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论文_郭雪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胰腺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胰腺,胰腺炎,性疾病,胰腺癌,疾病,触诊,免疫性。

胰腺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郭雪丽[1](2019)在《磁共振动态增强与增强CT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邓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9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均先后进行增强CT和MRI动态增强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进行确诊。比较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理进行确诊,包括假性囊肿21例,黏液性囊腺瘤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囊性胰腺癌8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真性囊肿3例。MRI动态增强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检出率(77例,97.47%)高于增强CT检查(69例,8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MRI动态增强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其中MRI动态增强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为病情评估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徐刚,杨晓俊,顾玉青,张彬,周鑫[2](2019)在《胰腺囊性疾病患者40例临床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治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胰腺囊性肿瘤(PCN)组(n=26)与胰腺假性囊肿(PPC)组(n=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术前影像学特征、外科治疗策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灶部位、胰腺炎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低于PPC组(P<0.05)。PCN组病灶直径明显小于PPC组(P<0.05),术前影像学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疾病准确率为72.50%(29/40)。PCN组患者中8例(30.77%)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18例(69.23%)采取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而所有PPC患者均采用PPC内引流术治疗。PCN组患者术后易并发胰瘘及出血、胃排空障碍,PPC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感染或胃排空障碍,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囊性疾病鉴别诊断仍有赖于首发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的多方面考察,手术治疗仍可引起并发症,外科临床需对此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子恺,周文丽,李闻,孙刚,彭丽华[3](2019)在《消化道微生态与胰腺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道微生态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是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消化道微生态可能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关系密切,但学术界很少关注。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并易伴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IgG4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移位在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和疾病程度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仍不清楚。牙周疾病和口腔微生态失衡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但胰腺癌时肠道菌群的具体变化及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就各类胰腺疾病背景下的消化道微生态研究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丽贤,秘建威,赵东强[4](2019)在《超声内镜技术在胰腺囊性疾病中的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内镜做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在胰腺囊性疾病(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 PCL)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内镜在PCL方面的一些诊治进展进行了整理。(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9年09期)

王一,张彤迪,王文刚,杜建文,李凤娟[5](2019)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高度疑似胰腺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中的VTQ技术进行胰腺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TQ应用于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VTQ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不同病灶剪切波速值(LSWV)、相邻胰腺实质剪切波速值(PSWV)和剪切波速值差(DSWV),结果显示,恶性病灶(包括胰腺癌、腺泡细胞癌)LSWV、PSWV和DSWV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包括胰腺炎、神经鞘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66例胰腺疾病患者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18例)、中年组(25例)和老年组(23例),比较不同年龄患者LSWV值,结果显示胰头和胰尾LSW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TQ技术诊断胰腺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测定结果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治的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吴本俨[6](2019)在《关注老年人胰腺、胆管系统Ig G4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RD)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类以淋巴浆细胞浸润以及席纹状纤维化为典型特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临床上较常用的诊断要点是血清IgG4浓度> 1.35 g/L,病损组织中IgG4阳性细胞/IgG阳性细胞> 40%[1-2]。本病常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宋思奇,雍妹,陈红苗[7](2019)在《能谱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谱CT最早出现于2008年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之上,在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CT平扫、增强外的第叁种常规扫描方式。从其主要的优势来看,可以实现多参数成像,更加充分地展现出组织内部的CT值差异,获取组织成分进行研究分析。另外,其特有的但能量成像基础还可以按照特定物质的能谱曲线分析组织成分,在现阶段的胰腺疾病诊断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8](2019)在《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胰腺疾病研究团队风采 全方胰赴,胰路前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方向团队成员长期从事胰腺疾病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一个成员梯队合理、科研态度严谨、实验技术娴熟、临床基础融合以及团结协作优良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大部分为医院及科室中青年业务骨干,热爱科学研究、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自开展工作以来,课题组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行胰腺疾病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指导博士55名(已毕业50名),指导硕士59名(已毕业55名),指导博士后2名(已出站)。多名学生已成为临床、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晨,朱源森,周洁,滕春波[9](2019)在《miR-124a在胰腺发育及疾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并高度保守,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miR-124a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胰腺中含量最为丰富,在其他器官中的表达量约低100倍。近年研究显示,miR-124a参与胰腺发育、生理及病理多种过程的调节,包括:(1)通过阻断TGFβ途径诱导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祖细胞方向分化(2)靶向调控Foxa2、i GluR等与胰岛激素分泌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介导胰岛激素的释放(3)通过与下游靶基因Rac1的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4)通过调控CHSY1及其下游靶点CASP1的表达水平参与慢性胰腺炎CP的发生等。研究miR-124a对于深入了解胰腺发生及疾病机理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闫兵杰,韩娜娜[10](2019)在《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GS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吉西他滨及替吉奥(GS)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晚期胰腺癌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GS化疗方案,实验组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GS化疗方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实验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联合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GS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胰腺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治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胰腺囊性肿瘤(PCN)组(n=26)与胰腺假性囊肿(PPC)组(n=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术前影像学特征、外科治疗策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灶部位、胰腺炎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低于PPC组(P<0.05)。PCN组病灶直径明显小于PPC组(P<0.05),术前影像学鉴别诊断胰腺囊性疾病准确率为72.50%(29/40)。PCN组患者中8例(30.77%)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18例(69.23%)采取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而所有PPC患者均采用PPC内引流术治疗。PCN组患者术后易并发胰瘘及出血、胃排空障碍,PPC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感染或胃排空障碍,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囊性疾病鉴别诊断仍有赖于首发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的多方面考察,手术治疗仍可引起并发症,外科临床需对此引起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胰腺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郭雪丽.磁共振动态增强与增强CT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

[2].徐刚,杨晓俊,顾玉青,张彬,周鑫.胰腺囊性疾病患者40例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3].王子恺,周文丽,李闻,孙刚,彭丽华.消化道微生态与胰腺疾病[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4].张丽贤,秘建威,赵东强.超声内镜技术在胰腺囊性疾病中的诊治进展[J].临床荟萃.2019

[5].王一,张彤迪,王文刚,杜建文,李凤娟.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

[6].吴本俨.关注老年人胰腺、胆管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

[7].宋思奇,雍妹,陈红苗.能谱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8]..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胰腺疾病研究团队风采全方胰赴,胰路前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杨晨,朱源森,周洁,滕春波.miR-124a在胰腺发育及疾病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9

[10].闫兵杰,韩娜娜.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GS化疗方案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增殖凋亡示意图胰腺疾病-图5-2-4 胰腺真性囊肿声像...胰腺疾病-图5-2-5 胰腺假性囊肿声像...胰腺疾病-图5-2-7b 胰体癌彩色多普...胰腺疾病-图5-2-8 胰尾癌声像图胰腺疾病-图5-2-7a 胰体癌灰阶声像...

标签:;  ;  ;  ;  ;  ;  ;  

胰腺疾病论文_郭雪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