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竞技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竞技,体育,高校,美国,人才培养,体工队,策略。
高校竞技体育论文文献综述
周和纯[1](2019)在《高校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运动竞技人才众多,国家对专业运动队的培养力度也比较大。近几年,对高校中的高校学生的运动训练也显得比较重视,当然,通过国家的支持,我国高校的运动训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培养了众多的体育人才,但是,在当前我国的高校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培养方向单一,过度追求训练成果,对运动员的其他素质缺乏培养的现状。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运动训练以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广大的工作者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2期)
张敏青,李文平[2](2019)在《高校竞技体育: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部分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运动员活动范围小、影响力不强;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愿与态度不积极;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竞技体育发展相脱节尚未形成合力。为了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宣传工作、鼓励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协会或体育社团工作、建立运动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平台和鼓励运动员主动参与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侯雁春[3](2019)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在高校竞技体育选项课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高校竞技体育教学中,主要通过单一的机体性能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忽视了其他智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高校竞技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提升学生竞技体育效果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通过实验组和对比组进行研究,希望对提升高校竞技体育教学效果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30期)
韩凯[4](2019)在《简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体育事业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最受年轻人喜欢的莫过于篮球运动。在高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这一项运动。篮球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需要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从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篮球运动由来已久,能够长久的被人们喜欢,关键在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其自身的魅力。篮球运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急跑和急停,这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篮球的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身体的稳定性,决定着比赛的输赢。在篮球的经济体育中,应该注重对于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在本文中,对于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培养将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对于稳定性训练的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傅亮[5](2019)在《试论美国“高校体工队”模式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于典型个案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挖掘美国为什么能从高校走出众多体育人才的原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实例进行研究,认为:美国部分高校体育部是"体育局"性质的管理组织架构;现代化的场馆设施、职业化的教练团队、专业化的训练、体系化的大学赛事,走的是"体工队"的一套专业训练模式,协助运动员在竞技水平上"更高、更快、更强";学业上NCAA相关规章制度及体育奖学金的契约制度将"学训矛盾"转化成"学训互促",实现训练学习两条腿走路;通过竞赛杠杆撬动高校竞技体育市场价值以获取发展的经费支持,各方受益形成良性循环,维持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转。结论:"体工队"驻扎在高校中接受训练与文化学习,实现竞技学业双丰收,是"体教融合"的"高校体工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是将教育与体育高度融合的健康发展之路。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所处位置尴尬,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各方条件并不成熟,发展受限、"有名无实",发展之路值得反思。(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傅亮[6](2019)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从竞技体育视角对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进行探究,挖掘美国为什么能从高校走出奥运冠军的因素,研究认为美国高校提供现代化的场馆设施、配备职业化的教练团队、进行科学专业化的训练、具备体系化的大学赛事及成功的商业化的大学竞技体育市场开发,全方位的创造条件协助运动员在竞技水平上"更高、更快、更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举国体制",可以称之为"举校体制"。在以上诸方面我国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存在较大劣势,但要走"体教融合"的培养之路,结合国情,有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可取之处,以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夏洪涛[7](2019)在《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中不同“茶饮补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猛,但与之不配套的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营养保障体系的建设现状,出现大量的高校优秀运动员在大量、大强度的近专业训练环境下,营养补剂得不到有效支撑与保障,进而造成优秀人才因伤痛、疲劳等运动性疾病折磨而大量流失的现状。茶饮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可以有效地提升竞技能力表现水平,促进恢复等作用,但是不同茶饮补剂功效不同,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茶饮补剂才能对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上述目的论述不同茶饮补剂如何科学选择来促进竞技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选静,战国杰[8](2019)在《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社会化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物力、财力与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当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承接竞技体育职能等方面,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以为高校走社会化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朱建国,葛志强[9](2019)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组织机构的特征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特征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外部管理组织机构具有经费自给自足、为学术管理供能、完善的培养计划、全面的学术服务以及学籍管理方面的优势等特点;内部管理组织机构依据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灵活地选用独立型或非独立型模式。对人才管理组织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赵梓伊[10](2019)在《谈高校“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体教结合"模式已经在高校初见成效,但其整体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虽然近年来高校在持续扩招,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优质人才数量连年下降。对此,迫切需要高校去摸索"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实施的不足之处,制定培养策略,培养优质竞技体育人才。(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1期)
高校竞技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部分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运动员活动范围小、影响力不强;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意愿与态度不积极;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竞技体育发展相脱节尚未形成合力。为了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宣传工作、鼓励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大学体育协会或体育社团工作、建立运动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平台和鼓励运动员主动参与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与大学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应对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竞技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1].周和纯.高校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研究[J].当代旅游.2019
[2].张敏青,李文平.高校竞技体育: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J].浙江体育科学.2019
[3].侯雁春.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在高校竞技体育选项课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4].韩凯.简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高校篮球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与优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9
[5].傅亮.试论美国“高校体工队”模式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于典型个案调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6].傅亮.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研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
[7].夏洪涛.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中不同“茶饮补剂”的应用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张选静,战国杰.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朱建国,葛志强.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组织机构的特征及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赵梓伊.谈高校“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J].体育风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