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辛温解表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感,风寒,药疗法,羌活,伤寒论,角膜炎,麻黄。
辛温解表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友军,刘冲冲,陈英哲[1](2017)在《辛温解表法治疗脏腑寒痛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脏腑寒痛因寒邪由外入里,客于脏腑所致,疾病初期可有外感症状,然病程日久,风寒邪气渐次入里,表证已不显现,临床表现以里证为主。历代医家对于脏腑寒痛的认识多囿于里寒证,治疗采用正治之"温法"直温其里,往往忽视寒邪的来路。辛温解表法通过温通经脉,开泄腠理,将寒邪驱出体外,寒邪得除,可迅速达到止痛的目的,因此治疗脏腑寒痛,辛温解表法不可偏废。(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陈婕,周爱军,周正[2](2016)在《辛温解表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对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辛温解表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门诊的外感热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口服麻桂青龙颗粒(院内制剂);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治疗3 d后降温效果,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发热、头身疼痛、咽痛或痒、咳嗽、咽部充血等不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或P<0.05);但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辛温解表治疗外感热病可达到稳定的退热效果,同时能显着改善临床症状。说明运气理论在外感热病的诊疗中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刘艳荣[3](2016)在《轻剂量中药辛温解表法与常规中药治疗小儿咳嗽临床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纯轻剂量中药辛温解表法与常规中药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83例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治疗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应用化痰止咳方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单纯轻剂量中药辛温解表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3.2%,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症状积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发热、咳痰、鼻塞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症状改善幅度更大,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发热、咳痰、鼻塞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轻剂量中药辛温解表法治疗小儿咳嗽与常规中药相比可更快缓解临床症状且改善幅度更大,药效温和,适用于初期控制疾病以减轻咳嗽带来损伤,临床借鉴、推广价值高。(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6年02期)
王强,刘亚欧,李兴平[4](2009)在《辛温解表法对小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辛温解表法对粘膜免疫屏障的干预作用。方法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用药3 d后观察呼吸道粘膜上皮的病理改变,检测气管纤毛运动时间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肠灌洗液中黏多糖、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结果辛温解表叁方能改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气管粘膜上皮的病理损伤,其中麻黄汤、桂枝汤能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肠灌洗液中sIgA的含量,麻黄桂枝各半汤能增加肠灌洗液中sIgA的含量;3方对灌洗液黏多糖的含量以及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各有侧重。结论辛温解表法对呼吸道粘膜屏障的干预作用或许是其治疗外感热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9年12期)
毛谱兴[5](2002)在《辛温解表法治疗角膜炎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疗角膜炎用药多偏寒凉,尤其是现在临床以炎症论治滥用寒凉者比比皆是。而用辛温解表治疗则少矣。昔时吾治疗角膜炎,多执寒凉之法,曾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某些病例,非但罔效,而适得其反。从失中悟得辛温于治疗不可偏废。现将个人应用辛温解表法管窥之见陈述于下。(本文来源于《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10-01)
郑惠仁[6](2002)在《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分析对辛温解表法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献综述、方与法的关系与规律、太阳病篇解表法剖析与组方规律、辛温解表法的使用依据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四个部分,围绕着证与方、方与法叁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文献综述部分,主要阐述历代伤寒学派的创立、发展及对中医辨证论治学的贡献。上述诸家对《伤寒论》的研究表明,他们的主张既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如只主经脉而不及脏腑,或只言六气而不及经脉,或只见到伤寒诸病,仅是气与气的相感而不及经脉脏腑等,都会存在有片面性。但如果将经脉、脏腑及六经之气连系起来,合各家之长,就能比较全面完整地阐明伤寒六经的病理机制了。或者将按方类证、按法类证诸说之长,综合而运用之,则对《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方法,就更能掌握其全面了。2、方与法的关系与规律,主要阐述方与法的关系与处方法之规律。从历史看,是先有药而后有方,药为单味使用,方为群药合用,从药到方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从方到法是中药运用的第二次飞跃,是把临床开方治病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若能彻底掌握处方法,就能有的放矢,达到举一反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的目的。3、太阳病篇解表法剖析与组方规律,主要阐述《伤寒论》太阳病篇之治疗大法,即解表法,论述其涵义、溯源、应用概况,认为其中有辛凉解表法的应用,解表法不仅用于太阳病,而与六经病证均有联系,介绍了表里兼顾法治太阳病兼他经病证、解表法治合并病以及其他经病证兼表证的特殊解表法。还专门论述了不宜用解表法治疗的表证、表证以外的解表法适应证(汗证、下利、消渴、黄疸、水肿、肺胀、历节、黄汗等)。重点提示了解表法于《伤寒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重要性。并对其有关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研究。4、辛温解表法的使用依据及对后世的影响,主要阐述辛温解表法的使用方法与依据,在组方规律的指导原则下,根据主证、兼证、次要症状的变化,适当选择相应的君、臣、佐、使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论述辛温解表法对后世的影响与启发,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指出辛温解表法不但能开泄腠理、逐邪外出、解除表证,适用于外感疾病的初始阶段,而且还能宣畅气机,调理叁焦,透泄水湿,宣肺利水,祛风散寒,调理阴阳而治疗某些内伤杂病;从患病病位,病因病机,病证特点,病性上明确了辛温解表法的适应证。5、通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分析,对辛温解表法的理论进行研究。辛温解表法被仲景列为六经病治法之冠,后世列为八法之首,实在于它能因势利导,透邪外出,控制、治愈疾病于萌芽阶段,以达到阻断病邪深入,防病截变,早期治愈的目的,此即“善治者,治皮毛”之意。由研究中,我们找出了证、方、法叁者的联系关系,并总结出辛温解表法的规律,希望藉由这个规律。“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以期达到以证立法,以法统方之辨证论治最高指导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探讨这一课题,对中医学治疗学理论的发展提高,及临床的正确使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2-05-01)
陈津生[7](2002)在《感冒初起应首选辛温解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看,目前以辛凉解表法的运用最广。中成药也大多是以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等为主。笔者认为,这种治疗方法,不十分符合感冒病症的临床规律。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流行的感冒辨证论冶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温病学说是继伤寒学说之后,中医学认识与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进展,对今天的中医学术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其次,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赵丹阳,于海洁,岳超[8](1997)在《《古今录验方》对仲景辛温解表法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今录验方》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由甄立言编着的方剂学着作,由于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再加之印刷术尚未发明,书籍全赖手抄,汉字书写的不易,古代手抄本的难得,致使医学着作因战乱而大量散失。至唐初仅有《灵枢》之残卷、《素问》之部分篇章,及从医必读而得以保存之《伤寒论》。这叁部书即为隋唐医学理论之基础,而《伤寒论》又因其为一部含有初步辩证论治思想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方书,故对隋唐医家影响更深,《古今录验方》正是在此(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1997年01期)
顾群[9](1991)在《温病辛温解表法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温病邪在卫分的治疗是用辛凉解表法的。叶天士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温病初起治用辛凉是温病区别于伤寒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患者素体阴虚,阳虚的差异,影响着发病后邪正消长的变化,温病热化证虽多,而阳虚寒化者亦间有之,如断然不用辛温是不符合辩证施治原则的。(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1991年03期)
屈德民[10](1986)在《辛温解表法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辛温解表法是用辛温气味的发表药物以发散风寒、开通腠理、解除表邪的一种方法,是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来,由于不少外感风寒患者的症状多以高热为主,恶寒一般较轻微,并有口干,渴不多饮,咽部充血,脉数等症状。而“脉浮紧,头项强痛而恶寒”之典型表实证多难见到,因此往往会被误认为表热症。再者有些人认为高热多为邪毒所致,解毒之法应以辛凉、寒凉为主,而忽视了邪毒亦有汗解之途。因此,辛温解表法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相对较前减少了。(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1986年01期)
辛温解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辛温解表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门诊的外感热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口服麻桂青龙颗粒(院内制剂);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治疗3 d后降温效果,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发热、头身疼痛、咽痛或痒、咳嗽、咽部充血等不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或P<0.05);但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辛温解表治疗外感热病可达到稳定的退热效果,同时能显着改善临床症状。说明运气理论在外感热病的诊疗中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辛温解表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杨友军,刘冲冲,陈英哲.辛温解表法治疗脏腑寒痛机制探讨[J].中医学报.2017
[2].陈婕,周爱军,周正.辛温解表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对照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
[3].刘艳荣.轻剂量中药辛温解表法与常规中药治疗小儿咳嗽临床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16
[4].王强,刘亚欧,李兴平.辛温解表法对小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
[5].毛谱兴.辛温解表法治疗角膜炎的体会[C].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2
[6].郑惠仁.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分析对辛温解表法的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7].陈津生.感冒初起应首选辛温解表法[J].中医杂志.2002
[8].赵丹阳,于海洁,岳超.《古今录验方》对仲景辛温解表法的继承与发展[J].黑龙江医药.1997
[9].顾群.温病辛温解表法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1991
[10].屈德民.辛温解表法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