语的动态发展[J]. 校园英语 2017(23)
    • [11].高考英语写作感染力提升策略[J]. 山东教育 2017(12)
    • [12].英语复合结构的用法[J]. 高中生 2016(15)
    • [13].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的理论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2)
    • [14].北京大学在大规模微纳复合结构的制造与应用上取得新进展[J]. 传感器世界 2013(10)
    • [15].从2012年的高考题谈with的复合结构[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3(09)
    • [16].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的性能[J]. 电池 2019(06)
    • [17].有序介孔硅包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储锂行为[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5)
    • [18].多层板式复合结构装配式隔墙技术[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20)
    • [19].一种高承压能力陶瓷金属复合结构分析[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06)
    • [20].with+n.+predictive复合结构探析[J]. 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 2009(10)
    • [21].精析with复合结构与独立主格结构[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31)
    • [22].复合结构偏心对同轴波导电磁特性的影响[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4(03)
    • [23].中国式民主的主体复合结构与综合推进战略[J]. 学习与探索 2011(02)
    • [24].中国式民主的客体复合结构与综合推进战略[J].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2)
    • [25].英汉语名名复合结构构词机制对比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10)
    • [26].浅析钢木复合结构的特点及施工方法[J]. 民营科技 2010(10)
    • [27].高填土对隧道与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8].一种梁板复合结构的设计[J]. 航天器工程 2009(02)
    • [29].寒区格构梁与锚杆复合结构的冻胀效应计算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05)
    • [30].鸟喙复合结构莫来石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 硅酸盐通报 2020(06)

    标签:;  ;  ;  

    光学复合结构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