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方阵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233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基于此种经济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且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一定的疏忽,进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建设,建筑工程建设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建筑工程建设存在问题,那么城市出现不稳定的社会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要想解决社会稳定问题,需要确保城市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大建筑工程建设的修建力度,科学有效的利用好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建设当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的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控制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仍旧是一个很棘手的技术难题。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具体成因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较大,导致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结构抗拉强度标准,引发裂缝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水泥材料遇水会发生水化热反应,因此在浇筑初期阶段会出现大量的热量凝聚,从而增加内部温度。又基于外部温度较低,使得温差进一步增大,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承受强度,导致温度裂缝。另外,大体积混凝土所配比的钢筋深度较浅,无法增加抗裂性能,最后引起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2)施工环境温差变化明显。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由于主梁体结构受到阳光暴晒,使得主梁体侧面温差超过其它部分温度,导致内部稳固不规律升高,而主梁体由于自身抗拉应力条件限制,产生结构表面裂缝。此外,在实际施工环节,由于工程所在区域气候条件无常,会使完成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增加内外温差,引发结构裂缝问题。
(3)混凝土结构收缩产生的裂缝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混凝土初建阶段产生的热化热逐渐消失,在施工后期混凝土内的自由水会缓慢挥发,进而导致其失水效率提高,出现干缩性形变,但在发生收缩效应时,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内配钢筋的限制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一旦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标准,就会诱发裂缝问题。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改善混凝土砌体结构
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维护建筑安全稳定性,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重视全面优化混凝土砌体结构,控制好砂浆标号,精选混凝土砌体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砌体强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此外,要正视混凝土砌体结构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为砌体和建筑梁柱的交接区域固定好钢丝网,通常,钢丝网的宽度应控制在300mm,然后再进行抹灰。要清除混凝土砌体表面的灰尘与污迹,先用高压对砌体表面进行冲洗,然后再用钢刷进行二次抹刷。接着对表面非常光滑的混凝土进行毛化处理,以此保持打底砂浆和砌体结构的黏合度。要注意隔夜对砌体结构进行湿润,以此避免含水量过多,同时,要保持均匀地抹灰密度。
2.2全面优化混凝土浇筑工艺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检查浇筑模板的位置与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保护层完好与否,钢筋网是否稳固和钢筋与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模板内的杂物是否全部被清除。然后,对混凝土结构体进行湿润,全面检测混凝土分布的均匀性,接着进行浇筑,在具体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着重优化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正确使用振动棒对浇筑混凝土进行均匀性上下振捣,然后,迅速插入并拔出振动棒,精确计算所插入的区间,将插点的间距设置在0.3~0.4m之间,等到下层的混凝土初步凝固后,要将间距调整到0.05~0.1m之间,然后,按顺序进行振捣。而且,施工技术人员要注意将振捣时间平均控制在30s左右。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科学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振捣密实性,为混凝土的出料口设置一个备用的振捣棒和三个主振捣棒。初步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管理工作,满足混凝土结构体对温度、湿度与养护时间的标准要求。另外,在混凝土结构体收浆之后,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覆盖,同时实施洒水养护工作。如果混凝土强度高,性能较硬,裸露的面积较多,则需要对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即浇筑完毕后为其设置保护性棚罩,并进行洒水养护。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海水或者含有害物质的废水来养护混凝土结构体,要将洒水养护时间控制在7d以上。在冬季,应该为混凝土结构体设置良好的保温膜,避免混凝土因温度过低而张裂。
2.3合理对温度裂缝进行控制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想要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仅需要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还需要加强对温度裂缝的严格控制。
1、科学选择配合比。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就需要对砂、石级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在实际配制过程中,在其中加入适当的减水剂或者是粉煤灰。而根据以往的经验不难看出,在实际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注重对配合比设计的合理优化,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程度,并且减少水泥的用量,进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以及强度。
2、保障混凝土入模温度的降低。为了能够有效规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加强对混凝土入模温度的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来讲,相关的施工人员都会选择低温水或者砂表面覆盖的方法,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另外,还注意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尽量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延长,保障其能够达到5小时以上。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浇筑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减缓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从而使得混凝土热量散发速度得到合理增加,保障水热化程度得到一定降低,避免由于浇筑温度过高,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高温情况,合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摄氏度,不宜高于35摄氏度,最好是将其温度维持在18℃以下,进而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3、合理控制拆模时间。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拆模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注意对其温度进行实时的测量以及监控。通常情况下来讲,只有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同内部温度差低于25℃时,才能够开展混凝土侧模拆除作业。如果这二者之间的温度差大于25℃,那么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从而缩小二者之间的温度差,然后在继续进行拆模作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得到重视,逐渐被广泛应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就需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控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促使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提高,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义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J].科技风,2019(4):102.
[2]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25-26.
[3]顾思阳.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3-4.
[4]羊娟.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54-55.
[5]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