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校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量,伺服式拾振器,自校准,恒压校准
自校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方翠,郭天太,陈红江,匙庆磊,孔明[1](2019)在《基于恒压激励的伺服式拾振器自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带自校准线圈的拾振器的现场自校准问题,进行恒压校准方法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伺服式拾振器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了基于恒压校准的伺服式拾振器自校准装置的原理,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恒压校准的伺服式拾振器自校准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恒压校准的伺服式拾振器自校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小于2%。结论:此方法可以实现941型、891型等伺服式拾振器的自校准。(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兰[2](2018)在《阵列幅相误差自校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阵列雷达在参数估计、目标检测、干扰抑制以及低截获率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阵列雷达的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采用了更多的有源器件,这些器件的幅相特性会随着加工精度、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发生改变。大多数阵列信号处理算法都是基于阵列流型已知的情况,阵列流型误差会严重影响算法的性能,因此对幅相误差校准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是否需要设置校准源,幅相误差校准方法可分为有源校准和自校准。有源校准需要设置方向已知的校准源,因此应用场景受限。在自校准算法中,典型的RARE(rank-reduction)算法适用于部分阵元精确校准的情况,但它存在着一些缺陷:1)原始RARE算法需要进行谱峰搜索,当角度间隔较小时,运算量较大,而当角度间隔较大时,估计精度较差;2)原始的RARE算法二维网格过密,无法直接应用到二维目标角度估计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的RARE算法:首先,针对RARE算法需要进行谱峰搜索,计算量大、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root-RARE算法,其利用求多项式根来代替常规RARE算法中的谱峰搜索,有效地解决了RARE算法运算量较大的问题。此方法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并验证和分析该算法在信噪比低的情况下接收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性能以及运行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大大降低计算量,有效改善DOA的估计性能。其次,针对原始的RARE算法二维网格过密、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ARE算法的二维角度雷达阵列接收角和发射角(Direction of Departure,DOD)估计和幅相误差自校准的算法。所提算法通过对二维角度雷达接收数据进行重排,实现了DOD和DOA的数据分离。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避免了目前大多数二维角度估计算法DOD和DOA之间的误差干扰,明显改善了DOD和DOA的估计性能,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此外,该算法提高了DOD和DOA估计和幅相误差校准的准确性,并且估计出的DOD和DOA能够自动匹配。计算机仿真实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11-01)
申剑光[3](2018)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自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测量精度,本文在DTS中增加了自校准环节,并运用小波去噪算法和累加平均去噪算法对系统采集到的光功率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此外还采用了双数字高精度传感器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高精度的参考温度,进一步提高的DTS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测量误差均在±1℃以内,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蔡华磊[4](2018)在《应用于MIMO系统的本振信号相位自校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便携式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使得无线通信数据交换业务和相关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3年,移动终端相关产业市场资本将达到1.4万亿美元,可见前景十分巨大。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质量等一系列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4G通信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5G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9]。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是4G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也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发展依然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10]。和4G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一般的我们认为5G的系统容量应达到它的1000倍以上,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是其10倍,低速移动状态下的峰值传输速率应大于10Gb/s,高速状态下至少达到1Gb/s[8]。由此可以看出,5G具有极高的频谱利用率以及信息传输速率,在无线传输性能、传输时延、用户体验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也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其中大规模MIMO技术是5G的关键技术之一[7]。本文研究的电路是为了给大规模MIMO系统提供本振信号,传统的收发信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考虑本振信号相位差对于系统收发链路的影响。对于大规模MIMO系统,各个通道间的同步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背景正是基于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个带有相位自校准功能的本振源,使得提供给不同通道的本振信号相位保持一致。电路设计的原理是:采用多片锁相环芯片产生所需的射频信号,在射频输出端使用解调器检测信号相位差,经过模数转换器A/D和数模转换器D/A将相位差转变成一个电压值,作为锁相环参考信号输入端移相网络的控制电压。这里参考信号移相电路采用的是简单LC低通滤波器,电容C用变容二极管替代,通过改变变容管两端电压就可以达到移相的目的,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反馈系统,使得射频输出信号达到同步。信号频率越高,其衰减越快,电容电感等器件会出现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产生自谐振从而不再保持其原本的特性,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在射频频率上对信号进行移相比较难以实现,且电路结构复杂,设计成本较高。本文设计的电路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射频端鉴别相位差大小,在参考输入端移相,形成闭环反馈回路实现信号相位自校准。最终由测试结果可知,成功的使得信号相位差从120度校准到不到1度,几乎达到相位同步的目的,输出信号相位噪声特性优秀,完全可以作为大规模MIMO系统的本振源使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10)
凌菁,宁乐炜[5](2017)在《粮食干燥机水分在线检测自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温度、干燥机内湿度、元器件的分散性和老化等因素,使干燥机粮食水分在线检测系统电路参数发生改变,影响测量精度。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可用于粮食干燥机在线水分检测的自校准方法,可以避免传统自校准技术无法校准测量信号通道超量程、过零情况的不足,能够对传感器激励源、测量信号通道实施统一校准。详细介绍了运用单片机、模拟开关、数字电位器等构成的自校准电路和自校准软件设计方法。系统的自动校准功能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便于系统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09期)
张宏伟,雷浩,白士军,潘进,江峰[6](2017)在《基于GPIB的功率自校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深空测控任务的发展,对地面站发射机输出功率设置、显示精度及功率校准效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已得的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曲线函数,结合GPIB总线技术,实现了功率自动校准功能,提高了发射功率校准的效率和准确度。(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7年07期)
郭天太,王晓晓,洪博,孔明,施玉书[7](2015)在《用于影像仪测量误差分离的自校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校准技术提出了用于影像仪的误差分离方法。建立了自校准算法模型,并利用影像仪对算法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该算法运用普通栅格板来替代标准器,将栅格板置于影像仪工作台3个不同位置得到3组测量数据,通过研制的测量数据转换模型将得到的数据代入自校准算法模型中,最终将测量结果中包含的仪器系统误差分离出来,实现了自校准。由于运用了测量数据转换模型,有效解决了实验过程中栅格板所在坐标系与影像仪工作台坐标系不重合的问题,提高了影像仪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测试实验显示:测量点实际测得的误差为毫米级,经过自校准算法处理后得到的测量点的系统误差最大为0.49μm,最小为0.00μm,表明将自校准算法应用于影像测量仪结果的误差分离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戴鹏[8](2014)在《高精度SAR ADC自校准技术研究与关键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相比于其他类型的ADC,具备结构简单、功耗低、面积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手持设备、移动终端和物联网传感器网络中。随着技术发展,系统往往对SAR ADC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bit以上)。但芯片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将传统SAR ADC的精度限制在10 bit左右。为了达到高精度(12 bit以上)的目的,需要改进电路结构或者采用校准技术。本文针对提高SAR ADC精度,从电路结构和校准技术两方面展开研究。在电路结构方面,提出了一种叁段式的主数模转换器(DAC)结构,在满足SAR工作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主DAC阵列的面积开销,同时也减小电容失配,提高ADC线性度,还降低整体功耗。在校准技术方面,完成了一种具备扩展性的自校准技术,该校准技术分为两部分:校准算法和校准DAC。校准算法以数字电路的形式实现,控制整个ADC的校准和转换,主要是完成在上电初期获取误差信息,然后在正常转换阶段将由误差信息得到的校准码补偿回DAC,达到校准的目的;校准DAC的作用是获取误差电压和回补校准电压,它由多段相同的子阵列并联组成,该校准DAC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校准效率,还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调节校准精度和量程。该校准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校准DAC中子阵列的数量实现其精度的扩展,使得该校准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精度的SAR ADC设计。论文在此基础上,基于Global Foundry 0.35μm混合信号CMOS工艺,完成一款带自校准的14 bit、500 k S/s SAR ADC原理设计、仿真验证、版图设计等工作。仿真结果显示了校准算法对失配电容明显的校准效果,当输入模拟信号的频率为219 k Hz时,可将有效位数(ENOB)从校准前的11.66 bit改善到校准后的13.11bit。(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王晓晓[9](2014)在《面向精密测量的自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领域对精密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密定位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精密定位技术的提高对校准用标准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但用于精密甚至超精密工作台的定位校准需要的标准器成本太过昂贵,或者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制造。针对这种现状,误差分离技术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自校准技术是误差分离技术的一种,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基本思路为通过数学算法将测量结果中包含的系统误差分离出来,从而改善工作台定位精度和测量效果,主要包括理论模型的建立、软件仿真分析、实验验证及应用探索。首先,针对测量结果中的误差来源,建立了一维自校准技术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数学模型中的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最佳估计值。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分别对影像测量仪和二等标准线纹尺进行了一维自校准实验验证。其次,在一维自校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自校准技术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有、无随机噪声两种情况的仿真分析。利用栅格板对影像测量仪工作台定位精度进行了二维自校准实验。然后,针对二维自校准技术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各项参数限制条件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测量位置组合方案对自校准技术结果的影响,为自校准技术实施中选取最佳位置数提供了依据。最后,将自校准技术拓展至平面度的评定中,并针对有、无随机噪声分别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对于传统校准方法具有创新性,提高了工作台定位精度,对平面度评定进行了探索,为精密测量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期刊2014-03-01)
陈阿琴,门伯龙,刘民[10](2013)在《自校准技术在多通道测试设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眼于解决多通道设备的校准问题。多通道设备的校准通过在设备设计之初内装自校准模块来实现,并使用外接设备来校准自校准模块中的基准源。输出参量采用内部自校准模块自动校准,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的校准工作量。(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自校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阵列雷达在参数估计、目标检测、干扰抑制以及低截获率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阵列雷达的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采用了更多的有源器件,这些器件的幅相特性会随着加工精度、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发生改变。大多数阵列信号处理算法都是基于阵列流型已知的情况,阵列流型误差会严重影响算法的性能,因此对幅相误差校准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是否需要设置校准源,幅相误差校准方法可分为有源校准和自校准。有源校准需要设置方向已知的校准源,因此应用场景受限。在自校准算法中,典型的RARE(rank-reduction)算法适用于部分阵元精确校准的情况,但它存在着一些缺陷:1)原始RARE算法需要进行谱峰搜索,当角度间隔较小时,运算量较大,而当角度间隔较大时,估计精度较差;2)原始的RARE算法二维网格过密,无法直接应用到二维目标角度估计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的RARE算法:首先,针对RARE算法需要进行谱峰搜索,计算量大、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root-RARE算法,其利用求多项式根来代替常规RARE算法中的谱峰搜索,有效地解决了RARE算法运算量较大的问题。此方法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并验证和分析该算法在信噪比低的情况下接收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性能以及运行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大大降低计算量,有效改善DOA的估计性能。其次,针对原始的RARE算法二维网格过密、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ARE算法的二维角度雷达阵列接收角和发射角(Direction of Departure,DOD)估计和幅相误差自校准的算法。所提算法通过对二维角度雷达接收数据进行重排,实现了DOD和DOA的数据分离。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避免了目前大多数二维角度估计算法DOD和DOA之间的误差干扰,明显改善了DOD和DOA的估计性能,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此外,该算法提高了DOD和DOA估计和幅相误差校准的准确性,并且估计出的DOD和DOA能够自动匹配。计算机仿真实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校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方翠,郭天太,陈红江,匙庆磊,孔明.基于恒压激励的伺服式拾振器自校准技术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9
[2].王兰.阵列幅相误差自校准技术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8
[3].申剑光.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自校准技术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
[4].蔡华磊.应用于MIMO系统的本振信号相位自校准技术[D].东南大学.2018
[5].凌菁,宁乐炜.粮食干燥机水分在线检测自校准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2017
[6].张宏伟,雷浩,白士军,潘进,江峰.基于GPIB的功率自校准技术[J].信息通信.2017
[7].郭天太,王晓晓,洪博,孔明,施玉书.用于影像仪测量误差分离的自校准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15
[8].戴鹏.高精度SARADC自校准技术研究与关键电路设计[D].天津大学.2014
[9].王晓晓.面向精密测量的自校准技术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
[10].陈阿琴,门伯龙,刘民.自校准技术在多通道测试设备中的应用[J].计测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