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粒小麦论文_胡鑫,缪娜娜,戎均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二粒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抽穗期,染色体,白粉病,性状,锈菌,远缘。

野生二粒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胡鑫,缪娜娜,戎均康[1](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材料CASL3AL的染色体鉴定及抽穗期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抽穗期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对于小麦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抽穗期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因此挖掘抽穗期基因可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野生二粒小麦TTD140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早熟等优良性状。CASL3AL是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背景的3A染色体长臂被TTD140替换材料。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正常秋播条件下CASL3AL比CS早熟8-10天,CASL3AL上至少以一个控制早熟的位点影响着小麦的生育期。【材料与方法】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置换材料CASL3AL和CS,以及和两者杂交所得的F_2群体及其衍生F_(2:3)株系。【结果与分析】CASL3AL的3A染色体上多态性SSR标记和转录组获得的相对CS的SNP数据表明,CASL3AL的110-750Mb之间被TTD3A染色体所置换;对CASL3AL和CS进行春化处理,结果发现春化对CASL3AL的抽穗期影响最显着;在长日照(16h light/8h dark)环境中,小麦未春化条件下,CASL3AL比CS早熟9.5天,春化20天条件下早熟35天,而春化30天后早熟8.5天;在长日照条件下观察CASL3AL和CS的幼穗分化进程,CASL3AL的幼穗发育比CS快,幼穗分化的二棱期的发育关键转折点,春化后的CASL3AL更早通过二棱期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抽穗期;利用CASL3AL和CS杂交获得2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两个由33个SSR标记组成3A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对抽穗期进行QTL定位,在两个群体种共定位到一个QTL位于标记barc324-P1381之间,在温室中利用96个F2群体定位到另一个QTL,位于标记P1590-P1601之间,叁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47%-15.17%,该QTL位点仍需进一步验证;利用CASL3AL幼穗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在大田QTL定位区段有十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一个候选基因TraesCS3A01G284400为MADS-box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开花时间。【结论】抽穗期是小麦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合适的抽穗期关乎小麦的产量,所以有必要深入挖掘与抽穗期相关的基因并应用到育种中,以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结合SNP分析技术鉴定CASL3AL染色体组成,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鉴定小麦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的方法。利用(CASL3AL×CS) F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进行抽穗期QTL初定位,在大田中检测到一个稳定的QTL,位于标记barc324-P1381之间,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中秋,戎均康[2](2019)在《基于单倍体技术选育带有野生二粒小麦优异基因的育种中间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抽穗期、株高、旗叶长、宽、面积等主要数量性状均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着很大影响。小麦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中国的小麦育种过分倚重产量,而忽视小麦的品质,致使我国的小麦品质育种水平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DH群体即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是花药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的群体,由于DH群体是纯合群体,利用DH群体进行数量性状的分析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快育种进程,还可以直接选择优良品种或特异种质;【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亲本为CASL7AS×ZNL12(浙农林12号),经过人工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成的加倍单倍体群体。本研究以这套DH群体为材料,统计分析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这套DH系群体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均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对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分蘖数为0.27;旗叶长、宽和旗叶面积分别为0.1、0.1、0.16;小穗数为0.08;有效穗数为0.18;株高、穗长、穗颈长分别为0.22、0.12、0.33;粒长、粒宽、千粒重、单株产量分别为0.05、0.05、0.13、0.22;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淀粉含量、灰度值分别为0.08、0.09、0.02、0.13、0.02、0.03。对各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旗叶面积、小穗数、小穗密度、蛋白质含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192、0.156、0.335;而抽穗期与穗颈长、单株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296、-0.205,旗叶面积与穗长、小穗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9、0.232,对于穗颈长、株高、穗长均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0.617、0.264、0.352、0.418、0.265;而蛋白质含量与穗颈长、株高、千粒重、单株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3、-0.286、-0.363、-0.444;【结论】调查分析小麦DH群体的不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发现该群体在分蘖数、株高、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它性状也都具有一定的变异,体现了DH群体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能够提供大量的遗传育种资源。(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吴丹丹,胡鑫,杨思琴,丁睿,戎均康[3](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渐渗导致普通小麦DNA与表型变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 BBAADD)为主要粮食作物,在长期品种选育过程中遭遇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为选育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育种家通过近源种与小麦杂交将野生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从而实现对小麦品种的改良。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subsp. dicoccoides, 2n=4x=28; BBAA)为六倍体小麦的供体物种,在遗传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其含有的优异基因能通过常规杂交应用于普通小麦的品种改良。野生种质资源的挖掘可以通过染色体片段渐渗的方式实现。【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背景的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代换系(chromosome-arm substitution lines,CASLs)CASL3AL、 CASL4AL、CASL2BS及CASL7BS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它们进行RNA-seq,CASL4AL全基因组重测序和CASL4AL与CS杂交后代表型特异单株(与中国春相比极早熟,弱苗等)的BSR-seq分析,来分析野生二粒小麦CASL4AL渐渗导致DNA变异的规律以及表型变异的分子机制。【结果与分析】以中国春(IWGSC RefSeq v1.0)为参考基因组的RNA-seq分析表明,CASL3AL、CASL2BS和CASL7BS的SNP主要存在于相应的置换臂(3AL、2BS和7BS),而CASL4AL除置换臂4A存在大量SNP外,也大量存在于非置换臂5B和7BS,而且在野生二粒小麦不存在的D组染色体上也有大量SNP分布。CASL4AL重测序与RNA-seq的SNP分布趋势一致,还发现大量长度不等的Indel。4A染色体短臂端部、近着丝粒及着丝粒保留中国春片段,染色体臂其余区域被野生二粒小麦替换。SNP分布分析发现:SNP富集在非编码区,其次是基因上下游区域,少量的SNP分布在内含子区和外显子。基因内SNP可能对基因的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后代表型发生变化。CASL4AL中大量SNP和Indel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普通小麦4A、5A和7B染色体之间发生的重排事件与TTD差异较大,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渐渗导致材料创制过程中发生DNA变异,特别是重复序列拷贝数发生变化,但也不排除参考基因组CS和TTD与CASL4AL亲本材料具有不同地理来源所产生。【结论】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渐渗导致CASL4AL中置换臂4A、非置换臂5B和7B等染色体上产生大量的SNP和Indel,外显子区域的SNP可能导致一些后代的表型变异。(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杨思晴,胡鑫,王中秋,缪娜娜,胡乐佳[4](2019)在《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臂置换系抽穗期基因遗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抽穗期主要受环境与基因的双重影响,已知调控小麦抽穗期的基因主要有叁大类,分别为光周期基因(Ppd)、春化基因(Vrn)和自身早熟性基因(Eps)。目前已定位到许多与抽穗期相关的QTL,并克隆到一些调控抽穗期的关键基因。尽管如此,对于调控抽穗期的分子基础了解的仍很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在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中,正常秋播条件下CASL4AL比CS迟熟18-20天。【材料与方法】以迟熟材料CASL4AL及中国春(CS)为亲本材料,构建杂交分离群体,对其后代进行BSR_seq试验,开发分子标记,进行QTL的精细定位。并对亲本CASL4AL进行重测序,鉴定小麦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结果与分析】通过BSR试验,得到2个共定位区间,分别为4A染色体588931944 bp-665864699 bp和2B染色体44274361 bp-44352759 bp。在此区间设计引物扫描群体,用QTL IciMapping V4.0软件对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抽穗期进行QTL分析。在4A染色体638-685Mb处定位到一个LOD值为5的QTL;在4A染色体的691-692Mb处定位到一个LOD值为10的QTL。在2B染色体的短臂55Mb到59Mb处定位到一个LOD为52的QTL。分析转录组和重测序数据可知,CASL4AL的SNP分布比较复杂,除集中在4A的40-745 Mb, 7B的0-570Mb以及5B的410-675Mb外,还在1A、2A、3A、7A、2B、2D、5D、6D、7D染色体上成簇分布,表明该材料除在预期的染色体4A上保留TTD140的大片段外,还在其它其他染色体上可能残留许多TTD140小片段,这有可能是DNA突变造成的。【结论】CASL4AL的抽穗期可能既受到4A染色体上抽穗期基因的影响,在2B染色体上也存在着抽穗期基因影响着该置换系的抽穗期。CASL4AL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除了在置换臂有较高的TTD140大片段,在其他染色体上也存在着TTD140小片段。(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宏伟,杨足君,尹华燕,焦成志,方孝荐[5](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重测序及同域物种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以色列的卡梅尔"进化峡谷"是种质资源发掘和研究物种在微环境下进化的天然实验室。尽管仅相距200米,来源于干旱、高温的北坡的野生二粒小麦体现较强的抗旱性,而潮湿、温润的南坡的种质已进化出白粉病抗性多样性。为揭示其进化机制,本研究结合利用基因定位、基因组重测序及功能基因手段对来源于进化谷的野生二粒小麦进行了群体遗传学研究。进化树和血缘关系分析发现进化谷两坡的野生二粒起源于同一祖先,并于约3000~5000年前遇到群体瓶颈效应产生第一次分化,"非洲坡"首先分化成SFS1和SFS2两个亚群,然后SFS2又迁移至"欧洲坡"形成NFS亚群。叁个亚群之间均表现非常高的分化(Fst),并且未检测到明显的基因流,在峡谷内已经形成合子前生殖隔离。为了验证是否形成新物种,群体间进行了杂交试验,其中SFS1与其他亚群的杂种F_1结实率明显降低。细胞学检测发现该亚群形成了一系列类型的罗伯逊易位,并导致了与其他群体间的后合子隔离,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了确凿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为适应"非洲坡"强烈非生物胁迫选择压,SFS1亚群与SFS2亚群分别进化出早花或抗辐射的能力,推断SFS1的染色体不稳定可能与生育进程后期高辐射导致。群体选择分析发现,SFS1受选择基因组区间富集了大量抗氧化相关基因,而C06基因关键氨基酸发生了退行性变异;而NFS群体分别在4A及其他染色进化出新的抗白粉病基因。本研究可能成为植物领域非生物胁迫与生物胁迫驱动同域物种形成的经典案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冯克伟,罗茜,聂小军[6](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盐胁迫应关键基因TdKT2的克隆及其RNA编辑位点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AABB基因组的供体,具有粒大、耐盐、抗病以及蛋白含量高等优异性状,是六倍体普通小麦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基因库。盐胁迫是影响世界各地小麦及其它作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挖掘、利用野生二粒小麦的优异耐盐基因来提高六倍体普通小麦耐盐性,对培育高产、耐盐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KT家族是一类重要的钾转运蛋白家族,在植物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前期RNA-seq测序发现,KT2是野生二粒小麦盐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鉴于此,本研究以盐敏感基因型A9和耐盐基因型B5为材料,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获得其KT2基因(TdKT2)全长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结果和启动子特征;进一步利用QPCR技术鉴定分析其在盐胁迫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强度下的表达特征,发现KT2基因在盐敏感品系和耐盐品系中都有表达,盐胁迫对KT2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盐胁迫对B5基因型KT2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弱于A9基因型,B5品系表现出响应的耐盐特性。最后,对其响应盐胁迫的RNA编辑位点进行来分析,共鉴定到6处差异的编辑位点,且各位点的RNA编辑的发生具有同步效应,暗示RNA编辑可能通过调控KT2基因的2表达水平参与野生二粒小麦耐盐性的调控。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TdKT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刘佳,黄林,李廷轩,刘亚西,颜泽洪[7](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高Fe、Zn、Mn特性融入普通小麦的优异位点发掘与利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补充人体微量营养素的基础食物。然而,现代栽培小麦中微量营养素的含量偏低或生物利用有效性差,远不能满足人体对必需微量营养素的最低摄入要求。通过"生物强化"是提高小麦微量营养素含量的有效途径。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AABB,2n=4x=28)是栽培硬粒小麦(T.durum,AABB,2n=4x=28)和普通小麦(T.aestivum,AABBDD,2n=6x=42)的祖先种,具有高Fe、Zn、Mn含量特性,是普通小麦微量营养素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材料。本研究对以野生二粒小麦D1为父本与普通小麦高产弱筋品种川农16 (CN16)为母本远缘杂交的渐渗系(≥F_(12)),及其进一步与其它普通小麦杂交的衍生系,和有关亲本共163份材料,在四个环境下的籽粒Fe、Zn、Mn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3116个DArT标记进行了微量元素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鉴定了14个与籽粒Fe、Zn、Mn含量相关的高可信度显着标记-性状关联(MTA)位点,其中9个为新位点。在染色体3B、4A、4B、5A和7B上共鉴定到6个位点与Fe含量显着相关;在1A和2A上有3个位点与Zn含量显着相关;5B染色体上有5个与Mn含量有关的位点。这些位点对千粒重无负效应。结合表型数据,共筛选出61份兼具高千粒重和高Fe、Zn、Mn特性的生物强化材料,有效地拓宽了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遗传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靳雅荣,何雨,王芳,王宇凡,胡燕灵[8](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条锈菌胁迫响应相关miRNA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 (miRNA)负向调控目标基因表达,在植物响应外界逆境胁迫及适应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miRNA响应生物胁迫的调控方式可以更加精准的指导作物抵御病虫害的改良。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具有全生育期的完全抗性。然而,部分携带功能型Yr15的野生二粒小麦材料却表现出了对条锈菌的部分抗性,甚至感病。本研究以携带功能型Yr15,但抗病性有所降低的野生二粒小麦为材料,进行了条锈菌胁迫下的miRNA测序分析。预测了437个保守的miRNA和91个新的miRNA。其中,85个miRNA可能与条锈菌胁迫响应有关;KEGG分析发现,受这些miRNA所调控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RNA降解过程以及程序性调控细胞坏死过程等;鉴定到两个受条锈菌胁迫诱导差异表达的miRNA能够特异结合Yr15序列。本研究丰富了野生二粒小麦的miRNAs的类型,为进一步研究miRNAs参与调节Yr15介导的条锈病抗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刘雨佳,王慧芳,穆君怡,解超杰,孙其信[9](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6的初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第叁大粮食作物,其品质和产量直接关系着国民粮食生产安全。小麦白粉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多发于潮湿多雨、气候温和的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不合理种植,均是致使小麦白粉病发展越发严重的重要因素。选育小麦抗病品种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资金投入。但是小麦白粉菌的生理小种繁多,生理小种的变化使得对应的抗病基因功能丧失,因此不断发掘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寻找新的抗病材料是选育持久抗性品种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利用野生二粒小麦渗入系材料IW6与小麦感病品种石优20的F_2分离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鉴定了苗期对白粉病的抗性,通过遗传分析,确定IW6对白粉病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Illumina 90K芯片检测,开发分子标记,抗病基因被定位在7AL上700-740M的物理区间内,单侧的分子标记距离是15cM。(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颛孙湘溪,张强,邱丽娜,王卫东,刘雨佳[10](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01分子标记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特别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产。野生二粒小麦易与栽培小麦杂交且含有丰富的抗病资源,具有提高栽培小麦抗病性和适应性的巨大潜力。本研究以野生二粒小麦与小麦杂交产生的渗入系8X44为研究材料,利用Illumina90K芯片和比较基因组学设计开发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抗白粉病基因MLIW101的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1、Illumina90K芯片差异探针富集于小麦2B染色体短臂13~15Mb;2、MLIW101定位于分子标记185278与E01C13之间2.6cM的遗传距离内,分别距离185278和E01C13为1.5cM和1.1cM。(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野生二粒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抽穗期、株高、旗叶长、宽、面积等主要数量性状均对产量和品质性状有着很大影响。小麦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中国的小麦育种过分倚重产量,而忽视小麦的品质,致使我国的小麦品质育种水平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DH群体即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是花药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的群体,由于DH群体是纯合群体,利用DH群体进行数量性状的分析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快育种进程,还可以直接选择优良品种或特异种质;【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亲本为CASL7AS×ZNL12(浙农林12号),经过人工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成的加倍单倍体群体。本研究以这套DH群体为材料,统计分析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这套DH系群体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均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对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分蘖数为0.27;旗叶长、宽和旗叶面积分别为0.1、0.1、0.16;小穗数为0.08;有效穗数为0.18;株高、穗长、穗颈长分别为0.22、0.12、0.33;粒长、粒宽、千粒重、单株产量分别为0.05、0.05、0.13、0.22;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淀粉含量、灰度值分别为0.08、0.09、0.02、0.13、0.02、0.03。对各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旗叶面积、小穗数、小穗密度、蛋白质含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192、0.156、0.335;而抽穗期与穗颈长、单株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296、-0.205,旗叶面积与穗长、小穗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9、0.232,对于穗颈长、株高、穗长均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0.617、0.264、0.352、0.418、0.265;而蛋白质含量与穗颈长、株高、千粒重、单株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3、-0.286、-0.363、-0.444;【结论】调查分析小麦DH群体的不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发现该群体在分蘖数、株高、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它性状也都具有一定的变异,体现了DH群体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能够提供大量的遗传育种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二粒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鑫,缪娜娜,戎均康.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材料CASL3AL的染色体鉴定及抽穗期QTL定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王中秋,戎均康.基于单倍体技术选育带有野生二粒小麦优异基因的育种中间材料[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吴丹丹,胡鑫,杨思琴,丁睿,戎均康.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渐渗导致普通小麦DNA与表型变异的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杨思晴,胡鑫,王中秋,缪娜娜,胡乐佳.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臂置换系抽穗期基因遗传定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王宏伟,杨足君,尹华燕,焦成志,方孝荐.野生二粒小麦重测序及同域物种形成机制[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冯克伟,罗茜,聂小军.野生二粒小麦盐胁迫应关键基因TdKT2的克隆及其RNA编辑位点的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7].刘佳,黄林,李廷轩,刘亚西,颜泽洪.野生二粒小麦高Fe、Zn、Mn特性融入普通小麦的优异位点发掘与利用价值[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8].靳雅荣,何雨,王芳,王宇凡,胡燕灵.野生二粒小麦条锈菌胁迫响应相关miRNA的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刘雨佳,王慧芳,穆君怡,解超杰,孙其信.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6的初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颛孙湘溪,张强,邱丽娜,王卫东,刘雨佳.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IW101分子标记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野生二粒小麦ISSR遗传多样性的...份野生二粒小麦ISSR遗传多样...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一1引物xgwmZ”的扩增结果4.a四倍体小麦A基因组FISH信号位...

标签:;  ;  ;  ;  ;  ;  ;  

野生二粒小麦论文_胡鑫,缪娜娜,戎均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