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间意象论文_张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校园空间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象,校园,空间,句法,认知,心理学,环境。

校园空间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1](2018)在《基于空间句法与认知地图的高校校园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意象探究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及提升有一定的意义。以认知地图和空间句法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绘制校园认知地图以及空间句法理论模拟来探讨安徽工程大学校园意象,得出校园意象主要集中在校园西区南北向中轴线上,校园具有明显的网络状校园空间意象;校园活动以及自然水体环境氛围是重要的校园非物质意象;校园建筑历史感较弱,人文氛围有待提升;部分户外活动空间使用率较低,相关设施破损严重。总体来说,安徽工程大学校园意象元素特质性有待加强,后期需要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陈崇贤,张丹婷,夏宇[2](2018)在《互联网空间中的校园意象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互联网空间中的不同校园环境图片为数据源,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模块,分析图片中的校园意象场景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互联网社会空间中校园意象表达具有差异性,校园意象独特性受校园意象的整体主导方向影响,热点校园意象场景与历史和人文要素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3期)

杨秋辰[3](2018)在《基于城市意象的校园开放空间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对校园空间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大量校园开放空间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问题,设计师们很少从使用者的角度认真考虑,忽视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从而大大影响了高校校园环境的品质提升。因此重新认知校园开放空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07期)

胡舒丹[4](2015)在《当代高校校园外部公共空间建筑景观意象营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是学术氛围和人文情怀浓厚的环境,是融合了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的综合体,须得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校园外部公共空间,作为校园环境的核心,相当一部分仅以开阔广场,或是建筑外部剩余空间的形式存在,以至于缺乏凝聚力,使得学生对外部公共空间态度冷漠,参与度低。本文认为,营造建筑景观意象,唤起师生与校园的共鸣,或可成为解决之法。意象在中国产生于古典美学,是准确有效的表形达意的重要工具,并在历史、文化、诗歌、绘画、工艺美术、建筑、景观等的多个方面的应用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也为校园这种本身具有文化属性的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本文在学生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园外部公共空间的类型与特点,生成将意象合理地物质化的前提。接着分析了意象的概念和逻辑结构,论证意象从设计者经由造物再到观赏者的过程,并指出了意象对设计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校园外部公共空间为基础,讨论了意象的提取来源、组织手法、呈现载体,将意象这一虚幻的概念落到物质层面上来,并伴随大量案例旁证。最后用某军工大学学生餐厅重建项目这一实践,将校园外部公共空间、意象营造两个概念上升到应用层面。以前文对于外部公共空间的阐述为基础,对空间布局的重新塑造进行讨论,并从从建筑意象和景观意象营造的角度,对最终生成的方案进行详细拆解,以反证前文所述论点,以期能在今后的更多实践中有更多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李志英,田金欢,李涛[5](2014)在《云南大学校园意象与空间句法的互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在空间认知上通过可达性和可理解性建立联系。通过城市意象的访谈、图片辨认、绘制草图分析方法,得出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公共意象图",通过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得出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全局、局部整合度图和可理解度图,之后分别利用校园意象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要素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图进行比较、利用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与校园意象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在相似分析结果基础上推出两者存在着相互证明的关系,且两者的相互补充可以更准确地认知空间。(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4年09期)

陈静[6](2013)在《基于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的昆明新建高校校园开放空间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校园开放空间是大学生们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境载体,校园人群通过认知校园开放空间从而在环境中获得方位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指导同学们在大学里的校园活动。空间句法和城市意象都是基于空间认知为基础的城市设计研究理论,不同的是前者是客观的量化分析,后者是通过了解使用者对环境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得出分析结论。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校园空间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大量校园开放空间环境也面临着新需求的考验。随着校园规模逐渐宏大,设计师们很少从使用者的角度认真考虑,或在考虑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大大影响了高校校园环境的品质提升。本论文以昆明高校校园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意象和空间句法两个理论对其进行空间认知。通过问卷调查、认知草图调查对昆明叁所高校的呈贡新校区开放空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的轴线图示再次进行量化运算,通过更为客观的分析角度探究深层次的空间结构。两种研究结果相互补充,从而得到更为全面真实的研究结果,研究得知,校园开放空间的可识别性由空间自身的结构特征和空间主体的认知行为特征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校园开放空间的个别要素进行优化分析,对校园开放空间设计的原则进行思考。(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5-10)

戴俊骋[7](2009)在《大学校园意象空间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对意象空间的研究缺少对小尺度空间的研究。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研究区域,采用认知地图法,从构成要素、基本类型、发展阶段和感应级别叁个方面,对小尺度下的意象空间进行研究,并尝试与大尺度的意象空间进行对比;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的"校园认知地图"调查,为学校的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小尺度研究对象,其空间要素与城市大尺度下的相比,节点数目多,区域数目少;基本类型和发展阶段上基本一致。地大校园建设需要建立"大校园"概念,更突出地学特色,竖立绝对标志物并进行道路文化建设。(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靳路明,卓景龙,罗瑞章[8](2006)在《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校园行为模式研究入手,对校园空间的认知和认同两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的营造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期刊2006年01期)

刘青[9](2003)在《把握校园空间意象,塑造良好育人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学生的行为模式研究与校园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塑造出良好的空间意象和理想的育人环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03年10期)

校园空间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互联网空间中的不同校园环境图片为数据源,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模块,分析图片中的校园意象场景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互联网社会空间中校园意象表达具有差异性,校园意象独特性受校园意象的整体主导方向影响,热点校园意象场景与历史和人文要素关系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园空间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浩.基于空间句法与认知地图的高校校园意象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

[2].陈崇贤,张丹婷,夏宇.互联网空间中的校园意象特征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8

[3].杨秋辰.基于城市意象的校园开放空间认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4].胡舒丹.当代高校校园外部公共空间建筑景观意象营造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5

[5].李志英,田金欢,李涛.云南大学校园意象与空间句法的互证研究[J].华中建筑.2014

[6].陈静.基于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的昆明新建高校校园开放空间认知[D].昆明理工大学.2013

[7].戴俊骋.大学校园意象空间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

[8].靳路明,卓景龙,罗瑞章.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

[9].刘青.把握校园空间意象,塑造良好育人环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

论文知识图

校园空间意象图校园空间意象-节点校园空间意象-标志校园空间意象-边界:校园空间意象类型(来源:作...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平面图

标签:;  ;  ;  ;  ;  ;  ;  

校园空间意象论文_张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