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招生模式改革初探

高校招生招生模式改革初探

一、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罗立祝,温军英[1](2021)在《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根源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分数具有刚性、可比的独特优点,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高考形式公平的诉求。高校招生"唯分数"固守才学本位原则,能够有效选拔人才和抵制人情关系的侵蚀,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公平,但也存在加剧中学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难以考察德行、难以体现创新实践能力、难以精准选拔人才等弊端,高校招生"唯分数"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公共选择结果。高校招生"唯分数"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大规模教育,在人情关系社会中兼顾高校招生形式公平与管理效率的阶段性产物。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可从分段推进高校招生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深化促进全面发展的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加大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等方面着手破解。

秦川,付慧宇,王泽来[2](2021)在《高校多元招生录取模式融合构建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以及强基计划为代表的高校多元化招生录取模式应运而生,但三类模式在制度设计及人才选拔方面均有局限性。未来的多元招生录取发展可以将三类招生录取模式进行融合统一与深化,构建形成"分类分层,综合评价,贯通培养"的全新高校多元招生录取融合模式体系,并在效率性、特殊性、公平性上进行效能保障,形成一条符合我国特色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招生改革之路。

郑若玲,凌磊,吴根洲,李立峰,王伟宜,董照星[3](2020)在《“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笔谈》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迄今,先后有三批试点省市参与其中。在过去的六年,试点省份已实施了三次统一高考,即将迎来第四次,可谓边试边改。改革涵盖了从考试、评价到招生录取各个方面。缘于高考综合改革中的"综合"二字,此次改革可谓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力度最大、牵涉最广的一次探索,不仅注重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旨在提高各级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重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旨在提升高考制度的社会效益;不仅致力于发挥高考制度的选拔功能,而且注重发挥高考制度的教育功能;不仅着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着眼于宏观视野,而且回应了相关群体的基本诉求、兼顾到微观视角。然而,同样缘于"综合"二字,此次改革又是难度极大、分歧甚多的一次尝试。同样的举措,在不同省市乃至同一省市不同学校、在不同的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学科,都存在多样的观点、分歧的意见;同样的做法,在某些地方是亮点、深受好评,在另一些地方则成了"看上去很美"却无法操作的"鸡肋"而广受非议。不仅如此,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未曾预估或预估不足的问题,成为推进改革的潜在阻力。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在边试边改的同时,边改边研究、边研究边调整。本期推出"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这组笔谈,对高考综合改革中的科目改革、赋分方法、强基计划、投档录取、高职招生等关键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希冀能够为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建立贡献些许心力。

陈亚男[4](2020)在《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研究 ——基于云南省中学师生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进入新世纪,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为了改变统一高考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的局面,我国开始探索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以便更好地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进步培养优秀人才。而自主招生制度是否兼顾到城乡的差异,对城市和乡村的学生都公平?笔者以城乡差异背景作为切入点,以扎根理论作为逻辑工具,以云南省中学教师与学生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评价文本作为理论支撑,对我国自主招生制度在城乡之间的公平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力图更为全面地评判自主招生制度,为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照。全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我国自主招生制度产生的背景,梳理自主招生制度的发展历程,简单概述自主招生制度的特征。第二部分:对美国自主招生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探索,并与我国自主招生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基于云南省中学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文本,对自主招生制度以城乡差异为主要特点的公平性进行质性研究。第四部分:为提升自主招生制度在城乡之间的公平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要缩小城乡差异,统筹城乡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性。

余潇潇,徐宁汉[5](2020)在《沪浙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效探究——基于清华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学业成绩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对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实际影响,对清华大学2015—2018级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新高考录取的上海、浙江学生的本科一年级学业成绩较改革前有显着提升,其中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其本科一年级学业成绩全面优于其他招生类型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发现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对引导学生高考选科和高中大学学业有效衔接的影响显着。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和思考,提出高考综合改革应同步配套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高校应加强招生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等建议。

谷祥坤[6](2020)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高考考试招生录取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对高校招生更多具有潜质的生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考对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文理分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发展、选择权有限、一考定终身加重学习负担、高考录取陷入分数至上窠臼、违规招生等许多“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增加考生选择权、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考改革。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门论述,并于2014年出台了实施意见,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其内容涉及取消文理分科、合并本科录取批次、实行选考科目、以“专业+学校”或“专业院校组”录取、综合素质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等,结果是专业发展质量高在吸引考生报考方面就有优势,大类招生、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成为趋势,对考生坚持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导致高校生源竞争更加激烈。而占据我国高校90%以上的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校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这类高校办出了特色,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才会得到很大提升。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发展水平、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地方高校整体优势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社会知名度不高,专业发展特色不鲜明等对优质生源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行,虽然高校之间身份固化的格局被打破,但地方高校的招生工作依然受到多方面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新高考改革对地方高校招生工作造成的挑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理论思辨法对新高考改革的所有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的可行性和价值性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从理论高度阐明新高考改革对招生工作提出的应有之义。其次,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改革的“新”和近三年的实施现状,对执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对新高考改革执行现状的分析,概括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高校生源竞争更加激烈、专业影响招生更加凸显、选考科目设置要求更高、综合评价选才难度加大、多元录取模式建立困难等五个方面。最后根据对挑战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强化招生宣传工作,服务考生升学;实行专业大类招生,吸引优质生源;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推动教学改革;合理设置选考科目,有效选拔生源;建立科学评价标准,实施阳光招生。

张庆霞[7](2020)在《刍议新高考改革下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文中提出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所带来的新变化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新高考改革的特点,理顺了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发展脉络,阐述了该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要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评价体系;改进录取机制,增强双向选择;健全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招生宣传,强化特色亮点等对策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提高考生与专业满意度。

李立峰,许雯雯[8](2020)在《高考录取批次改革对高校及考生影响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高考录取制度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录取批次的调整,对高校招生和考生报考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利弊分析,力图探究高考录取批次合并对高校招生以及考生的影响,笔者认为,高考录取批次的合并,打破了高校间人为设置的壁垒,使考生对高校的关注从分层引导到分类,有利于保护考生兴趣、坚定学科和专业方向,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以办学特色吸引考生。

赵晓霞,杜阳[9](2019)在《关于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的反思》文中研究指明综合评价将教学改革的关口提前到招生环节,迎来高考改革的"2. 0时代"。作为高考统招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综合评价打破高考"大统一"的局面,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精准选才,弥补高考统招模式的诸多不足。然而,科学性、公平性和成本与效率问题成为制约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科学制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提高自身的招生能力成为试点高校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公众对综合评价录取结果公平性的质疑和高昂的招录成本成为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发展的重重阻力。因此,试点高校应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招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确保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建立和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以确保综合评价的公平性;推行远程面试和校友面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魏钶君[10](2019)在《基于IAD框架的行业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以H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校的招生规模随之急速扩大,如何争取到更多的优质生源成为了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招生宣传作为高校吸引优质生源的直接手段,是招生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宣传效用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各大高校也为此对招生宣传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寻求,以期获得更为高效的宣传效用。而2014年9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揭开了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大幕,其中投档录取模式的改革给高校的招生工作也带来了直接压力,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推行虽很大程度上提高和降低了考生的录取率和投报风险,但对高校而言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行业院校更甚,主要表现在:生源同质化日趋严重,生源专业录取校际差异明显等,不利于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悖于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导向。因此,未来构建以兴趣导向的自主专业选择模式非常有必要,而招生宣传作为连接考生与招生单位的纽带,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时更应发挥出其效用为高校和考生消解前行困顿。为了回应行业高校生源质量的实际需求以及深化招生宣传研究的理论诉求,在本文中引入了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将招生制度改革及政策调整作为招生行为的外生变量,将招生宣传行为理解为行业高校及考生在行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依据两个不同主体的行为选择结构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及结果来完善行业高校招生应用策略,逐渐完善兼顾微观和宏观要素的综合招生宣传体系,提高生源的有效配置。本研究遵循“框架构建—现状分析—外部因素—行为逻辑分析—对策建议”的研究逻辑,详细分析了在招考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行业高校在招生宣传市场中所处地位以及面临的危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全面剖析行业院校招生宣传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对策。首先,对行业高校招生宣传研究的核心概念以及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分析,界定了包括行业高校、教育营销、招生宣传等概念,对本研究的核心理论框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说明招生宣传理论框架构建的可行性,由此来建立论文的研究支撑点。其次,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分析模型构建高校营销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外生变量、行动情境两个层次,厘清其组成要素及作用模式,进而从对招生宣传的外生变量要素和行动情境内部结构组成进行构建,形成招生宣传的理论框架,为研究的后续分析奠定基础。再次,采用访谈法和调查研究法对H高校当前的招生宣传执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行业院校在效用结果上来看仍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生源内部结构不均衡,学校优势在招生宣传中尚未充分发挥等。将行业高校招生宣传过程置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中进行分析后发现,从外生变量到内部情境结构中,都存在阻碍行业高校招生宣传效用的因素,不但受行业类型和社会误解的束缚,以及受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推行和生源市场角色的转变的影响,还会受限于高校内部招生宣传运行机制的缺陷,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高校招生宣传的效用,进而形成生源困境。最后,在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行业高校的招生、发展实际,认为我国行业高校的招生宣传不仅要培育和涵养外部主体环境,还要科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并结合不同生源类型提出优化我国行业院校招生宣传模式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根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考分数具有独特的属性
    (一)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
    (二)高考分数具有刚性、可比性的特点
    (三)高考分数能满足社会的公平诉求
二、高校招生“唯分数”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
    (一)高校招生“唯分数”之利
    (二)高校招生“唯分数”之弊
三、高校招生“唯分数”的根源分析
    (一)人情社会中首选公平的产物
    (二)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追求效率的选择
四、高校招生“唯分数”的破解之道
    (一)分段推进高校招生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二)深化促进全面发展的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
        第一,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
        第二,加深高考试题与德、美、劳育融合。
    (三)加快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第一,加快推进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第二,加快推进大类招生改革。
        第三,拓宽高校招生多元录取通道。

(2)高校多元招生录取模式融合构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多元化录取沿革
    (一)自主招生的破冰之旅
    (二)综合评价录取的传承突破
    (三)强基计划的重磅登场
二、多元录取招生政策比较分析
三、多元招生录取融合的体系构建
    (一)实现分类型分层次选拔
    (二)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三)贯通考试—招生—培养体系
四、多元招生录取融合体系的效能保障
    (一)大力强化选拔效率性
    (二)保留破格录取特殊性
    (三)全力维护招生公平性

(3)“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新高考科目选择及赋分方法的问题与应对
    一、我国新高考改革中科目选择及赋分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二、韩国高考科目选择及赋分方式的经验
    三、解决我国高考科目选择及其赋分问题的路径
        (一)政府相关部门完善考试法律法规建设,各大高校主动参与选科要求制定
        (二)完善赋分办法时要注意分数的可比性、连续性、均衡性和可操作性
        (三)组建专家审议委员会,多维度多轮次论证选科及等级赋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协调好优质生源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
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重构
    一、更科学:天赋志趣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完美结合
    二、更公平:公平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迭代升级
        第一,强基计划把民众认可度最高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的主要依据与录取的核心前置条件。
        第二,强基计划赋予高校自主权的同时将其最大程度透明化、赋予高校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将其最大程度规范化。
    三、更系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统筹设计
        第一,综合评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
        第二,严格审核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院校专业组:高考投档录取改革的核心枢纽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院校专业组投档模式的由来
    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院校专业组的模式促使高校自主制定专业录取标准,实质推进了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
        (二)院校专业组的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完全能够适应高校类型各异、复杂多样的招生需求
        (三)院校专业组的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四)院校专业组的模式有利于高校教学改革和基础学科专业内涵建设
    三、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一)打造专业化的招生队伍,优化和完善院校专业组的设置
        (二)借鉴稳定匹配理论,改进和完善院校专业组的投档录取模式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历史使命、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向
    一、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聚焦
    三、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4)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研究 ——基于云南省中学师生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自主招生制度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自主招生制度实施过程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我国自主招生制度发展概述
    第一节 我国自主招生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多元化
        二、高校对办学自主权和优质生源的追求
        三、引导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自主招生制度发展历程
        一、试点摸索期(2003至2009年)
        二、深入改革期(2010至2014年)
        三、稳定发展期(2015至2019年)
    第三节 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特征
        一、制度制定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给予高校更多自主的空间
第二章 中美自主招生制度比较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概述
        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发展历史
        二、美国高校的提前招生制度
        三、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中美自主招生制度对比分析
        一、中美自主招生制度性质的对比分析
        二、中美自主招生制度招考流程的对比分析
        三、自主招生制度考试形式及内容的对比分析
        四、自主招生制度评价录取模式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的质性研究——基于云南中学师生的深度访谈
    第一节 中学教师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评价
        一、访谈样本基本情况
        二、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
    第二节 中学学生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评价
        一、访谈样本基本情况
        二、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研究结论
        二、因素分析
第四章 提升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的策略
    一、缩小城乡差异,统筹城乡发展
        (一)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二、进一步提升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
        (一)扩大宣传,提高知情率
        (二)结合城乡差异,注重综合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5)沪浙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效探究——基于清华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学业成绩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学生样本处理
    1.2 课程样本处理
    1.3 成绩样本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沪浙学生本科一年级学习成绩改革前后比较
    2.2 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在高考综合改革中的效能分析
3 思考与建议

(6)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2 新高考改革的相关理论依据
第3章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现状
    3.1 新高考改革的背景
    3.2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带来的新变化
    3.3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现状
第4章 新高考改革给地方高校招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4.1 高校生源竞争更加激烈
    4.2 专业影响招生更加凸显
    4.3 选考科目设置要求更高
    4.4 综合评价选才难度加大
    4.5 多元录取模式建立困难
第5章 地方高校招生工作的应对举措
    5.1 强化招生宣传工作,服务考生升学
    5.2 实行专业大类招生,吸引优质生源
    5.3 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推动教学改革
    5.4 合理设置选考科目,有效选拔生源
    5.5 建立科学评价标准,实施阳光招生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刍议新高考改革下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二、平行志愿发展脉络
三、平行志愿的优势
四、平行志愿的劣势
    (一)单一强调高考分数
    (二)以院校为单位投档模式淡化专业
    (三)普通高校录取分数扁平化
    (四)批次投档比例设定制约高校招生计划
    (五)高校招生没有自主权
五、完善对策
    (一)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专业建设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评价体系
    (三)改进录取机制,增强双向选择
    (四)健全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
    (五)创新招生宣传,强化特色亮点
六、结语

(8)高考录取批次改革对高校及考生影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阶段:专业优先的不分批录取模式(1952年-1958年)
    (二)第二阶段:专业优先的分批录取模式(1959年-1962年)
    (三)第三阶段:院校优先的分批录取模式(1963年—1984年)
    (四)第四阶段:分批录取的制度化实施阶段(1985年—2010年)
二、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三、高考录取批次改革的影响分析
    (一)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模式的改变
    (二)本科批次线下降,考生的选择余地增大
    (三)高校投档满足率提高
四、思考与建议

(9)关于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评价是高考统招录取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一) 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优势
    (二) 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可以弥补高考统招录取模式的不足
二、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 科学性问题:如何科学选才成为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 公平性问题:能否公平选才成为制约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三) 成本与效益问题:面试成本成为发展和推广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制约因素
三、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的优化路径
    (一) 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综合评价招生模式的科学性
    (二) 建立和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确保综合评价招生模式的公平性
    (三) 建立现场面试、远程面试和校友面试相结合的多元机制,确保综合评价的高效性

(10)基于IAD框架的行业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以H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5.1 核心概念
        1.5.2 理论基础
2 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进展
        2.1.1 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与影响
        2.1.2 高校招生宣传的现状与问题
        2.1.3 高校招生宣传行为的策略与选择
    2.2 国外研究进展
        2.2.1 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
        2.2.2 影响高校招生录取的因素
        2.2.3 高校招生宣传的策略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的分析模型构建
    3.1 外生变量的要素组成
    3.2 行动舞台的内在结构
    3.3 招生宣传的IAD分析框架模型
        3.3.1 招生宣传的外生变量要素表达
        3.3.2 招生宣传的行动情境结构安排
        3.3.3 招生宣传的IAD框架构建
4 基于IAD框架的H高校招生宣传机制分析
    4.1 影响H高校招生宣传运行的外生变量分析
        4.1.1 资源基础
        4.1.2 组织基础
        4.1.3 制度基础
    4.2 行动情境下的H高校招生宣传机制静态分析
    4.3 行动情境中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态分析
        4.3.1 高校招生宣传的行为状态分析
        4.3.2 考生志愿填报的行为逻辑分析
        4.3.3 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结果
5 优化行业高校招生宣传的对策与建议
    5.1 培育与涵养行动情境的外部环境
    5.2 规范与完善应用规则的制度建制
    5.3 调整与优化招生宣传的行动策略
        5.3.1 科学转化行业高校及专业的传统印象
        5.3.2 行业高校与目标生源、忠诚生源的相互作用与策略选择
        5.3.3 行业高校与潜在生源、疏离生源的相互作用与策略选择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校招生宣传人员访谈问卷
    附录2:新生访谈问卷
    附录3:高校招生宣传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4:高中生调查问卷
致谢

四、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招生“唯分数”:问题、根源与对策[J]. 罗立祝,温军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3)
  • [2]高校多元招生录取模式融合构建探析[J]. 秦川,付慧宇,王泽来. 教育与考试, 2021(02)
  • [3]“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笔谈[J]. 郑若玲,凌磊,吴根洲,李立峰,王伟宜,董照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公平性研究 ——基于云南省中学师生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D]. 陈亚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5]沪浙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效探究——基于清华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学业成绩的实证分析[J]. 余潇潇,徐宁汉. 中国考试, 2020(04)
  • [6]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 谷祥坤. 长江大学, 2020(02)
  • [7]刍议新高考改革下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J]. 张庆霞. 学周刊, 2020(07)
  • [8]高考录取批次改革对高校及考生影响探析[J]. 李立峰,许雯雯. 教育与考试, 2020(01)
  • [9]关于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的反思[J]. 赵晓霞,杜阳.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4)
  • [10]基于IAD框架的行业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以H高校为例[D]. 魏钶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高校招生招生模式改革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