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防和防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防护,职业,损伤,标准,护耳器,聚糖,调节剂。
预防和防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淑珍[1](2016)在《高速公路防护设施对交通事故的预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至2012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到96000公里,超越了美国的92000公里达到世界里程最长,到2014年底,全国通车里程更是超过了11.195万公里。但是,在高速路网不断发展的同时,因为我国交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于附属设施的修建不够完备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交通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合理人性化设计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来源于《汽车与安全》期刊2016年02期)
王玉侠[2](2013)在《浅谈标准预防措施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标准预防措施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中的作用。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技术培训,并给予相关硬件建设,观察其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效果。结果:实施标准预防措施以来,医护人员的烫伤和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损伤事件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求医问药(下半月)》期刊2013年09期)
轧春妹,张先军,李楠,吴曼丽,王佩[3](2012)在《实施标准预防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防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技术培训及相关硬件建设相结合,观察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效果。结果在研究期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波动在8.4%~22.1%之间,锐器损伤率波动在10.20%~26.62%范围。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率均为护士高于医生,所发生的锐器损伤部位主要是手,占91.38%。实施标准预防措施以来,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和医疗锐器损伤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医疗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人群主要是护士,且以损伤手为主,医院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率和锐器损伤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邱洪波,姬茜茜,冯鸥[4](2012)在《浅谈标准预防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接触过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的人员可通过皮肤或粘膜传播HBV。1994年,据估计美国约有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了HBV。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感染,这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另外,一些病例报告证实,偶发的针刺或尖锐器械割伤可导致HCV,通常是由HCV抗体阳性患者传播至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可发生于皮肤接触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后,少数也可经粘膜传播。大多数经皮肤接触后感染上HIV的医务人员,在接触后6个月内会出现抗体。HIV感染者很可能从感染初期起,终生都可传播病毒。据美国CDC报道,到2000年(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12-04-01)
王丽[5](2011)在《正确的职业防护在预防护士职业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确的职业防护在预防护士职业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职业损伤的种类、方式和自身的防护意识,对近十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的56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损伤率最高的是在抽血、治疗过程中锐器刺伤。但护士自身防护意识较淡薄,缺乏正确防护知识,防护措施不到位。结论:强化护士对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中自身防护的正确性、主动性,避免或减少被血源性疾病感染。(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1年21期)
万小超,刘涓,崔霞[6](2010)在《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在实习护生锐器伤预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多种血液传播疾病经此途径传播。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1]。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校向临床工作过渡的阶段,由于护生初次接触临床,缺乏经验,且未系统学习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本文来源于《华北国防医药》期刊2010年06期)
张利,薛晓英[7](2007)在《加强职业防护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内感染越来越多,不仅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不到位,未得到重视而引起的院内感染越来越多,加强职业防护,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1职业暴露后被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1.1经皮肤(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朱令兴,赵鹏[8](2001)在《工人的防护意识在预防噪声危害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企业难以采取控制噪声的根本措施时 ,通过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 ,使其用好护耳器可降低噪声所致听力损伤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薛培刚[9](1988)在《低剂量WR272与预防或治疗的葡聚糖合并用药:辐射防护和造血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巯基化合物WR2721能够产生大于2的剂量减低系数(DRFs),它是已知的最有效的辐射防护剂之一。很遗憾,WR2721的毒性也是相当大的,而且它的辐射防护作用直接与剂量有关,其最好的辐射防护作用只有在毒性最大的药物剂量下才能观察到。免疫调节剂如葡聚糖提供了辐射防护的另一条途径,但它只产生接近1.2的DRFs。(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期刊1988年03期)
预防和防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标准预防措施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中的作用。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技术培训,并给予相关硬件建设,观察其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效果。结果:实施标准预防措施以来,医护人员的烫伤和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损伤事件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防和防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杨淑珍.高速公路防护设施对交通事故的预防作用[J].汽车与安全.2016
[2].王玉侠.浅谈标准预防措施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
[3].轧春妹,张先军,李楠,吴曼丽,王佩.实施标准预防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
[4].邱洪波,姬茜茜,冯鸥.浅谈标准预防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中的作用[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2012
[5].王丽.正确的职业防护在预防护士职业损伤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
[6].万小超,刘涓,崔霞.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在实习护生锐器伤预防中的作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0
[7].张利,薛晓英.加强职业防护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8].朱令兴,赵鹏.工人的防护意识在预防噪声危害中的作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
[9].薛培刚.低剂量WR272与预防或治疗的葡聚糖合并用药:辐射防护和造血的作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