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及监测装置,涉及监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光源组件和轮廓限制组件,由于光源组件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且轮廓限制组件与光源组件连接,在轮廓限制组件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光源组件发出的可见光穿过轮廓限制部,轮廓限制部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使得穿过轮廓限位部的可见光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便于识别的照射区域,照射区域对应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设备不便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照射区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识别,方便对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进行定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100)和轮廓限制组件(200);所述光源组件(100)用于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所述轮廓限制组件(200)与所述光源组件(100)连接,所述轮廓限制组件(200)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300),所述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可见光穿过所述轮廓限制部(300),所述轮廓限制部(300)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所述照射区域重合于所述监测装置的摄像区域。
设计方案
1.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100)和轮廓限制组件(200);
所述光源组件(100)用于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所述轮廓限制组件(200)与所述光源组件(100)连接,所述轮廓限制组件(200)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300),所述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可见光穿过所述轮廓限制部(300),所述轮廓限制部(300)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所述照射区域重合于所述监测装置的摄像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限制组件(200)包括固定壳体(210)和固定板(220);
所述固定壳体(210)与所述光源组件(100)连接,所述固定板(220)与所述固定壳体(210)连接,所述轮廓限制部(30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2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限制部(300)设置为多边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100)包括光源发射部(110)和电池舱体(120);
所述光源发射部(110)的一端与所述轮廓限制组件(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舱体(120)连接,所述电池舱体(120)内放置有用于为所述光源发射部(110)提供电能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定位结构还包括连接部(400);
所述连接部(400)与电池舱体(120)远离光源发射部(1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舱体(120)通过所述连接部(400)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00)设置为真空吸盘。
7.一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监测组件(500)、支撑组件(600)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监测定位结构;
所述红外监测组件(500)与所述支撑组件(600)连接,所述支撑组件(600)用于支撑所述红外监测组件(500),所述监测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红外监测组件(500)的摄像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00)包括万向节(610)、伸缩杆(620)和固定部(630);
所述万向节(610)分别与红外监测组件(500)和所述伸缩杆(620)连接,所述固定部(630)与所述伸缩杆(620)远离所述万向节(610)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63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00)还包括锁止件(640);
所述锁止件(640)与所述万向节(610)连接,所述锁止件(640)用于限制所述红外监测组件(500)相对于所述万向节(610)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00)还包括基座(650);
所述基座(650)与所述固定部(630)远离所述伸缩杆(620)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650)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腿(66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及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遗址地大多建造在远离市区的偏僻地点或幽静山林等场所,遗址地环境优美也成为鸟类、鼠类和蝙蝠等动物的天然栖息地或避难所,但是,上述的动物的活动也会对石窟寺、古代壁画及其它遗址地文物造成损坏,因此,对遗址地动物进行定点监测显得尤为必要。
受图像传输距离的限制,野外的红外监测设备多为盲拍式,其将拍摄的图像信息直接进行存储,存储的图像只能借助其它设备读取的方式才能查看或者预览,由于大部分红外监测设备自身不具有图像显示功能,在初次安装或者后续调试时不便于把握最佳的监测拍摄角度,也即不便于确定监测对象是否处在监测设备的最佳监测视野内。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及监测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监测设备不便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包括光源组件和轮廓限制组件;
所述光源组件用于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所述轮廓限制组件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所述轮廓限制组件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可见光穿过所述轮廓限制部,所述轮廓限制部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所述照射区域重合于所述监测装置的摄像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轮廓限制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固定板;
所述固定壳体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壳体连接,所述轮廓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轮廓限制部设置为多边形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发射部和电池舱体;
所述光源发射部的一端与所述轮廓限制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舱体连接,所述电池舱体内放置有用于为所述光源发射部提供电能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定位结构还包括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电池舱体远离光源发射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舱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置为真空吸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监测装置,包括红外监测组件、支撑组件和监测定位结构;
所述红外监测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红外监测组件,所述监测定位结构安装于所述红外监测组件的摄像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万向节、伸缩杆和固定部;
所述万向节分别与红外监测组件和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万向节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锁止件;
所述锁止件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锁止件用于限制所述红外监测组件相对于所述万向节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基座;
所述基座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基座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腿。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包括光源组件和轮廓限制组件;由于光源组件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且轮廓限制组件与光源组件连接,在轮廓限制组件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光源组件发出的可见光穿过轮廓限制部,轮廓限制部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使得穿过轮廓限位部的可见光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便于识别的照射区域,照射区域对应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设备不便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照射区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识别,方便对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使用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不包括监测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光源组件;110-光源发射部;120-电池舱体;200-轮廓限制组件;210-固定壳体;220-固定板;300-轮廓限制部;400-连接部;500-红外监测组件;510-摄像头;600-支撑组件;610-万向节;620-伸缩杆;630-固定部;640-锁止件;650-基座;660-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视角为正视于连接部;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使用效果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不包括监测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定位结构,包括光源组件100和轮廓限制组件200;光源组件100用于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轮廓限制组件200与光源组件100连接,轮廓限制组件200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300,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可见光穿过轮廓限制部300,轮廓限制部300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照射区域重合于监测装置的摄像区域。
具体的,光源组件100安装在外部监测装置的摄像头510上,轮廓限制组件200可通过螺纹与光源组件100连接,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可见光先是进入到轮廓限制组件200内,而后从轮廓限制部300照射出,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具有一定轮廓的照射区域,由于光源组件100发出的为可见光,照射区域的轮廓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识别,且照射区域重合于监测装置的摄像区域,对于盲拍的监测装置或者监测设备能够方便的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包括光源组件100和轮廓限制组件200;由于光源组件100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且轮廓限制组件200与光源组件100连接,在轮廓限制组件200上设置有轮廓限制部300,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可见光穿过轮廓限制部300,轮廓限制部300用于将光线聚集在固定的照射区域内,穿过轮廓限位部的可见光在被照射物体上形成具有便于识别的照射区域,照射区域对应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设备不便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照射区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识别,方便对监测设备的监测区域进行定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中的轮廓限制组件200包括固定壳体210和固定板220;固定壳体210与光源组件100连接,固定板220与固定壳体210连接,轮廓限制部300设置于固定板220上。
具体的,固定壳体210设置为圆柱形,固定壳体210设置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且固定壳体210不透光,固定壳体210内设置有空腔,固定壳体210的两端均设置为开口状,固定壳体210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光源组件100的一端设置为与固定壳体210配合的内螺纹,以使固定壳体210与光源组件100螺纹连接;固定板220设置在固定壳体210远离光源组件100一端的开口处,固定板220可通过螺钉、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与固定壳体210连接,固定板220可设置为不透光的金属板,例如铝板,轮廓限制部300设置在固定板220上。
进一步的,轮廓限制部300设置为多边形开口。
具体的,轮廓限制部300设置为多边形开口,多边形开口可设置为多种形状,本实施中的多边形设置为四边形,四边形开口在固定板220上凹陷形成凹槽,凹槽的空间轮廓为梯形台,如图3所示,可见光沿梯形台的四个侧面向外发出,以在被照射物上形成四边形的照射区域;根据监测装置的焦距和拍摄广角,调整梯形台四个侧面的倾斜角度以及多边形开口的中心点距离光源组件100中心点的距离,可使得可见光穿过轮廓限制部300照射在外物上的区域基本和监测装置的拍摄区域重合。
作为本实施的可选实施方式,多边形设置为圆形,圆形开口在固定板220上凹陷形成凹槽,凹槽的空间轮廓为圆台,可见光沿圆台的侧面向外发出,以在被照射物上形成圆形的照射区域。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光源组件100穿过轮廓限制部300照射在外部物体上,例如照射在遗址地的具体区域,在遗址地形成便于识别的照射区域,照射区域可表示监测设备的监测范围,便于快速使目标区域处于监测设备的最佳监测视野内,可快速对监测设备的监测视野进行调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中的光源组件100包括光源发射部110和电池舱体120;光源发射部110的一端与轮廓限制组件200连接,另一端与电池舱体120连接,电池舱体120内放置有用于为光源发射部110提供电能的电池。
具体的,光源发射部110用于发射可见光,作为本实施的可选实施方式,较佳的,光源发射部110包括圆柱形金属外壳和灯源,灯源设置为激光,激光穿过轮廓限位部照射在外部物体上,光源发射部110的一端与轮廓限制组件200螺纹连接;电池舱体120设置为圆柱形,电池舱体120与光源发射部110远离轮廓限制组件200的一端螺纹连接,电池舱体120用于放置电池,较佳的,电池设置为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的数量和规格可根据使用需求合理选取。
此外,在光源发射部110的外表面上可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用于控制光源发射部110内的灯源的亮灭。
进一步的,监测定位结构还包括连接部400;连接部400与电池舱体120远离光源发射部110的一端连接,电池舱体120通过连接部400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
具体的,连接部400的一端固定在电池舱体120远离光源发射部110的一端的表面上,连接部400的另一端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连接部400可设置为吸盘磁铁等。
进一步的,连接部400设置为真空吸盘。
具体的,真空吸盘背离吸盘的一端粘接在电池舱体120上,通过手动将真空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可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覆盖在外部监测装置的摄像头510上。
作为本实施的可选实施方式,真空吸盘设置为强力磁铁,强力磁铁设置于电池舱体120内,需要对外部监测装置的摄像区域进行定位时,通过强力磁铁将监测定位结构吸附在外部监测装置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电池舱体120内的电池为光源发射部110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光源发射部110发射出的激光穿过轮廓限制部300照射在外部物体上形成了便于识别的照射区域;通过连接部400实现了监测定位结构快速与外部监测装置连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定位结构的使用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装置,包括红外监测组件500、支撑组件600和监测定位结构;红外监测组件500与支撑组件600连接,支撑组件600用于支撑红外监测组件500,监测定位结构安装于红外监测组件500的摄像头510上。
具体的,红外监测组件500设置为红外监测仪,真空吸盘吸附在红外监测组件500的摄像头510,红外监测组件500的摄像头510和光源发射部110内的灯源处于同一高度,监测定位结构在遗址地照射形成的照射区域和红外监测组件500的监测区域重合,支撑组件600用于将红外监测组件500支撑于地面或者其他物体上。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600包括万向节610、伸缩杆620和固定部630;万向节610分别与红外监测组件500和伸缩杆620连接,固定部630与伸缩杆620远离万向节610的一端连接,固定部63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万向节610设置为球铰链,球铰链包括球头和铰链座,球头的上焊接右连杆,连杆远离球头的一端通过螺纹与红外监测组件500的外壳连接,以使红外监测组件500可在空间内自由转动,以调整红外监测组件500的监测角度;伸缩杆620的顶部焊接在铰链座的底部,伸缩杆620设置为多节,伸缩杆620的长度可进行伸长或者缩短,以调整红外监测组件500的安装高度,伸缩杆620远离铰链座的一端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部630上;固定部630设置为偏平的圆柱形固定块,固定部63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和多个连接件相配合,以将红外监测组件500固定在墙壁、崖壁等不便于安装的地方,例如,多个膨胀螺栓分别穿过固定部630上设置的多个连接孔与崖壁连接,以将伸缩杆620支撑于崖壁上,以使红外监测组件500对崖壁上的壁画进行实时监测。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600还包括锁止件640;锁止件640与万向节610连接,锁止件640用于限制红外监测组件500相对于万向节610转动。
具体的,锁止件640设置为球头螺丝,铰链座上设置有螺纹孔,球头螺丝能够旋入到螺纹孔内与球头抵接,以限制球头相对于铰链座转动,以将红外监测组件500的监测角度固定。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600还包括基座650;基座650与固定部630远离伸缩杆620的一端连接,基座650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腿660。
具体的,基座650设置为橡胶或者金属圆台,基座650用于降低监测装置的整体的重心,使得对于红外监测组件500的支撑更加稳固;支撑腿660设置为三个,三个支撑腿660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基座650的底部,以将监测装置支撑在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监测定位结构和红外监测组件500相配合,当需要对红外监测组件500的监测区域进行定位或者调试时,将监测定位结构通过真空吸盘吸附在红外监测组件500的摄像头510上,监测定位结构在遗址地照射产生的照射区域重合于红外监测组件500的监测区域,解决了盲拍的红外监测组件500不便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定位的问题;万向节610和伸缩杆620相配合,也便于对红外监测组件500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315084.2
申请日:2019-08-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2(甘肃)
授权编号:CN209845155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4N7/18
专利分类号:H04N7/18;G01V8/10
范畴分类:申请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第一申请人:敦煌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736200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
发明人:陈章;武发思;贺东鹏;汪万福;贺延军;杨小菊;徐瑞红;朱非清
第一发明人:陈章
当前权利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代理人:刘曾
代理机构:1146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