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水化过程论文_邓芳,桂雨,廖宜顺,刘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泥水化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化,电阻率,水泥,抗压强度,过程,盐水,硅酸盐水泥。

水泥水化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邓芳,桂雨,廖宜顺,刘阳[1](2019)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经过化学螯合稳定化处理后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CFA)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电阻率和水化产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CFA后,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缩短,在3 d和28 d龄期时生成了水化产物Friedel盐,且水泥浆体的液相离子浓度增大,电阻率减小;当CFA掺量为5%时,硬化水泥浆体7 d龄期内的抗压强度提高,但28 d抗压强度降低;当CFA掺量从10%增大到60%时,硬化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均小于空白组,并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2期)

冯超,关博文,张奔,陈华鑫,房建宏[2](2019)在《外加剂对氯氧镁水泥水化过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氯氧镁水泥(MOC)水化速率快、凝结时间短的特性,选择适宜的聚羧酸减水剂和某酸类缓凝剂掺入到MOC中以提高水泥的和易性。首先,通过水化热试验研究了基准MOC水化历程,并划分了水化阶段,运用水化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化阶段的主要受控因素;然后,分析外加剂对MOC水化放热量、水化速率、水化产物类型及形貌的影响,采用动力学方程对比研究了外加剂作用下MOC水化历程的变化;最后,以旋转黏度试验表征外加剂作用下MOC水化过程的变化,以浸水后力学强度与未浸水强度的比值表征外加剂作用下MOC耐水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OC水化过程与硅酸盐水泥类似,可分为起始期、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其中加速期阶段水化速率完全受控于结晶成核和晶体生长,之后相边界反应和扩散因素逐渐影响水化速率;MOC结晶成核和晶体生长速率直接影响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降低MOC水化速率的主要措施为控制其结晶速率;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并没有改变MOC水化产物,但其晶体形貌得到改善,浸水试验表明改善后的晶体形貌耐水能力更加优异;减水剂提高了浆体流动度,缓凝剂能够有效延长水化诱导期,加速期向后推迟了约2 h,但会小幅降低MOC的力学强度;旋转黏度试验表明添加外加剂有利于提高MOC的流动度。(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廖宜顺,沈晴,徐鹏飞,廖国胜,钟侚[3](2019)在《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过程电阻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20%、40%时水泥浆体在72 h龄期内的电阻率、孔溶液离子浓度和孔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浆体电阻率变化曲线会发生交叉,在交点之前,水泥浆体的电阻率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在交点之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大,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减小;掺入粉煤灰使得孔溶液的pH值降低,液相离子浓度减小,浆体总孔隙率增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水泥浆体的液相离子浓度变小,而孔隙率变大,受这两个因素的双重影响,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变化曲线产生交叉。(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振平,张成光,杨旭,葛好升,SETZER,Max,J[4](2019)在《利用氦流法真密度仪研究水泥水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氦流法真密度仪测定了水泥水化过程中水泥浆体的绝对体积变化,并根据水泥浆体绝对体积变化曲线将水泥水化过程划分为极速收缩期、收缩暂停期、快速收缩期和收缩趋缓期4个阶段.结果表明:水泥浆体极速收缩期和快速收缩期发生的绝对体积变化最为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其与C_3A和C_3S的水化密切相关;水泥浆体收缩暂停期的绝对体积通常呈线性规律缓慢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其规律与"欠饱和度理论"相符;水泥浆体收缩趋缓期的绝对体积变化曲线通常会出现"膨胀"假象,不能反映水泥浆体绝对体积变化的实际情况,但与水泥浆体孔结构的发展有关,对水泥水化行为的表征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水灰比不仅可以影响水泥水化过程,而且可以对水泥浆体各水化阶段的绝对体积变化产生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沈晴,廖宜顺,桂雨[5](2018)在《垃圾焚烧飞灰形态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选取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螯合处理前后的垃圾焚烧飞灰,研究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垃圾焚烧飞灰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原状飞灰可以促进水泥浆体的凝结,而螯合飞灰延缓了水泥浆体的凝结;两种飞灰掺量为5%时有助于提高水泥试块7 d内的抗压强度,但不利于28 d抗压强度的增长,飞灰掺量超过5%时,水泥试块的抗压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大逐渐减小;掺入飞灰的水泥浆体电阻率变化曲线始终低于未掺飞灰的水泥浆体,且飞灰的掺量越大,水泥浆体的电阻率越小;掺入5%飞灰可以提高水泥浆体3d内Ca(OH)_2的含量,但是会降低28d时Ca(OH)_2的含量,同时螯合飞灰的掺入会促使胶凝体系生成新的固相产物Friedel's盐。(本文来源于《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8-11)

方一勤[6](2018)在《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过程及氯盐侵蚀的作用与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作为在21世纪初其中一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纳米级材料,其自身优异的力学、电学及耐久性能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青睐,而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研究与影响亦已成为国内外土木工程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过程以及氯盐侵蚀的作用与机理等课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探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水泥净浆进行不同水化时间下的力学强度测定,连续时间下的电阻率与水化释放热监测结果,与自身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的测定结果判断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全过程作用规律,并结合综合热分析对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在水泥水化早期阶段对力学强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有略微的降低,会抑制C_3A的水化产物生成以及C-S-H的形成规模与成熟度;当进入水泥水化中期阶段后,碳纳米管对力学强度起较大的提高作用,大幅促进C_3S的水化反应,使氢氧化钙量明显增加;当进入水泥水化后期阶段,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由于中期阶段水化反应比较彻底并开始逐渐放缓水化反应,并发现碳纳米管没有明显改变整个水化阶段期间形成的CH总含量。通过使用扫描电镜(SEM)分析、EDS与X射线物相分析(XRD)对碳纳米管水泥净浆在不同水化时间下的微观测试,为碳纳米管对水泥净浆的水化过程作用提供微观机理上的进一步解释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水化的早期阶段,通过对水化产物中钙元素的变化趋势与包裹层效应的观察可知碳纳米管对水泥水化具有抑制作用;对水化反应中期阶段的C_2S、C_3S转化为CH的程度,说明碳纳米管此阶段促进C_2S、C_3S的水化;在水化反应后期阶段中,虽然碳纳米管对C_2S、C_3S的水化反应仍起着促进作用,但由于水化反应已经比较彻底,对照组的水化反应在此阶段快于实验组。但就水化反应的整个研究阶段(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来看,碳纳米管的掺入虽没有明显改变整个水化阶段期间形成的CH总含量,但却影响着CH水化产物的结晶形态。通过对碳纳米管水泥净浆的水化过程作用研究,表明碳纳米管掺量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初凝时间以及电阻率低谷点(R点)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为预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凝结时间和电阻率奠定了技术基础。针对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水泥砂浆,分别进行两类氯离子侵蚀环境(通电加速以及自然状态)下的氯离子侵蚀深度研究,对比其中的差异性。并对自然状态下的氯离子侵蚀实验进行氯离子含量滴定观察自由氯离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在加速氯离子通电侵蚀环境中,碳纳米管的掺入能使氯离子的迁移系数升高3.35~4.2倍,且随着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加,氯离子侵蚀情况呈加速趋势,并存在碳纳米管掺量与氯离子迁移系数的良好线性关系,可通过此关系快速确定氯离子迁移系数;在自然状态氯离子侵蚀实验中,碳纳米管的掺入在相同的侵蚀天数下,均使氯离子的侵蚀深度与自由氯离子含量增加,这说明在自然状态下的氯盐侵蚀,碳纳米管亦能加速氯离子在水泥基体中的侵蚀情况。(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朱茜[7](2018)在《基于压电主动监测技术的硫铝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铝酸盐水泥被广泛应用于抢修抢建工程、低温施工工程、海港工程等,其水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强度的发展过程,决定了水泥凝结硬化后的各项性能,对其水化过程及物理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但硫铝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和强度发展过程尚无较好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检测方法,用于监测与研究硫铝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和强度发展过程。压电主动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监测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线性关系好、适合实时监测等特点。本研究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压电主动监测技术的新型压电传感器,将其应用于硫铝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自动监测,分析了压电信号能量值变化曲线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水化特征。硫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使用是获得早期强度高、后期性能稳定等更优性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发明了一种智能水泥基材料监测盒,并对不同配比的复合水泥砂浆进行了水化过程监测。研究表明,压电主动监测技术能够准确方便地监测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过程,压电信号能量值曲线加速上升的拐点对应于水泥浆体的初凝时间。通过对压电信号的分析,可以推断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进程,预测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这在实际工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基于压电主动监测技术的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复合水泥砂浆的配比实验中,通过与多种传统检测方法结果的对比发现,硫铝酸盐水泥掺量对硅酸盐水泥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一定量硫铝酸盐水泥会加快复合水泥浆体的早期水化速度,明显改善低温对水化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当硫铝酸盐水泥掺量低于60%时,复合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显着缩短,而早期强度却有所下降,因此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不能随意复合使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7)

余林岑[8](2018)在《水化硅酸钙的制备及其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装配式住宅、城市轨交隧道等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这类施工进度快的工程对混凝土预制构件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早期强度是技术关键。通常情况下,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途径主要有叁种:一是使用特种水泥或增加水泥用量,但成本高、能耗大使得该途径受到限制;二是采用蒸汽养护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难以保证,且能耗高,不利于环保;叁是使用早强剂,但传统的早强剂只注重早期强度,而忽视对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影响,在工程使用上会造成不良影响。无机盐类,如氯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早强剂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含碱(钾钠离子)等早强剂存在盐析、激发碱骨料反应及水泥适应性差等缺陷;有机化合物类,如叁乙醇胺、甲酸钙等早强剂与水泥适应性存在问题,且不宜采用蒸养制度。鉴于上述传统早强剂的缺陷,研发新型混凝土早强剂是非常有必要的。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最主要的水化产物,是水泥石强度的最主要来源,而C-S-H在水泥中的生长结构,组成及最终形貌对水泥早期强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水泥水化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可知水泥水化产物成核结晶是制约水泥水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创造性地合成纳米C-S-H溶胶颗粒作为新型混凝土早强剂,在水泥水化体系中掺入C-S-H晶种以探究C-S-H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首先利用结晶化学的基本理论设计了合成C-S-H晶种的技术路线。采用溶液沉淀法制备C-S-H,并通过改变分散剂、钙硅比、反应时间及掺杂离子来探究影响C-S-H微观结构的因素。利用纳米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制得的C-S-H进行粒径、结构和形貌等方面的微观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S-H存在的微观结构、形貌的差异为后续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S-H掺入水泥水化浆体中,探究C-S-H晶种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掺有C-S-H的水泥浆体较空白水泥浆体而言,早期强度增强,凝结时间缩短,水化放热速度加快,这是由于C-S-H作为晶核掺入水泥浆体可降低水化过程中C-S-H的成核能垒,促进水化速度的加快并生成更多水化产物,最终使得混凝土凝结硬化加快,早期强度提高。对水泥浆体的水化产物进行DSC-TG分析发现,掺C-S-H的水泥浆体中水化产物C-S-H和AFt的脱水吸热谷强度及质量损失(TG曲线)增加,说明掺C-S-H使得水泥浆体中C-S-H凝胶等水化产物显着增多;通过观察掺C-S-H的水泥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可以发现,空白水泥浆体中多为结晶程度不高的絮凝状物质,而掺有C-S-H的水泥浆体则多是构致密的网状或针状物质,由此佐证了 C-S-H掺入到水泥浆体中能促进水泥中C-S-H的生成,提高产物结晶度,最终提高水泥早期强度。此外,实验中还对掺有不同类型C-S-H的水泥水化浆体化学结合水及水化程度进行计算,模拟出水化反应速率曲线,进而判断水泥水化历程。不同类型的C-S-H样品对水泥水化反应控制机制有所不同。水泥水化反应过程比较符合NG-I-D机制,水化初期结晶与成核阶段(NG)是控制因素,随着水化程度的提高,逐渐转由I或D控制反应。但在掺有C-S-H的水泥水化反应中,掺入的C-S-H提供更多了晶核,成核势垒降低更为明显,因此水化反应速率较快,反应由结晶与成核(NG)阶段快速进入扩散(D)阶段。(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8)

廖宜顺,徐鹏飞,杨华美,廖国胜,钟侚[9](2018)在《基于电阻率法研究铝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铝酸盐水泥在24 h内水化时的电阻率、浆体内部温度和水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研究铝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过程。结果表明:根据电阻率变化规律可将铝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溶解期、诱导期、晶相转变期和硬化期);溶解期的电阻率快速减小;诱导期的电阻率几乎保持不变;晶相转变期的电阻率急剧减小,水泥浆体温度升高,水化产物CAH_(10)发生转变,AH_3凝胶转变为AH_3晶体;硬化期的电阻率逐渐增大,水化产物增多,孔隙率减小;在相同龄期,高水灰比水泥浆体的电阻率比低水灰比水泥浆体的小。(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龙卫红,张大康[10](2018)在《碱对水泥水化及性能的影响(二)——碱对水泥水化过程及水化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碱对水泥(熟料)水化过程及水化产物的影响,包括:含碱水泥的液相性质,碱对熟料矿物水化过程、水化速率、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碱对C-H-S凝胶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碱对水泥早期收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8年02期)

水泥水化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氯氧镁水泥(MOC)水化速率快、凝结时间短的特性,选择适宜的聚羧酸减水剂和某酸类缓凝剂掺入到MOC中以提高水泥的和易性。首先,通过水化热试验研究了基准MOC水化历程,并划分了水化阶段,运用水化动力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化阶段的主要受控因素;然后,分析外加剂对MOC水化放热量、水化速率、水化产物类型及形貌的影响,采用动力学方程对比研究了外加剂作用下MOC水化历程的变化;最后,以旋转黏度试验表征外加剂作用下MOC水化过程的变化,以浸水后力学强度与未浸水强度的比值表征外加剂作用下MOC耐水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OC水化过程与硅酸盐水泥类似,可分为起始期、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其中加速期阶段水化速率完全受控于结晶成核和晶体生长,之后相边界反应和扩散因素逐渐影响水化速率;MOC结晶成核和晶体生长速率直接影响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降低MOC水化速率的主要措施为控制其结晶速率;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并没有改变MOC水化产物,但其晶体形貌得到改善,浸水试验表明改善后的晶体形貌耐水能力更加优异;减水剂提高了浆体流动度,缓凝剂能够有效延长水化诱导期,加速期向后推迟了约2 h,但会小幅降低MOC的力学强度;旋转黏度试验表明添加外加剂有利于提高MOC的流动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泥水化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邓芳,桂雨,廖宜顺,刘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冯超,关博文,张奔,陈华鑫,房建宏.外加剂对氯氧镁水泥水化过程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廖宜顺,沈晴,徐鹏飞,廖国胜,钟侚.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过程电阻率的影响研究[J].材料导报.2019

[4].孙振平,张成光,杨旭,葛好升,SETZER,Max,J.利用氦流法真密度仪研究水泥水化过程[J].建筑材料学报.2019

[5].沈晴,廖宜顺,桂雨.垃圾焚烧飞灰形态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C].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方一勤.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过程及氯盐侵蚀的作用与机理[D].深圳大学.2018

[7].朱茜.基于压电主动监测技术的硫铝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8].余林岑.水化硅酸钙的制备及其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8

[9].廖宜顺,徐鹏飞,杨华美,廖国胜,钟侚.基于电阻率法研究铝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过程[J].硅酸盐学报.2018

[10].龙卫红,张大康.碱对水泥水化及性能的影响(二)——碱对水泥水化过程及水化产物的影响[J].水泥.2018

论文知识图

实验室合成的Ca-Al-PCE-LDH掺加Cs后磷酸镁水泥浆体pH值变化趋势不同羧基密度的PC对水泥浆体前2h的水...含酰胺基团的PC对水泥浆体48h的水化...含磺酸基团的PC对水泥浆体48h的水化...含阳离子基团的PC对水泥浆体加速期的...

标签:;  ;  ;  ;  ;  ;  ;  

水泥水化过程论文_邓芳,桂雨,廖宜顺,刘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