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拉压杆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拓扑优化,拉压杆配筋,箱梁横隔梁,承载力对比分析
拉压杆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迪[1](2019)在《拉压杆模型在箱梁桥横隔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对横隔梁的拉压杆模型配筋设计进行探讨,首先对横隔梁的分类以及受力特点进行简要描述,随后对横隔梁在静力荷载工况下的受力利用Midas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简化。随后利用拓扑优化去找出横隔梁内传力效率最高的单元,抽离出在这种受力状态下横隔梁的拉压杆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线性插值获得能够抽离出拉压杆模型的体积保留分数取值,并进行理论层次的分析阐释。获得拉压杆模型以后再根据ACI规范附录A中的相关公式和条文对拉压杆模型进行配筋验算并与原设计进行对比。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横隔梁的分类以及受力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选择双承式横隔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介绍了近几年最新的有关双承式横隔梁的拉压杆模型配筋的研究成果。选择某县道上的双承式连续箱梁桥的横隔板进行研究,在workbench中的绘图界面建立横隔梁的叁维模型,采用线性插值选定体积保留参数对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并针对试算结果进行理论层次的分析阐释。(2)对横隔梁模型进行拓扑优化之后针对拓扑优化的结果结合结构力学的知识抽离出合理的横隔梁拉压杆模型,在结构力学求解器中计算各杆件内力,得到各杆件内力之后根据附录中的公式对结构进行配筋验算。在获得了横隔梁根据拉压杆模型计算得到的配筋方式以后,对于横隔梁在两种设计方式下的极限承载力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也为工程设计人员利用workbench的拓扑优化进行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算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晓宁[2](2018)在《拉压杆模型在承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欧洲规范中拉压杆模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运用拉压杆模型进行厚承台分析的应用要点,分析了宽承台中拉杆钢筋的布臵形式和分布的有效宽度,并通过实例与中国规范进行对比,为拉压杆模型在厚承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5期)
仲济涛,王来,李云峰,周满[3](2018)在《基于拉压杆模型的预应力深梁抗剪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中国桥梁工程中的深梁抗剪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深梁应变分布不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结构设计中属于力流紊乱区的问题,借助拉压杆模型理论对预应力作用下的混凝土深梁极限抗剪承载力展开试验与数值研究。首先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并结合Tcl/tk语言联合开发插件程序,以图形用户界面的方式实现深梁拉压杆模型的自动构形。然后,借助生成的拉压杆模型,按改进的破坏准则推导考虑预应力效应的深梁极限抗剪承载力公式,并通过12组数值试验确定主拉应力沿深梁拉压杆模型压杆分布的不均匀系数表达式。最后,通过有黏结与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深梁试验对推导的预应力深梁极限抗剪承载力公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深梁试验,试验结果与Tan教授预测结果的比值均大于与本文计算结果的比值,前者平均值为1.27,后者为1.10;对于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深梁试验,试验结果与Tan教授预测结果之比的平均值为1.13,与本文计算结果之比的平均值为1.10;相对于已有预测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并且偏于安全,说明该公式可以较可靠地预测深梁的实际承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欣[4](2018)在《基于拉压杆模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配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承台在桩基础设计中作为传递上部荷载的重要构件,由于其结构承载力高、抗震性强、能适应各种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等优点,在公路桥梁中被广泛应用。随着各种大型桥梁的兴起,更大更厚、桩数更多的承台逐渐增多,其相对应的配筋方法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因此,对群桩承台传力模型及其配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学者的成果基础,结合相关规范和文献,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取群桩混凝土承台为研究对象,着重对群桩混凝土承台的配筋进行深入研究,所做的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国内外规范中关于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总结对比了各规范中承台的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与不足。探讨了国内外学者对桩承台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在承台配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提出分区定义中,明确承台属于D区结构,介绍了拉压杆模型理论的依据。详细介绍了拉杆、压杆与节点,以表格形式罗列了拉压杆模型中各设计方法的适用性。阐述了拉压杆模型的设计准则,总结了拉压杆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提出拉压杆模型对承台配筋进行设计的基本步骤。(2)依托实际工程,通过建立群桩承台有限元模型,分析群桩承台在运营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流情况。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拓扑优化法建立承台的拉压杆模型最优解,确定参数取值来构建拉压杆模型,并进行强度验算。对比了不同拉杆设计方式的结果,并与现行规范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拉压杆模型法计算的配筋量比现行规范节省钢筋。分析了桩基反力的分布规律,确定承台厚度与桩基刚度对桩基反力的影响规律。(3)结合钢筋混凝土有限元理论,以拉压杆模型计算的配筋进行运营荷载下结构安全性验算,结果表明,拉压杆模型计算配筋结果在运营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可行。详细分析了不同配筋形式、不同配筋率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径范围内集中配筋相比均布配筋可以提高承台的承载能力。承台配筋率对承载能力呈现非线性增长规律,达到一定的配筋率后增加配筋不会显着提高承台承载能力。最后结合计算结果提出了承台荷载配筋的工程设计建议。(4)结合早期混凝土温度应力场有限元理论,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配置温度构造钢筋对早期混凝土应力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验证,阐述了钢筋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影响。以温度裂缝指数为指标,分析了钢筋间距与钢筋直径的影响规律。以裂缝控制的配筋原则给出了承台非荷载配筋的工程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7)
袁爱民,陆荣伟,徐冬辉[5](2018)在《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节段箱梁接缝边缘配筋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止节段预制箱梁胶接缝边缘出现斜裂缝而引起的破坏,采用数值分析和拉压杆模型的方法开展研究,揭示此类斜裂缝的开裂机理,提出节段预制箱梁接缝边缘竖向配筋以及腹板中部水平配筋的计算方法。基于笔者以及Turmo等所做的试验建立节段预制箱梁纯弯段标准节段有限元模型,进行详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节段预制箱梁的应力场分布;以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对节段预制箱梁纯弯段进行拓扑优化分析,明确荷载传递路径。根据以上弹性应力分析和拓扑优化分析结果,建立节段预制箱梁纯弯段标准节段的拉压杆模型并进行验证,定量确定节段预制箱梁边缘的竖向拉力和腹板中部水平拉力的大小,提出节段预制箱梁胶接缝边缘竖向配筋以及腹板水平配筋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最后以南京长江四桥引桥标准节段箱梁为例,利用推荐的节段预制箱梁纯弯段标准节段拉压杆模型,对节段箱梁胶接缝边缘竖向配筋及腹板水平配筋进行校核,并给出相应的配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节段预制箱梁纯弯段标准节段拉压杆模型进行节段箱梁胶接缝边缘竖向配筋以及腹板水平配筋,设计更加合理且具有理论依据,进而验证了节段箱梁接缝边缘配筋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解伟,王晖,李树山[6](2018)在《基于拉压杆模型的牛腿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6根牛腿的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讨论了剪跨比对牛腿的影响,分别用有限元仿真以及试验实测的方式探究压杆在承载时的形状变化规律,并依据此规律进行了牛腿承载力理论公式的推导、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牛腿的压杆形状呈不规则梭状。剪跨比和钢纤维体积掺量都会对牛腿的承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用于表达牛腿的实际极限承载力。(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03期)
周飞秦[7](2017)在《桥梁结构设计中拉压杆模型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结构是现代交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会对交通的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对该项内容的分析是必要的。现代桥梁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桥梁工程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这增加了桥梁结构设计的难度,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的设计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下面针对拉杆模型设计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7年36期)
朱经纬,王江波,冯云成[8](2017)在《索塔锚固区拓扑优化拉压杆模型及预应力构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索塔锚固区承载力准确计算及预应力设计难题,提出拓扑优化拉压杆模型,以龙川枫树坝大桥为背景,采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法构建索塔锚固区拉压杆模型,分析索塔锚固区压杆和节点的承载力、计算环向预应力需求数量,建立索塔锚固区节段有限元模型进行预应力构造优化分析,确定预应力沿高度方向布置方式、预应力盲区设计及预应力配置数量,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应力验算。结果表明:分散布束较集中布束产生的锚固区主拉应力更小;在导管处预应力盲区增加短束可均匀提高塔侧壁的预压应力;受材料泊松效应影响,索塔锚固区预应力钢筋必须适量配置;按提出的拉压杆模型及构造优化方式布置预应力钢束可较好满足索塔锚固区受力要求。(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7年05期)
赵洋[9](2017)在《预应力钢束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束锚固区作为预应力构件的关键受力节点,长期以来一直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量化计算的盲区,缺少成熟的设计理论。为了探寻一种较为准确、通用的设计方法,首先,对多种锚固区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多篇相关文献的内容,整理了拉压杆理论的计算过程,总结了拉压杆模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接着,对一些关键参数的取用作了探讨与修正。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拉压杆设计思路,为后续D区混凝土设计工作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7年03期)
张哲,郭鹏飞[10](2017)在《桁架拉压杆模型在结构梁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桁架以其对结构梁受力原理及材料力学基本原理的简化程度而在结构分析中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桁架拉压杆模型在结构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结构梁的受力特点,能够更有效地配置材料的位置及数量以充分发挥结构梁截面效能。(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7年01期)
拉压杆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欧洲规范中拉压杆模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运用拉压杆模型进行厚承台分析的应用要点,分析了宽承台中拉杆钢筋的布臵形式和分布的有效宽度,并通过实例与中国规范进行对比,为拉压杆模型在厚承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压杆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迪.拉压杆模型在箱梁桥横隔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王晓宁.拉压杆模型在承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3].仲济涛,王来,李云峰,周满.基于拉压杆模型的预应力深梁抗剪承载力[J].中国公路学报.2018
[4].陈欣.基于拉压杆模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配筋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8
[5].袁爱民,陆荣伟,徐冬辉.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节段箱梁接缝边缘配筋计算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解伟,王晖,李树山.基于拉压杆模型的牛腿承载力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8
[7].周飞秦.桥梁结构设计中拉压杆模型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
[8].朱经纬,王江波,冯云成.索塔锚固区拓扑优化拉压杆模型及预应力构造分析[J].桥梁建设.2017
[9].赵洋.预应力钢束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模型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
[10].张哲,郭鹏飞.桁架拉压杆模型在结构梁分析中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