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控制管理

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控制管理

南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在强调建筑设计质量的今天,加强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呼声。质量是企业的支柱,是设计师的灵魂,只有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准的设计产品,最终才能在设计市场上事实证明,占得一席之地,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客户的认可。因此,建筑设计企业本身应当将建筑设计质量管理放在一个足够高的地位,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列举了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要点,希望最终能够对提升整个建筑设计行业质量水平有助益处。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实行严格的施工设计图纸审查制度,凡是设计图纸中出现与相关规范图集相冲突的部分均需设计单位对此进行更正并要求出具符合规定要求的变更设计。笔者通过与多个设计员工作人员交流集合自己多年建筑设计的工作经历发现不论设计院规模大小还是项目复杂度高低,也不论主持项目设计的建筑师级别高低,工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与强制性条文相违背的地方,而违背一般条文要求图中出现错误、漏洞、遗漏等问题更是司空见惯。这对建筑项目的质量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控制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举措,加大对项目建筑设计的管控力度,创新项目建筑设计的管控方式。

1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的要求

1.1深入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设计质量评定的相关标准

现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将建筑设计过程中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以及承包指标的合格品率作为衡量建筑设计质量好坏的基本尺度。除需满足基本质量标准之外,还应创新设计方案和手段,创造较为显著的综合效益,在设计项目中积极采用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技术、新型工艺和材料等并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为整个设计行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2把握好对建筑设计理念先进性的管理

建筑设计理念的先进与否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工程界各种新型技术、新型材料设备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建筑产品与普通商品不同,存在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产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很细小的疏忽可能导致极大地损失。因此,首先要从源头上做起,首先确立一个与时代相适应、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配合的设计理念,对此需要花力气加强管理和引导。

1.3加强对建筑设计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管理

1.3.1加强对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管理

各设计单位应建立以法人代表为首的设计质量监督机构,该机构中需配备符合规定要求数量的专家,对于专家人选需要严格的筛选,确保这个体系的质量。要同时做到“一单位一机构,一项目一质检员”,企业法人、专家组成员以及质检员应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建筑设计质量的控制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性、制度性以及责任性的有机统一,让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

1.3.2加强对可操作规章制度的管理

(1)制定的规章制度要能够接地气,同时还要保证能够顺利的实施,与实际情况相适应从而保证实施的顺利性,同时要求将规章制度人性化、具体化、细化,在日常的管理中还需对其适用性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和改进,最终确保达到预定的要求;

(2)制定相应表格,对每个环节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规章制度的量化考核;

(3)规范设计师的设计行为,突出强调原则的重要性,只有从根本上规范设计师的行为,才能确保设计工作的满意度;

(4)做好产品的后续服务,对于设计产品的后续实施过程,作为设计师应主动跟进,同时形成能动的反馈机制,及时的处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5)在方案实施之前要制定详尽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实施度较高的控制措施,而在项目完成之后还应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

1.4把握好建筑设计程序,优化设计管理

1.4.1做好项目参与者之间的统筹衔接工作。项目设计过程是一个多专业协调配合的过程,作为管理人员应做好各部门、各专业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确保项目设计过程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计所需时间,带来经济和时间上的效益。

1.4.2注重计划的创新并能够及时调整实施。项目设计过程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各种情况,此时,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并实时的制定新的替代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只有不断进行优化,才能确保产品质量能够达到优良的水平。

1.4.3确定项目设计的最佳目标和最低要求,最大可能的将标准量化,从而增强实际使用时的可操作性。

1.4.4加强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是管理人员能动动态管理的表现,通过这种优化能够在根本上破除不合理的东西对建筑设计质量的不利影响。

2建筑设计质量管理要点

2.1研究项目设计内容,明确设计计划

首先,应由设计团队总负责人挂帅,各专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研究项目设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综合业主的要求、建设场地的基本情况以及设计基础资料科学的制定设计计划。

制定的设计计划应包含以下各部分内容:设计任务→设计进度→设计团队人员组成→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配备→关键技术节点及其相应的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监督实施的措施→设计会签。

2.2设计输入的内容及其评审控制

2.2.1设计输入的内容

设计输入的内容可以根据项目设计所处的阶段分为以下3个方面:

(1)方案设计阶段:项目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需要同时具有项目立项的相关批文、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证以及用地红线图、甲方标书以及相应的法规、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应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完成之后,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时除需具备上述阶段资料和条件外,还需要规划方案的审批文件、建设场地初步勘查地质资料以及设计方案等资料;

(3)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前提是初步设计方案获得批准,此时只需要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结合详细的地质勘查资料,借助于相关软件即可完成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2.2.2设计输入评审

为了确保建筑设计的质量,应对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输入内容进行严格的评审。

2.3专业间资料交流管理办法

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水、暖、电、动力等专业之间应相互配合,在特定的设计阶段应主动向对应的专业提供对方所需要的资料。但是对于各专业之间资料的交流应统一为文件的形式,需提取方应填写专门的提取单到被提取方,经双方确认无误签字后方可给予提取,这样才能确保资料的可查性。需要提取资料的专业方必须针对自己的意图进行准确的表达。

2.4设计文件校审

在确立设计输入正确性之后,经过软件分析结合建筑师工作得到设计成果,这个成果是否是建筑师意志的反映以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都还有待验证。因此,有必要对设计文件的合理性进行逐级校审。首先要对图纸中标注、图例等方面存在的错误、遗漏进行校对,校对过程中应做到认真仔细,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校对完成后要较为详实的填写校审记录单。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方案、标准以及原理等进行系统审核,对于与国家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相违背的部分要重点把握,同时对校对人员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提出并统一反映在相关记录文件中。最后进入审定阶段,该阶段为设计文件校审的最后一个技术环节,审定人要重点对设计文件在重大原则的遵守情况以及采用的技术措施合理性方面进行审定。

3结论

建筑设计企业本身应当将建筑设计质量管理放在一个足够高的地位,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列举了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要点,希望最终能够对提升整个建筑设计行业质量水平有助益处。

参考文献:

[1]林斌,郑铭强.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J].福建建筑,,1999,(3):78.

[2]彭云飞.论建筑设计质量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7,(2):82-85.

[3]陈靓.如何把好建筑设计质量关[J].科协论坛,2007,(5):72-80.

标签:;  ;  ;  

浅析建筑设计质量的控制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