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家庭能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供暖方式,煤改清洁能源,经济性
农村家庭能源论文文献综述
柯国华,张涛,刘丽珍[1](2019)在《北京市农村家庭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北京市农村家庭现有的清洁能源供暖方式进行了梳理,对北京市农村家庭清洁能源供暖方式的特点、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空气源热泵、浅层地热能热泵、燃气壁挂炉等清洁能源供暖方式的初投资、使用费用、全寿命周期内折旧费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农村家庭清洁能源供暖方式的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8期)
王萍,徐梦婷[2](2019)在《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基于陕西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的增加,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也发生了变化,为探究其中的机制,本文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的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显着提升了农村家庭液化气消费量和电力消费量,同时显着降低了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农村家庭基本特征、农村家庭经济特征、农户消费偏好及区域等因素对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工进城务工显着优化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其生活水平,对解决我国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期刊2019年07期)
方黎明[3](2019)在《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有关家庭数据,以及两部模型、工具变量和反事实设定方法,考察了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增加了农村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其导致的医疗费用约占家庭人均医疗支出的10%,全国农村居民因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医疗总支出约为1 000亿元;低收入和贫困家庭因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医疗支出负担更重;推进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将能够有效降低农村贫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魏楚,韩晓[4](2018)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基于Meta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家庭能源转型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是能源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文献研究中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不同的判断,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仍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已经过渡到以煤炭为主。为了判断现有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已有的可得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提取了35篇文献中的73组效应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已有文献在研究对象、样本特征、模型方法、解释变量等维度上存在显着的异质性,由此导致了文献之间结论不一致。本文在控制住这些因素后发现,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家庭收入是驱动能源消费转型的主要因素。伴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劣质能源(生物质能)显着减少,电力等高品质商品能源显着增加,而煤炭、沼气等低品质能源消费量逐步趋于稳定。不同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迈克尔·格林姆,阿尼塞·蒙耶尔维,乔治·皮特斯,马克思米兰·西伟特[5](2017)在《能源阶梯进阶第一步?卢旺达农村地区的低成本太阳能器具和家庭福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有超过11亿的人口至今都无法用电。基于电力是人类发展前提这样一种假设,联合国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为所有人通电的目标。近年来,微型光电设备逐步成为投资密集型电网电气化的低成本可代替品。借助一次随机控制实验,我们对简单的微型光电设备(几乎不会超过由联合国定义的现代能源标准)的建设和影响进行了考察。我们发现了对家庭能源支出的显着正向影响,以及对健康、家庭生产力和环境效应的某些指征。由于这些效应中仅有部分被内化,因此对此类技术的投资不足是极有可能的。此外,我们的数据表明,承受力等问题也是影响采用此类技术的障碍,这也就表明了当前的政策应当考虑更加直接的推广策略,如补贴或融资计划,从而达到联合国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世界银行经济评论》期刊2017年03期)
陈占明,朱梦舒[6](2018)在《“煤改气”后河北省居民采暖用气需求预测——基于大样本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微观层面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煤改气"的大力推进,2017年冬季京津冀民用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局部地区出现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本文依据4000户北京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入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房屋特征、人口特征与消费习惯对取暖用天然气需求的影响;并根据回归结果对河北省实施"煤改气"之后居民采暖用气的增量做出预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住房面积、全年采暖月数、户主的文化水平对天然气需求的影响显着,且均呈正相关关系。本文预估"煤改气"政策的实施会导致河北省天然气需求增加25.88亿立方米,造成25%的天然气供需缺口。(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07期)
董梅,徐璋勇[7](2018)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1303户农村家庭调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 303户农户调查数据,比较陕西不同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对影响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受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影响,陕西省3个地区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显着差异。陕南农户倾向使用柴薪秸秆,陕北农户倾向使用煤炭,关中农户使用电的比例较高。农户使用沼气和太阳能比例偏低。农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中打工人数比例的增加、低碳意识的增强都使农户更多的选择商品性能源,同时增加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政府推广对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起到重要作用。建议政府应加大低碳宣传,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资源条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农林经济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邓慧慧,虞义华[8](2018)在《中国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研究——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综合考虑中国农村遭受严重环境污染和低碳清洁能源应用相对滞后的现实,识别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第叁次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入户数据,使用倍差法和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究中国农村家庭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国家对低碳清洁新能源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同群效应对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能源系统转型,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杨小军,王轶博,徐晋涛[9](2016)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研究——以甘肃省、云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甘肃省和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3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了解样本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模式的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农户薪柴消费需求的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农户对薪柴等传统生物能源仍有较强的依赖性。燃煤、电力等商品能源对薪柴的替代效应不明显,但使用沼气的农户对薪柴的消费显着减少。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增加能显着减少农户的薪柴消费,但薪柴消费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发现少数民族家庭的薪柴消费量显着高于汉族家庭。(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6年06期)
袁阳[10](2016)在《户用沼气池使用对农村家庭炊事能源消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7.5亿吨标准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极其依赖化石燃料,能源利用结构非常不合理,其中石油消费占比为18.4%,煤炭占比高达66.0%。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运用较为成熟的沼气技术来应对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在政府政策引导及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地区的户用沼气池数量明显增加,截至2011年底,我国的沼气户(包含沼气集中供气户)已超过4168万户,户用沼气池的保有量大约为3997万户,受益人口大约为1.6亿,这意味着沼气池已经在农村地区实现了大范围的普及。从国家沼气池推广的绝对量上看,现有的成果的确是令人欣喜的。但在沼气池的推广普及背后,频频出现沼气池利用率低下甚至荒废的事实,因此对于影响已建池农户使用沼气池的因素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此外,政府推广沼气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问题,探究沼气池使用对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可以有效检验、对比、评价沼气池的能源效益,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显得很有必要。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而选题,以农户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户模型,结合相关文献综述的结果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影响农户沼气池使用行为的因素,并建立Probit计量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创新性的使用了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简称PSM)方法来研究沼气池的使用对农户家庭炊事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规模、猪存栏头数、家庭可替代的能源数量、村庄到乡镇距离、农户是否接受过沼气培训、补贴比例以及地区变量显着影响农户沼气池使用行为;2.沼气池使用能够显着减少农户家庭人均液化气消费量,但对人均秸秆、薪柴、煤炭、电能消费量及人均炊事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并不显着;3.基于匹配后组间能源消费结构的对比发现,沼气池使用降低了生物质能源(秸秆、薪柴)及化石能源(液化气、煤炭)在家庭人均炊事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因此,沼气池的使用对农村家庭炊事能源消费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下:政府应鼓励沼气户增加畜禽养殖数量,定期组织沼气户开展沼气培训,并创新沼气池补贴政策,以保障沼气池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农村家庭能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的增加,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也发生了变化,为探究其中的机制,本文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的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显着提升了农村家庭液化气消费量和电力消费量,同时显着降低了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农村家庭基本特征、农村家庭经济特征、农户消费偏好及区域等因素对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工进城务工显着优化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其生活水平,对解决我国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家庭能源论文参考文献
[1].柯国华,张涛,刘丽珍.北京市农村家庭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2].王萍,徐梦婷.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基于陕西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能源.2019
[3].方黎明.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对农村家庭医疗支出的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魏楚,韩晓.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基于Meta方法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迈克尔·格林姆,阿尼塞·蒙耶尔维,乔治·皮特斯,马克思米兰·西伟特.能源阶梯进阶第一步?卢旺达农村地区的低成本太阳能器具和家庭福利[J].世界银行经济评论.2017
[6].陈占明,朱梦舒.“煤改气”后河北省居民采暖用气需求预测——基于大样本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微观层面调查数据[J].中国物价.2018
[7].董梅,徐璋勇.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1303户农村家庭调查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
[8].邓慧慧,虞义华.中国农村能源系统绿色转型研究——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调查数据[J].浙江社会科学.2018
[9].杨小军,王轶博,徐晋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研究——以甘肃省、云南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6
[10].袁阳.户用沼气池使用对农村家庭炊事能源消费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