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延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交叉口,交通,信号,环形,干线,相位差,工程。
控制延误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常玉林,张鹏,孙超[1](2019)在《基于预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分析面向社会机动车流的预信号控制方法对车辆延误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预信号控制的进口道渠化布局方式,对不同车道渠化条件下的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车道渠化方式下的主、预信号处的到达与离开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的延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延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无预信号的控制方法,实例进口在现状流量条件下,预信号的控制方法能够使车均延误有效降低。进一步改变交通量,发现随着流量的增加,预信号控制方法对延误改善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6期)
崔素萍[2](2019)在《运动延误下城市交通轨道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出行需求随之增长,公共交通具有安全、准时等特点,使城市交通客流量显着增长出现拥塞现象。在运动延误条件下,提出基于离散系统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轨道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以交通路网换乘站内行人交通性质分析为基础,将站台进出客流实行分类,运用离散系统线性最优控制理论,使进站客流量成为控制输入变量,站台现存客流量成为状态变量,建立站内客流量密度最少目标函数,先对高峰时段换乘站内客流进行初步控制。根据阻抗大小运用Dial搜索方法获取符合条件的有效路径,结合Floyd最短路径法将出行OD交通量合理分配至有效路径上,完成多站协同客流控制建模。实验证明,应用所提控制方法可有效减小高峰时期客流量,缓解交通运营压力。(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孟庆峰,沈鹏群[3](2018)在《联合体团队运作模式下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的计算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施工联合体模式下的工期延误风险问题,充分考虑了主体间的互动作用以及工期风险传递效应,设计了联合体成员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叁种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基于计算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叁种策略对于工期延误风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体模式下不同的工期风险控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风险控制效果,叁种策略对工期成本投入、工期压缩幅度以及协调柔性等绩效影响存在差异。这将为联合体模式下选择合理有效的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温豪杰,吴先宇,袁振洲[4](2018)在《全向停车控制交叉口中行人与机动车延误相互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国某典型全向停车控制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类交叉口进行理论建模分析,研究行人过街延误与机动车延误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交叉口中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状况,并将冲突类型分为12种,得出行人半过街和完全过街两种情况下行人与机动车延误相互关系模型,并利用实地数据做验证以及模型误差来源分析。最后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模型做进一步评价,指出现有仿真软件的缺陷。(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世超[5](2018)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况下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航空出行的需求也迅猛增长,由此飞机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共拥有公共运输类航空公司50家,共拥有飞机3273架。与此同时,各航空公司的航班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如:国航股份在2018年夏秋航季日航班量达到1500班。在飞机数量、机场数量和航班量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天气等因素导致的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况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况下做好航班的运行控制是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空运商务》期刊2018年09期)
梁小文[6](2018)在《考虑车辆在交叉口延误时间的干线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基础建设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城市内的交通网络主要由城市交通干线组成,如何通过交通管理手段来降低车辆在城市干线上产生的延误时间,是现代交通研究范围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城市交通干线为研究对象,针对车辆在干线的各交叉口产生的延误时间,建立了车辆在干线上产生的总体延误时间最小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车辆在信号交叉口因遇见红灯而停车等待的静态延误时间,而且考虑了车辆在停止线前因静止-启动-加速通过交叉口时产生的延误时间。通过Vissim仿真算出车辆在停止线前因静止-启动-加速通过交叉口时产生的延误时间占总延误时间的36.7%,证明了模型的科学性。为了证明干线协调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在同一路网中输入相同车辆数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比单点信号控制方案和干线协调控制方案可知,在平峰车流时段,干线采用协调控制方案比采用单点信号控制方案能降低干线总体延误的23.7%,因此可以认为在平峰车流时期,干线协调控制能有效的降低延误时间,这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缓解交通拥堵的思路。为了证明延误模型的正确性,本文用延误模型计算得出最优相位差,并在其?3s范围内进行调节,一共可得到6个调节后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案。将这6种干线协调控制方案分别输入同一Vissim仿真路网中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束后输出延误时间、静态停车延误时间、停车次数叁个评价指标,然后与最佳相位差对应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案进行评价指标对比,结果表明这6种干线协调方案的总体延误比最佳相位差对应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案上升了5.7%~15.1%,因此可以认为,通过延误模型计算得出的最佳相位差对应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案在一定范围内,使得车辆在干线上产生的总体延误时间最小,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刘焕峰,宋现敏,张立斌,陶鹏飞,杨秋杰[7](2017)在《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延误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直观评价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服务水平,建立了一种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首先根据车流运行状况,将车辆在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内的延误分为入口道延误与环道延误.针对车辆在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运行特性,结合HCM2010中的延误计算方法分析入口道延误.通过分析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的车流冲突行为,运用车队法,计算得到不同转向车流在环道上的延误模型,进而建立了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最后,采用实测数据标定仿真参数,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该模型相对误差为10.1%,满足精度要求.因此,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直观体现环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可为环形交叉口控制方案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7年03期)
赵晨伟,马晓旦[8](2017)在《信号控制剖圆型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环形交叉口的运行特征。通过对剖圆环交的交通流特性的分析,利用HCM 2000延误模型和交通波理论分别建立叁个相位的延误模型。再通过VISSIM仿真得出本文延误模型很好反应了剖圆环交的延误,对环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以及服务水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7年09期)
李扬,焦朋朋,刘美琪[9](2017)在《基于人均延误最小的干线协调实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干线中所有出行者的综合效率,以机动车辆中所有乘客的人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有效绿灯时间和相位差为优化参数,建立了干线协调实时信号控制模型。根据车流波动理论建立车头延误和队尾延误模型,依据载客率的不同对公交车和社会车辆分别建立车辆延误模型,引入载客率系数得到人均延误。结果表明:干线总体平均停车次数和平均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各交叉口间路段平均行程时间均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李普照,吕云凯,池燕虎[10](2017)在《基于车辆延误的城市交叉口叁相位信号控制及VISSIM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交通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设计合理的信号控制方案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考虑车辆延误对单个交叉口的影响,设计了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VISSIM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号控制方案可有效减少车辆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提高了城市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S1期)
控制延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出行需求随之增长,公共交通具有安全、准时等特点,使城市交通客流量显着增长出现拥塞现象。在运动延误条件下,提出基于离散系统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轨道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以交通路网换乘站内行人交通性质分析为基础,将站台进出客流实行分类,运用离散系统线性最优控制理论,使进站客流量成为控制输入变量,站台现存客流量成为状态变量,建立站内客流量密度最少目标函数,先对高峰时段换乘站内客流进行初步控制。根据阻抗大小运用Dial搜索方法获取符合条件的有效路径,结合Floyd最短路径法将出行OD交通量合理分配至有效路径上,完成多站协同客流控制建模。实验证明,应用所提控制方法可有效减小高峰时期客流量,缓解交通运营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延误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晨,常玉林,张鹏,孙超.基于预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J].公路.2019
[2].崔素萍.运动延误下城市交通轨道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研究[J].科技通报.2019
[3].孟庆峰,沈鹏群.联合体团队运作模式下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的计算实验研究[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8
[4].温豪杰,吴先宇,袁振洲.全向停车控制交叉口中行人与机动车延误相互影响研究[J].山东科学.2018
[5].杨世超.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况下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研究[J].空运商务.2018
[6].梁小文.考虑车辆在交叉口延误时间的干线协调控制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7].刘焕峰,宋现敏,张立斌,陶鹏飞,杨秋杰.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延误模型(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7
[8].赵晨伟,马晓旦.信号控制剖圆型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
[9].李扬,焦朋朋,刘美琪.基于人均延误最小的干线协调实时控制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7
[10].李普照,吕云凯,池燕虎.基于车辆延误的城市交叉口叁相位信号控制及VISSIM仿真[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