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论文和设计-赵鲁宁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屑研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破碎腔和研磨腔,破碎腔通过下料口与研磨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研磨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研磨腔上侧内壁与研磨棒上侧外壁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研磨通道,研磨腔下侧内壁与研磨棒下侧外壁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下料通道,研磨腔的上侧内壁和研磨棒的上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研磨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研磨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研磨棒为双锥形结构,同时设置研磨棒相适应的双锥形结构的研磨腔,不仅提高了研磨效果,缩短研磨时间,而且下料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破碎腔(2)和研磨腔(3),破碎腔(2)通过下料口(8)与研磨腔(3)的内部连通,破碎腔(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腔(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5),研磨腔(3)上侧内壁与研磨棒(5)上侧外壁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研磨通道,研磨腔(3)下侧内壁与研磨棒(5)下侧外壁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下料通道,研磨腔(3)的上侧内壁和研磨棒(5)的上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研磨齿(9)。

设计方案

1.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破碎腔(2)和研磨腔(3),破碎腔(2)通过下料口(8)与研磨腔(3)的内部连通,破碎腔(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腔(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5),研磨腔(3)上侧内壁与研磨棒(5)上侧外壁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研磨通道,研磨腔(3)下侧内壁与研磨棒(5)下侧外壁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下料通道,研磨腔(3)的上侧内壁和研磨棒(5)的上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研磨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8)和出料口(12)均为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腔(2)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破碎辊(16),破碎辊(16)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在破碎腔(2)的内部,且破碎辊(16)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破碎齿(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齿轮(18),两根旋转轴上的圆齿轮(18)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旋转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棒(5)为双锥形结构,所述研磨腔(3)是与研磨棒(5)相适应的双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腔(3)内部的中间位置还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10),过滤筛网(10)为环形结构,且过滤筛网(10)的内侧与研磨棒(5)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棒(5)下部外侧壁上均匀固定安装有若干拨料杆(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还开设有电机腔(13),电机腔(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4),旋转电机(14)的输出端与研磨棒(5)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屑研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地化录井是在特殊裂解炉中对岩屑样品进行程序升温,使样品中的烃类和干酪根在不同温度下挥发和裂解,通过载气(氢气)的吹洗使其与样品分离,并由载气携带直接送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将其含量大小转化为相应电信号,经微机处理,记录各组分含量和岩石中裂解烃峰顶温度。

在现场录井过程中,准确地测定岩屑中的碳酸盐岩含量,有其较大的实际意义。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具有的不同化学性质,在碳酸盐岩分析仪的记录曲线上,利用“拐点”方法,能更准确地读出灰岩和白云岩在岩屑中的百分含量,为更好地应用该方面的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地化录井和碳酸盐岩含量录井中,都要用到粉末状的岩屑样品作为分析源。将块状的岩屑制作为岩屑粉末的方式就是将岩屑磨碎,磨制岩屑需要具体实用的专业磨具,而地质录井现场还没有一种高效适用的研磨工具,而只有普通的研钵,研磨效果低下。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破碎腔和研磨腔,破碎腔通过下料口与研磨腔的内部连通,破碎腔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研磨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研磨腔上侧内壁与研磨棒上侧外壁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研磨通道,研磨腔下侧内壁与研磨棒下侧外壁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下料通道,研磨腔的上侧内壁和研磨棒的上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研磨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口和出料口均为环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破碎腔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破碎辊,破碎辊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在破碎腔的内部,且破碎辊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破碎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齿轮,两根旋转轴上的圆齿轮相互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外侧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旋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研磨棒为双锥形结构,所述研磨腔是与研磨棒相适应的双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研磨腔内部的中间位置还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过滤筛网为环形结构,且过滤筛网的内侧与研磨棒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研磨棒下部外侧壁上均匀固定安装有若干拨料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还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研磨棒固定连接。

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系统,包括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研磨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研磨棒为双锥形结构,同时设置研磨棒相适应的双锥形结构的研磨腔,小块的岩屑从下料口落入研磨腔的内壁后堆积在研磨通道内部,通过研磨棒的转动利用研磨齿对岩屑进行研磨,由于研磨通道上宽下窄特殊结构使岩屑在研磨时不仅受到研磨齿的挤压,同时受到研磨通道内壁的挤压,从而提高岩屑的研磨效率,研磨后的岩屑从下料通道落入出料口排出,用于下料通道上窄下宽的特殊结构,岩屑在下料时不会一次性下料过多,不仅提高了研磨效果,缩短研磨时间,而且下料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中破碎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中过滤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中研磨腔的俯视图。

图中:1-装置本体、2-破碎腔、3-研磨腔、4-支架、5-研磨棒、6-进料口、7-破碎辊、8-下料口、9-研磨齿、10-过滤筛网、11-拨料杆、12-出料口、13-电机腔、14-旋转电机、15-驱动电机、16-破碎辊、17-破碎齿、18-圆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破碎腔2和研磨腔3,破碎腔2通过下料口8与研磨腔3的内部连通,破碎腔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6,以便岩屑的倒入,研磨腔3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以便粉状岩屑的排出;

具体的,所述下料口8和出料口12均为环状结构;

所述破碎腔2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破碎辊16,破碎辊16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在破碎腔2的内部,且破碎辊16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破碎齿17,以便将块状岩屑破碎成小块;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齿轮18,两根旋转轴上的圆齿轮18相互啮合,以便两根旋转轴相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破碎辊16相向转动,两个破碎辊16相向转动时通过破碎齿17对岩屑进行挤压破碎;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侧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与其中一根旋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研磨腔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研磨棒5,研磨棒5为双锥形结构,所述研磨腔3是与研磨棒5相适应的双锥形结构,且研磨腔3上侧内壁与研磨棒5上侧外壁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研磨通道,研磨腔3下侧内壁与研磨棒5下侧外壁之间形成上窄下宽的下料通道;所述研磨腔3的上侧内壁和研磨棒5的上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研磨齿9,小块的岩屑从下料口8落入研磨腔3的内壁后堆积在研磨通道内部,通过研磨棒5的转动利用研磨齿9对岩屑进行研磨,由于研磨通道上宽下窄特殊结构使岩屑在研磨时不仅受到研磨齿9的挤压,同时受到研磨通道内壁的挤压,从而提高岩屑的研磨效率,研磨后的岩屑从下料通道落入出料口12排出,用于下料通道上窄下宽的特殊结构,岩屑在下料时不会一次性下料过多,造成出料口12堵塞;

所述研磨腔3内部的中间位置还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10,过滤筛网10为环形结构,且过滤筛网10的内侧与研磨棒5转动连接,以便达到研磨要求的岩屑经过过滤筛网10筛选排出;

所述研磨棒5下部外侧壁上均匀固定安装有若干拨料杆11,研磨棒5转动时带动拨料杆11转动,从而在下料时拨动岩屑,促进岩屑流动,防止岩屑堵住下料口8;

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还开设有电机腔13,电机腔1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4,旋转电机14的输出端与研磨棒5固定连接,旋转电机14带动研磨棒5在研磨腔3的内部转动。

实施例2

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系统,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设计图

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8156.6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570417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G01N 1/28

专利分类号:G01N1/2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陕西迪凯特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陕西迪凯特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四路103号世融嘉轩10号楼3单元3402号

发明人:赵鲁宁;张建成;张顺洋;吕正林

第一发明人:赵鲁宁

当前权利人:陕西迪凯特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静

代理机构:1154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地质录井岩屑研磨装置论文和设计-赵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