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边缘区论文_李徽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城市边缘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市边缘,空间,铜山,焦作市,生境,地理学,动能。

大城市边缘区论文文献综述

李徽[1](2019)在《城市边缘区绿色休闲空间的环境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边缘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涌现出来,我国当前依然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期,大量的人口进入到城市中生活工作,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城市里的人们承担着与日俱增的生活工作双重压力。城市里的人需要绿色休闲的空间环境来放松,同时也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及对回归自然的向往。论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为理论基础,从绿色景观和休闲空间规划的视角对城市边缘区的绿色休闲空间的环境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2期)

付凯,王卓琳,韩添[2](2019)在《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划分、演化及特征——基于2000年以来西安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也是城市空间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区域,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研究借助ArcMap10.2软件划分2000年以来四个时期西安城市边缘区的形态特征,并从空间演化强度和各向异性两个方面分析其空间演化过程。同时揭示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化特点,即西安城市边缘区正经历由"单一型"边缘区向"组合型"边缘区演化的同时,成为土地城镇化转换和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区域,开发区、新城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区空间增长的主体形态,促进了城市边缘区空间重组与重构。(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赵博,禄百慧,刘瑞刚,朱天,赵粲[3](2019)在《从割裂走向融合——以福州上街地区为例的城市边缘区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中心区的各类要素不断向城市外围拓展。城市边缘区成为大规模城市扩张过程中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上一阶段发展中的城市边缘区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自身的提升改造和转型发展成为必然。本文从空间的角度入手,研究福州城市边缘区——上街地区的发展历程及新形势下的战略定位,提出通过"叁提一补,联动融合"的核心策略,解决其现状四大割裂问题,引领片区实现提升发展,旨在为同类地区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柳思瑶,陈晓键[4](2019)在《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韩城市周原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建筑风貌、建筑技艺和空间形态的综合体现,维系着我国人民浓厚的乡愁。然而在城市空间扩张的过程中,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面临被城镇化的问题,如何在迎来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处理好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韩城市周原村为例,以文化价值为导向,通过对山水格局保护、村落格局脉络保护、建筑风貌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探讨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措施与方法,并结合其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文化保护为基础,通过对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等方面,探索城市边缘区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周海瑶,曹浩然,田壮[5](2019)在《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焦作市耐火材料一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与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也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位,往往面临着包括经济振兴、社区营造、风貌提升等更为复杂和迫切的更新改造诉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意义并总结其存在的空间特征,通过梳理焦作市耐火材料一厂的发展变迁和现状情况,剖析作为边缘区工业遗产所具备的挑战和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点再利用策略:一是总体定位聚焦地区发展诉求;二是工业旅游塑造地区名片;叁是生产转型带动地区就业;四是工业景观再现提升地区凝聚力,以期为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韩朋序,李鑫,王萍萍[6](2019)在《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更新双重背景下,大城市中心边缘区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探索——以济南市黄河南岸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城市化发展成熟期,大城市中心区建成度高,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中心区既有功能已无法满足产业转型与市民对多元城市体验的需求。大城市核心区已进入存量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此外,经过多年的"空间生产",大城市中心区环境品质遭到破坏,城市病突出,面临着中心功能疏解与城区转型升级双重挑战。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处在城市战略发展方向上的中心城区边缘地带将成为塑造强大城市中心,促进城市功能与产业升级的潜力地区。本文以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城市济南城市中心边缘区黄河南岸地区为对象,转变"经营城市"设计思维,从人本主义角度探索城市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存量时代下同类型城镇地区的城市中心区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毛艺珺,张运兴[7](2019)在《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城市边缘区概念、特征和范围的界定,通过对2008—2017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突变性关键词分析,探寻国外城市边缘区的地域结构理论及研究方向,进而了解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并在对城市边缘区研究方向权重最高的城乡规划学科的空间扩展、演变肌理、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问题。(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冯一凡,赵鸣[8](2019)在《基于生境营造的北京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营建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市绿色隔离带的规划和实施,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北京中心城区周边残存有珍贵的城郊绿地。这些城郊绿地是城市绿色空间的外延,又是城乡区域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提升生物多样性、修复和展现原生自然的生态特色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城市的发展不断蚕食着城郊地区的生物栖息地,造成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使生态系统受到威胁。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南宫郊野公园为例,对焦点物种的种类、习性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合城郊绿地在生态、游憩等方面应发挥的功能,针对林鸟和水鸟两种类别,构建适宜的生态栖息地——林地生境和水体生境。在良好生态本底的基础上,植入环境教育的公共活动,使城郊绿地既能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又能够补充区域游憩绿地,同时,还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改进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19年05期)

马晓冬,李鑫,胡睿,KHUONG,Manh,Ha[9](2019)在《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城市边缘区“叁生”空间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叁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叁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同得到基于乡村多功能的"叁生"空间适宜性;最后据此设计算法划分"叁生"空间。研究发现:①城市边缘区乡村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功能显现,需要重构多功能空间促进转型发展;②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乡村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主要分布在与中心城区较近地区,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远郊外围,生态功能则表现出高度空间异质性,农业、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在提升,而生态功能则普遍下降;③县域"叁生"空间划定需多尺度联合,既要考虑乡镇尺度多功能差异,还要体现图斑尺度适宜性,才能为空间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借鉴。论文提出的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叁生"空间划分可为即将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张育庆,詹程程[10](2019)在《城市边缘区育儿期女性日常活动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城市中心市区人口、经济与市交通的扩展区,边缘区的规划对于当地居民特别是育儿期女性居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连市甘井子区137个育儿期女性的工作日和休息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地理学的观点与相关方法,探讨育儿期女性日常活动的时间分配及移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育儿期女性居民在不同时间(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空间行为有着显着性差异;②在时间利用上,育儿期女性日常生活具有规律性与细碎性的特点,其在工作日时夜间活动的类型相较于白天要更加丰富、紧凑,而在休息日时育儿期女性的活动则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③在活动空间上,育儿期女性的出行行为目的性较强.(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大城市边缘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重要地带,也是城市空间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区域,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交错性的特征。研究借助ArcMap10.2软件划分2000年以来四个时期西安城市边缘区的形态特征,并从空间演化强度和各向异性两个方面分析其空间演化过程。同时揭示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化特点,即西安城市边缘区正经历由"单一型"边缘区向"组合型"边缘区演化的同时,成为土地城镇化转换和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区域,开发区、新城逐渐成为城市边缘区空间增长的主体形态,促进了城市边缘区空间重组与重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城市边缘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徽.城市边缘区绿色休闲空间的环境艺术研究[J].当代旅游.2019

[2].付凯,王卓琳,韩添.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划分、演化及特征——基于2000年以来西安的实证研究[J].华中建筑.2019

[3].赵博,禄百慧,刘瑞刚,朱天,赵粲.从割裂走向融合——以福州上街地区为例的城市边缘区改造提升策略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4].柳思瑶,陈晓键.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韩城市周原村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5].周海瑶,曹浩然,田壮.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焦作市耐火材料一厂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6].韩朋序,李鑫,王萍萍.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更新双重背景下,大城市中心边缘区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探索——以济南市黄河南岸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7].毛艺珺,张运兴.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J].小城镇建设.2019

[8].冯一凡,赵鸣.基于生境营造的北京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营建策略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9

[9].马晓冬,李鑫,胡睿,KHUONG,Manh,Ha.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城市边缘区“叁生”空间划分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9

[10].张育庆,詹程程.城市边缘区育儿期女性日常活动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柱形图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协调发展的机...科技进步对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协...交通对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协调发...通讯与信息传播对大城市边缘区...南京大城市边缘区示意图

标签:;  ;  ;  ;  ;  ;  ;  

大城市边缘区论文_李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