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发生学论文_钟翀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发生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发生,江南地区,回族,集体,珠江,结构。

形态发生学论文文献综述

钟翀[1](2019)在《江南地区聚落-城镇历史形态演化的发生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在我国江南地区制作的大比例尺实测地图,虽然反映了该区域近代聚落与城镇在某一时间断面静态面相,但如果立足于聚落形态发生学理论,选取适量样本并通过类型化与进化阶序分析,则可在相当程度上洞悉该区域聚落-城镇历史形态学特质与演化的历程。通过运用现存的此类地图,系统探讨该区域聚落-城镇内部形态的成长历程,并深入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长期演进史。考察可知,江南地区的聚落形态演化有着较为稳定的进化方向与演变规律,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该区域的聚落进化可归纳为"列状水路村落-列状水路市镇-交叉状水路市镇-复合型水路城镇"这样的典型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王孟永[2](2018)在《社区认同、环境情感结构与城市形态发生学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曹杨新村的测量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居民主体的环境感知评价角度,运用结构关系方程模型法(SEM)构建社区认同概念框架,并以随机等距选取的上海曹杨新村973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区认同"形成过程中居住环境因素与社区居民主体感知的相互建构对社区城市形态的形成、影响、适应(或调整)的互动机制。通过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和检验,模型显示为可接受,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住环境以及在场进行的居民感知对社区认同均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但已经转变为潜在结构。社会分层的群组分析则表明,不同社会分层社区认同、环境情感结构的作用机制存在结构差异,从而在城市居住社区形成多元差异化的社会更新、城市更新的底层内源的发生学动力。结论不但丰富了城市居住社区主客体互动的理论认知,对城市形态和城市形态发生学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8年12期)

杨永强,宁应之,万贯红,陈凌云[3](2017)在《两种棘尾虫属土壤纤毛虫形态及发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体观察法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西藏拉鲁湿地和甘肃省古浪县退耕还林区土壤中的两种棘尾虫属纤毛虫:苔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和穴居棘毛虫Sterkiella cavicola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果:苔藓棘毛虫活体大小约160-209×60-87μm,虫体较柔软;左、右缘棘毛各一列;虫体两端钝圆;细胞质无色,低倍镜下通常呈灰色;无皮层颗粒;2大核;4根横棘毛。穴居棘毛虫体呈长椭圆型,虫体柔软,(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姜巍[4](2017)在《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景观都市主义数字化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间万物形态存在和发展绝不是偶然,而是地球环境和物质不断演化的结果,生命现象奥秘以及生物智能行为一直为科学家所关注。形态发生学源自生物学对生命体形态的起源和原因研究,因为超越了传统认知形式的逻辑范围对生命智能产生了深远的启示,也成为当下众多新兴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而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数字化景观都市主义设计策略是在复杂性科学、生物学的启发下,一种自下而上、关注要素交互关系、注重生形逻辑的景观设计新方法论。思想上有德勒兹哲学、景观都市主义等的新思潮视角,操作上有计算机模拟、算法生形等的新技术支持,让景观形态不再囿限于空间化思维及静态结构分析,而是关注并发掘形态背后的驱动力,把场地真正的运作逻辑从设计和规划中涌现出来,转变为景观形态生成的价值。景观形态不再是一个稳定的、惰性的结构,而是高度塑性的、易变的城市活力场域。本文第二章从形式、形态、形态发生叁段进阶辩证,分析了景观再现式图景到景观生命体的思考,构建了景观形态发生思维观;第叁章和第四章作为两条并行的论述线路,分别探讨了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景观都市主义方法论和基于数字化的形态发生设计策略;而第五章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的景观形态发生机制与操作流程。作者希望借助形态发生设计策略的研究拓展景观形态认知和激发设计方法革新,让景观形态建立在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成范式上,构建一种高效自治并能够持续对环境进行响应的复杂人工生命体。(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14)

刘红宜[5](2016)在《珠江叁角洲平原农田土壤磷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珠江叁角洲滨海沉积物、叁角洲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叁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全磷、磷形态包括碳酸氢钠浸提磷(NaHCO_3-Pi和NaHCO_3-Po);氢氧化钠浸提磷(NaOH-Pi和NaOH-Po);稀盐酸浸提无机磷(Dil.HCl-Pi);浓盐酸浸提磷(Conc.HCl-Pi和Conc.HCl-Po);残留态磷(Residual-P)的剖面分布及其随土壤种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利用~(31)P-NMR技术分析了耕作层(Ap1层)土壤中磷形态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叁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其全磷平均含量叁角沉积物>河流沉积物>滨海沉积物;叁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均在Ap1层富集,向下至犁底层(Ap2层)迅速降低,而由Ap2层至水耕氧化还原层(B)逐渐降低,在B层以下土壤中趋于稳定。NaHCO_3-Pi、NaOH-Pi、Dil.HCl-Pi变化趋势与全磷一致。无机磷形态均以Conc.HCl-Pi(O-P)为主,占全磷平均比例为28.0%,有机磷以NaOH-Po为主,占全磷平均比例为6.2%。叁角洲沉积物、滨海冲积物发育的土壤NaHCO_3-Pi、NaOH-Pi之和((Fe+Al)-P)高于Dil.HCl-Pi(Ca-P),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NaHCO_3-Pi、NaOH-Pi之和低于Dil.HCl-Pi。每一种形态的磷均趋向于与其浸提顺序相连续的磷形态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2)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叁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Ap1层全磷分别在其30~600a、200~900a、50~250a种植阶段呈增加趋势,不同历史时期人为影响强度不同使全磷增加的幅度不同;Ap2层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变化趋势与Ap1层趋于一致。滨海沉积物发育B层和G层土壤全磷变化以受自然因素影响为主,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大;河流冲积物发育土壤B层全磷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叁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B层和G层土壤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NaHCO_3-Pi、NaOH-Pi、Dil.HCl-Pi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与全磷一致,而有机磷形态变化不一。(3)土壤全磷的变化主要受无机磷变化的影响,有机磷的变化对其没有显着影响。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叁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全磷变化均主要来源于NaHCO_3-Pi、NaOH-Pi、Dil.HCl-Pi的变化,分别占全磷变化的73.4%、101.1%、102.0%。(4)珠江叁角洲耕作层土壤磷形态以正磷酸盐为主,占NaOH/Na2EDTA浸提磷的75.1%~95.7%;其次为磷酸单脂,占1.5%~18.9%,磷酸二脂和焦磷酸盐仅占0.1%~4.6%。土地利用方式影响~(31)P-NMR技术测定的土壤磷形态比例,种植水稻的土壤其正磷酸盐比例比种植蔬菜、香蕉、甘蔗的土壤低15%左右,而磷酸单脂比例高15%左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磷化合物的比例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但由于其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大而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5)土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Ap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B层和G层的磷酸酶活性。各发生层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中性磷酸酶活性。土壤磷酸酶与全磷、NaHCO_3-Pi、NaHCO_3-Po、NaOH-Pi、NaOH-Po、Dil.HCl-Pi、Conc.HCl-Pi、Conc.HCl-Po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Residual-P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邓辉,法念真[6](2016)在《基于城市形态发生学的商丘归德府古城空间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城市形态发生学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文献、考古调查,结合古地图、航片、遥感影像等资料,对河南商丘归德府古城的城市形态进行了复原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归德府古城呈圆形的外边缘带,与呈方形的内边缘带,分别修筑于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外圆内方"的空间形态实际上是城市变化的结果,反映了文化与自然环境两方面的作用。归德府城市形态各组成部分的变化并不一致,其中外郭城的变化最大,内城的变化相对较小,内城的街道、街区格局基本与清代的格局一致。内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棋盘格式街道格局、标志性建筑物(如文庙、府学等),以及少量的呈点片状分布的古建筑和民居,构成了归德府城市形态主体,在中原地区具有典型性和唯一性,值得特别关注和保护。(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苏涛[7](2016)在《回族新文化运动的独特形态——基于发生学视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族新文化运动是回族知识分子鉴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和本民族积弱积贫的历史现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双重影响下,开展的一场以教育普及和宗教革新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自觉运动,涉及教育、宗教和文学等诸多领域。由于回族在多元文化滋养下形成的独特面貌,回族文化中既有儒家文化的烙印,又具伊斯兰文化的痕迹。因此当把回族文化置身于整个中国20世纪的变迁与转型中,特别是放置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去考察,会发现回族新文化运动与主流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相比较,其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钟小燕[8](2015)在《意识形态发生学视域的集体主义解析——理解集体主义的一个新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初由法国哲学家安东尼·特拉西提出的"意识形态"一词意指"关于观念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借用了这一概念,并从生产力发展、劳动分工及所有制的关系等唯物史观视域对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生产力、分工及所有制密不可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受到冲击,集体主义原则遇到巨大挑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视域的分析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提供了启发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5年12期)

陈阳迪[9](2014)在《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鲤舞”舞蹈形态的发生——以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莆仙舞蹈"九鲤舞"是莆田地区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蹈以独特的艺术特征、鲜明的地域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莆田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将站在艺术发生学的角度上对该舞蹈的舞蹈形态已经民间信仰进行探究,使人们在享受"九鲤舞"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其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4年01期)

袁烽,陈竞成[10](2012)在《基于形态发生学的生成算法教学研究——以西溪湿地新西泠印社博物馆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形态发生学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对自然与生物形态的产生与生长机制的发生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建筑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组织结构在生成设计中统一起来。具体到本次教学实践,形态发生学的生成算法主要体现在算法思路的建立、代码编程制作工具包、建筑功能参数与环境参数的设定、参数与工具包结合等过程中。着重从方法论的层面上将形态发生学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通过这次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们了解生成式设计的理论背景,而且提供了具体的算法供学生们在实践中借鉴与运用,更进一步开拓了生成算法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新领域。(本文来源于《模拟·编码·协同——2012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25)

形态发生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居民主体的环境感知评价角度,运用结构关系方程模型法(SEM)构建社区认同概念框架,并以随机等距选取的上海曹杨新村973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区认同"形成过程中居住环境因素与社区居民主体感知的相互建构对社区城市形态的形成、影响、适应(或调整)的互动机制。通过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和检验,模型显示为可接受,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住环境以及在场进行的居民感知对社区认同均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但已经转变为潜在结构。社会分层的群组分析则表明,不同社会分层社区认同、环境情感结构的作用机制存在结构差异,从而在城市居住社区形成多元差异化的社会更新、城市更新的底层内源的发生学动力。结论不但丰富了城市居住社区主客体互动的理论认知,对城市形态和城市形态发生学也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发生学论文参考文献

[1].钟翀.江南地区聚落-城镇历史形态演化的发生学考察[J].上海城市管理.2019

[2].王孟永.社区认同、环境情感结构与城市形态发生学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曹杨新村的测量与评价[J].城市规划.2018

[3].杨永强,宁应之,万贯红,陈凌云.两种棘尾虫属土壤纤毛虫形态及发生学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4].姜巍.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景观都市主义数字化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7

[5].刘红宜.珠江叁角洲平原农田土壤磷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D].华南农业大学.2016

[6].邓辉,法念真.基于城市形态发生学的商丘归德府古城空间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6

[7].苏涛.回族新文化运动的独特形态——基于发生学视角的考察[J].宁夏社会科学.2016

[8].钟小燕.意识形态发生学视域的集体主义解析——理解集体主义的一个新维度[J].理论界.2015

[9].陈阳迪.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鲤舞”舞蹈形态的发生——以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探究[J].黄河之声.2014

[10].袁烽,陈竞成.基于形态发生学的生成算法教学研究——以西溪湿地新西泠印社博物馆设计为例[C].模拟·编码·协同——2012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2

论文知识图

:用WesternBlotting方法验证2-DPAGE上...NA-1株和F48E9株Vero细胞形态发生痘病毒形态发生学模式图鸡源和鹅源新城疫病毒在宿主细胞上的蚀...鱼种类的拓扑变换突变理论的第一篇论...基于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信息推...

标签:;  ;  ;  ;  ;  ;  ;  

形态发生学论文_钟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