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偏远地区的中学老师,反思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文章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新课程;基本理念;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不仅受到国外教育形势的影响,而且受到国内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步骤。作为新疆库车县第二中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认真研读了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深刻的感受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的真理以及语文课程理念的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开始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剖析。围绕这个内容我想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环境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基础语文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理念,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新课程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课程评价观。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程目标观创新。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过分注重全面化,片面追求平均化和一统化,重知识轻实践、重继承轻批判,甚至存在着严重的社会政治本位的倾向,缺乏知识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教育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长期的流水线式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特别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注重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二)课程内容观创新。
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整合历来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传统的教育课程内容往往局限于全国通用的教科书,并且往往具有统一的教学方案,甚至连教学进度都必须一致,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地区差异性和层次性,实际封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最终导致了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为此,新课标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提出了“改变课程改革内容‘难、繁、偏、旧’,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等一系列内容,特别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结构观创新。
课程结构观创新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发展。由于传统的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就是以基础教育和基础课程为主,基本没有选修课。而新课程标准则不仅仅重视必修课程,而且重视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这就纠正了课程结构上的单一性的偏差,“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四)课程资源观创新。
在封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都是统一的,学校和老师是被动执行者,严格按照指令执行命令,必然缺乏课程资源的自觉观念和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企图通过课程资源的挖掘激发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并自觉利用课程资源。
(五)课程评价观创新。
就我国基础教育而言,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为主,重视定量结果的分析,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定性过程的考量和知识的应用等,评价方式上则往往是从上而下的单向式,也就是说教师评价学生,学校领导评价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评价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对此作出了调整。就教师而言,强调教师的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同时加强学生、学校领导的参与和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学生而言,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对教师角色的传统认识有一些形象的比喻:“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警察”。这些比喻大多有局限性,它们或者在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或者在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教师个人的生命价值。而今,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角色转换。在这里,我想谈谈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四种角色: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目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渐渐发生了改变,注重探究式学习,学会与教师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而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碰触的,可以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和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而新课程则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者中,标准单一,注重考试分数轻视综合素质的考评,教师只是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学生出于被动的地位。而新课程改革则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由个性地学习”,这一全新的课程评价目标极大地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四)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方面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和促进者。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