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论文_胡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潘金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浒传,金瓶梅,修辞,我不是,词话,画幅,名誉权。

潘金莲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燕[1](2019)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潘金莲形象的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打破以往潘金莲为人不齿的女性形象,将潘金莲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改编,将其定位为贤惠、安分守己的女性形象,剧本的整个情节设置合乎情理,将过去潘金莲形象设计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弥补。文章结合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潘金莲人物形象的改编进行详细的叙述。(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仲巍[2](2019)在《维权,路径选择很重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触及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以及信访工作这个难点、痛点。纵观整部影片,李雪莲有两个诉求,一是要求确认当年她与秦玉河的离婚是假的;二是希望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但是,李雪莲先后信访十余年、被处理撤职了一大批相关干部,到最后,李雪莲的(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1-29)

杨彬[3](2019)在《袁小修“(《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说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出自于这两部奇书的早期读者之一袁小修,迄今已为定论。而细察袁氏兄弟当年对上述两书的闻见言谈,则充满着许多不解和疑惑。仔细疏解之下,我们发现,袁小修的判断不仅是有明一代的孤例,也更像是信口而论。袁氏兄弟的师友如李贽、谢肇淛等人也都对《水浒传》《金瓶梅》有着充分的了解,他们的言谈却反证着袁小修说法的不可靠。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与《水浒传》的早期重要研究者陆澹安先生根据直觉阅读体验得出的推论,可进一步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加以补充、修正。由此而形成的武松、潘金莲故事的"增益回流论",或许才是两书关系的正解。(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冯全功,陈肖楠[4](2019)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反讽修辞及其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讽是一种修辞认知,在修辞技巧、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叁个层面运作。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典型的反讽型文本,包括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等主要类型,共同参与文本的艺术构建,具有很强的批判功能。葛浩文夫妇的译文对大多反讽进行了再现,反讽效果与原文相似,但也删除了原文中很多反讽表达,反讽的效果与作用也随之流失,整体上弱化了原文中反讽修辞的场域效应。(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嘉[5](2019)在《论葛浩文对《我不是潘金莲》难译现象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成功外译,与译者葛浩文密不可分。而大量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为译者的翻译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尝试通过探究译者如何处理谚语、成语和动物词语等难译现象,为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启发。(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双[6](2019)在《浅论潘金莲性格之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淫荡、狠毒是人们不约而同对潘金莲的第一印象,潘金莲之所以有如此形象与她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人生境遇不无关系。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古代社会中,她的人生可以大体分为从张大户的婢女到武大的妻子再到西门庆的小妾这叁个阶段,而正是由于这叁个阶段致使潘金莲人性发生异化。本文正是以这叁个阶段为基础来分析潘金莲的性格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曹露[7](2019)在《从世情小说《金瓶梅》看明末清初女性意识的苏醒——以人物潘金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世情小说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明末清初的人情人性,晚明物质欲望的舒张带来了女性的享乐意识,人欲的合理性被肯定,女性开始追寻自身价值。《金瓶梅》是世情小说声誉最盛的一本,主角潘金莲就是晚明社会被夸张化的典型人物,她的身上既有女性主动追求幸福、舒张性欲的一面,也有极端纵欲、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的一面。从潘金莲的身上我们可看到女性自我解放、自我独立意识的朦胧苏醒,但是这种自我追求却是通过对生命的恣意挥霍和自我摧残表现出来的。作者否定了潘金莲的"淫",提出要将女性欲望辖域化到"理"的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梁碧波[8](2019)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方与圆画幅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通过对画幅的大胆运用,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具体体现在圆形画幅使得电影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画面感;圆形画幅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圆形画幅使得电影的镜头语言产生了变化。同时,电影借助画幅的变化隐藏性地表达出了导演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得电影的形式(画幅)与内容(故事)得到了统一。(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裴大明[9](2019)在《庭审驾驭的实践知识——关于《我不是潘金莲》司法话语的解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法官庭审驾驭的能力,是以庭审为中心的题中之意。以知识社会学为理论框架,结合资深法官的言传身教,通过对《我不是潘金莲》的多维度解读,提炼出五项庭审驾驭的实践知识,即揣摩当事人的性格禀赋、行使释明权应审慎中立、促成案情的想象性重构、聆听普通人的常识洞见和权衡妥当的裁判方案。文学的点化功能对于实践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具有比较优势,实践知识的可意会性为法律与文学的题域扩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来源于《东南司法评论》期刊2019年00期)

高芳艳[10](2019)在《《我不是潘金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女性主义是把女性主义思想和生态学思想结合起来,一方面探讨在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和谐、平衡的自然循环,另一方面探讨在男权文化体制下如何建构两性和谐平等的关系。从生态女性主义视域出发探析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小说中男女两性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为对立与和谐,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造成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伤害,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之路异常艰辛,小说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和谐的艰难。(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潘金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触及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以及信访工作这个难点、痛点。纵观整部影片,李雪莲有两个诉求,一是要求确认当年她与秦玉河的离婚是假的;二是希望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但是,李雪莲先后信访十余年、被处理撤职了一大批相关干部,到最后,李雪莲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潘金莲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海燕.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潘金莲形象的改编[J].绥化学院学报.2019

[2].仲巍.维权,路径选择很重要[N].人民法院报.2019

[3].杨彬.袁小修“(《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说献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冯全功,陈肖楠.《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反讽修辞及其英译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李嘉.论葛浩文对《我不是潘金莲》难译现象的处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吴双.浅论潘金莲性格之演变[J].青年文学家.2019

[7].曹露.从世情小说《金瓶梅》看明末清初女性意识的苏醒——以人物潘金莲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8].梁碧波.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方与圆画幅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9

[9].裴大明.庭审驾驭的实践知识——关于《我不是潘金莲》司法话语的解说[J].东南司法评论.2019

[10].高芳艳.《我不是潘金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潘金莲》-上海昆剧团梁谷音主演新...:电影《武松与潘金莲》剧照,~#...8.5《我不是潘金莲》中“潘百度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名捕VS#~《我不是潘金莲》正式海报包装设计潘金莲药皂(1)

标签:;  ;  ;  ;  ;  ;  ;  

潘金莲论文_胡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