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兰三荣[1](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建立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2.评价口腔自我健康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口腔健康状况的疗效。方法:1.采取文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类和总结形成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初稿。邀请风湿免疫、口腔、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培训方案。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某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确诊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的110名受试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系列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照护,试验组在常规照护的基础上,给予为期3个月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牙周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散失、探诊出血)、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等指标评价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对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控制效果。结果:1.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内容包括(1)基线资料收集;(2)自护理论及疾病相关知识培训;(3)牙周专科医生进行牙周检查,牙周清洁;(4)口腔自护技能培训;(5)日常饮食指导培训;(6)情感支持培训;(7)出院后随访。通过文献法及专家会议法编制《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手册》。2.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效果评价。(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牙周指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临床指标及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牙周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阳性率、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丧失)检查结果比较:(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牙周指数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显示:(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后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后两组DAS28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科学性。2.本研究构建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牙周指数、RA相关临床指标、DAS28评分均有改善作用,可以减缓疾病进展,能够在患者中进行推广应用。
田志强[2](2021)在《口腔健康素养测量工具、概念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口腔健康素养(Oral Health Literacy,OHL)是口腔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OHL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探索,但OHL概念尚未被全面界定,此外,国内研究者在进行OHL调查时大多采用国外OHL测量工具,在实际应用时受到特定人群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界定OHL概念内涵,构建适合我国居民的OHL测量工具与概念模型。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并纳入与OHL概念内涵相关文献,参考Squiers的综述框架提取文献中的基本信息、方法学信息和OHL概念内涵信息,运用概念构图法(Concept Mapping Method)对文献中的OHL核心和定义进行界定,获得综合OHL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参考Hinkin的问卷发展和验证步骤研制居民OHL测量工具。采用认知访谈法评价问卷条目内容,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评价,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梳理OHL测量工具中核心维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模型多轮递进式的策略构建OHL概念模型。最后,运用本研究构建的OHL测量工具调查分析山西省居民OHL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验证OHL概念模型。结果:1.OHL概念内涵 OHL概念内涵共包括5个核心维度和16个子维度,分别为:1)基本技能:识字/阅读理解能力、计算/口语表达/沟通能力、知识;2)信息相关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决策能力;3)口腔健康维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目标达成能力;4)个人特征:个人特点、个人态度;5)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OHL测量工具的构建 基于OHL概念内涵构建的OHL测量工具包含90个条目,分布于5个核心维度和14个子维度中,分别反映OHL概念内涵的基本技能、信息相关能力、口腔健康维持能力、个人特征、社会支持5个核心维度。其中,基本技能维度χ2/df=2.886,RMSEA=0.068(95%CI:0.064~0.072);IFI=0.837;TLI=0.807;CFI=0.832;信息相关能力维度:χ2/df=4.021,RMSEA=0.086(95%CI:0.081~0.092);IFI=0.823;TLI=0.885;CFI=0.820;口腔健康维持能力:χ2/df=4.718,RMSEA=0.119(95%CI:0.102~0.273);IFI=0.903;TLI=0.864;CFI=0.902;个人特征:χ2/df=4.685,RMSEA=0.108(95%CI:0.009~0.203);IFI=0.885;TLI=0.852;CFI=0.884;社会支持维度:χ2/df=4.253,RMSEA=0.072(95%CI:0.061~0.083);IFI=0.934;TLI=0.927;CFI=0.938。各个维度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位于 0.709~0.920 之间。3.OHL概念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构建的OHL概念模型整体适配指数可接受,其中RMSEA(90%CI)=0.057(0.052~0.062),GFI=0.931,IFI=0.656,TLI=0.595。信息相关能力核心维度中各子维度之间的关系:①信息获取能力是基础,它的提高可以促进信息评价能力;②信息评价能力可以影响信息运用能力;③信息理解能力可以促进信息决策能力;④信息决策能力可以促进信息运用能力;⑤信息获取能力可以通过影响信息评价能力影响信息运用能力;⑥信息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影响信息决策能力影响信息运用能力。其他核心维度对信息相关能力影响:①基本技能中,识字能力对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决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有促进作用,知识对信息理解作用、信息决策能力有促进作用;②基本技能中的计算理解能力对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决策能力、信息运用能力有影响;③口腔健康维持能力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决策能力、信息运用能力有促进作用;④口腔健康维持能力中的目标达成能力对信息运用能力、信息评价能力有促进作用;⑤个人特征中的个人特点对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决策能力有影响;⑥个人特征中的个人态度对信息运用能力、信息决策能力有促进作用;⑦社会支持中的情感支持对信息运用能力、信息获取、信息决策能力有影响;⑧社会支持中的信息支持对信息获取、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决策能力有影响。4.OHL概念模型验证:在前期构建的OHL概念模型基础上,通过OHL现状调查,综合OHL信息能力内部结构模型和外部模型的影响因素后,进一步验证中国居民OHL概念模型。结果显示,信息相关能力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口腔健康素养的主要框架,除此之外,每个信息相关能力还受到其他维度的影响,与前期建立的OHL理论模型相比,除信息支持对信息评价能力的作用以及情感支持对信息运用能力的作用减弱外,其他各维度与信息相关能力的作用与本研究构建的OHL概念模型基本一致。5.OHL测量工具的应用:OHL现状调查研究发现,OHL综合评分平均为(175.27±22.51),最低分为73,最高分为253,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信息相关能力(54.21±8.16)、个人特征(42.81±5.84)、健康维持能力(33.91±4.84)、社会支持(29.62±4.54)、基本技能(14.72±6.28)。被调查人群OHL综合评分集中在160~190分,低于150以及超过200分的人群较少。男性、不从事医疗卫生行业、未患过口腔疾病是OHL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低OHL的风险是女性的1.449倍(OR=1.449,95%CI:1.102~1.905);医疗卫生行业者OHL高于非医疗卫生行业者(OR=0.615,95%CI:0.467~0.809);患过口腔疾病的人,其OHL高于未患过口腔疾病者(OR=0.741,95%CI:0.563~0.976),是否从事医疗卫生行业是决策树的根节点,性别、是否患过口腔疾病是决策树的枝节点。结论:1.本研究通过界定OHL概念内涵,构建了 OHL测量工具,问卷条目可信性较高、内部一致性较好,能稳定反映潜变量,可以供口腔卫生工作者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使用。2.本研究构建的OHL概念模型整体适配性良好,在概念模型中信息相关能力构成了 OHL的主要框架,其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运用能力、信息决策能力。基本技能、口腔健康维持能力、社会支持和个人特征通过影响信息相关能力影响OHL。3.高OHL评分与人群的高信息相关能力有关,这说明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居民的信息相关能力是提高居民OHL的重要途径,其中应将男性及非医疗卫生行业者作为口腔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人群。4.应用OHL测量工具对居民OHL现况调查发现,性别、是否从事医疗卫生行业、是否曾经患过口腔疾病是影响OHL的关键因素,提示提升居民的信息相关能力是提高居民OHL的关键环节,可为OHL相关卫生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或其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谭艳玲[3](2021)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和文献查阅构建适合我国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水平及口腔生活质量提供指导建议及促进该健康教育方案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和护理人员中的应用与推广。方法: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咨询相关专家,整理提取文献内容及专家意见,初步形成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牙周炎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初稿。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成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终稿。2.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6月~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初诊患者137例,根据纳入标准按照初诊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对其进行分组。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牙周科常规口腔健康宣教(对照组)及基于常规健康教育内容、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进行干预。实施干预前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情况,口腔保健行为所处阶段、口腔保健行为情况、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得分,干预结束1、3、6个月后再次收集,比较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1、0.83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76和0.362(P<0.05),最终形成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及维持5个阶段共计30条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教育方案。2.干预实施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口腔保健行为所处阶段、口腔保健行为情况、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6个月观察组的口腔保健行为所处阶段、口腔保健行为情况、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建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可被针对性的应用于健康干预活动的不同阶段包括健康教育评估和健康教育实施,形成一个贯穿慢性牙周炎治疗期、直至治疗结束的6个月系统、专业的健康教育支持体系。2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的慢性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能够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提高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促进和维护牙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王佳明,孟圆梦,张明[4](2021)在《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与行为认知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行为认知,为开展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医学院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行为认知水平有待改善,不同性别、户籍、专业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亟待改善,行为认知有待正确形成。因此,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从行为认知层面给予干预,推动"互联网+"与实体课堂相结合的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提升。
刘宝盈,张迪,吴云姑,李思,夏合容,李瑞,翁亚方[5](2021)在《毕业班大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专业毕业班大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相关现状。方法 2018年10~12月期间随机抽取郑州大学口腔医学(组1)、医学其他类(组2)、理工类(组3)及文史类专业(组4)共380名在校毕业班大学生进行口腔保健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组1、2、3、4分别完成90、136、100及54份调查问卷。组1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及刷牙行为习惯显着好于其他组,其口腔保健信息主要来源于专业学习,另外三组中知晓含氟牙膏能预防龋病者不超过一半,仅31%关注口腔知识、48%关注刷牙效果,自身牙龈有出血者超过70%,但选择马上就医者仅占16%。在正确刷牙方法的掌握方面,所有专业组普遍较差,即使是占比最高的组1,也仅为38.9%。讲座宣传是当代大学生最少选取,而网络推文是口腔医学专业之外的大学生较普遍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结论大学非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口腔保健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建议开发基于网络推介的有效的口腔保健科普新方式加以改善。
朱亚利,肖婷婷,梁艳芳,张少姬,童方丽[6](2020)在《肇庆市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肇庆市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和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差异,为高校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手册》设计调查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肇庆市5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就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口腔疾病发生及就医情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703份,其中男生302人(43.0%),女生401人(57.0%);医学组361人(51.4%),非医学组342人(48.6%)。90%以上大学生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注度,90%以上的学生知道细菌可以引起牙龈发炎和龋齿;80%以上大学生对口腔疾病预防手段有正确的认识;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占88.1%,51.5%的学生使用过牙线;近40%的大学生缺乏就医意识。男生比女生、非医学组比医学组大部分项目的表现较差。结论肇庆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健康行为实施率较高,但对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专业知识了解较差,口腔疾病就医率也较低。高校应在大学校园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特别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也让他们去影响周围人群,提高全民口腔保健意识。
廖欣,廖圣恺,武峻捷,韩前乾,姜晟,徐志佳,鲁桐,宋驰,张伟[7](2020)在《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44.25%。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1);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并没有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P<0.01);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P<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P<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尚可、口腔卫生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廖欣,廖圣恺,武峻捷,韩前乾,姜晟,徐志佳,鲁桐[8](2020)在《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6所医学院校1 6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3.8%,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68.8%,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4.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均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最低;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85、0.220、0.143,均P<0.05)。性别、生源地、年级及专业是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年级及专业是口腔保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生源地及专业是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口腔卫生行为处于较低水平,令人堪忧。建议各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何伊伦[9](2020)在《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体系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在日益增加,当前口腔预防工作也正面临着从传统生物治疗模式到医学—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优化社区内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并能以多种方式在社区口腔保健领域中开展服务,合理的运用社区口腔保健资源。为了能达到社区口腔保健服务与医务社工服务的内在融合,本文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研究。研究一是针对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探索,该研究从社区的既有资源出发,将社区口腔保健的地点固定在社区内,将保健服务的范围固定在居民的口腔保健与问题预防上,更注重社区口腔保健服务对口腔疾病的“预防性”。研究二是针对医务社工在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中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探索,该研究针对医务社工在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中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探索,完善了医务社工在社区范围内卫生保健服务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促进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务社工服务体系的建构。本文以社区医疗健康主题下的口腔健康为切入点,以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社区中通过组建跨专业的复合式团队,优化口腔保健服务流程与服务结构,探索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该如何开展。在进入社区口腔保健服务中通过对口腔医务社工培养方式、服务内容与考核工作的管理,探索口腔医务社工的管理体系。在口腔医务社工的服务体系中通过分诊、宣教、运用三阶段来达成口腔保健观念意识化、口腔保健行为日常化、口腔健康问题预防化的目标。通过对社区服务提供者的访谈资料的分析显示,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运作可以有效地为社区口腔保健领域进行服务;通过对服务开展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显示,口腔医务社工的介入对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有了显着的改变,但是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并不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由医务社工有体系地在社区内开展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可以有效的进行口腔健康服务队伍的建设,可以促使居民培养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形成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但是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产生与维持还不够明显。
郭旦斐,徐国超,曲泉颖[10](2019)在《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口腔保健行为和态度,为制订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锦州医科大学4个年级2个专业404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8%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有每日进食甜点心的习惯,高于医学专业学生(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4%的受调查者每日至少刷牙两次。牙线以及含氟牙膏使用率低,医学专业学生从未使用牙线者占58.4%,而非医学专业高达83.7%。医学专业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氟化物防龋""窝沟封闭"的知晓率两组受调查者均较低,96.5%的受调查者认为"口腔健康对生活很重要"。结论该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较为薄弱,口腔保健行为有待提高,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和态度方面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自我护理理论 |
2.2 研究理论框架 |
2.3 操作性定义 |
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 |
2.2 建立方案初稿 |
2.3 专家会议修订方案 |
2.4 专家会议结果 |
3 方案确立 |
4 讨论 |
4.1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
4.2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科学性 |
4.3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可行性 |
第二部分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3 研究场所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样本量估算 |
4.3 随机分组与分配隐藏 |
4.4 纳入情况说明 |
4.5 盲法 |
4.6 干预措施 |
4.7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
4.8 资料收集方法 |
4.9 资料分析方法 |
4.10 科研质量控制 |
4.11 科研伦理 |
5 结果 |
5.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5.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局指标比较 |
5.3 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
5.4 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5.5 干预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
5.6 干预前后RA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
5.7 干预前后DAS28 评分比较 |
6 讨论 |
6.1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 RA 伴 PD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
6.2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提高了RA伴P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6.3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改善 RA 伴 PD 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
6.4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可以控制 RA 患者疾病活动 |
7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7.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7.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与牙周炎的相关性及口腔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口腔健康素养测量工具、概念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OHL概念内涵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OHL系统综述框架 |
1.2 检索策略与筛选标准 |
1.3 文献内容提取 |
1.4 文献内容评价 |
1.5 概念构图 |
1.6 OHL概念内涵解析流程 |
2 结果 |
2.1 文献综述结果 |
2.2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2.3 纳入文献方法学信息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2.5 OHL的前因 |
2.6 OHL的核心 |
2.7 OHL的中介及结果 |
2.8 概念构图综合 |
2.9 OHL概念内涵 |
3 讨论 |
3.1 OHL的概念内涵 |
3.2 OHL的前因 |
3.3 OHL的核心 |
3.4 OHL的中介及结果 |
4 结论 |
第二章 OHL测量工具的构建 |
1 研究方法 |
1.1 条目生成 |
1.2 内容评价 |
1.3 问卷质量评价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
2.2 初始问卷条目池 |
2.3 认知访谈修改 |
2.4 因子分析结果 |
2.5 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 |
3 讨论 |
3.1 问卷结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3.2 问卷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4 结论 |
第三章 OHL概念模型的构建 |
1 研究方法 |
1.1 模型构建样本 |
1.2 模型构建原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第一阶段——信息相关能力结构模型构建 |
2.2 第二阶段——其他核心维度对信息相关能力维度的关系 |
2.3 形成OHL概念模型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OHL概念模型验证及测量工具应用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2.1 OHL概念模型验证 |
2.2 OHL测量工具应用 |
2.3 基于决策树的OHL影响因素的模型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与价值 |
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口腔健康素养概念模型及测量工具的开发与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理论框架 |
第2章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
2.1 初步拟定健康教育方案 |
2.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1.2 文献回顾 |
2.2 修订健康教育方案—德尔菲法 |
2.2.1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
2.2.2 函询专家的确定 |
2.2.3 条目筛选与修改 |
2.2.4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纳入文献情况 |
2.3.2 小组讨论 |
2.3.3 专家基本情况 |
2.3.4 专家积极系数及专家权威系数 |
2.3.5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 |
2.3.6 内容的增减、删改及确定 |
2.4 讨论 |
2.4.1 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
2.4.2 方案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
2.4.3 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构建的方案 |
第3章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剔除标准 |
3.1.4 样本量的计算 |
3.2 研究方法及工具 |
3.2.1 研究方法 |
3.2.2 干预前准备 |
3.2.3 干预方法 |
3.2.4 研究工具 |
3.2.5 伦理学原则 |
3.2.6 质量控制 |
3.2.7 统计学方法 |
3.2.8 结局指标 |
3.3 结果 |
3.3.1 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 |
3.3.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
3.3.3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阶段比较 |
3.3.4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比较 |
3.3.5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SESS)比较 |
3.3.6 两组患者口腔健康影响程度(OHIP-14)比较 |
3.4 讨论 |
3.4.1 基于TTM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可促进CP患者口腔保健行为阶段的转变 |
3.4.2 基于TTM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改善CP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 |
3.4.3 基于TTM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CP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 |
3.4.4 基于TTM的牙周炎健康教育方案可提高CP患者的口腔生活质量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性 |
4.3 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在牙周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与行为认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研究工具 |
1.2.2 数据收集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2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 |
2.2.1 口腔疾病现状 |
2.2.2 口腔现状满意度 |
2.3 口腔健康认知与态度 |
2.3.1 不同专业对口腔健康的认知 |
2.3.2 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与关注点 |
2.4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分析 |
2.4.1 口腔卫生行为状况 |
2.4.2 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因素 |
3 讨论 |
3.1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改善 |
3.2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宣教还需加强 |
3.3 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优势需要发挥 |
4 结语 |
(5)毕业班大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方法 |
1.2.2 质量控制 |
1.2.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毕业班大学生对口腔知识认知情况 |
2.3 毕业班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与保健的关注态度 |
2.4 毕业班大学生对自身口腔状况的评价 |
2.5 毕业班大学生出现口腔问题时就医行为情况 |
2.6 毕业班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状况 |
2.7 毕业班大学生口腔知识获取途径 |
3 讨 论 |
(6)肇庆市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调查项目 |
1.2.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 |
2.2 口腔健康行为执行情况 |
2.3 口腔疾病发生情况 |
3 讨论 |
(7)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工具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现状 |
2.2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态度现状 |
2.3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现状 |
2.4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2.5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 |
2.6 大学生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 |
3 讨论 |
3.1 关注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实意义 |
3.2 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3.3 亟需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
(8)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工具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
2.3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态度持有情况 |
2.4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情况 |
2.5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情况 |
2.5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
2.6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的影响因素 |
3 讨 论 |
3.1 关注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意义 |
3.2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
3.3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亟须进一步加强 |
(9)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体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水平较低 |
1.1.2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口腔保健领域受到重视 |
1.1.3 社会工作相关政策促进了医务社工在社区中的发展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社区口腔保健服务的现状分析 |
1.3.2 医务社工进入社区进行口腔保健服务的现状分析 |
1.3.3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
1.3.4 总结与述评 |
1.4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4.1 基本概念界定 |
1.4.2 理论基础 |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参与式观察法 |
1.6.2 访谈法 |
1.6.3 问卷调查法 |
1.7 研究伦理 |
2 S社区内口腔保健服务现状 |
2.1 S社区口腔保健服务概况 |
2.1.1 S社区背景概况 |
2.1.2 S社区口腔保健服务概况分析 |
2.2 S社区居民口腔保健基本情况分析 |
2.2.1 S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情况调查 |
2.2.2 S社区居民口腔保健知识、信念、行为掌握情况调查 |
2.3 S社区内口腔保健的服务组成与需求分析 |
2.3.1 S社区内口腔保健的服务组成 |
2.3.2 S社区内口腔保健服务的需求分析 |
2.4 S社区口腔保健服务的困境分析 |
2.4.1 S社区院落口腔保健服务的困境 |
2.4.2 S社区卫生机构口腔保健服务的困境 |
3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探索研究 |
3.1 社区内口腔保健的既有模式分析 |
3.1.1 社区口腔保健模式 |
3.1.2 社区牙周保健发展模式 |
3.1.3 社区内口腔保健的既有模式评价 |
3.2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构建 |
3.2.1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形成 |
3.2.2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3.2.3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服务团队的主体角色定位 |
3.2.4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运作流程 |
3.3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评价与评估 |
3.3.1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评价 |
3.3.2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的成效评估 |
4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管理体系探索 |
4.1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医务社工的培养方式 |
4.2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医务社工服务运作的资金来源 |
4.2.1 政府购买项目 |
4.2.2 社区购买项目 |
4.3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 |
4.3.1 社区院落口腔保健服务的开展 |
4.3.2 学校范围内口腔保健服务的开展 |
4.3.3 医院内防治工作的开展 |
4.4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医务社工的考核 |
4.4.1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对医务社工进行考核的部门 |
4.4.2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医务社工考核的内容 |
5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服务体系探索 |
5.1 医务社会工作与社区口腔保健服务的内在通融 |
5.2 口腔医务社工在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服务流程 |
5.2.1 社区口腔保健分流阶段 |
5.2.2 社区口腔保健宣教阶段 |
5.2.3 社区口腔保健运用阶段 |
5.3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体系实务开展 |
5.3.1 促进社区口腔保健观念意识化的达成 |
5.3.2 促进社区口腔保健行为日常化的达成 |
5.3.3 促进社区口腔健康问题预防化的达成 |
5.4 口腔医务社工服务体系的服务成效评估 |
5.4.1 过程评估 |
5.4.2 结果评估 |
6 总结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建议与展望 |
6.3.1 成立复合式的口腔保健服务团队进行服务 |
6.3.2 通过医务社工服务调动居民社区参与积极性 |
6.3.3 通过医务社工的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成效评估访谈提纲 |
附录 B 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 C 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后测调查表 |
附录 D 社区口腔保健活动开展评估表 |
致谢 |
(10)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 |
1.3 调查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龋病相关饮食习惯 |
2.2 口腔卫生习惯 |
2.3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
2.4 对口腔保健的态度 |
3 讨论 |
四、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D]. 兰三荣.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口腔健康素养测量工具、概念模型的构建及验证[D]. 田志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谭艳玲. 南昌大学, 2021(01)
- [4]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与行为认知调查[J]. 王佳明,孟圆梦,张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04)
- [5]毕业班大学生口腔保健知信行现状分析[J]. 刘宝盈,张迪,吴云姑,李思,夏合容,李瑞,翁亚方. 医药论坛杂志, 2021(02)
- [6]肇庆市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分析[J]. 朱亚利,肖婷婷,梁艳芳,张少姬,童方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0(21)
- [7]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廖欣,廖圣恺,武峻捷,韩前乾,姜晟,徐志佳,鲁桐,宋驰,张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06)
- [8]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廖欣,廖圣恺,武峻捷,韩前乾,姜晟,徐志佳,鲁桐.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6)
- [9]口腔保健社区化模式下的医务社工体系探索[D]. 何伊伦. 西华大学, 2020(01)
- [10]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J]. 郭旦斐,徐国超,曲泉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