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梅毒,青霉素,头孢,血清学,曲松,血清,细胞。
早期梅毒论文文献综述
陈超,邝翠琼,钟文[1](2019)在《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皮疹完全消失时间、低热及四肢关节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1,P<0.05)。观察组皮疹完全消失时间、低热及四肢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素临床疗效较好,症状消失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汪晓丹,赵金雪,张明,翁文佳,高艳青[2](2019)在《MSM人群早期梅毒合并HIV感染CD8细胞的活化与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梅毒合并HIV感染者与单纯梅毒、单纯HIV感染者CD8的活化与凋亡水平。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早期梅毒患者,18例HIV感染者,18例早期梅毒合并HIV患者(以下简称合并组),20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流式细胞术统计分析四组CD8细胞活化标志物CD38、HLA-DR与凋亡标志物caspase-3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较,HIV组和合并组CD38阳性率显着升高(5. 97%±0. 66%vs 9. 44%±0. 90%,9. 87%±0. 99%,均P <0. 05);与健康组相比较,HIV组和合并组HLA-DR阳性率显着升高(4. 35%±0. 74%vs 23. 11%±1. 90%,21. 72%±2. 15%,均P <0. 05)。合并组与HIV组比较,caspase-3阳性率升高(13. 09%±2. 37%vs 8. 21%±3. 29%,P <0. 05);合并组与梅毒组(1. 81%±0. 97%)、健康组(0. 24%±0. 17%)相比较,caspase-3阳性率也显着升高(P <0. 001)。HIV组与健康组相比较,caspase-3阳性率显着升高(均P <0. 05)。二期梅毒组caspase-3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17. 91%±2. 99%vs 7. 25%±5. 65%,P <0. 05)。结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HIV感染者CD8细胞的凋亡,而这部分凋亡不仅仅是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成裕[3](2019)在《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血清学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血清学的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2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学实验结果中的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情况变化。结果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0.10%;治疗后TRUST阳性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TPP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掌握梅毒患者的临床疾病传播特点及症状,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诊治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促进了临床血清学实验结果的有效改善,对于减少梅毒的传播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0)
张伟,王政洁,闫越颖,张杰娜,赵培庆[4](2019)在《Tim-3对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56~(dim)NK细胞的影响及初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Tim-3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56~(dim)N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中NK细胞比值及NK细胞中Tim-3的表达水平,分析Tim-3表达与血清中IFN-γ水平的相关性。流式细胞仪分选CD56~(dim)NK细胞,培养并用IL-2刺激其增殖,干扰Tim-3后,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梅毒患者CD56~(dim)NK细胞干扰Tim-3前后JAK-STAT1通路蛋白变化。同时干扰Tim-3及STAT1蛋白表达,进一步分析Tim-3调控CD56~(dim)NK细胞分泌IFN-γ的确切分子机制。结果:梅毒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中NK细胞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梅毒患者NK细胞中Tim-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特别是CD56~(dim)NK细胞(P<0.01),且Tim-3的表达与血清中IFN-γ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r=-0.450 6)。梅毒患者CD56~(dim)NK细胞JAK-STAT1通路蛋白在IL-12和IL-18的刺激下较正常对照明显下调,干扰CD56~(dim)NK细胞中Tim-3的表达后则JAK-STAT1通路蛋白表达上调,同时上清中IFN-γ分泌水平增高(P<0.01)。同时干扰Tim-3及STAT1蛋白表达后IFN-γ升高现象消失(P>0.05)。结论:Tim-3通过JAK-STAT1通路调控CD56~(dim)NK细胞IFN-γ分泌,高表达的Tim-3水平可能抑制了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进程,Tim-3可作为梅毒疾病进展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包涵,范伟侃,陈豪,沈金月,龚小慧[5](2019)在《孕早期梅毒阳性孕妇血清学监测合理频次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孕早期梅毒阳性孕妇血清学监测的合理频次。方法孕(12±1)周梅毒颗粒凝聚(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试验阳性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试验阳性且既往梅毒感染史阴性,并在孕28~32周和临产前4周内完成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孕妇53例,根据自孕(12±1)周起是否每月复查,分为每月监测(monitor per month,MPM)组(15例)和非每月监测(monitor non per month,MNPM)组(38例,超过8周未复查),比较MPM组和MNPM组发现孕妇治疗失败或再感染的比例以及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比例。结果 MPM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病例比例(0/15)明显少于MNPM组(9/29,P<0. 05),发现孕妇治疗失败或再次感染病例比例(4/11)统计学上高于MNPM组(2/36,P<0. 05)。MPM组孕妇治疗失败或再次感染4例,增加了1个疗程青霉素静滴抗梅毒治疗,后期随访中RPR逐渐下降,分娩前4周内再次给予1个疗程抗梅毒治疗,整个孕期共3个疗程,无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MNPM组孕妇治疗失败或再感染2例和另外RPR滴度较孕(12±1)周无升高7例,均在分娩前完成了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仍发生了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结论孕早期梅毒阳性的孕妇每月监测梅毒滴度并及时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姜晓勇,卢珍玲,杨慧丽,王德辉,徐晓光[6](2019)在《早期梅毒加用抗神经梅毒药物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早期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神经梅毒药物对患者血清固定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神经梅毒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2周内皮损消退率、治疗后24个月血清固定率,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进行甲苯胺红凝集试验(TRUST),对比两组患者TRUST阴转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的皮损消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血清固定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的TRUST阴转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早期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神经梅毒药物可有效提高TRUST阴转率,降低梅毒血清固定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4期)
张建霞,赵敏,刘芳,成凌,罗翠美[7](2019)在《深圳市罗湖区178例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血清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对经TRUST初筛和TPHA阳性确诊的178例早期梅毒患者(包括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8例、早期潜伏梅毒128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67例,对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多西环素治疗11例,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6、9、12、18及24个月复诊,分别做TRUST定性和定量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梅毒分期及TRUST初始滴度对血清学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为52.25%,苄星青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TRUST转阴率分别为52.69%和45.45%,不同治疗方案TRUST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91.67%、60.53%、46.09%,不同梅毒分期TRUST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RUST滴度≤1∶8组和滴度>1∶8组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78.05%和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疗效肯定,多西环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替代药物;一期梅毒TRUST比早期潜伏梅毒转阴快,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转阴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者的追踪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唐许,龚成,刘慧[8](2019)在《卞星青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男性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免疫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卞星青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男性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免疫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武汉市汉阳医院收治的90例男性梅毒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按区化随机化设计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49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免疫功能及性功能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损范围显着缩小,严重指数下降,且皮损范围缩减、严重指数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NK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勃起功能障碍、性欲淡漠及射精障碍患者均下降,性功能正常患者显着上升,但观察组性功能障碍患者显着较对照组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vs 21.9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卞星青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男性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免疫功能及性功能的改善更显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汪晓丹,张明,李娟,翁文佳,高艳青[9](2019)在《MSM人群早期梅毒合并HIV感染NK和DC细胞数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梅毒合并HIV感染者与单纯梅毒、单纯HIV感染者NK、DC细胞,探讨梅毒合并HIV感染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在男男性接触(MSM)队列中入选26例早期梅毒患组,18例HIV感染组,18例早期梅毒梅毒合并HIV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析各组NK、DC细胞的数目。对比HIV感染组、早期梅毒组、梅毒合并HIV感染组与健康组各项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四组间NK细胞比率比较,合并组比健康组明显降低(P <0. 05)。四组间DC细胞比较,m DC比率HIV感染组明显低于早期梅毒组(P <0. 001)、合并组(P <0. 05)和健康组(P <0. 05),早期梅毒组明显高于健康组(P <0. 05)。p DC的比率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NK细胞在合并感染组的比率明显降低,提示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固有免疫损伤较为明显;梅毒合并HIV感染者体内m DC变化是一个消耗与介导细胞免疫增强的综合结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徐兰玲[10](2019)在《叁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240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入苄星青霉素组、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组,分析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固定率。结果苄星青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血清固定率为28.75%,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血清固定率为27.5%,头孢曲松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5%,血清固定率为22.5%,叁组对比P> 0.05;叁组的皮损消退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确切,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或是无效的患者,头孢曲松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替代药物。(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3期)
早期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研究梅毒合并HIV感染者与单纯梅毒、单纯HIV感染者CD8的活化与凋亡水平。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早期梅毒患者,18例HIV感染者,18例早期梅毒合并HIV患者(以下简称合并组),20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流式细胞术统计分析四组CD8细胞活化标志物CD38、HLA-DR与凋亡标志物caspase-3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较,HIV组和合并组CD38阳性率显着升高(5. 97%±0. 66%vs 9. 44%±0. 90%,9. 87%±0. 99%,均P <0. 05);与健康组相比较,HIV组和合并组HLA-DR阳性率显着升高(4. 35%±0. 74%vs 23. 11%±1. 90%,21. 72%±2. 15%,均P <0. 05)。合并组与HIV组比较,caspase-3阳性率升高(13. 09%±2. 37%vs 8. 21%±3. 29%,P <0. 05);合并组与梅毒组(1. 81%±0. 97%)、健康组(0. 24%±0. 17%)相比较,caspase-3阳性率也显着升高(P <0. 001)。HIV组与健康组相比较,caspase-3阳性率显着升高(均P <0. 05)。二期梅毒组caspase-3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17. 91%±2. 99%vs 7. 25%±5. 65%,P <0. 05)。结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HIV感染者CD8细胞的凋亡,而这部分凋亡不仅仅是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陈超,邝翠琼,钟文.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汪晓丹,赵金雪,张明,翁文佳,高艳青.MSM人群早期梅毒合并HIV感染CD8细胞的活化与凋亡[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杨成裕.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血清学结果分析[C].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张伟,王政洁,闫越颖,张杰娜,赵培庆.Tim-3对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56~(dim)NK细胞的影响及初步机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5].包涵,范伟侃,陈豪,沈金月,龚小慧.孕早期梅毒阳性孕妇血清学监测合理频次的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姜晓勇,卢珍玲,杨慧丽,王德辉,徐晓光.早期梅毒加用抗神经梅毒药物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9
[7].张建霞,赵敏,刘芳,成凌,罗翠美.深圳市罗湖区178例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血清学变化[J].中国热带医学.2019
[8].唐许,龚成,刘慧.卞星青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对男性早期梅毒患者皮损、免疫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9
[9].汪晓丹,张明,李娟,翁文佳,高艳青.MSM人群早期梅毒合并HIV感染NK和DC细胞数目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徐兰玲.叁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J].皮肤病与性病.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