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二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胡瑕倩[1](2021)在《物理教学中的PBL问题设计 ——以《抛体运动》一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洋[2](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从三维课程目标转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物理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思维,贯穿学生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科学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以及质疑创新,而这些要素又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科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上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广大物理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材料,利用教学智慧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但目前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还没有全面落地,由于升学压力等问题,很多物理教师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或者觉得无从下手。基于此,本论文分析了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根据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在物理教学的不同课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了解了当前国内外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基础,并且强调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结合文献以及个人理解,对科学思维进行了详细地解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指导,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以及对高中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基于目前科学思维研究和培养的现状,分别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习题以及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然后,结合部分策略对不同课型进行教学设计并阐明设计意图,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同时,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为高中物理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唐心懿[3](2021)在《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国内外的发散性思维研究较为热门,教育者们强调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物理核心素养的学者也很多。但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策略以及实践研究较少,所以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和二部分主要把发散性思维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研读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基础上,对现阶段关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当前发散性思维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和四部分是对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上海市JDYZ的高一(3)班和高一(4)班学生和全体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的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程度。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看法。再结合第三部分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提出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相对应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第五部分是本人利用在上海市JDYZ三个月的教学实践期,将第四章提出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且以“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应用”、“静摩擦力”、“共点力的平衡”五个高一典型课程进行与策略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实践。根据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业成绩、物理学习兴趣以及物理发散性思维水平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第六部分是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吴颖[4](2021)在《中职物理教科书与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作为不同类别的高中阶段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具有方向性的要求。教科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学校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要求教科书的选择要更加符合教学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类教科书也需要在各种检验中不断完善。中职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主阵地之一,需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选择或完善更加适合的教科书。这就需要对教科书进行比较选择。然而,教科书比较研究涉及普通高中与中职物理教科书的并没有,故此,本文选取四川省普遍使用的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和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物理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工作。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对两套教科书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标准进行比较。然后对教科书编写的要求进行比较研究和对两套教科书的知识结构、章节呈现、内容安排和教科书的版式设计、内容特征、栏目设置、引入方式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希望对教科书编写者修订教科书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关教育单位及物理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科书的特点,服务教学和学生发展,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通过对两套教科书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两套教科书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教学目标要求和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普通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要求更高,中职物理教学大纲则在贴近生活实际、拓展模块上更加丰富;通过教科书的知识结构、章节呈现、内容安排以及教科书的版式设计、内容特征、栏目设置、引入方式的比较分析,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更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中职物理教科书则更注重知识的使用和人文社科基本素养的普及。
周莹[5](2020)在《STSE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随着AR、VR、AI、5G等越来越多前沿技术出现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些都显示出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了解物理学与这些方面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即本文所提到的STSE。面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全球教育发达地区都在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物理教育必然应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提高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对STSE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两个概念进行研究和综述。接着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高中物理STSE教育实施现状,探讨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教材和课标上现有的STSE内容,整理、归类,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依据以上研究成果,对必修1运动学内容进行STSE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分析和反思。本文着重研究STSE教育理念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运动学教学设计,和以往其他研究相比,在同样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之前20年来关于STSE教育宝贵的研究成果,再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中物理一线教学经验,分析STSE教育现状、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更注重理论的应用,研究更贴近一线物理课堂教学,并结合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研究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实在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可用于其它物理知识的教学研究,研究具有可持续性。
董瑞彩[6](2020)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物理科学方法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并探讨了物理科学方法的功能、层次以及在教学中应用物理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常运用的科学方法进行重新分类,构建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物理科学方法分类体系,并结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内容对每一种科学方法进行阐述、举例说明。(2)按教材章节顺序、栏目设置梳理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科学方法。(3)探讨科学方法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依据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规律及习题知识的心理过程,制定出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的科学方法数量多且涉及面广;(2)科学方法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系列)中显隐并存;(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4)科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和习题教学四种途径。这些结果对实际教学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参考价值。
叶峻铭[7](2020)在《基于SOLO理论的物理高考试卷分析与实践 ——以力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合适的分类评价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处的能力水平,从而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达到高考所要求的能力水平,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种形成性评价判断学生所处的能力水平层次,继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克服困难,具备迎接高考的能力水平。本文选取近几年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学科考评的SOLO分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用于对高考力学试题和高三学生的研究过程之中。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 SOLO理论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并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三章作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将SOLO理论与高中物理进行匹配,进而制定了符合高中物理的“物理试题的SOLO层次分类标准”和“学生物理表现的SOLO层次分类标准”,并对2017-2019年部分物理全国卷力学试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给出了这些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SOLO层次。第四章研究各套试卷的SOLO层次后,发现关联结构(D)水平的试题在每年全国卷的力学试题中都占据了 70%左右,并且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层次明显高于填空题(实验题)。第五章为实践环节,组建测试卷对两个班的高三学生进行检测,利用SOLO分类标准分析学生所处的能力水平,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后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况炜[8](2020)在《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将图像应用于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节点概念的连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概念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分析物理概念中各个量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归纳物理规律,促进有意义学习。本文主要研究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方面的特点和应用问题,作为物理概念规律一直在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部分,但也是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目前对图像法的研究尽管多,但是更多是针对于物理解题和物理实验探究部分,所以对应用图像法进行概念规律的教学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文中所指的图像是概念图和函数图。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学实践法,对物理图像在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将有意义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数形结合的表征理论等联系教学实践对图像法应用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阐明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对图像法的认知、理解、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应用图像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看法。提出了一些促进物理概念规律有效教学的建议,对物理教师进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主要结论表明图像法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在物理概念的表征、物理规律的理解归纳、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表达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等关系,本文并未对整个中学物理教学做深入全面的研究,这有待于后续进行深究。
黎扬飞[9](2020)在《探究智能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初中,高中学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初高中生们一般利用手机来上网,社交以及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其实手机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电子产品,它搭载着许多不同精度的传感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多次提及传感器,甚至里面涉及不少传感器进行物理实验,包括智能手机搭载的传感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鉴于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开展了智能手机搭载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探讨智能手机搭载的传感器是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实验,为高中物理教师开展手机传感器开展物理实验提供帮助。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知识框架和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高中物理实验进行分析,并对高中阶段物理实验进行梳理,结合市场调查当前市面不同品牌智能手机搭载传感器种类以及传感器所能测量涉及高中物理实验的物理量,进行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设计的提出。通过实验法对所设计的高中物理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成功完成了以下四个实验,智能手机光传感器应用于高中动量守恒实验、智能手机压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波意耳定律教学实验、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以及智能手机磁传感器应用于复摆实验。实验期间通过访谈一线高中物理教师和物理实验员对实验进行完善,同时调查一线高中物理教师和实验员对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的了解情况,态度和实际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看法。实验成功和一线教师对本研究的态度,表明了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中的市场、文献调查分析和实验设计,为对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的师生们提供借鉴,为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郑静慧[10](2020)在《漫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指导,致力于巧妙利用漫画为中学物理教学开拓新途径从而丰富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将漫画服务于中学物理课教学从而提高中学物理课教学效率的探索。漫画是一种受到大多数青少年喜欢的艺术,它是一种表述手段,可以用来反映各种信息,比如反映事物、理念、思想、情感等,而物理漫画就是将物理概念、规律、实验等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物理漫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物理漫画运用于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物理漫画进行教学,将物理漫画与物理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物理知识、思维、方法等,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任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漫画起到的作用,将物理漫画引入中学物理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重点讨论漫画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类型。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的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将漫画引入学科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第2章的物理漫画教学的概述,主要介绍了漫画的概念,并为物理漫画、物理漫画教学下定义,同时还论述了利用物理漫画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优点;第三个部分包括三个章节,其中第3章主要论述了物理漫画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第4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即漫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类型,包括物理课堂的导入、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规律的教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第5章为根据前面所论述的物理漫画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物理漫画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类型而进行的利用漫画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最后一个部分是第6章的总结与展望,也就是针对以上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还提出将漫画引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缺陷以及改进方法。
二、实验二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二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内容 |
2.研究的思路 |
3.研究的方法 |
二、理论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思维 |
2.科学思维 |
(二)理论基础 |
1.皮亚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 |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二)科学思维的解读 |
1.模型建构 |
2.科学推理 |
3.科学论证 |
4.质疑创新 |
四、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二)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调查的实施过程 |
1.学生问卷调查的实施 |
2.教师访谈的实施 |
(四)学生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1.信度分析 |
2.效度分析 |
(五)调查的结果分析 |
1.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2.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
(六)调查结论 |
五、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制定前概念导学案,奠定科学思维起点 |
2.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思维 |
3.重现概念建构背景,经历科学思维过程 |
4.类比相关物理概念,加强科学思维训练 |
5.巧用概念图工具,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
(二)在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注重公式数学推导,科学推理理解内涵 |
2.类比凸显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
3.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科学论证质疑创新 |
4.尝试解释生活现象,严谨科学论证过程 |
5.开展物理学史研讨,学习前人科学思维 |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文字转为“物理语言”,审题同时科学推理 |
2.引导学生画情景图,促进物理模型建构 |
3.注重一题多解问题,培养学生质疑创新 |
4.注重简答题型训练,多角度提升科学思维 |
5.注重估算问题解决,科学推理进而建模 |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实验显化物理模型,强化物理模型建构 |
2.角色扮演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推理经过 |
3.布置趣味实验作业,动手动脑科学论证 |
4.引导学生优化实验,培养学生质疑创新 |
5.归纳实验科学方法,关注不同实验联系 |
六、教学设计案例 |
(一)概念课——《磁场磁感线》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二)规律课——《牛顿第一定律》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三)习题课——《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四)实验课——《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七、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
附录C 高中物理教师对科学思维培养认识的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理论 |
2.2 发散性思维 |
2.3 物理发散性思维 |
2.4 物理核心素养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 调查方法 |
3.4 调查对象 |
3.5 三份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3.6 对物理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
4.1 建立物理观念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
4.2 训练科学思维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
4.3 开展科学探究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
4.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
4.5 注重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 |
第五章 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
5.1 实验研究目的 |
5.2 实验研究假设 |
5.3 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
5.4 教学案例分析 |
5.5 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 |
附录二 发散性思维量表(前测) |
附录三 物理发散性思维量表(后测) |
附录四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五 教师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附录六 教师访谈内容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职物理教科书与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职物理教学大纲的比较 |
2.1 两者总体比较 |
2.2 课程性质的比较 |
2.3 课程教学目标的比较 |
2.4 内容标准的比较 |
2.5 小结 |
3 两套物理教科书的结构比较 |
3.1 教科书结构体系比较 |
3.2 教科书章节呈现比较 |
3.3 教科书栏目设置比较 |
3.4 实验内容比较 |
3.5 教科书习题的比较 |
3.6 小结 |
4 两套物理教科书的内容比较 |
4.1 教科书的内容特征比较 |
4.2 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比较 |
4.3 小结 |
5 总结与讨论 |
5.1 两版教科书的异同点 |
5.2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
5.3 对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
5.4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国内研究现状检索方法与结果 |
1 物理教科书(教材)研究检索数据 |
2 物理教科书(教材)比较(对比)研究检索数据 |
3 高中物理教科书(教材)比较(对比)研究检索数据 |
致谢 |
(5)STSE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主要思路和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2 STSE教育研究基础 |
2.1 STSE概念与内涵 |
2.2 STSE研究综述 |
2.3 STSE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 |
2.4 STSE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
2.5 STSE 与 2017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3 STSE教育现状与分析 |
3.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
3.2 教师结构式访谈设计和结果分析 |
4 以STSE为背景的运动学教学内容研究 |
4.1 STSE在教材(运动学章节)呈现方式与特点 |
4.2 STSE具体内容梳理(教材与课标) |
4.3 STSE内容补充 |
5 教学设计概念及功能 |
5.1 教学设计概念 |
5.2 教学设计功能 |
6 STSE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学教学设计案例 |
6.1 时间位移 |
6.2 自由落体运动 |
7 研究总结 |
7.1 研究结果 |
7.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
1.1.2 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存在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章 物理科学方法 |
2.1 相关概念梳理 |
2.1.1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2.1.2 物理科学方法 |
2.2 物理科学方法的功能 |
2.2.1 导源功能 |
2.2.2 突破功能 |
2.2.3 中介功能 |
2.2.4 建构功能 |
2.3 物理科学方法的层次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4.2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
2.4.3 物理科学方法的判定原理 |
第3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 |
3.1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
3.2 物理科学方法的示例 |
3.2.1 观察法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思维方法 |
3.2.4 数学方法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内容梳理 |
4.1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1》中的科学方法 |
4.2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科学方法 |
4.3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3》中的科学方法 |
第5章 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
5.1 科学方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
5.2 科学方法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
5.3 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5.4 科学方法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
5.5 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5.5.1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5.5.2 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SOLO理论的物理高考试卷分析与实践 ——以力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历程 |
1.1.2 SOLO分类理论的来源 |
1.1.3 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情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2.2.2 SOLO分类理论 |
第三章 SOLO层次分类标准及具体表现 |
3.1 学生表现的SOLO层次分类标准 |
3.2 学生物理表现的SOLO层次分类标准 |
3.3 高考物理力学试题的SOLO层次分类标准 |
3.4 高考物理力学试题的SOLO层次实例分析 |
3.4.1 单点结构试题实例分析 |
3.4.2 多点结构试题实例分析 |
3.4.3 关联结构试题实例示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2017-2019年高考物理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1 2017 年物理全国卷(Ⅰ、Ⅱ、Ⅲ)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1.1 2017年物理全国卷Ⅰ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1.2 2017年物理全国卷Ⅱ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1.3 2017年物理全国卷Ⅲ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1.4 2017年物理全国卷整体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2 2018年物理全国卷(Ⅰ、Ⅱ、Ⅲ)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2.1 2018年物理全国卷Ⅰ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2.2 2018年物理全国卷Ⅱ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2.3 2018年物理全国卷Ⅲ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2.4 2018年物理全国卷整体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3 2019年物理全国卷(Ⅰ、Ⅱ、Ⅲ)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3.1 2019年物理全国卷Ⅰ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3.2 2019年物理全国卷Ⅱ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3.3 2019年物理全国卷Ⅲ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3.4 2019年物理全国卷整体力学部分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4.4 2017-2019年物理全国卷(Ⅰ、Ⅱ、Ⅲ)力学部分试题SOLO层次的纵向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银川某中学高三学生的物理学业水平研究 |
5.1 力学测试题的SOLO层次分析 |
5.2 银川某中学高三学生的SOLO层次分析 |
5.2.1 银川某中学高三(1)班学生的SOLO层次分析 |
5.2.2 银川某中学高三(15)班学生的SOLO层次分析 |
5.2.3 银川某中学高三(1)班与高三(15)班的SOLO层次对比 |
5.3 研究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高考大纲力学知识内容要求 |
附录Ⅱ: SOLO层次示范中所分析的高考物理试题 |
附录Ⅲ: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细目表 |
附录Ⅳ: 对一线教师的访谈问卷 |
附录Ⅴ: 力学测试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图像法 |
2.1.2 物理图像法 |
2.2 图像法的理论基础 |
2.2.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2 双重编码理论 |
2.2.3 数形结合的表征理论 |
3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
3.1 有关图像法的问卷分析 |
3.1.1 问卷的制定 |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1.3 调查数据分析 |
3.1.4 总结与分析 |
3.2 有关图像法的教师访谈分析 |
3.2.1 教师对图像法的看法和使用现状 |
3.2.2 教师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教学现状 |
3.2.3 学生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功能 |
4.1 构建概念图表征物理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联 |
4.2 利用图像,有效复习,促进知识的长效记忆 |
4.3 通过构建物理函数图象,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
4.4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
5 图像法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5.1 实践假设 |
5.2 实践内容 |
5.2.1 实践对象 |
5.2.2 实践教材 |
5.3 实践中应用图像法的教学案例 |
5.3.1 图像法新课教学案例——《弹力》 |
5.4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5.4.1 实践前测结果分析 |
5.4.2 实践后测结果分析 |
5.5 实践结论 |
6 图像法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6.1 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图像 |
6.2 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构图 |
6.3 注重构图的层次性和简明性 |
6.4 注重图像描述的准确性 |
6.5 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规范作图、识图、用图 |
7 总结与反思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像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附录B 调查问卷统计表 |
附录C 高中物理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教师访谈实录 |
致谢 |
(9)探究智能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手机传感器应用于物理实验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高中物理实验分析 |
2.1 高中物理实验内容概况 |
2.1.1 高中力学实验概况 |
2.1.2 高中热学实验概况 |
2.1.3 高中光学实验概况 |
2.1.4 高中电磁学实验概况 |
2.2 智能手机传感器可测量的物理量 |
2.2.1 加速度传感器 |
2.2.2 陀螺仪传感器 |
2.2.3 磁传感器 |
2.2.4 声音传感器 |
2.2.5 光传感器 |
2.2.6 压强传感器 |
2.2.7 压力传感器 |
2.3 可加入智能手机传感器改进的高中物理实验 |
第三章 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的实验设计 |
3.1 智能手机压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波意耳定律实验设计 |
3.1.1 高中波意耳定律实验装置 |
3.1.2 高中波意耳定律实验步骤 |
3.1.3 高中波意耳定律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
3.1.4 高中波意耳定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3.2 智能手机光感器应用于高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设计 |
3.2.1 高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 |
3.2.2 高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 |
3.2.3 高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 |
3.2.4 高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数据处理 |
3.3 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设计 |
3.3.1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 |
3.3.2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原理 |
3.3.3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步骤 |
3.3.4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
3.4 智能手机磁传感器应用于复摆实验设计 |
3.4.1 复摆实验装置 |
3.4.2 复摆实验原理 |
3.4.3 复摆实验步骤 |
3.4.4 复摆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
第四章 访谈结果与分析 |
4.1 访谈对象 |
4.2 访谈时间及地点 |
4.3 访谈笔录 |
4.4 访谈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深入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生必做物理实验21个 |
附录二 智能手机搭载传感器市场调查表 |
附录三 智能手机传感器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现状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
(10)漫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物理漫画教学的概述 |
2.1 漫画与物理漫画 |
2.1.1 漫画 |
2.1.2 物理漫画 |
2.2 物理漫画教学 |
2.2.1 物理漫画教学的概念 |
2.2.2 物理漫画教学的依据 |
2.2.3 将漫画引入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点 |
2.2.4 关于物理漫画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物理漫画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3.1 中学物理漫画教学的指导思想 |
3.2 中学物理课程中漫画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
第四章 漫画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类型 |
4.1 物理课堂的导入 |
4.2 物理概念的教学 |
4.3 物理规律的教学 |
4.4 物理实验的教学 |
第五章 利用漫画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
5.1 中学物理漫画教学设计的内容 |
5.2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
5.2.1 《认识运动》教学设计 |
5.2.2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教学设计 |
5.2.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
5.2.4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附录 G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四、实验二 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 [1]物理教学中的PBL问题设计 ——以《抛体运动》一章为例[D]. 胡瑕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 刘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研究[D]. 唐心懿.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中职物理教科书与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比较研究[D]. 吴颖.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STSE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学教学设计研究[D]. 周莹.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应用研究[D]. 董瑞彩.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基于SOLO理论的物理高考试卷分析与实践 ——以力学部分为例[D]. 叶峻铭. 宁夏大学, 2020(03)
- [8]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况炜.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4)
- [9]探究智能手机传感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运用[D]. 黎扬飞. 广州大学, 2020(02)
- [10]漫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郑静慧.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